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广受欢迎的《职来职往》和《非你莫属》两档大型求职节目,组织学生系统观看就这两个栏目在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两档电视求职节目受学生欢迎的原因,并就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职来职往;电视求职;非你莫属;求职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5-0073-02
2011年下半年,作者利用上课和业余时间,引导学生详细观看了每期的中央教育电视台和江苏卫视联合打造的《职来职往》以及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这两档电视求职节目。随后展开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谈话,了解到学生们对两档节目很感兴趣,同时也对电视求职节目做出了相应评价和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拟从学生视角做一阐述。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共144人,问卷全部有效,共涉及三大类23个子问题。主要问题及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反映的积极方面
1.绝大多数学生喜欢观看电视求职节目,并认为对自己的求职有帮助(图1)。
图1
从图1看出,大学生对电视求职节目还是认可和接受的,这一比例占到调查学生总人数的90%;通过调查得出学生喜欢看此类节目主要是基于节目的真实性和可视性、专家们的建议和求职选手的现场示范作用,相比从课堂或书籍中理论性学习,学生更愿意通过电视节目来增加求职方面的知识。
2.学生可以从节目中获得很多有用信息(图2)。
图2
图2反映的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喜欢从电视求职节目中得到更具体的求职技巧以及从中找到职场成败的关键因素。
3.节目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认识求职和正确地把握求职方向(图3)。
图3
图3反映了学生们认为职场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是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但外在因素也不容忽视:如面试官的喜好、面试官的识人能力等,礼仪涵养也是面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但并不象一些职场书中过分夸大礼仪的作用。
二、调查反映出的不利方面
1.学生对电视求职的动机和结果存在顾虑(图4)。
图4
图4的统计得出的结论似乎可以解释图五的结果。通过与学生的私下交流沟通,了解到学生们认为电视求职参与者(包含求职者)不同程度地含有娱乐和作秀甚至作假行为,学生们反对过度娱乐化。
2.学生虽然喜欢看电视求职节目,但积极通过这种方式求职者并不很多(图5)。
图5
通过详细询问,了解到有多种因素影响了学生们参与电视求职的积极性:一是担心自己的实力不够;二是有的考虑自己真正上节目的机会比较小;三是招聘主要针对北京地区和特定城市,学生在就业地域方面选择范围狭窄;四是担心自己的缺点被放大,影响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3.学生对节目的制作提出批评或建议(图6、7)。
图6
图7
从以上两组统计数据来看,学生对《职来职往》节目的建议更少一些。这与社会上其他媒体的调查得出的《职来职往》为大学生最爱看的求职节目结论相一致。总的来讲,学生对电视节目中的主持人、达人(老板)、参与企业、岗位提供等心理预期还是很高的,学生们厌烦节目中过多的商业色彩。
三、结论和建议
从整个授课过程和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们总体上十分喜欢电视求职类节目。电视求职节目给学生们带来了与书本说教不同的、全新的职场感受,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在节目的引导下,大学生也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对以后求职方向有一个较清晰、合理的定位。同时,通过观看节目,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到大学里学习的知识是有用的,每个人都需要有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学会沟通,学会礼仪。但电视求职节目也有它的缺点:如商业气息过浓,主持人对节目的影响至关重要,参与企业机会不均衡,招聘岗位多偏向于文科学生,招聘地区仅限于北京或少数举办地城市,存在企业方、求职者做秀的嫌疑。
基于以上此,作者认为,未来的电视求职节目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1.节目的定位问题,究竟是求职节目还是娱乐节目,怎样防止节目泛娱乐化。节目主办方无疑都认为自己的节目是为求职而办,但怎么处理好求职(本质)、广告(资金来源)和娱乐(提高收视率)三者之间的关系,三方各占的分量有多大,能否有个总体的量化。
2.节目的职场导向问题。节目到底想宣传一种怎样的的职场理念,引领什么样的职场导向。一档好的电视节目,对观众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传统教育一直要求学生低调做人、踏实做事、学真本事。但现实中的个例求职者不但找到了岗位,工资待遇还很高,这会不会误导刚入职场的大学生求职者们更多关注求职技巧而忽略了能力本身;对思想、行为比较偏激的求职者能否做及时正确的引导,防止其他人效仿(比如凤姐的示范效应)。
3.求职者初选的依据是什么,如何从众多求职报名者中确定上节目的人选。当有很多求职者报名时,确定哪位上节目,有没有一个清晰、公平、合理、可操作的标准。希望最终上镜的应聘者被选中的原因之一不是基于他的个性(可以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4.节目的可持续性问题。以前很多电视求职节目,如《绝对挑战》、《勇往直前》、《赢在中国》、《创智赢家》等都已淡出了观众视野,它们淡出的原因早已有专家学者进行了分析,但节目参与者的多少和参与后的结果肯定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我们怎样让更多的求职者愿意通过电视真人秀这种方式来求职、求职结果总体向好,这两个因素将会影响节目的持续时间。
当然,作者是通过一个年级的教学班来进行统计调查,结论肯定不够全面和客观,但管中窥豹,希望对我国电视求职节目良性发展有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职来职往[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503 413.htm.
[2] 罗屿.职来职往:电视求职非诚勿扰[J].小康杂志,2011(5).
[3] 宁迪,都成.从《职来职往》看电视求职节目的创新与发展[J].今传媒,2011(9).
