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的审美教育是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德育渗透,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必要举措。
如何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笔者对此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试分析如下:
一、美读——让学生领受情感美
叶圣陶曾说,所谓美读,就是“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
美读是学生利用播放录音带的电化教学手段,把储存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传达的真情实感。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使学生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享喜怒哀乐,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直接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这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美感的基本途径之一。美读像一根神奇的指挥棒,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多方面地感知作品的内容,获得初步的审美享受。
例如美读《最后一课》的结尾:“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一句,要反复播放几遍,使学生理解韩麦尔在听到下课钟声时心头引起的巨大震颤与痛楚。“‘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要反复听读,理解韩麦尔哽咽语塞、悲愤万状的感情。“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力量。写了两个打字:‘法兰西万岁!”’这一连串动作,读速加快,力度增强。“法兰西万岁!”一字一顿。铿锵听读,表达韩麦尔激越高亢的爱国热忱。
学生在美读中进入角色,就会从韩麦尔先生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情操中深刻陶冶,从小说结尾这种凄怆美、悲壮美中受到强烈感染。
二、入境——让学生理解意蕴美
作者写文章,胸中会时时刻刻拥有一个境,即一定的社会生活图景及生活图景中所包含的人物形象。入境,就是通过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
入境使学生在电化手段的熏陶下,将所获得的审美经验进而转化为行为的技能技巧乃至理念、信仰、世界观。使他们对美的事物从直觉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稳定的情感、意志、性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语文课审美教育的关键所在。
例如在《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教学中,首先播放《阳光三叠》这首著名的古典名曲,在美好乐章的鉴赏中,领略故友相别的离情别绪,体味古道衷肠的慷慨激越。其次,通过幻灯映示出渭城潮雨过屙、柳色为之一新的背景图,讲解诗的一二句,并穿插古文字中“柳一留”谐音的知识:然后,再映示出“饮酒饯别图”,讲解后两句;最后,在一次重温《阳关三叠》的乐曲,结合幻灯片声情并茂,图文共赏,学生对古诗中的重难点便“轻舟已过万重山”,充分领略了这首诗永恒的艺术魅力。
三、语文——让学生感悟语言美
“文以载道”。让学生明确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文学创作的物质手段。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文章写了些什么,还要使他们领悟作者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要这样写。引导学生通过多读来感悟文章内涵。品味作品的语言美。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例如《荷塘月色》通过听录音带、美读以“一粒粒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和“笼着轻纱的梦”,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所独具的明艳、亮丽的风采和薄雾中的荷花所持有的朦胧、迷离的神韵。又借助于嗅觉、视觉与听觉的“能感”。把微风吹来的屡屡清香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把光与影的协和律动比作“樊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同深受。再通过映示文字图片,将文中运用的“亭亭”、“脉脉”、“蓊蓊郁郁”等20余个叠韵词投影在银幕上,其韵律感赋予散文以音乐美,其摹状性又增强了作品的形象美。最后,在图、文的基础上,揭示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旧中国一个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企望从月夜荷塘清丽优雅的景色中寻求解脱的淡淡的喜悦和哀婉。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品味炼字的贴切和用语的精妙,可以使学生既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又从名家之长中吸取语言滋养,逐步提高驾驭文字的能力。
四、遵路——让学生体察文思美
对于一篇文章要善于遵循作者的思路体察文章的真正内涵。课文作者在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提炼加工著笔成文时,需要精心地构思,合理、巧妙地剪裁、组材,纵横捭阖、各尽其度。作者总是顺着一定的思路布局谋篇的,学生只有遵循这条路,才能解开文章的思想内涵及艺术匠心、美学品味。如果能通过幻灯,映示出课文基本思路的文字分析,不仅增加了课堂的容量,而且还能使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繁琐讲解,变得一目了然,条分缕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语文课审美教育不是一种苛捐杂税、额外负担,也不是搞花架子、摆装饰品。它不同于一般的文艺鉴赏也不同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美育。它是依据教材寓教于乐的知、情、意、行的统一以及教材所固有的思想性、艺术性,是一种美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这足贯穿于听说读写全过程的。凭借电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进行德育渗透。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教学艺术的广阔天地,也是语文教师育人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我们全体同仁应该也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如何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笔者对此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试分析如下:
