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贸易、相互间的各种交往不断增加,对行车的高速、安全、舒适、经济的需求日趋迫切。使得车辆性能和公路等级不断提高,车辆行驶速度也随之加快,所以保障行车安全和保证车辆行使舒适便成为了改善公路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对沥青混凝土进行了实验,并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能为以后的道路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沥青混凝土;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根据现代交通的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各种不同粒径的碎石、砂和沥青混合在适当比例规定条件下制成沥青混凝土路面。直接承受车辆重复碾压的作用,由于它是裸露于大自然的结构物,以及常見的外在因素的反复影响,而优良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更要受人员、材料、设备、技术的精炼和工艺,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只有对每道施工工序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因此沥青混凝土的试验质量控制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沥青混凝土的实验前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乘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或是卧式的长途客车。地面平整度都能成为人们评价这条道路质量的关键依据,也是体现外在质量和内在的行车舒适度的衡量。现实实践证明,在路面舒适度的设计中,仍采用传统意义上的经验数据作为设计依据的做法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发达的交通道路需求.因此,通过观察几乎所有的高等级公路一般都是通过试验确定公路路面材料的性质、材料组成,并通过试验为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致,所以我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来为以后沥青混凝土公路的假设提一个长远的规划。
二、实验前对原材料的试验准备
原材料是沥青混凝土实验的首要准备阶段,原材料的充足准备有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使用高质量的材料不仅可以杜绝实验中的隐患,而且更加的影响到沥青混凝土公路的使用寿命。
1、水泥
水泥是制作混凝土的最基本材料。而水泥的强度则是确定水泥标号的指标,也是选用水泥的主要依据。所以在选择水泥时不但要检验它质量的合格性,也可以用“软练法”检测水泥的强度。
2、沥青
沥青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呈液态、半固态或固态,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在进行材料选择时注意选择天然沥青,而一般的石油沥青在400℃的环境下仍旧会有少部分的“碳氢化合物”挥发出来。
3、钢筋
钢筋在混凝土中承担着主力作用,所以在选择时应注意钢筋表面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在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因为钢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应力。变形钢筋出于它本生的特征,和混凝土有较大的粘结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
三、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按试验规定的取样方法,依据实际工程所需要的求取足够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沥青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试验各项性质,检验合格时才能使用。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的在于选配具有足够密实、内摩阻力较高的矿质混合料。根据级配理论,算出需要的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通常是采用规范推荐的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并按现行规范规定的步骤进行设计。
1、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1)根据已确定的矿质混合料级配类型,依照规范推荐值选用以级差为0.005变化,取5组沥青甩量,并按马歇尔实验方法分别制备3个试件
(2)测定试件的密度、空隙率、稳定度、流值。试验和计算结果见表1(以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为例)
(3)根据试验结果,以沥青用量为横坐标,以密度、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为纵坐标,将试验和计算结果点在坐标图上,确
定沥青用量。
表1沥青混凝土马歇尔实验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能满足所有标准的沥青用量范围即为共同范围,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沥青用量共同范围在5.0%~5.5%,设计用量为5.2%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共同范围在4.4%~4.7%,沥青设计用量可选4.5%沥青碎石选用4.0%。
2、车辙试验
由于沥青混合料稳定性不足而引起的车辙、推挤等永久变形,是我国沥青路面常见病害,车辙是沥青路面、基层,土基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和沥青层中材料的侧向位移而形成的永久变形。较大的车辙深度将影响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和使用寿命,因此,已引起了人们高度重视,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将控制车辙深度列为柔性路面的设计指标之一,在我国,新颁的国家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也提出了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上面层和中面层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进行车辙试验机对抗车辙能力进行检验。沥青混凝土的车辙试验是在规定尺寸(300mm×300mm×50mm)的板块状压实试件上,用固定荷载橡胶轮反复行走后测定其变形稳定期每增加1mm的碾压次数,即动稳定度,以次/mm表示,对高速公路应不小于800次/mm,试验温度60℃,轮压0.7MPa。
3、实验质量检测
碾压成型后检查面层表面平整度,粗细料基本无离析等现象,表现无碾压轮迹。在已碾压完成的路段上,检测压实度、平整度、厚度、高程及横坡度等项目都达到了技术规范要求。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如上:
