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小语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aoxin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天容易怀念,而怀念并不等于希望从头来过。有时候,怀念并不是怀念具体的人、事,而仅仅是因为怀念,当时的感觉。那种感觉是生命的一部分,活生生,或甜蜜或苦涩……
  不知不觉,酒饮完了,茶也饮完了,午夜也来了。原本,约好两位朋友来家里对饮闲聊的,一位朋友是同事,他准时来到;另一位从事文化传媒的朋友始终未至,这是我与他的缘不深的原因。
  与友一杯酒,一杯茶变换着饮,彼此都是从警二十多年,都是从农村历尽艰辛走出来的,都是没想到会选择警察这行业,谈着,谈着从警以来的甜酸苦辣,说到动情处都是泪光闪动。
  季节,周而复始,而人的生命不能有回程,短暂的,即使活到百岁也终归撒手人寰。与友说到李英婆婆,人活到这样安详而去的境界,也是历尽劫难的修为,而义务服侍她十三年之久的人,更是值得一赞。因工作的缘故,常常看到因车祸等意外导致殒命的人,亲人的呼天抢地,撕心裂肺的哭,石人无泪也心伤,那又能怎么样呢?每遇此,我只能对逝者三躬躹,这是我必须坚持着做到的事。
  尽管是午夜了,对面的楼上,有一男子正在通话,由于夜深了,所以他讲电话的声特别清晰,从讲话中可以听到他在同他人谈论生活,說得非常激动,他在试图说服对方接受他的观点。当我收拾好东西准备休息时已是凌晨一时多,他还在通话。
  谁都不是谁的归人,过客没有回来。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从来没想过会在年近知天命的时候到另外一个地方重新开始工作生活,而这地方二十多年前已经有多次机会去的了,而现在是不同当时的心态走入;没有去抱怨,也没有后悔,顺其自然,或许,这就是命运了。当把房子卖掉时,心是空空的。待到有安顿的地方,搬家时,我会把家里的兰花带走,我会把茶花带走,我会把阳台上的所有花木带走,二十多年的相处,它们是我家庭的成员,生活中的一部分,朝夕相对,不离不弃。
  与友道晚安,酒有余香,茶有温度,兰花有幽香,它会把立秋带来的。
  责任编辑:蒋建伟
其他文献
我太公是一位本分厚道的庄户人,生了三个儿子:大公、我祖父和三公。因家境贫寒,哥仨都没念上一天书,三公十八岁那年就给村里地主刘坑佬做长工。  三公长得牛壮马大,犁耙耖扎稔熟,垒田塍一天三亩六收工见日头,毛谷四箩一担挑。他虽不知之乎者也为何物,但记性好、声腔好,一口山歌能唱得牛停蹄,鸟敛翅,柔时似流水,亢时如震雷。  刘坑佬家有水田旱地百十亩,还有几个山头几个坳的林子,家道殷厚,为人却尖钻刻薄,不然咋
期刊
从香格里拉市区出发到双桥,骑上藏民们备好的马,我悠然徜徉于春的怀抱,马蹄声轻悠,过河过溪,穿林踏草,一条羊肠栈道把我引到了美丽的碧塔海。  殊不知,当年这里曾经是血与火的战场,生长在这里的杜鹃花也曾经受过枪林弹雨的洗礼。  1957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军步兵四十二师一二四团挺进香格里拉地区,遵照川滇平叛指挥部的决定,由丽江军分区政委陈杰和一二四团副参謀长郭根旺率领二营四、五、六连、团工兵连
期刊
药隐在草中,星星点点地开花,不紧不慢地结籽,绿得和青草没有两样,却可识得,对称于茎上长叶者,必有毒之性,为药。是药三分毒,凡毒药三分,上下左右搭配。  小时我随爷爷,田埂地头跑,识得不少种草药,比如:葵菜,治疮肿;荨麻,疗风咳;龙葵,保肝脏;野薄荷,解鱼虾毒;夏枯草,助睡眠;车前子,止咳嗽;如此等等,有病地头走,总有一款子草药相对应。儿时闲不住,乱窜,虫咬、蜂蜇是常有的事,扯把猪耳草、奶腥草,揉揉
