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目的
1、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认真地落实“阳光体育运动”。
2、更为有效地认识“阳光体育运动”概念内涵,大力推广阳光体育运动,充分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
3、农村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思想认识、组织领导、运行机制、师资队伍、大课间、课外活动、条件设施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分析,构建更阳光的学校体育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利用阳光体育运动灵活的组织形式、丰富的活动内容、便捷的练习方法和有效的健身效果,更进一步地让“阳光体育运动”得到更深入而有意义的延续和发展。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需要,收集和查阅了国内有关的文献资料,为本课题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
2、访谈法。走访了我县较为典型的13所学校,与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就“阳光体育运动”进行了一定的交流。
3、问卷调查法。向13所中学体育教研组长发放问卷13份,回收13份,回收率100%。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8所学校8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试卷800份,其中每所学校男女生各发放50份,回收有效问卷798份,其中男生398份,女生400份,回收率99.75%。
4、数理统计分析法。本课题对所有问卷调查等资料采用计算统计分析处理,为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科学可信的数据。
5、逻辑分析法。对相关数据资料分析归纳,客观公正、科学地分析和评价发展现状,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准确结论。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我县自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来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响应、广泛开展,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并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但对于农村中学来说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学校资金不足、专业教师短缺、场地小、器材少等因素的制约,部分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还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主动性。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计,教师为本。体育师资不足,缺乏专业教师。有的学校只有1至2名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工作量过大,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有的班主任对阳光体育运动的作用认识不够,活动开展大打折扣。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以及对学生的细致引导,因此,应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师德良好、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体育师资队伍,保证体育教师合理配备。
(2)为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有效提高学生体质,组织并有效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必须提高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激发学生阳光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大课间、课外活动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最好时机,所以必须以大课间、课外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事实上部分学校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学校还没有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基本上还停留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状。而且课外体育活动基本上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统一的管理行为与组织引导,课外体育活动任由学生自主练习,让课外体育活动流于形式。因此学校必须找准大课间、课外活动的重要地位,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体育教师与班主任、课任教师精诚合作,每天有体育教师专门对大课间活动进行指导,广泛开展群体性学生体育活动。要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内容纳入教育计划并形成制度,成立学校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和策划小组以及大课间活动考核评价小组,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天天有检查、周周有评比、月月有比赛,广泛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
(2)部分学校开展的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大课间只是跑跑步、做做广播操而已。把传统的活动方式默认为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时间长了学生自然也就失去了兴趣。所以要不断丰富“阳光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在巩固传统项目的基础上,还要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认真组织,积极实施,在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实效性上动脑筋想办法。
(3)大多数学校从表面上看是保证了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但调查发现实际上在30分钟大课间时,除去上下楼和集合的10分钟左右的时间,活动时间只剩下20分钟;30分钟的课外活动除去借还器材等时间也是如此。由此可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时间并没有得到保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这是让学生“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前提,要把每天“阳光60分钟”的活动时间全部列入学校课程表,从课程的高度确保学生的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确保“阳光60分”,还给学生活动的时空,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并成为终生的受益者。
(4)调查发现,60%的学校受经费少、活动场地不足、设施缺乏的局限,学生在校的基本活动所需的硬件条件得不到有力保障,难以参与富有实效的活动。在有限的条件下,“阳光体育运动”难以走进学生中间,这使学校体育活动大打折扣,严重制约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因此,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把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建设作为学校体育经费投入的重点,力争为学生锻炼提供足够的场地和器材,充分利用学校的运动场或边角空地,使学生真正有地方锻炼、有条件锻炼,从而达到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
(5)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体育教师应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教师在创编动作时不要过于追求难、新动作,要把易普及、易学习掌握、适合学生特点、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动作作为编排的主要内容,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四、结论与建议
“阳光体育运动”丰富了学校体育活动内容,促进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是对学校体育的一种提升。中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体育锻炼对学生的生长发育极其重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是及时必要的,给学校体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要使“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必须着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从学校来讲,要进一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创办阳光体育特色学校提供“富饶”的发展土壤,推进“特色学校”快乐校园的创建步伐。
从教师来讲,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增强培育校园体育文化的认同意识,提升教书育人的使命感。
从学生来讲,要提高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家庭来讲,要正确认识,与学校形成思想合力,让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接触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
从社会来讲,全社会要共同关注并大力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总体来讲,要继续广泛宣传,加大宣传的力度,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让增强青少年体质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共同行动;要通过全面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使师生深深地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的现实意义,树立健康的人生观,让生命更加精彩。
