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升,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逐渐凸显,其难以真正提高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基于此,我校开展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由此毕业前考取职业证书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增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效。
关键词: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一、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背景
近年来,食品工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却不容乐观。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培养出分析技能强、职业素养高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因此,大多数高校将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提上日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二、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以企业用人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大多数高校传统实验课程的教学步骤一般为:实验目的—原理讲解—进行实验—得出结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一般能够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提取。我校为了切实做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把企业对食品化验的具体要求引入课堂,要求学生在实验课程的学习中以企业的岗位要求为导向,这样提高了学生的数据处理、食品检验记录单填写、实验报告撰写等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我校缩小了学生与企业用人要求之间的差距,使更多的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相关岗位,缩短岗位磨合期。在理论教學中,我校要求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国家食品检测标准、国内外食品检测最新的检测方法及技术,增强学生从事相关工作的敏锐度。
2.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思路,明确就业导向
食品分析课程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本专业的应用型课程,注重对学生实验分析能力的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与食品生产及检测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因此,为相关企业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我校切实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思路,及时组织教职工了解当地及周边食品厂的切实需求,与之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利用寒暑假期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我校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进入合作企业进行调研实践,为学生锻炼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提供机会。学校要求学生反馈社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企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我校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迅速调整教学实践方案,确保学校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
3.注重对过程与操作技能的考核,让学生持证上岗
传统的考核方式以结果考核为重,虽然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但忽视了对学生操作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校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注重对过程与操作技能的考核,使考核方式更加符合该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出口检查检疫部门、科研单位以及食品企业工作。根据国家相关职业标准的要求,食品检验员资格证是学生进入这些单位的“敲门砖”,学生必须持证上岗。因此,我校不仅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与生产技术指标的掌握程度,还通知学生参加相关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在毕业之前及时考取食品检验员资格证。这样学生提前具备了企业岗位对技能的要求,缩短了上岗后的适应期。
三、结论
通过对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校生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我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取得较好的成果,在校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可度高达80%,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已成为企业中的核心员工。在高校应用型学科的教学中,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重视课程的实用性,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高校应该以企业的用人需求为导向设置教学内容,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思路,注重对过程与操作技能的考核,确保学生在毕业前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分析技能强、职业素养高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使我国居民的食品安全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和丽媛,张佳艳,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J].广州化工,2016,44(15):223-225.
[2]郑俏然,李昌满.教学应用型师范院校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3).
[3]刘靖,展跃平.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改革探讨与实践[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7,24(2):48-51.
[4]李豪.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2):68-70.
关键词: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一、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背景
近年来,食品工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却不容乐观。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培养出分析技能强、职业素养高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因此,大多数高校将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提上日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二、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以企业用人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大多数高校传统实验课程的教学步骤一般为:实验目的—原理讲解—进行实验—得出结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一般能够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提取。我校为了切实做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把企业对食品化验的具体要求引入课堂,要求学生在实验课程的学习中以企业的岗位要求为导向,这样提高了学生的数据处理、食品检验记录单填写、实验报告撰写等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我校缩小了学生与企业用人要求之间的差距,使更多的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相关岗位,缩短岗位磨合期。在理论教學中,我校要求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国家食品检测标准、国内外食品检测最新的检测方法及技术,增强学生从事相关工作的敏锐度。
2.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思路,明确就业导向
食品分析课程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本专业的应用型课程,注重对学生实验分析能力的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与食品生产及检测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因此,为相关企业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我校切实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思路,及时组织教职工了解当地及周边食品厂的切实需求,与之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利用寒暑假期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我校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进入合作企业进行调研实践,为学生锻炼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提供机会。学校要求学生反馈社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企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我校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迅速调整教学实践方案,确保学校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
3.注重对过程与操作技能的考核,让学生持证上岗
传统的考核方式以结果考核为重,虽然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但忽视了对学生操作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校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注重对过程与操作技能的考核,使考核方式更加符合该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出口检查检疫部门、科研单位以及食品企业工作。根据国家相关职业标准的要求,食品检验员资格证是学生进入这些单位的“敲门砖”,学生必须持证上岗。因此,我校不仅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与生产技术指标的掌握程度,还通知学生参加相关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在毕业之前及时考取食品检验员资格证。这样学生提前具备了企业岗位对技能的要求,缩短了上岗后的适应期。
三、结论
通过对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校生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我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取得较好的成果,在校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可度高达80%,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已成为企业中的核心员工。在高校应用型学科的教学中,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重视课程的实用性,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高校应该以企业的用人需求为导向设置教学内容,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思路,注重对过程与操作技能的考核,确保学生在毕业前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分析技能强、职业素养高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使我国居民的食品安全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和丽媛,张佳艳,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J].广州化工,2016,44(15):223-225.
[2]郑俏然,李昌满.教学应用型师范院校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3).
[3]刘靖,展跃平.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改革探讨与实践[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7,24(2):48-51.
[4]李豪.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