一、美读——让学生领受情感美
叶圣陶曾说,所谓美读,就是“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
美读是学生利用播放录音带的电化教学手段,把储存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传达的真情实感。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使学生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享喜怒哀乐,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直接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这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美感的基本途径之一。美读像一根神奇的指挥棒,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多方面地感知作品的内容,获得初步的审美享受。
例如美读《最后一课》的结尾:“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一句,要反复播放几遍,使学生理解韩麦尔在听到下课钟声时心头引起的巨大震颤与痛楚。“‘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要反复听读,理解韩麦尔哽咽语塞、悲愤万状的感情。“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力量。写了两个打字:‘法兰西万岁!”’这一连串动作,读速加快,力度增强。“法兰西万岁!”一字一顿。铿锵听读,表达韩麦尔激越高亢的爱国热忱。
学生在美读中进入角色,就会从韩麦尔先生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情操中深刻陶冶,从小说结尾这种凄怆美、悲壮美中受到强烈感染。
二、入境——让学生理解意蕴美
作者写文章,胸中会时时刻刻拥有一个境,即一定的社会生活图景及生活图景中所包含的人物形象。入境,就是通过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
入境使学生在电化手段的熏陶下,将所获得的审美经验进而转化为行为的技能技巧乃至理念、信仰、世界观。使他们对美的事物从直觉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稳定的情感、意志、性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语文课审美教育的关键所在。
例如在《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教学中,首先播放《阳光三叠》这首著名的古典名曲,在美好乐章的鉴赏中,领略故友相别的离情别绪,体味古道衷肠的慷慨激越。其次,通过幻灯映示出渭城潮雨过屙、柳色为之一新的背景图,讲解诗的一二句,并穿插古文字中“柳一留”谐音的知识:然后,再映示出“饮酒饯别图”,讲解后两句;最后,在一次重温《阳关三叠》的乐曲,结合幻灯片声情并茂,图文共赏,学生对古诗中的重难点便“轻舟已过万重山”,充分领略了这首诗永恒的艺术魅力。
三、语文——让学生感悟语言美
“文以载道”。让学生明确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文学创作的物质手段。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文章写了些什么,还要使他们领悟作者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要这样写。引导学生通过多读来感悟文章内涵。品味作品的语言美。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例如《荷塘月色》通过听录音带、美读以“一粒粒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和“笼着轻纱的梦”,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所独具的明艳、亮丽的风采和薄雾中的荷花所持有的朦胧、迷离的神韵。又借助于嗅觉、视觉与听觉的“能感”。把微风吹来的屡屡清香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把光与影的协和律动比作“樊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同深受。再通过映示文字图片,将文中运用的“亭亭”、“脉脉”、“蓊蓊郁郁”等20余个叠韵词投影在银幕上,其韵律感赋予散文以音乐美,其摹状性又增强了作品的形象美。最后,在图、文的基础上,揭示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旧中国一个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企望从月夜荷塘清丽优雅的景色中寻求解脱的淡淡的喜悦和哀婉。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品味炼字的贴切和用语的精妙,可以使学生既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又从名家之长中吸取语言滋养,逐步提高驾驭文字的能力。
四、遵路——让学生体察文思美
对于一篇文章要善于遵循作者的思路体察文章的真正内涵。课文作者在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提炼加工著笔成文时,需要精心地构思,合理、巧妙地剪裁、组材,纵横捭阖、各尽其度。作者总是顺着一定的思路布局谋篇的,学生只有遵循这条路,才能解开文章的思想内涵及艺术匠心、美学品味。如果能通过幻灯,映示出课文基本思路的文字分析,不仅增加了课堂的容量,而且还能使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繁琐讲解,变得一目了然,条分缕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语文课审美教育不是一种苛捐杂税、额外负担,也不是搞花架子、摆装饰品。它不同于一般的文艺鉴赏也不同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美育。它是依据教材寓教于乐的知、情、意、行的统一以及教材所固有的思想性、艺术性,是一种美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这足贯穿于听说读写全过程的。凭借电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进行德育渗透。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教学艺术的广阔天地,也是语文教师育人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我们全体同仁应该也完全可以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