[4] 关于《职来职往》调查问卷[OL].问卷星,http://www.sojump.com/ report/1109714.aspx.
关键词:职来职往;电视求职;非你莫属;求职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5-0073-02
2011年下半年,作者利用上课和业余时间,引导学生详细观看了每期的中央教育电视台和江苏卫视联合打造的《职来职往》以及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这两档电视求职节目。随后展开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谈话,了解到学生们对两档节目很感兴趣,同时也对电视求职节目做出了相应评价和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拟从学生视角做一阐述。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共144人,问卷全部有效,共涉及三大类23个子问题。主要问题及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反映的积极方面
1.绝大多数学生喜欢观看电视求职节目,并认为对自己的求职有帮助(图1)。
图1
从图1看出,大学生对电视求职节目还是认可和接受的,这一比例占到调查学生总人数的90%;通过调查得出学生喜欢看此类节目主要是基于节目的真实性和可视性、专家们的建议和求职选手的现场示范作用,相比从课堂或书籍中理论性学习,学生更愿意通过电视节目来增加求职方面的知识。
2.学生可以从节目中获得很多有用信息(图2)。
图2
图2反映的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喜欢从电视求职节目中得到更具体的求职技巧以及从中找到职场成败的关键因素。
3.节目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认识求职和正确地把握求职方向(图3)。
图3
图3反映了学生们认为职场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是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但外在因素也不容忽视:如面试官的喜好、面试官的识人能力等,礼仪涵养也是面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但并不象一些职场书中过分夸大礼仪的作用。
二、调查反映出的不利方面
1.学生对电视求职的动机和结果存在顾虑(图4)。
图4
图4的统计得出的结论似乎可以解释图五的结果。通过与学生的私下交流沟通,了解到学生们认为电视求职参与者(包含求职者)不同程度地含有娱乐和作秀甚至作假行为,学生们反对过度娱乐化。
2.学生虽然喜欢看电视求职节目,但积极通过这种方式求职者并不很多(图5)。
图5
通过详细询问,了解到有多种因素影响了学生们参与电视求职的积极性:一是担心自己的实力不够;二是有的考虑自己真正上节目的机会比较小;三是招聘主要针对北京地区和特定城市,学生在就业地域方面选择范围狭窄;四是担心自己的缺点被放大,影响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3.学生对节目的制作提出批评或建议(图6、7)。
图6
图7
从以上两组统计数据来看,学生对《职来职往》节目的建议更少一些。这与社会上其他媒体的调查得出的《职来职往》为大学生最爱看的求职节目结论相一致。总的来讲,学生对电视节目中的主持人、达人(老板)、参与企业、岗位提供等心理预期还是很高的,学生们厌烦节目中过多的商业色彩。
三、结论和建议
从整个授课过程和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们总体上十分喜欢电视求职类节目。电视求职节目给学生们带来了与书本说教不同的、全新的职场感受,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在节目的引导下,大学生也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对以后求职方向有一个较清晰、合理的定位。同时,通过观看节目,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到大学里学习的知识是有用的,每个人都需要有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学会沟通,学会礼仪。但电视求职节目也有它的缺点:如商业气息过浓,主持人对节目的影响至关重要,参与企业机会不均衡,招聘岗位多偏向于文科学生,招聘地区仅限于北京或少数举办地城市,存在企业方、求职者做秀的嫌疑。
基于以上此,作者认为,未来的电视求职节目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1.节目的定位问题,究竟是求职节目还是娱乐节目,怎样防止节目泛娱乐化。节目主办方无疑都认为自己的节目是为求职而办,但怎么处理好求职(本质)、广告(资金来源)和娱乐(提高收视率)三者之间的关系,三方各占的分量有多大,能否有个总体的量化。
2.节目的职场导向问题。节目到底想宣传一种怎样的的职场理念,引领什么样的职场导向。一档好的电视节目,对观众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传统教育一直要求学生低调做人、踏实做事、学真本事。但现实中的个例求职者不但找到了岗位,工资待遇还很高,这会不会误导刚入职场的大学生求职者们更多关注求职技巧而忽略了能力本身;对思想、行为比较偏激的求职者能否做及时正确的引导,防止其他人效仿(比如凤姐的示范效应)。
3.求职者初选的依据是什么,如何从众多求职报名者中确定上节目的人选。当有很多求职者报名时,确定哪位上节目,有没有一个清晰、公平、合理、可操作的标准。希望最终上镜的应聘者被选中的原因之一不是基于他的个性(可以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4.节目的可持续性问题。以前很多电视求职节目,如《绝对挑战》、《勇往直前》、《赢在中国》、《创智赢家》等都已淡出了观众视野,它们淡出的原因早已有专家学者进行了分析,但节目参与者的多少和参与后的结果肯定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我们怎样让更多的求职者愿意通过电视真人秀这种方式来求职、求职结果总体向好,这两个因素将会影响节目的持续时间。
当然,作者是通过一个年级的教学班来进行统计调查,结论肯定不够全面和客观,但管中窥豹,希望对我国电视求职节目良性发展有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职来职往[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503 413.htm.
[2] 罗屿.职来职往:电视求职非诚勿扰[J].小康杂志,2011(5).
[3] 宁迪,都成.从《职来职往》看电视求职节目的创新与发展[J].今传媒,2011(9).
[4] 关于《职来职往》调查问卷[OL].问卷星,http://www.sojump.com/ report/110971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