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菜园小记》一文中,吴伯萧先生称菜园中的边角零星地为“十边地”,利用好了可以增加收益。课堂教学常常被喻为“耕耘”,我们对一节课主体框架外零星时间的利用,不也像“十边地”一样吗?如一节课的准备、过渡、总结等边缘部分,即课初、课中、课尾这些“边”“角”时间。事实上,老师们很注重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却容易忽视这些“十边地”,致使一节语文课没有达到最佳效果。
学习有如开车,有个启动、行驶、换档、刹车、停车的过程。车要开得又快又好,就必须注意这些环节。上课亦是如此,课初是启动,上课为行驶,课尾还要刹车、停车。除了全力以赴注意课的主体部分外,还得“耕耘”好“十边地”。
语文课堂的“十边地”从广义上来说是很多的,具体到一节课而言,基本上分布在三处:①课初时间。课前预备铃响起后1~2分钟的时间。②课中时间。课堂上教学板块转换(停顿)的时间,一个教学板块一般以10~15分钟为限。③课尾时间。一节课结束前1~2分钟的时间。
弄清了“十边地”的作用和分布,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好它呢?
首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课前活动各异,极度兴奋,注意力分散。初入课堂就是要让他们迅速转换角色,进入“临战”状态。可用如下一些方法:如唱歌,朗诵文章、诗歌,或深呼吸及讲笑话等,其内容要尽量与本节课内容相联系,让孩子们尽早从课间的兴奋状态中解脱出来,转移兴趣,进入角色,为学好这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教学《菜园小记》,可在课前让孩子们唱《大生产》,或讲一个与延安大生产相关的故事,把他们拉入到延安大生产运动时期,迅速进入角色。
其次,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学生的情绪走向是“兴奋-抑制”,他们注意力的最佳保持期大约为15分钟。如果一味强调坚持,而不注意孩子们的反应,就会降低教学效果。因此课堂设计每个板块应大约是15分钟,在板块与板块的过渡处,可进行一些与本课知识相关的活动,如小游戏、笑话等,对学生进行刺激,使其再度兴奋,引起学习兴趣,达到向下一个板块过渡的目的。如教学阿累的《一面》,有这样两个板块:学习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作者心理描写的作用。第一个板块完毕后,可搞一个根据外貌、语言、动作类型反映心理变化的小活动,例如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一些外貌类型和心理感受,并多用术语,从而顺利地导入下一个板块。
再次,一堂课结束时,应及时总结,做到有放有收。可利用下课前的1~2分钟,让学生默想本课的知识点,以重点、难点为主,进行总结。或讲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话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起课外阅读的兴趣。并让学生取出下节课所要上的学科的教材和资料等,向课间平稳过渡,为下节课做好准备。如在教学完王安石《泊船瓜洲》之后,可请学生讲一个与王安石有关的故事或背诵一些他写的诗,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大单位时间内的含金量,提高45分钟课堂的效益。
当然,在利用“十边地”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差。应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计划,切实可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干一件事,举办一个活动,都得有一个周详的计划。否则,只会像无头苍蝇,到处乱撞。对“十边地”的活动,要根据实际情况,多方思考,制订一个科学详细的计划,按部就班,会达到好的效果。在超前备课时,要研究下一周学习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实际,制订好计划。
2.活动时间,宜短不宜长。课初、课中、课尾时间有限,活动不宜大规模地展开,要服从于主体教学。不能反宾为主,本末倒置。这些活动一般以3分钟为宜,最长不要超过5分钟。
3.活动内容,宜精不宜滥。要在少量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效果,活动内容必须短小精悍。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鉴赏,借此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活动内容所选作品必须是精品,千万不能滥竽充数,或随意选择。最好是向学生讲清选择的标准:思想性要高,内容简洁,语言优美,形式新颖等。
4.活动形式,丰富多彩。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动的形式必须丰富多样。如诗歌赏读,演讲,唱歌,演小品,做游戏,讲笑话,开办小论坛等。内容要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可涉及文学作品,社会百科,生活小常识,以及数、理、化、生、地、史、政小知识等。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出主意,搞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东西,来激发、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5.持之以恒,养成习惯。长久坚持才能出成绩,切不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有恒心,稳打稳扎,循序渐进。这项活动要在每节课上进行,且不间断地坚持下去。
6.及时总结,查漏补缺。在平时要密切注意,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纠正,使之更加完善、科学。对这项活动,最好是每周一点评,二周一小结,每月一总评,一期一总结。活动形式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老师引导,进行评价、总结。
另外,还要注意各科教师的相互协调,建立严格的监督、执行机制等。
概之,对于“十边地”的充分利用,只要教师学生密切配合,长期坚持,及时总结,就会收到好的效果。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还可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阅读、听说与协作能力。一言以蔽之,“十边地”有着极大的开发与利用价值,语文教师可充分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习有如开车,有个启动、行驶、换档、刹车、停车的过程。车要开得又快又好,就必须注意这些环节。上课亦是如此,课初是启动,上课为行驶,课尾还要刹车、停车。除了全力以赴注意课的主体部分外,还得“耕耘”好“十边地”。
语文课堂的“十边地”从广义上来说是很多的,具体到一节课而言,基本上分布在三处:①课初时间。课前预备铃响起后1~2分钟的时间。②课中时间。课堂上教学板块转换(停顿)的时间,一个教学板块一般以10~15分钟为限。③课尾时间。一节课结束前1~2分钟的时间。
弄清了“十边地”的作用和分布,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好它呢?