(1)平整度:实测110点,合格106点,合格率96.36%。
(2)压实度:实测6点,合格6点,合格率100%。
(3)厚度:实测7点,合格7点,合格率100%。
(4)渗水系数:实测6点,合格5点,合格率83%。
(5)施工中队认真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和抽提试验,检测结果均符合规范要求。
四、公路沥青混凝土的问题
目前我们在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沥青混凝土材料来对其进行路面施工处理,这就使得路面结构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标准。沥青混凝土路面尤其是高等级沥青混凝土公路,在通车一段时间后,特别在环境温度较高的天气下,会逐渐发生一些车辙、拥包、搓板等质量病害,不仅严重影响行车舒适,而且还会出现交通事故,预防措施主要有。
1、材料
沥青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关键的材料,购买沥青后,施工技术人员需要检验沥青的软化度、延展度等特点,并根据沥青路面对其沿线的细集料与粗集料进行检测、分析与比较。通常为避免石屑与天然砂各自的缺点,采用石屑和天然砂配比来作为细集料使用,从而保证混合料级配质量。为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质量问题,通常在原材料的质量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为保证原材料的纯度,对原料进行配比时采用硬化分隔处理;并设立专职质检员对原材料进行动态管理、检验,定期检验原料的质量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补救,保证原料质量的稳定性。
2、施工设备的选用
沥青混凝土混合原料的质量、搅拌、配比等,与所选择的的搅拌设备有关。公路路面的平坦程度主要与摊铺机有关,所以在选用摊铺机时应考虑到公路路面的实际情况,如宽度、环境等,尽可能使用热接缝与生产效率较高的摊铺机。施工中根据实际工作量,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组合作业的方式。总的说来,在公路路面施工过程中,尽量采用较为安全可靠、性能优异以及工作效率高的工作设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沥青混凝土是一个城市中所常见的铸造道路形式,沥青混凝土是一个城市中所常见的铸造道路形式,其中道路质量的好坏对城市的市容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的原材料,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被研究发现,因此,对我国公路的路面使用周期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性能更好,所以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公路的施工技术要求更严格。因此需要控制好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性能与其原材料、配比,以及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工作、碾压工作等,并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科学、合理地进行。才能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和长期性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孙榜燕.关于公路沥青混凝土的实验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9).
[2]林树心.关于公路沥青混凝土的实验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8).
[3]邹会芳.纤维沥青混凝土材料性质试验研究论文结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6).
关键词:公路;沥青混凝土;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根据现代交通的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各种不同粒径的碎石、砂和沥青混合在适当比例规定条件下制成沥青混凝土路面。直接承受车辆重复碾压的作用,由于它是裸露于大自然的结构物,以及常見的外在因素的反复影响,而优良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更要受人员、材料、设备、技术的精炼和工艺,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只有对每道施工工序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因此沥青混凝土的试验质量控制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沥青混凝土的实验前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乘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或是卧式的长途客车。地面平整度都能成为人们评价这条道路质量的关键依据,也是体现外在质量和内在的行车舒适度的衡量。现实实践证明,在路面舒适度的设计中,仍采用传统意义上的经验数据作为设计依据的做法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发达的交通道路需求.因此,通过观察几乎所有的高等级公路一般都是通过试验确定公路路面材料的性质、材料组成,并通过试验为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致,所以我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来为以后沥青混凝土公路的假设提一个长远的规划。
二、实验前对原材料的试验准备
原材料是沥青混凝土实验的首要准备阶段,原材料的充足准备有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使用高质量的材料不仅可以杜绝实验中的隐患,而且更加的影响到沥青混凝土公路的使用寿命。
1、水泥
水泥是制作混凝土的最基本材料。而水泥的强度则是确定水泥标号的指标,也是选用水泥的主要依据。所以在选择水泥时不但要检验它质量的合格性,也可以用“软练法”检测水泥的强度。
2、沥青
沥青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呈液态、半固态或固态,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在进行材料选择时注意选择天然沥青,而一般的石油沥青在400℃的环境下仍旧会有少部分的“碳氢化合物”挥发出来。
3、钢筋
钢筋在混凝土中承担着主力作用,所以在选择时应注意钢筋表面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在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因为钢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应力。变形钢筋出于它本生的特征,和混凝土有较大的粘结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
