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傍晚,十一岁的杨树坐在屋外的草垛上。
阿爸赵一松做饭时发现盐罐子空了,妻子还在菜地里浇水没回来,他便走到窗户边探头朝外喊:“杨树,去买包盐回来!”
杨树似乎没有听到阿爸的叫声,两眼痴痴地望着夕阳笼罩下的村庄。他家在村东头的山坡上,一眼就能将整个村庄尽收眼底。
此时夕阳西照,给村庄那些黑色的屋顶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细小、轻柔的芦花在空中轻轻地飞舞着,有些小夜虫已经迫不及待开始“酬唱”起来,倦鸟们也开始陆续归巢,整个村庄显得祥和、宁静。
往年的村庄在这个时候,每座房子的上方会飘出缕缕白色的炊烟,直抵低沉的暮空,小巷里鸡鸣狗吠,人声嘈杂,非常热闹。但如今,只有四五缕炊烟孤零零地飘散着,巷道寂静……
往年的这个时候,杨树与村里的小伙伴们还在田野里疯玩:在一个又一个金色的草垛间躲猫猫、“抓特务”,在干燥的地里摔跤,在潮湿的田里捉泥鳅,骑在牛背上在旷野中赛跑……
可是,自从几年前柳乔的阿爸在县城买了房子,一家人搬去居住,过上体面的城里人生活后,仿佛是在一夜间,村里许多人都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拖儿带女到县城去买房子,摇身一变成了城里居民。即使没钱的,也去县城租房子住。
现在,村庄除了杨树一家三口,剩下来的,就是几个鳏寡老人。
一次,杨树跟阿爸到县城里去,遇到从前的村庄小伙伴柳金。
柳金说:“杨树,快叫你阿爸带着你一家人搬到城里来住吧,守在山旮旯里有什么出息?不说别的,就说读书吧,以前我们要起早摸黑走很远的路,多不方便。现在在城市读书方便多了,抬抬腿就到了。”
杨树说:“我做梦都想来城里!我跟阿爸说过很多次,可他一根筋,就是不愿意搬。”
厨房里的赵一松又喊了几声,见儿子还是没有回应,拿了根竹棍走出来,捅了两下儿子的屁股,气恼地说:“喊你多少声了?快去买包盐回来!”
杨树从草垛上跳下来,接过钱,嘟着嘴,极不情愿地向黑老爹的小卖部走去。
悠长、安静的小巷响起杨树孤寂的“踢踏踢踏”的脚步声,给小巷带来一丝生气。很久没有来了,杨树看到石板路上长了一层薄薄的绿色苔藓,踩在上面有些黏滑。路两旁长满了野草,有只老鼠试探着露出脑袋来,听到杨树的脚步,立刻缩回脑袋,不见了。
杨树依次从以前的小伙伴水生、根柳、细尕家门前路过。无一例外的,他们家的大门紧闭,挂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强子家的两扇门板被他阿爸拆掉做了两轮车,杨树瞥见厅堂一个阴暗的角落摆着一口似棺木的东西,吓了一跳,赶紧缩回目光,在小巷里小跑起来。其实,那不过是一个大木箱而已。
“杨树,注意脚下,路滑着呢,小心摔跤。”杨树正跑着,听到有个声音对他说。
杨树抬起头,看到福贵老爹正端着碗坐在屋檐下望着自己。他像松树皮一样的脸上映着橘黄色的阳光,如同一朵即将凋谢的花儿。
杨树说:“谢谢老爹的提醒。”
“时间还早,上来坐坐,陪我聊聊天吧。”福贵老爹挪了挪屁股,以便在那张长条凳上腾出更多的空间。
“我要去买盐。”杨树摇摇头。
没走几步,杨树感觉到背后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他停下脚步扭回头,与福贵老爹的目光碰了个正着。
福贵老爹的目光里充满了寂寞、孤独以及对某种东西的渴望,让杨树的心里有些堵。
走了几步,他看到梅花阿奶拄着拐杖站在路口。她的背弯得像一张弓似的,脑袋几乎要挨着地面了。
“阿奶!”杨树叫了一声,就站到路边,好让梅花阿奶先走。
梅花阿奶两手紧紧抓住拐杖,好让自己的身体站直点,以便看清前面的人。
