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的指引下,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工人,推动劳动者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全面提高。这说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已倾向于高素质劳动者,这就要求我们中职学校既要落实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也要进一步提高、完善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具备人文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一、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关系
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也是生产力。在中职生中激活人文因子,培养提高学生丰富的人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标志。在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三大浪潮席卷世界这一复杂的时空境遇下,中职教育也得了蓬勃发展,许多专业成为了热门专业,但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却出现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对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估计不足。
在中职学校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人文素质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已经是中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人文素质的培养与专业技能的培训二者不可偏废,并不矛盾,完全可以相互促进、融合贯通。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热爱本职工作的教育更为重要,爱岗才能敬业,敬业才能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学习,尽力去做。
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相互结合,互有优势与专长,在培养学生成为职业技能与人文素质相结合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中缺一不可。
二、中职教育改革环境下学校必须注重人文素质培养、学生需要掌握人文知识
我们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以就业为导向”上,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中职学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这一目标重在强调“应用”,即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主,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知识的增加和操作技能的提高,课程的设置也都与本专业或本岗位相关。有关人文素养的课程都是以公共基础课的面目出现,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中职生在人文素质的培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当然,中职生人文素质偏低现状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受实用主义思想影响的原因,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如对待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的态度,在学校技能节的参加项目报名上就很明显的厚此薄彼,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在情感层面,他们比较冷漠,往往是动口不动心的比较多一些。从责任层面讲,现在有些学生非常有个性,没有集体意识。从行为举止层面讲,问题就更多了,不文明没礼貌,表现出有技能(知识、文凭)却没文化。其次,人文教育也是企业界的需求。企业招聘时不仅看重学生“做事”的能力,更看重其“做人”的水平,只有综合素质高的员工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事实上,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从传统的“会干”变为“能用”,要求人才在掌握本专业、本行业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具备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而人文素质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三、中职学校加强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人文素质对中职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作用不可低估,对其就业成才的影响很大。我们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其人文素质的提高,把人文素质的培养融入专业技能培养中。
1、提高学生自觉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动性。人文素质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相对于“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强调的是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相对于实用主义,强调的是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中职生必须具备的全面素质包括“软件”素质和“硬件”素质,即 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人文素质教育不只是知识传播过程,还是将知识融会于学生身心之中的过程。可采取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人文知识教育;可结合当地的人文、自然资源环境及社会环境,鼓励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深入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豪迈气象,组织学生参观各类博物馆、人文景点,参加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加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对社会生活的正确全面的认识。
2、调整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只针对语言表达、逻辑能力较强的学生,这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对此类公共文化课教学的需求。结合中职教育培养目标,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构建清晰的新的课程模式,尝试将多元智能应用于中职文化修养课程教学,通过拓宽、重新界定教学内容和形式,具体实施典型个案的等途径,设计多元文化修养课,要体现在每个学生个体具有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理想境界和具有健全的人格上,让学生实现自我能力认知、培养的突破,并最终提高自身的人文知识素质。
3、在专业技能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结合专业技能教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要充分挖掘专业技能课程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在专业技能课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技能操作的同时,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爱岗敬业的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发挥专业技能课在提高人文素质方面的作用。反之亦然,将人文教育渗透到专业技能课教育当中去,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
4、实行校企联合,强化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要充分重视与行业组织之间的联系,主动与企业沟通,加强交流,促进校企合作。使学生都能够拥有实践理论、展示才华、完善知识结构,尤其是进一步认识和体验本专业人文内涵的平台,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成才,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
5、强化校园文化的辐射性作用。第一,创造独特的校园人文环境。环境建设的重点是创造一种独具特色的人文氛围,即良好的教与学氛围、文化氛围等。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精神文明,体现鲜明的人文精神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素质教育不同于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陶冶。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起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这需要我们以现代化的观念去引导,以物质化的环境去美化,以经典性的活动去演绎,以科学性的制度去维护。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环境和传统的熏陶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展望新世纪中职教育实现社会功能的图景,我们就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在中职教育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对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社会以及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力量。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既要立足现实,又要考虑长远,不断地探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出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人才,努力提升中职教育的质量,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让社会信任。
