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一项如何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培养人的工作,是国有企业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它对于凝聚人心,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责任感,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战胜经济危机,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企业文化多样化趋势的不断加快,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必然会对我国的思想领域和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产生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的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社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也带来了社会思潮的纷繁变幻,人们的思想日趋多样、多元、多变。同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局限性,如“工作过程的时段化、工作主体的弱势化、工作方式的简单化、工作内容的单一化”等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在这种背景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达到“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的新需求。如何面对错综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既是亟待我们认真研究和努力实践的问题,也是企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在认识层面上,领导抓、抓领导,找准重点对象
一提思想政治工作,有些人就认为对象是职工群众。确实,对职工群众要做思想政治工作,但笔者以为,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对象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其一,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的早期就强调“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邓小平强调指出:“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中国共产党对于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成败的伟大战略工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其二,只有各级领导亲自抓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发挥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权威、有力度、有成效。特别是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座标定位在“科学发展”这个中心后,思想政治工作不单是政工干部的本职工作,也是行政干部的份内事。国企的领导人员,都是执政党的一分子,都要以好的作风、言行体现执政意识,强化执政能力。思想政治工作只有首先“进班子到干部”,才能最后“进班组到人头”。其三,一些单位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现象,主要原因是这个单位的领导在认识上有偏差,在行动上没到位。较之群众,领导干部由于所处地位、掌握权力很不相同,如果他们的思想认识有问题而又不能及时解决,危害性更大。
二、要抓住政治思想工作的切入点,把握核心内容
做党群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中心、促进中心工作;要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调动积极性;要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理顺情绪,每项工作都是在做人的工作,这与我们企业工作的中心是一致的。但党群工作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做好党群工作,关键是要学会工作方法,要注意找到党群与行政工作的切入点。
要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班子建设做为突破口,干部队伍建设、班子建设是党群工作的重点,是基层建设的关键。有了好班子,队伍就有了凝聚力,战斗力;有了好干部,队伍就有了好风气、好形象。抓住了班子和干部,职工队伍的组织就有了核心,员工工作就有了主心骨,队伍的士气和斗志也会大振。把它做为突破口,党群工作会更有力度,地位会更突出,作用发挥的就会更好。
要把职工队伍建设做为重点。加强职工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是党群工作的永恒主题。其内容绝对不仅仅是找职工谈谈话、职工家在事小情都到场,就算做好了那么简单,队伍的风气如何?整体氛围如何?士气如何?战斗力、凝聚力如何?无不体现出队伍的作风建设情况。往哪里带、往哪里引、要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团队,最能体现领导者的工作能力,这不仅需要有较高的干部修养,更需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与较高的工作能力,以此做为党群工作的重点加以研究和深入,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日常宣传中抓阵地、用舆论,用好有效载体
经过几十年努力,国有企业普遍建立了一整套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并不断改进和加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大众传媒和舆情对于人们思想认识的冲击越来越直接、迅猛、突出,特别是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以特有的传播方式和特殊的渗透功能,对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刻。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树立阵地意识,紧紧抓住思想、文化、舆论阵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健康向上的思想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塑造人们的美好心灵,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鼓舞斗志。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
当然,对企业的新闻媒体,有进一步发挥潜在的管理功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也有客观真实宣传、正确有效引导舆情的问题;有转变观念创新创优问题,也有进行必要投入建设加强自身发展问题等。总之,新闻媒体是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最快捷、最直观,旗帜鲜明又潜移默化,容纳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有效载体。
四、日常工作中抓管理、办实事,再铸思想政治工作权威
近年来思想政治工作在人们心目中威信没有以前高了。究其原因,除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需进一步强化外,要着重做好两个方面的结合,再铸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
一是坚持思想教育与依法治企从严管理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但同时要做到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现在有些企业领导片面理解“以人为本”,过份强调“人情味”,有的为了“选票”等利益考量甚至无视政策和制度规定,迎合少数人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在思想教育中,忽视或不敢提教育人、塑造人和改造人,对人的缺点乃至错误言行,睁只眼闭只眼,致使管理不严,思想政治工作丧失了应有的权威。有的企业制度不完善,或厂规不合法,或管理不科学,容易引发职工的思想问题,而一旦出现矛盾,就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救火队”,此时的思想政治工作很难收到效果,更谈不上权威。实践证明,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万能的,必须强调教育与管理辩证统一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教育是软约束,管理是硬约束。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带有科学性、根本性、全局性,教而不管,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组织纪律,思想政治工作就会软弱无力。当然,光有硬约束不能完全解决思想问题,但光有软约束,就缺乏力度。只有“软”“硬”结合,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结合相对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等管理手段,才能把思想问题的产生控制在最低程度,从而保证人们思想行为的正确性,使人们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各种具体思想问题也易得到解决,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也就得到维护和提高。