“杨树,到我屋里去坐坐,我做了好些红薯干呢。”她终于看清是杨树,咧开没牙的嘴笑了笑。
“不了,我还要去买盐。”杨树谢过梅花阿奶的好意,侧着身子从她身旁走过。
杨树又有了刚才那种感觉。这次,他没有回头。
村里的便民小卖部是黑老爹在经营,由于顾客少得可怜,现在只卖油盐酱醋、洗衣粉,杨树就几乎没有来过。
黑老爹坐在那台破旧的电视机前看电视剧,他看得很入迷,连杨树走进店里都没有发觉。
“黑老爹,我买盐。”杨树说。
“呵呵,是杨树,好久没看到你了,又长高了不少。”黑老爹扭回头看到是杨树,站起来打量了他一番,然后从一个大编织袋里掏出一包盐递给他。
“播的这部剧很好看,一起看看吧。”黑老爹说。
“不!”杨树把钱塞在黑老爹的手中掉头就跑。
走出店门时,杨树再次产生在小巷里的那种感觉。
走进小巷里时,他几乎是在跑。
吃过晚饭后,阿爸说:“我出去走走。”自从村里其他人搬走后,每天晚饭后,这句话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
杨树想了想,说:“我跟你去。”
“你也去?”赵一松很意外。这两三年来儿子都不大爱跟他说话,更别说跟他出去走走了。
“是的。”杨树点点头。
“那就跟我一起去吧。”
赵一松带着杨树首先来到福贵老爹的家,闲聊了一会儿,然后向梅花阿奶家走去……
回来时,杨树说:“阿爸,我终于理解你为什么不搬到城里去了。”
赵一松问:“你理解到什么?”
“因为村里的这些老人需要人去照顾。”
“谁告诉你的?”赵一松笑了笑。
“他们的目光。”
赵一松沉吟了一下,向杨树说起一段往事。那年,他从韭菜岭挖药材走另一条路回来,路过了一个独门独户的人家,那有一个无儿无女的独居老人。当时老人挽留他吃饭,可他急着赶路,谢绝了老人的好意。他离开时,老人的目光一直没有离开过他,那目光里含着寂寞、孤独、绝望。
不久后,他听说那个老人过世了,过世后七八天才被人发现。从此,老人的目光总是萦绕在他的脑海,令他后悔、悲伤。所以村里其他人搬走后,他决心留下来陪伴这些孤独的老人。
“可是,阿爸……”
赵一松打断儿子的话:“我知道这几年你一直在埋怨,甚至是痛恨我,没有把你带到城里去,给你一个好的生活、學习环境。也许,一开始的时候我就做错了,不该把你的追求绑在我的身上。”
他点上一支烟,沉默着,烟头的火光照着他的脸一闪一闪的,良久才说:“我不能再耽误你了,你明年就升初中了。明年,我让你阿妈先带着你去城里住,买房的钱我已凑够了。”
杨树什么都明白了,他望着星星点点的夜空,说:“我会经常回来陪你去看望那些老人的。”
起风了,清风徐徐,一缕幽香如流水般蔓延开来。月色下,荒坡上的那些野菊花像平静的湖面吹起的阵阵涟漪,一波一波荡漾着。
创作感言
在小城里定居、将老人接到身边后,我就很少回到位于深山里的家乡。去年一个堂伯去世,他是一个鳏寡老人,算来我还是他最亲近的人,因此,处理他后事的担子就落到我的肩上。在处理后事的过程中我发现,前来帮忙做事的居然都是一些老人,在堂伯出殡的那天,居然找不到一个抬棺的青壮年!
作为一个写作者,永远都走在寻找创作灵感的路上。堂伯的丧事给了我启发和灵感。为了使故事更有说服力,更有深度,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我开始调查村里老人的情况。随着调查的深入,我深深地为村里老人的生活状况而震惊:他们孤独,他们寂寞,他们病了没人管……
特别是当我访问完每一个老人后,他们都拉着我的手舍不得我离开,希望我多陪他们聊聊天。我也希望永远留在他们的身边,但现实却不允许。
写这篇文章时,我一边写一边流泪。
如果这篇短文能够引起你的共鸣,引起你的深思,引起你的同情,它就算成功了。
阿爸赵一松做饭时发现盐罐子空了,妻子还在菜地里浇水没回来,他便走到窗户边探头朝外喊:“杨树,去买包盐回来!”