1、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认真地落实“阳光体育运动”。
2、更为有效地认识“阳光体育运动”概念内涵,大力推广阳光体育运动,充分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
3、农村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思想认识、组织领导、运行机制、师资队伍、大课间、课外活动、条件设施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分析,构建更阳光的学校体育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利用阳光体育运动灵活的组织形式、丰富的活动内容、便捷的练习方法和有效的健身效果,更进一步地让“阳光体育运动”得到更深入而有意义的延续和发展。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需要,收集和查阅了国内有关的文献资料,为本课题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
2、访谈法。走访了我县较为典型的13所学校,与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就“阳光体育运动”进行了一定的交流。
3、问卷调查法。向13所中学体育教研组长发放问卷13份,回收13份,回收率100%。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8所学校8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试卷800份,其中每所学校男女生各发放50份,回收有效问卷798份,其中男生398份,女生400份,回收率99.75%。
4、数理统计分析法。本课题对所有问卷调查等资料采用计算统计分析处理,为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科学可信的数据。
5、逻辑分析法。对相关数据资料分析归纳,客观公正、科学地分析和评价发展现状,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准确结论。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我县自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来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响应、广泛开展,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并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但对于农村中学来说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学校资金不足、专业教师短缺、场地小、器材少等因素的制约,部分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还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主动性。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计,教师为本。体育师资不足,缺乏专业教师。有的学校只有1至2名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工作量过大,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有的班主任对阳光体育运动的作用认识不够,活动开展大打折扣。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以及对学生的细致引导,因此,应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师德良好、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体育师资队伍,保证体育教师合理配备。
(2)为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有效提高学生体质,组织并有效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必须提高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激发学生阳光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大课间、课外活动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最好时机,所以必须以大课间、课外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事实上部分学校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学校还没有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基本上还停留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状。而且课外体育活动基本上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统一的管理行为与组织引导,课外体育活动任由学生自主练习,让课外体育活动流于形式。因此学校必须找准大课间、课外活动的重要地位,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体育教师与班主任、课任教师精诚合作,每天有体育教师专门对大课间活动进行指导,广泛开展群体性学生体育活动。要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内容纳入教育计划并形成制度,成立学校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和策划小组以及大课间活动考核评价小组,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天天有检查、周周有评比、月月有比赛,广泛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
(2)部分学校开展的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大课间只是跑跑步、做做广播操而已。把传统的活动方式默认为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时间长了学生自然也就失去了兴趣。所以要不断丰富“阳光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在巩固传统项目的基础上,还要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认真组织,积极实施,在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实效性上动脑筋想办法。
(3)大多数学校从表面上看是保证了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但调查发现实际上在30分钟大课间时,除去上下楼和集合的10分钟左右的时间,活动时间只剩下20分钟;30分钟的课外活动除去借还器材等时间也是如此。由此可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时间并没有得到保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这是让学生“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前提,要把每天“阳光60分钟”的活动时间全部列入学校课程表,从课程的高度确保学生的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确保“阳光60分”,还给学生活动的时空,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并成为终生的受益者。
(4)调查发现,60%的学校受经费少、活动场地不足、设施缺乏的局限,学生在校的基本活动所需的硬件条件得不到有力保障,难以参与富有实效的活动。在有限的条件下,“阳光体育运动”难以走进学生中间,这使学校体育活动大打折扣,严重制约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因此,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把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建设作为学校体育经费投入的重点,力争为学生锻炼提供足够的场地和器材,充分利用学校的运动场或边角空地,使学生真正有地方锻炼、有条件锻炼,从而达到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
(5)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体育教师应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教师在创编动作时不要过于追求难、新动作,要把易普及、易学习掌握、适合学生特点、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动作作为编排的主要内容,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四、结论与建议
“阳光体育运动”丰富了学校体育活动内容,促进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是对学校体育的一种提升。中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体育锻炼对学生的生长发育极其重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是及时必要的,给学校体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要使“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必须着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从学校来讲,要进一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创办阳光体育特色学校提供“富饶”的发展土壤,推进“特色学校”快乐校园的创建步伐。
从教师来讲,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增强培育校园体育文化的认同意识,提升教书育人的使命感。
从学生来讲,要提高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家庭来讲,要正确认识,与学校形成思想合力,让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接触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
从社会来讲,全社会要共同关注并大力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总体来讲,要继续广泛宣传,加大宣传的力度,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让增强青少年体质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共同行动;要通过全面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使师生深深地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的现实意义,树立健康的人生观,让生命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