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女性成长主题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ube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他们眼望上苍》出自非裔美国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小说塑造的女主人公珍妮是从一个不谙世事的黑人女孩在经历三次婚姻后成长为自尊独立的女性,实现她从童年起就产生的做自己的美好心愿。
  关键词:《他们眼望上苍》;女性;成长
  作者简介:张琴(1998.3-),女,四川省达县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汉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1
  引言: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出生于美国黑人小城伊顿维尔并在那儿度过了她童年时期的一个女生。赫斯顿的童年过得很开心因为伊顿维尔没有一个白人。那里没有所谓的种族歧视,但后来的她还是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和种族的歧视由于母亲去世寄人篱下的这段时光,赫斯顿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读了大学,当了作家,成为哈莱姆文艺复兴的活跃分子,并收集整理美国黑人民间文学,这些都是因为小时候就受母亲的影响。赫斯顿把她这些独特的经历和对黑人民族的理解和爱,都通过文学创作反映了出来。
  一、自我的探索与实现
  黑人文学中第一个展示黑人女子心中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是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这部小说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非凡意义。女主人公珍妮的自我价值与意识在和3个男人的不同生活经历中不断地得到成长,同时这种意识在极度男权社会中却又无法得到充分的發展。这些都在珍妮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得以体现。
  小说着重叙述了反抗传统习俗、争取自己做人权的女性珍妮的一生。她追逐幸福的爱情,但外祖母却强迫仅仅十六岁的珍妮嫁给一个有六十英亩田产的中年人洛根。因为想让她过上有保障的物质生活,而洛根需要妻子满足他的性要求的同时并能与他一起耕作。珍妮每天过着没有爱情的生活。小伙子乔·斯塔克斯口袋里装着三百元钱、吹着响亮的口哨从大路上走来。他要到一个建设中的小城去开创新生活。他疯狂地爱上了珍妮,并且要带她同去。珍妮看到了实现自己成为一个独立人的可能在他描述的新生活的蓝图中,于是决定跟随乔的脚步。乔很快成了这个小城的首富。但这个时候的乔开始要求珍妮听命于他,言谈和衣着必须符合现在的身份,并限制她的交往自由。珍妮是洛根的妻子时,是干活的牛马,成为乔的妻子时,她感觉自己是乔玩赏的宠物。她感到自己的生命快枯竭了。她没有办法接受社会上所谓的传统全部加在女性身上的负荷,她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实现梦想成为独立自主的女人。在乔死后,她结识了一个没有金钱也没有地位的黑人青年,他有个非常好记又很温暖的名字-甜点心,于是珍妮跟着甜点心去做季节工,放弃了漂亮的家宅,白天一起干活,晚上和其他工人一起玩乐。她终于实现了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的美好心愿,珍妮终于从一个被物质和男人支配生活的小女人发展成为独立自主的新型女性。在自我探索的道路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二、女权的崛起
  在《他们眼望上苍》这篇小说里,作者在故事情节上充分利用了整体象征手法,文章通过珍妮的婚姻经历反映其个人成长与女性意识逐渐觉醒的过程。小说开始就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主人公与自己的好友讲述自己童年的经历。小说结束的时候故事又回到主人公叙述的时刻。环形结构塑造了整个故事的框架。在情节上,环形结构的方式也得以采用,人物的命运也得到了归宿。从女主人公的少女时期,到三次婚姻,最后独自生活,这个过程象征着珍妮从自由到束缚再到冲破束缚回归自由,同时珍妮的个人成长和女性意识觉醒也得以体现。
  珍妮的感受在文章中也运用到了象征的手法。这个手法可以深入到人物的心灵深处,对人的内心世界产生更多的感悟。第一次体会到男女平等在经历了多年的婚姻压迫。 大沼泽地是平等基础的象征。人们需要靠自己的劳动才能得以生存,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生活的酸甜苦辣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得以体验。黑人和女人的自卑被大沼泽地一扫而光,珍妮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小说在刚出版的时候正是黑人抗议小说的年代,许多黑人作家和批评家也开始对这部小说进行批判。这个场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这个时期的女权运动得到高涨,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等发现了这部曾经被淹没的文学作品,《他们眼望上苍》也因这件事在文学经典的课堂上大放异彩。并被认定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结束语:
  佐拉·尼尔·赫斯顿对黑人女性寄予的期望:在生活中逐步前行,实现自我。文章的有趣之处在作者佐拉·尼尔·赫斯顿在文中对这三个不完美男人的描述得以体现,这也是文章的妙笔生花之处。因为不完美,所以更真实。生活的本质就是所谓的得到,失去,戒掉依赖,才能真正地独立和成长。一个女人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开始她马不停蹄,最后她选择停下来爱自己。看完这本书,有很多感慨,一个女人因为对爱情的向往、精神上对自由的追求,开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一个黑人女人想要筑起坚强的城堡,必须要做到不在乎这些风言风语,她想要的,她都一一尝试过了。不后悔,让自己的人生得以体现,在自我探索和实现里得到成长,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我们探索的还有太多、太多……
  参考文献:
  [1]佐拉·尼尔·赫斯顿著,王家湘译 - 《他们眼望上苍》2000年.
  [2]国天琴—谈《他们眼望上苍》中珍妮的成长历程[J].2011年.
其他文献
摘 要:维克托·彼得洛维奇·阿斯塔菲耶夫是苏联和俄罗斯联邦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大多是其自身经历的真实写照,将小说、散文、伦理反思融为一体的独特写作风格。《鱼王》就是其作品中最具个性的代表作,也被视为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将从文学创作心理学的角度来探究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创作过程及他的别具一格的个性心理。  关键词:文学创作心理学;阿斯塔菲耶夫;《鱼王》;创作过程  作者简介:李芳华(1993.
摘 要:英国剧作家蕾秋·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具有极高的文体技巧。它具有悲喜交加的戏剧张力,运用了意识流写法。  关键词:蕾秋·乔伊斯;一个人的朝圣;写作技法  作者简介:王红玲(1972-),女,甘肃天水人,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1  一、
摘 要:查理斯狄更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狄更斯借用《雾都孤儿》等对当时社会进行了批判,反映了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的社会现状。而马克吐温 则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刻画儿童的天真浪漫,进而反映了十九世纪中期的美国社会。  关键词:儿童文学;马克吐温;查理斯狄更斯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
摘 要:《喜福会》是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处女作,这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两代女性截然不同的生活境遇,四对母女不同的相处模式和彼此间存在的难以调和的矛盾。在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和矛盾下,母女的性格,教育观,婚恋观都大相径庭。然而,她们在经历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家庭身份的定位和自我价值重塑的过程后,母女间相互理解并彼此依靠。生动的描绘了在当时大的时代背景下,美国华裔的民族意识的确立和华裔女性们在社会和家庭两方面,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