杨树似乎没有听到阿爸的叫声,两眼痴痴地望着夕阳笼罩下的村庄。他家在村东头的山坡上,一眼就能将整个村庄尽收眼底。
此时夕阳西照,给村庄那些黑色的屋顶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细小、轻柔的芦花在空中轻轻地飞舞着,有些小夜虫已经迫不及待开始“酬唱”起来,倦鸟们也开始陆续归巢,整个村庄显得祥和、宁静。
往年的村庄在这个时候,每座房子的上方会飘出缕缕白色的炊烟,直抵低沉的暮空,小巷里鸡鸣狗吠,人声嘈杂,非常热闹。但如今,只有四五缕炊烟孤零零地飘散着,巷道寂静……
往年的这个时候,杨树与村里的小伙伴们还在田野里疯玩:在一个又一个金色的草垛间躲猫猫、“抓特务”,在干燥的地里摔跤,在潮湿的田里捉泥鳅,骑在牛背上在旷野中赛跑……
可是,自从几年前柳乔的阿爸在县城买了房子,一家人搬去居住,过上体面的城里人生活后,仿佛是在一夜间,村里许多人都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拖儿带女到县城去买房子,摇身一变成了城里居民。即使没钱的,也去县城租房子住。
现在,村庄除了杨树一家三口,剩下来的,就是几个鳏寡老人。
一次,杨树跟阿爸到县城里去,遇到从前的村庄小伙伴柳金。
柳金说:“杨树,快叫你阿爸带着你一家人搬到城里来住吧,守在山旮旯里有什么出息?不说别的,就说读书吧,以前我们要起早摸黑走很远的路,多不方便。现在在城市读书方便多了,抬抬腿就到了。”
杨树说:“我做梦都想来城里!我跟阿爸说过很多次,可他一根筋,就是不愿意搬。”
厨房里的赵一松又喊了几声,见儿子还是没有回应,拿了根竹棍走出来,捅了两下儿子的屁股,气恼地说:“喊你多少声了?快去买包盐回来!”
杨树从草垛上跳下来,接过钱,嘟着嘴,极不情愿地向黑老爹的小卖部走去。
悠长、安静的小巷响起杨树孤寂的“踢踏踢踏”的脚步声,给小巷带来一丝生气。很久没有来了,杨树看到石板路上长了一层薄薄的绿色苔藓,踩在上面有些黏滑。路两旁长满了野草,有只老鼠试探着露出脑袋来,听到杨树的脚步,立刻缩回脑袋,不见了。
杨树依次从以前的小伙伴水生、根柳、细尕家门前路过。无一例外的,他们家的大门紧闭,挂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强子家的两扇门板被他阿爸拆掉做了两轮车,杨树瞥见厅堂一个阴暗的角落摆着一口似棺木的东西,吓了一跳,赶紧缩回目光,在小巷里小跑起来。其实,那不过是一个大木箱而已。
“杨树,注意脚下,路滑着呢,小心摔跤。”杨树正跑着,听到有个声音对他说。
杨树抬起头,看到福贵老爹正端着碗坐在屋檐下望着自己。他像松树皮一样的脸上映着橘黄色的阳光,如同一朵即将凋谢的花儿。
杨树说:“谢谢老爹的提醒。”
“时间还早,上来坐坐,陪我聊聊天吧。”福贵老爹挪了挪屁股,以便在那张长条凳上腾出更多的空间。
“我要去买盐。”杨树摇摇头。
没走几步,杨树感觉到背后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他停下脚步扭回头,与福贵老爹的目光碰了个正着。
福贵老爹的目光里充满了寂寞、孤独以及对某种东西的渴望,让杨树的心里有些堵。
走了几步,他看到梅花阿奶拄着拐杖站在路口。她的背弯得像一张弓似的,脑袋几乎要挨着地面了。
“阿奶!”杨树叫了一声,就站到路边,好让梅花阿奶先走。
梅花阿奶两手紧紧抓住拐杖,好让自己的身体站直点,以便看清前面的人。
“杨树,到我屋里去坐坐,我做了好些红薯干呢。”她终于看清是杨树,咧开没牙的嘴笑了笑。
“不了,我还要去买盐。”杨树谢过梅花阿奶的好意,侧着身子从她身旁走过。