首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课前活动各异,极度兴奋,注意力分散。初入课堂就是要让他们迅速转换角色,进入“临战”状态。可用如下一些方法:如唱歌,朗诵文章、诗歌,或深呼吸及讲笑话等,其内容要尽量与本节课内容相联系,让孩子们尽早从课间的兴奋状态中解脱出来,转移兴趣,进入角色,为学好这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教学《菜园小记》,可在课前让孩子们唱《大生产》,或讲一个与延安大生产相关的故事,把他们拉入到延安大生产运动时期,迅速进入角色。
其次,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学生的情绪走向是“兴奋-抑制”,他们注意力的最佳保持期大约为15分钟。如果一味强调坚持,而不注意孩子们的反应,就会降低教学效果。因此课堂设计每个板块应大约是15分钟,在板块与板块的过渡处,可进行一些与本课知识相关的活动,如小游戏、笑话等,对学生进行刺激,使其再度兴奋,引起学习兴趣,达到向下一个板块过渡的目的。如教学阿累的《一面》,有这样两个板块:学习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作者心理描写的作用。第一个板块完毕后,可搞一个根据外貌、语言、动作类型反映心理变化的小活动,例如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一些外貌类型和心理感受,并多用术语,从而顺利地导入下一个板块。
再次,一堂课结束时,应及时总结,做到有放有收。可利用下课前的1~2分钟,让学生默想本课的知识点,以重点、难点为主,进行总结。或讲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话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起课外阅读的兴趣。并让学生取出下节课所要上的学科的教材和资料等,向课间平稳过渡,为下节课做好准备。如在教学完王安石《泊船瓜洲》之后,可请学生讲一个与王安石有关的故事或背诵一些他写的诗,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大单位时间内的含金量,提高45分钟课堂的效益。
当然,在利用“十边地”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差。应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计划,切实可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干一件事,举办一个活动,都得有一个周详的计划。否则,只会像无头苍蝇,到处乱撞。对“十边地”的活动,要根据实际情况,多方思考,制订一个科学详细的计划,按部就班,会达到好的效果。在超前备课时,要研究下一周学习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实际,制订好计划。
2.活动时间,宜短不宜长。课初、课中、课尾时间有限,活动不宜大规模地展开,要服从于主体教学。不能反宾为主,本末倒置。这些活动一般以3分钟为宜,最长不要超过5分钟。
3.活动内容,宜精不宜滥。要在少量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效果,活动内容必须短小精悍。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鉴赏,借此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活动内容所选作品必须是精品,千万不能滥竽充数,或随意选择。最好是向学生讲清选择的标准:思想性要高,内容简洁,语言优美,形式新颖等。
4.活动形式,丰富多彩。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动的形式必须丰富多样。如诗歌赏读,演讲,唱歌,演小品,做游戏,讲笑话,开办小论坛等。内容要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可涉及文学作品,社会百科,生活小常识,以及数、理、化、生、地、史、政小知识等。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出主意,搞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东西,来激发、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5.持之以恒,养成习惯。长久坚持才能出成绩,切不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有恒心,稳打稳扎,循序渐进。这项活动要在每节课上进行,且不间断地坚持下去。
6.及时总结,查漏补缺。在平时要密切注意,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纠正,使之更加完善、科学。对这项活动,最好是每周一点评,二周一小结,每月一总评,一期一总结。活动形式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老师引导,进行评价、总结。
另外,还要注意各科教师的相互协调,建立严格的监督、执行机制等。
概之,对于“十边地”的充分利用,只要教师学生密切配合,长期坚持,及时总结,就会收到好的效果。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还可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阅读、听说与协作能力。一言以蔽之,“十边地”有着极大的开发与利用价值,语文教师可充分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