三、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按试验规定的取样方法,依据实际工程所需要的求取足够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沥青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试验各项性质,检验合格时才能使用。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的在于选配具有足够密实、内摩阻力较高的矿质混合料。根据级配理论,算出需要的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通常是采用规范推荐的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并按现行规范规定的步骤进行设计。
1、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1)根据已确定的矿质混合料级配类型,依照规范推荐值选用以级差为0.005变化,取5组沥青甩量,并按马歇尔实验方法分别制备3个试件
(2)测定试件的密度、空隙率、稳定度、流值。试验和计算结果见表1(以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为例)
(3)根据试验结果,以沥青用量为横坐标,以密度、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为纵坐标,将试验和计算结果点在坐标图上,确
定沥青用量。
表1沥青混凝土马歇尔实验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能满足所有标准的沥青用量范围即为共同范围,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沥青用量共同范围在5.0%~5.5%,设计用量为5.2%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共同范围在4.4%~4.7%,沥青设计用量可选4.5%沥青碎石选用4.0%。
2、车辙试验
由于沥青混合料稳定性不足而引起的车辙、推挤等永久变形,是我国沥青路面常见病害,车辙是沥青路面、基层,土基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和沥青层中材料的侧向位移而形成的永久变形。较大的车辙深度将影响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和使用寿命,因此,已引起了人们高度重视,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将控制车辙深度列为柔性路面的设计指标之一,在我国,新颁的国家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也提出了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上面层和中面层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进行车辙试验机对抗车辙能力进行检验。沥青混凝土的车辙试验是在规定尺寸(300mm×300mm×50mm)的板块状压实试件上,用固定荷载橡胶轮反复行走后测定其变形稳定期每增加1mm的碾压次数,即动稳定度,以次/mm表示,对高速公路应不小于800次/mm,试验温度60℃,轮压0.7MPa。
3、实验质量检测
碾压成型后检查面层表面平整度,粗细料基本无离析等现象,表现无碾压轮迹。在已碾压完成的路段上,检测压实度、平整度、厚度、高程及横坡度等项目都达到了技术规范要求。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如上:
(1)平整度:实测110点,合格106点,合格率96.36%。
(2)压实度:实测6点,合格6点,合格率100%。
(3)厚度:实测7点,合格7点,合格率100%。
(4)渗水系数:实测6点,合格5点,合格率83%。
(5)施工中队认真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和抽提试验,检测结果均符合规范要求。
四、公路沥青混凝土的问题
目前我们在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沥青混凝土材料来对其进行路面施工处理,这就使得路面结构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标准。沥青混凝土路面尤其是高等级沥青混凝土公路,在通车一段时间后,特别在环境温度较高的天气下,会逐渐发生一些车辙、拥包、搓板等质量病害,不仅严重影响行车舒适,而且还会出现交通事故,预防措施主要有。
1、材料
沥青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关键的材料,购买沥青后,施工技术人员需要检验沥青的软化度、延展度等特点,并根据沥青路面对其沿线的细集料与粗集料进行检测、分析与比较。通常为避免石屑与天然砂各自的缺点,采用石屑和天然砂配比来作为细集料使用,从而保证混合料级配质量。为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质量问题,通常在原材料的质量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为保证原材料的纯度,对原料进行配比时采用硬化分隔处理;并设立专职质检员对原材料进行动态管理、检验,定期检验原料的质量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补救,保证原料质量的稳定性。
2、施工设备的选用
沥青混凝土混合原料的质量、搅拌、配比等,与所选择的的搅拌设备有关。公路路面的平坦程度主要与摊铺机有关,所以在选用摊铺机时应考虑到公路路面的实际情况,如宽度、环境等,尽可能使用热接缝与生产效率较高的摊铺机。施工中根据实际工作量,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组合作业的方式。总的说来,在公路路面施工过程中,尽量采用较为安全可靠、性能优异以及工作效率高的工作设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沥青混凝土是一个城市中所常见的铸造道路形式,沥青混凝土是一个城市中所常见的铸造道路形式,其中道路质量的好坏对城市的市容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的原材料,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被研究发现,因此,对我国公路的路面使用周期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性能更好,所以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公路的施工技术要求更严格。因此需要控制好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性能与其原材料、配比,以及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工作、碾压工作等,并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科学、合理地进行。才能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和长期性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孙榜燕.关于公路沥青混凝土的实验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9).
[2]林树心.关于公路沥青混凝土的实验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8).
[3]邹会芳.纤维沥青混凝土材料性质试验研究论文结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