杨树又有了刚才那种感觉。这次,他没有回头。
村里的便民小卖部是黑老爹在经营,由于顾客少得可怜,现在只卖油盐酱醋、洗衣粉,杨树就几乎没有来过。
黑老爹坐在那台破旧的电视机前看电视剧,他看得很入迷,连杨树走进店里都没有发觉。
“黑老爹,我买盐。”杨树说。
“呵呵,是杨树,好久没看到你了,又长高了不少。”黑老爹扭回头看到是杨树,站起来打量了他一番,然后从一个大编织袋里掏出一包盐递给他。
“播的这部剧很好看,一起看看吧。”黑老爹说。
“不!”杨树把钱塞在黑老爹的手中掉头就跑。
走出店门时,杨树再次产生在小巷里的那种感觉。
走进小巷里时,他几乎是在跑。
吃过晚饭后,阿爸说:“我出去走走。”自从村里其他人搬走后,每天晚饭后,这句话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
杨树想了想,说:“我跟你去。”
“你也去?”赵一松很意外。这两三年来儿子都不大爱跟他说话,更别说跟他出去走走了。
“是的。”杨树点点头。
“那就跟我一起去吧。”
赵一松带着杨树首先来到福贵老爹的家,闲聊了一会儿,然后向梅花阿奶家走去……
回来时,杨树说:“阿爸,我终于理解你为什么不搬到城里去了。”
赵一松问:“你理解到什么?”
“因为村里的这些老人需要人去照顾。”
“谁告诉你的?”赵一松笑了笑。
“他们的目光。”
赵一松沉吟了一下,向杨树说起一段往事。那年,他从韭菜岭挖药材走另一条路回来,路过了一个独门独户的人家,那有一个无儿无女的独居老人。当时老人挽留他吃饭,可他急着赶路,谢绝了老人的好意。他离开时,老人的目光一直没有离开过他,那目光里含着寂寞、孤独、绝望。
不久后,他听说那个老人过世了,过世后七八天才被人发现。从此,老人的目光总是萦绕在他的脑海,令他后悔、悲伤。所以村里其他人搬走后,他决心留下来陪伴这些孤独的老人。
“可是,阿爸……”
赵一松打断儿子的话:“我知道这几年你一直在埋怨,甚至是痛恨我,没有把你带到城里去,给你一个好的生活、學习环境。也许,一开始的时候我就做错了,不该把你的追求绑在我的身上。”
他点上一支烟,沉默着,烟头的火光照着他的脸一闪一闪的,良久才说:“我不能再耽误你了,你明年就升初中了。明年,我让你阿妈先带着你去城里住,买房的钱我已凑够了。”
杨树什么都明白了,他望着星星点点的夜空,说:“我会经常回来陪你去看望那些老人的。”
起风了,清风徐徐,一缕幽香如流水般蔓延开来。月色下,荒坡上的那些野菊花像平静的湖面吹起的阵阵涟漪,一波一波荡漾着。
创作感言
在小城里定居、将老人接到身边后,我就很少回到位于深山里的家乡。去年一个堂伯去世,他是一个鳏寡老人,算来我还是他最亲近的人,因此,处理他后事的担子就落到我的肩上。在处理后事的过程中我发现,前来帮忙做事的居然都是一些老人,在堂伯出殡的那天,居然找不到一个抬棺的青壮年!
作为一个写作者,永远都走在寻找创作灵感的路上。堂伯的丧事给了我启发和灵感。为了使故事更有说服力,更有深度,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我开始调查村里老人的情况。随着调查的深入,我深深地为村里老人的生活状况而震惊:他们孤独,他们寂寞,他们病了没人管……
特别是当我访问完每一个老人后,他们都拉着我的手舍不得我离开,希望我多陪他们聊聊天。我也希望永远留在他们的身边,但现实却不允许。
写这篇文章时,我一边写一边流泪。
如果这篇短文能够引起你的共鸣,引起你的深思,引起你的同情,它就算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