期刊
清明前后,上党大地还没从冬季荒枯的沉睡中苏醒,人们就开始念叨起黄芽菜了。“风一变软,就有黄芽菜吃咯!”奶奶用围裙包着哭闹的小孙儿,分明是在诱惑。  “头茬韭菜得勤浇水,不然赶不上黄芽菜。”见当家的男人坐在院子里抽闲烟,女人着急了。  “人家那小闺女,长得嫩黄芽似的,可不能胡来哩!”上了年纪的妇人悄着声儿叮告村里的年轻后生。  “过两天摘了黄芽菜,给俺娘送点去。”新媳妇想回娘家,送黄芽菜算得上是个过
期刊
我真想知道父母给我起的乳名到底是叫“言中”,还是叫“言忠”。  长大后,对于父母为啥要给我起这个名字,而不是像他人父母那样,虎年出生的就起个“虎生”,兔年出生的就起个“卯子”等等,不得其解而又不敢问父母,父母也没有说其为何。反正觉得自己的名字比别人的好,心里坦然,无忧无虑。再后来,多少学了点文化,稍微懂点事儿了,加上父母的严格要求,自己多少明白点,父母起这个名字,是他们的寄托,希望我是个忠诚老实能
期刊
那年冬季,我们到三妹家串门。兄弟姐妹围着火炉烤火,我在房前屋后转悠,发现院坝坎边有盆绿色植物,叶子很像韭菜,但比韭菜茂密葱茏,好大一堆挤在一起,非常可爱。我问妹夫这是什么花儿,他说不知道。离开的时候,我想要那花,妹夫取来塑料袋,将花连根带土装进袋里送给了我。  没想到这花生命力极强,数九寒天了不见枯萎,越长越绿。我想这可能是一兜儿四季常青的小叶兰草,只要好好养护,很快就会开花的。  记不清是哪一天
期刊
我的老家在豫南乡间蓼北平原上。在人们的思维定式中,平原往往都是肥沃的,可我们那土地是贫瘠的,既不肥,也不沃,土壤板结,质地坚硬。可就是这瓷实的岗土,一锹剁下去能卷锹口的硬地,却生长着槐树。  我小时候,家里穷,时常饿得胸腔瘪瘪、肋骨根根爆出、黄皮寡瘦、脸如菜色。尤其是春荒时,挖野菜、捋榆树叶、够槐花、逮鱼摸虾成了农家孩子必修的主课,一点也含糊不得。在农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谁家槐花树上的槐花自家人采
期刊
一片秋叶安静地落在石阶上,没有声息,它静静地卧在青色麻石上,叶茎还是那么分明,没有忧伤,只有坦然和宁静。它老了吗?  薄雾缭绕下的紫云山,怀抱老祖寺,托着碧云湖。红墙黛瓦,雕梁画栋,飞檐斗角。一袭黄袍,手执念珠,步履轻盈,从幽巷深处走来。这庙宇,这僧人,这回廊,似乎构成一幅画,一个传说。他们似乎是千岁宝掌从梁武帝年间一直走到了现在,整整走了1800年。一年多来,我常常回忆那画面,那份幽静。在城市的
期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故,为人师者,曾一直是社会与大众所尊重者。老师,和那些英雄一样,更一直是我心中最敬重的偶像。  王淑兰,我的启蒙老师,小学一至三年级都是她教我。她是一位严慈兼具的高个老师,一直梳着类似女籃五号的短发,飒爽干练,讲课一丝不苟,班风纪律严明,对学生关爱有加,学生多对这位“厉害老师”又敬又怕。  在家乡的村镇,政府、学校等单位都在前街,且学校是坐落在前街的最前面,我家是在后街的
期刊
近两年迷上了做盆景,大大小小做了十几盆,盆景成品讲究“悬根露爪”,通过蟠扎、裁剪等技术让树木完成一种造型,达到一定审美效果。满足了这些条件才能称为盆景,一个成型的盆景,需要数年甚至十年,数十年的时间。按这条件,我那些还不能称为盆景,姑且算作盆栽吧。  这些盆栽,每一盆都有一个故事呢。  一次去世博园参观一个大型盆景展,见几个人围着一盆景品头论足,走过一看,吃了一惊,此盆景匠心独运,枝条蟠扎得新奇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