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护理体会

来源 :家庭医药·医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xuesen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中药灌肠治疗及相应护理措施对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及相应护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5.00%,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中药灌肠治疗并相应护理措施对慢性盆腔炎病人具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献编号:1671-4954(2010)07-508-02
  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07.026
  
  慢性盆腔炎系妇产科常见病与多发病,多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延误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延所致。主要症状为下腹及腰部酸痛,常伴有月经不调和带下增多。该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还会继发痛经、 不孕、 异位妊娠等。近年来,由于人工流产等各种宫腔操作增多以及不洁性生活的影响,患病率更是有上升的趋势。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灌肠对于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了治疗,并进行了专业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病例均为2008年1月—2009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
  1.1.1 纳入标准
  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1]:(1)病史:大部分病人有急性盆腔炎病史,或有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生殖道感染史;(2)症状:有慢性盆腔疼痛症状如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于劳累、性交及月经前后加剧;(3)体征: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活动受限;单侧或双侧附件增厚、或条索状增粗、或有囊性肿物,有压痛;(4)B超检查:子宫可增大;输卵管一侧或双侧增粗,或附件区有囊肿;或伴有子宫直肠陷窝积液。
  1.1.2 排除标准
  (1)妊娠或近期准备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2)过敏体质;(3)急性盆腔炎病情严重者;(4)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5)存在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其他妇科肿瘤的患者;(6)子宫内膜息肉、功能失调性出血、宫外孕等所致的阴道不规则出血者。
  1.1.3 分组
  在患者知情同意前提下,将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年龄21~47岁,平均(30.23±5.67)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2.32±0.78)年;治疗组40例,年龄22~48岁,平均(31.54±6.07)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2.35±0.81)年。两组平均年龄及病程经统计学检验,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抗感染治疗,具体为月经干净后,采用宫颈涂片行药敏试验选用2种敏感药物静脉滴注,每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及相应护理措施。中药组成:红藤、败酱草、生蒲黄、五灵脂、莪术、丹参、赤芍、丹皮、延胡索、桃仁、没药等。用煎药机煎煮,每剂浓煎至100ml,自动过滤后保鲜包装备用。每晚用中药1剂保留灌肠 1次。每日1剂,药温35℃~37℃,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经期停用。灌肠操作方法:灌肠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病人取左侧卧位,并将臀部垫高10~15cm,以免药液溢出。 用一次性肛管涂上石蜡油,将肛管缓慢插入,缓慢注入药液。拔出肛管,让患者左侧卧位30min,并使药液在肠腔内保留2h以上。护理措施包括灌肠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临床治愈:腰腹胀痛、白带异常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子宫附件无异常,B超检查附件炎性增粗或包块、炎性渗出物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均提示较治疗前各种体征明显改善或部分消失。有效:症状、体征及检查均有减轻。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比较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两组疗效分布经秩和检验,总有效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6,P=0.0339)。
  
  3 讨论
  3.1 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慢性盆腔炎患者由于长期炎症刺激,易造成器官周围粘连,单纯西医治疗,抗炎药物不易进入,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我们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活血化瘀中药,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灌肠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西医抗感染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与其他报道一致[3,4,5]。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疗法,活血化瘀药可直接通过直肠、结肠吸收,达到局部盆腔组织;并可加速血流,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的修复;也能提高局部组织的免疫功能;且温热药物对周围组织起到热敷作用,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修复炎症组织。此外,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法作为一种局部疗法,因不需口服,减少了肝脏的代谢负担及因吸收而产生的其他不良反应。
  
  3.2 护理体会
  治疗组患者在中药灌肠中获得的良好疗效与专业的护理是分不开的。关于护理措施,我们有如下体会:(1)灌肠前病室应清洁、安静、温暖;嘱患者提前30 min排空大小便,避免影响灌肠操作及药物保留时间。治疗期间嘱患者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多纤维及引起大便增多和腹泻的食品。(2)心理护理。慢性盆腔炎患者由于长期反复的下腹疼痛、月经失调,有的还因输卵管堵塞导致不孕,多数患者情绪低落。因此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重视语言交流。对病人要耐心、细心、有爱心,切不可说出消极及刺激的语言。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病人,经常巡视病房并与病人交谈,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对疾病的疑虑,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介绍中药保留灌肠的优势及操作方法,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副作用。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任何疑问,让患者能够配合灌肠治疗,并帮助她们保持乐观情绪。同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3)做好灌肠中的护理。灌肠安排在病人每晚睡觉前进行,操作时用屏风挡住病人。维持药液温度在35℃~37℃。插管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插管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有无渗出,如有渗出及时更换敷料;密切观察局部有无红肿,了解是否有局部感染发生。本组未发现1例因插管导致的局部感染。(4)做好灌肠后的护理。灌肠完毕后,用纱布包裹肛管缓慢拔出。拔出肛管后,让患者左侧卧位30min(垫高臀部10~15cm),并于肛门处轻轻按摩,以利药物存留。之后嘱患者尽量选择膝胸卧位或侧卧位,让药物在肠腔内保持2h以上。(5)做好健康教育,如卫生、治疗期间禁性生活等。
  综上所述,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并加上精心专业的护理,能显著提高疗效 。该法副作用小、无创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4:274-27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 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1993:250.
  [3] 刘震坤,金影.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 盆腔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8, 24(7):41.
  [4] 李如波.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体会[J].现 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6):2060.
  [5] 张聪毅.中药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108例 [J].山西中医,2008,(4):39.
其他文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推动了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输电线路作为电力行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电力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以及制度化,不仅能够确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是指知识与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手段,能够起到变抽象为形象,增加课堂教学密度和容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电脑多媒体,促进
10kV配网建设为中压配电建设。它是电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直接面向用户,因此是输电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本文就10kV配网电力工程常见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综合性很强,也是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电网的迅速发展,能否真正实现无人值班,运行管理模式是个关键问题。本文通过介绍网内无人值班变电站的管
目前,在对电力进行调整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调度遥行中一些安全风险问题,要是我们面对这些问题不去重视也不采取任何的措施就会可能出现一定的安全事故,如果严重的话可能会威胁到人
目的:减少和规范退药行为,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09年1-9月份门诊全部退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医生用药不当、患者依从性、划价错误为退药主要原因.结
支气管哮喘(BA)简称哮喘,是当今世界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50年代常用副肾素、麻黄素、阿托品平喘治疗.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逐渐扩大,个体诊所和药店也在不断增加,一旦
癫(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发作的癫(癎)容易诊断,然而有些病例的发作异常特殊,易造成误诊漏诊.本文复习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癫(癎)病例43例,因表现特殊而被误诊,绝大部分
【摘要】 目的 探讨氟化泡沫预防幼儿龋齿的效果。方法 对安阳市幼儿园、托儿所3~6岁的在园儿童21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观察前和观察2年后在自然光线下,用口镜、探针对两组儿童牙齿作探诊检查并记录,由同一专职医生龋齿诊断。结果 防龋前两组的龋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防龋后观察组龋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防龋后观察组龋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