二是坚持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随着企业改革不断深化,职工因物质利益调整产生的实际问题而诱发的思想问题越来越多。对此,不能简单地从管理的角度去教育,也不能空洞地去进行“说教”,只以“正确对待”一言概之,而要把对职工群众进行思想教育与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问题统一起来,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条件。对确属合理要求而又有条件解决的实际问题,抓紧办实办好;对属于正当要求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则要向职工群众说明情况,得到理解和体谅;同时,在解决和解释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教育引导,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及企业的关怀,从而深化对改革的理解和认识,摆正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提高参与改革、提高效益、推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企业的自觉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树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企业文化多样化趋势的不断加快,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必然会对我国的思想领域和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产生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的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社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也带来了社会思潮的纷繁变幻,人们的思想日趋多样、多元、多变。同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局限性,如“工作过程的时段化、工作主体的弱势化、工作方式的简单化、工作内容的单一化”等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在这种背景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达到“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的新需求。如何面对错综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既是亟待我们认真研究和努力实践的问题,也是企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在认识层面上,领导抓、抓领导,找准重点对象
一提思想政治工作,有些人就认为对象是职工群众。确实,对职工群众要做思想政治工作,但笔者以为,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对象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其一,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的早期就强调“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邓小平强调指出:“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中国共产党对于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成败的伟大战略工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其二,只有各级领导亲自抓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发挥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权威、有力度、有成效。特别是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座标定位在“科学发展”这个中心后,思想政治工作不单是政工干部的本职工作,也是行政干部的份内事。国企的领导人员,都是执政党的一分子,都要以好的作风、言行体现执政意识,强化执政能力。思想政治工作只有首先“进班子到干部”,才能最后“进班组到人头”。其三,一些单位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现象,主要原因是这个单位的领导在认识上有偏差,在行动上没到位。较之群众,领导干部由于所处地位、掌握权力很不相同,如果他们的思想认识有问题而又不能及时解决,危害性更大。
二、要抓住政治思想工作的切入点,把握核心内容
做党群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中心、促进中心工作;要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调动积极性;要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理顺情绪,每项工作都是在做人的工作,这与我们企业工作的中心是一致的。但党群工作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做好党群工作,关键是要学会工作方法,要注意找到党群与行政工作的切入点。
要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班子建设做为突破口,干部队伍建设、班子建设是党群工作的重点,是基层建设的关键。有了好班子,队伍就有了凝聚力,战斗力;有了好干部,队伍就有了好风气、好形象。抓住了班子和干部,职工队伍的组织就有了核心,员工工作就有了主心骨,队伍的士气和斗志也会大振。把它做为突破口,党群工作会更有力度,地位会更突出,作用发挥的就会更好。
要把职工队伍建设做为重点。加强职工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是党群工作的永恒主题。其内容绝对不仅仅是找职工谈谈话、职工家在事小情都到场,就算做好了那么简单,队伍的风气如何?整体氛围如何?士气如何?战斗力、凝聚力如何?无不体现出队伍的作风建设情况。往哪里带、往哪里引、要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团队,最能体现领导者的工作能力,这不仅需要有较高的干部修养,更需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与较高的工作能力,以此做为党群工作的重点加以研究和深入,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日常宣传中抓阵地、用舆论,用好有效载体
经过几十年努力,国有企业普遍建立了一整套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并不断改进和加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大众传媒和舆情对于人们思想认识的冲击越来越直接、迅猛、突出,特别是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以特有的传播方式和特殊的渗透功能,对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刻。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树立阵地意识,紧紧抓住思想、文化、舆论阵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健康向上的思想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塑造人们的美好心灵,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鼓舞斗志。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
当然,对企业的新闻媒体,有进一步发挥潜在的管理功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也有客观真实宣传、正确有效引导舆情的问题;有转变观念创新创优问题,也有进行必要投入建设加强自身发展问题等。总之,新闻媒体是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最快捷、最直观,旗帜鲜明又潜移默化,容纳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有效载体。
四、日常工作中抓管理、办实事,再铸思想政治工作权威
近年来思想政治工作在人们心目中威信没有以前高了。究其原因,除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需进一步强化外,要着重做好两个方面的结合,再铸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
一是坚持思想教育与依法治企从严管理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但同时要做到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现在有些企业领导片面理解“以人为本”,过份强调“人情味”,有的为了“选票”等利益考量甚至无视政策和制度规定,迎合少数人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在思想教育中,忽视或不敢提教育人、塑造人和改造人,对人的缺点乃至错误言行,睁只眼闭只眼,致使管理不严,思想政治工作丧失了应有的权威。有的企业制度不完善,或厂规不合法,或管理不科学,容易引发职工的思想问题,而一旦出现矛盾,就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救火队”,此时的思想政治工作很难收到效果,更谈不上权威。实践证明,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万能的,必须强调教育与管理辩证统一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教育是软约束,管理是硬约束。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带有科学性、根本性、全局性,教而不管,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组织纪律,思想政治工作就会软弱无力。当然,光有硬约束不能完全解决思想问题,但光有软约束,就缺乏力度。只有“软”“硬”结合,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结合相对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等管理手段,才能把思想问题的产生控制在最低程度,从而保证人们思想行为的正确性,使人们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各种具体思想问题也易得到解决,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也就得到维护和提高。
二是坚持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随着企业改革不断深化,职工因物质利益调整产生的实际问题而诱发的思想问题越来越多。对此,不能简单地从管理的角度去教育,也不能空洞地去进行“说教”,只以“正确对待”一言概之,而要把对职工群众进行思想教育与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问题统一起来,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条件。对确属合理要求而又有条件解决的实际问题,抓紧办实办好;对属于正当要求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则要向职工群众说明情况,得到理解和体谅;同时,在解决和解释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教育引导,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及企业的关怀,从而深化对改革的理解和认识,摆正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提高参与改革、提高效益、推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企业的自觉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树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