一、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关系
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也是生产力。在中职生中激活人文因子,培养提高学生丰富的人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标志。在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三大浪潮席卷世界这一复杂的时空境遇下,中职教育也得了蓬勃发展,许多专业成为了热门专业,但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却出现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对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估计不足。
在中职学校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人文素质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已经是中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人文素质的培养与专业技能的培训二者不可偏废,并不矛盾,完全可以相互促进、融合贯通。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热爱本职工作的教育更为重要,爱岗才能敬业,敬业才能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学习,尽力去做。
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相互结合,互有优势与专长,在培养学生成为职业技能与人文素质相结合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中缺一不可。
二、中职教育改革环境下学校必须注重人文素质培养、学生需要掌握人文知识
我们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以就业为导向”上,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中职学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这一目标重在强调“应用”,即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主,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知识的增加和操作技能的提高,课程的设置也都与本专业或本岗位相关。有关人文素养的课程都是以公共基础课的面目出现,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中职生在人文素质的培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当然,中职生人文素质偏低现状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受实用主义思想影响的原因,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如对待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的态度,在学校技能节的参加项目报名上就很明显的厚此薄彼,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在情感层面,他们比较冷漠,往往是动口不动心的比较多一些。从责任层面讲,现在有些学生非常有个性,没有集体意识。从行为举止层面讲,问题就更多了,不文明没礼貌,表现出有技能(知识、文凭)却没文化。其次,人文教育也是企业界的需求。企业招聘时不仅看重学生“做事”的能力,更看重其“做人”的水平,只有综合素质高的员工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事实上,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从传统的“会干”变为“能用”,要求人才在掌握本专业、本行业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具备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而人文素质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三、中职学校加强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人文素质对中职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作用不可低估,对其就业成才的影响很大。我们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其人文素质的提高,把人文素质的培养融入专业技能培养中。
1、提高学生自觉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动性。人文素质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相对于“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强调的是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相对于实用主义,强调的是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中职生必须具备的全面素质包括“软件”素质和“硬件”素质,即 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人文素质教育不只是知识传播过程,还是将知识融会于学生身心之中的过程。可采取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人文知识教育;可结合当地的人文、自然资源环境及社会环境,鼓励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深入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豪迈气象,组织学生参观各类博物馆、人文景点,参加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加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对社会生活的正确全面的认识。
2、调整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只针对语言表达、逻辑能力较强的学生,这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对此类公共文化课教学的需求。结合中职教育培养目标,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构建清晰的新的课程模式,尝试将多元智能应用于中职文化修养课程教学,通过拓宽、重新界定教学内容和形式,具体实施典型个案的等途径,设计多元文化修养课,要体现在每个学生个体具有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理想境界和具有健全的人格上,让学生实现自我能力认知、培养的突破,并最终提高自身的人文知识素质。
3、在专业技能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结合专业技能教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要充分挖掘专业技能课程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在专业技能课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技能操作的同时,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爱岗敬业的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发挥专业技能课在提高人文素质方面的作用。反之亦然,将人文教育渗透到专业技能课教育当中去,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
4、实行校企联合,强化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要充分重视与行业组织之间的联系,主动与企业沟通,加强交流,促进校企合作。使学生都能够拥有实践理论、展示才华、完善知识结构,尤其是进一步认识和体验本专业人文内涵的平台,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成才,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
5、强化校园文化的辐射性作用。第一,创造独特的校园人文环境。环境建设的重点是创造一种独具特色的人文氛围,即良好的教与学氛围、文化氛围等。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精神文明,体现鲜明的人文精神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素质教育不同于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陶冶。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起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这需要我们以现代化的观念去引导,以物质化的环境去美化,以经典性的活动去演绎,以科学性的制度去维护。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环境和传统的熏陶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展望新世纪中职教育实现社会功能的图景,我们就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在中职教育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对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社会以及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力量。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既要立足现实,又要考虑长远,不断地探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出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人才,努力提升中职教育的质量,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让社会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