解救“不想回家”的童工:是喜还是忧?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n_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有媒体报道,深圳一家电子厂被举报涉嫌非法使用数十名童工,其中大部分是来自四川凉山的十多岁的孩子。这些童工每天工作12小时,每月固定工资仅2000元。目前,在公安、劳动部门、街道办等护送人员的陪同下,41名涉嫌童工事件的员工被送回老家,交给当地政府和监护人。但在被送回四川老家前,一个孩子说:“在这有米饭和肉吃,回家只能吃土豆和玉米,我不想回家。”
  凉山是四川省最贫困的地区,交通不便,水电不通。虽然国家实行义务教育,但是读书的书本费、生活费还需要学生自理。很多农民一般都有两三个孩子,难以承受孩子在校期间的花费。所以有些孩子家长和村干部,觉得孩子辍学外出打工补贴家用,比待在大山里受穷好。
  ●观点碰撞
  正方:别因为孩子“不想回家”而怀疑解救童工的必要性
  《看天下》:有的人说,这些孩子挣到钱之后,自然会自我教育,提高自己,但这种可能性会有多大?人一旦错过这个学习窗口,成年后很可能就一直陷在低技能劳动中导致贫困群体的固化。如果社会能够提供足够的福利支持,先学习再挣钱,让上升的过程不再那么艰难和漫长,岂不更好?现在中国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4000美元,政府完全有能力让一个赤贫家庭的孩子完成这个阶段的学习。可见,追问当地政府在扶贫、普及义务教育方面的过失与不足,是比让当地孩子当童工更好的办法。
  反方:一旦聚光灯暗去,童工的生活又将重陷黑暗
  路人甲:这下孩子们断了财路,让这群孩子怎么办?过得好谁愿意出来打工?媒体不该这么报!
  伯通李:如果政府和社会强行禁止童工,后果并不太妙。孩子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挨饿,要么到地下工厂去做更可怕的工作。1993—1994年,美国零售商要求禁止童工生产。为了保住订单,这些儿童被赶出工厂,由于贫困依旧,最后这些儿童大多数被迫转向卖淫和焊接之类的高危行业。
  南蛮子:是什么导致了凉山童工事件频频发生?是贫穷。是什么导致了他们贫穷?是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公。他们不是不勤劳,十一二岁就出来打工,一天工作12个小时,可见贫穷迫使他们有极大的意愿,想要用双手改变自己的未来。读书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吗?在这么赤贫的一个地方,出于现实的判断,老师的教育水平可以想象,就算他们凭借自己努力考上了初中、高中,家里面怕是也付不起他们的生活费,更别说去大城市读大学。他们不仅吃不上米饭和肉,在教育上也已然输在了起跑线上。而政府虽然能保证他们受教育的权利,但显然不能保证他们受教育权利的公平性。紧随童工事件之后,媒体曝出了凉山官员一顿饭吃掉一万五千元的新闻,这难道不是一个可鄙的讽刺?
  ●达人观点
  杨丽东:地方和家庭的贫穷,父母教育观念的陈旧,当地教育服务的落后,都可以成为把孩子送往工厂的推手。加大开发式扶贫的力度,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减少人们因贫困而让孩子去打工的可能;当地政府把财政向教育倾斜,保障孩子的受教育权不被剥夺;引导家长重新认识孩子的人生价值和教育的意义;公益慈善对这些孩子进行帮扶……这些工作都应该以共同责任为指向,及时全面地展开。送孩子回家,不是让他们再度饱受贫穷之苦,而是给他们一个可期许的未来,让孩子们能亲手拨动改变命运的轮盘。如果解救童工是让他们回归贫困,当然应该反对。我们需要的不只是“解救”,而是让这些儿童被尊重和重视,并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改变贫困轮回的宿命。
其他文献
在大家看来,实验室可能是一群严谨的科研工作者穿着白大褂,戴着手套、口罩和眼罩,一丝不苟地做实验的场所。学化学之前我也是这么想的,但事实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实验室也疯狂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内皮细胞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内含子4可变性重复序列(VN-TR)的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488例缺
本刊“同题作文比赛”栏目2015年作文题目已确定,本栏目每期选发三篇各具特色的中学生同题作文,并聘请专家教授进行精要点评亮分,读者能从中开拓作文思路,获得启发,提高作文
摘要:本文从中共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不成熟的理论,这些理论上的不成熟又导致哪些实践上的偏差,以及在后来的探索过程中,又是如何逐步克服这些问题,走向成熟,并领导革命胜利和取得建设的巨大成就,来阐释中共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过程中领导地位逐步确立与巩固的问题。  关键词:克服与纠正;确立与巩固;领导地位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
学校特色建设是当前多样化办学的必然趋势,是对标准化教育的一种超越。创建特色教育,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品位,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基于这种认识,孝义市第六中学按照北京师范大
月考排名一出来,自然有人欢喜有人愁。班上一下哭了两人:一个是排名第四的欣欣,一个是常常落底的东青。对于东青,大多数同学投以同情的目光,她成绩总是没有起色,回家一定会遭
张謇(1853年5月25日—1926年7月17日),字季直,号啬庵,江苏通州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  1853年生在海门的张謇16岁考中秀才,直到41岁才中状元,仕途并不顺遂。其间跟过原通州(今南通)知州孙云锦、淮军“庆字营”统领吴长庆。他在支援朝鲜政策上主张对日强硬,受到拥戴光绪皇帝的南派首领潘祖荫、翁同龢赏识,但是在帝、后两党斗争最激烈的时候,张謇却因
喜爱画画的我,从小就坚定了走艺考这条路的决心,盼望着将来能从事美术设计方面的工作。从小学开始,每到暑假我都会去兴趣班学国画和素描,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一)北京艺考之路  高二的暑假,在爸妈坚定的支持下,我选择了实力更好,但学费也更高的北京的画室。在那个阳光刺眼的季节,我和几个小伙伴踏上了“北漂”的艺考征程。  ◆阵痛之生活篇  在北京的生活是艰苦的,虽然每天都处在兴奋之中,但离家在外、水土不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日本大地震后出现“结婚潮”现象。这不禁让人想到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香港的陷落,成就了主人公范柳原和白流苏的姻缘。地震是天灾,小说里是人祸,同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review the literature regarding post-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pancreatitis.We searched for and evalu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