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生思想觉悟的有效途径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公民意识需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现代公民。学校开展公民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就是将青少年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公民。对于学生而言,加强公民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公民意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奠定必要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人文基础。
  一、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1.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成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固定化了的身份界限逐步淡化,人们社会角色变换的机会增多,频率加快,不同社会成员之间进行着平等的竞争,这就把不同社会成员共同的基本角色——“公民”突现了出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迅速发展的同时,许多人已经意识到公民意识的缺失已经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制约因素,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同样也提出了客观的要求。
  2.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中国是一个具有灿烂的道德文化和悠久德育传统的国家。传统德育以儒家伦理为核心,实施的是人伦之教。儒家伦理以“五伦”概括封建社会一切人伦关系,以家庭伦理为本位来推及社会伦理规范,具有鲜明的宗法式家族主义伦理的特性。我国传统德育长于家庭伦理,而短于社会伦理和国家伦理,存在着重私德,轻公德的倾向。正如费孝通所言:“在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道德只在私人联系中才发生意义”(费孝通《乡土中国》)。我国经历了漫长的没有公民,只有臣民的封建社会,封建传统悠久而民主法制基础薄弱,积淀于民族心理中的依附意识、臣民意识、迷信盲从等心理顽疾使公民意识先天不足,要“着力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公民意识的中学生,不断提高中学生自身的综合索质。
  3.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学校德育改革的需要
  新中国社会主义德育体制的建立,是我国德育史上的一场革命。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泛道德主义”、“教育政治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以突出“政治”任务带动德育,导致人们基本社会公德和社会生活准则教育的空缺。学校德育以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和“四有”新人为目标,缺少循序渐进的层次性,始终未能把握好“实然道德”与“应然道德”之间的跨度。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协调,不分层次和过高的一统德育目标,单一的、形式主义的德育方法导致学校德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多元文化、多元价值通过大众传媒影响着中学生的思想状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学校德育必须要积极回应多元文化的挑战,粉碎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战略,这必然要求对中学生开展公民意识教育,促进中学生的公共精神和公民性的发展,塑造法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合作意识和诚信意识。
  二、对高中生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
  第一,寓公民意识教育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传授之中。向学生传授好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任务和中心环节。公民意识教育是高中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开设独立的公民教育课不太现实,因此,可行的方案是把公民意识教育融入中学德育中,把公民教育课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该突出公民教育的内容,注重高中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和公民素质的提高。在经济生活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就业观、国家安全观以及诚信意识。在政治生活教学中让学生懂得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在哲学课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中学公民意识教育还应该渗透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
  第二,高中生公民意识教育要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相对于系统的公民意识教育而言, 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以及参观考察、“三下乡”活动、社区服务、学生干部的竞争和选举、为特殊群体的爱心募捐等实践活动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十分有效的手段。它更能增强人的亲身体验,对公民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的理解更加深刻,可以达到知行统一。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国情,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社会责任感、民主意识和爱国精神。当前,公民意识教育存在重理论传授、轻行为养成的现象,我们有必要把实践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具体事情做起,逐渐走进社会,熟悉生活,逐步培养起公共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第三,高中生公民意识教育要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在高中生日常生活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有利于学生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形成发展。校内生活的伦理准则、价值观念,学校的日常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是加强学生自理、自立能力和行为训练,提高公民意识和实际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学校园是高中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中学也是一个小社会,高中生养成了良好的学校生活习惯,有助于他们尽快适应大社会即公民社会的生活。
  第四,高中生公民意识教育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校园文化对高中生的公民意识的培养既有显性约束力,又具有隐性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努力建设校园文化。如通过培育中学精神提高高中生公民意识,学校的教育理念、管理风格、纪律规则、学习风气、教师榜样、教育者的态度、人际交往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习惯、沟通信息的模式、与社会交往的形式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广播站、校报、校园网、宣传橱窗、学生刊物、学术讲座和人文讲座等各种校园氛围对高中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具有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再如通过设立校史陈列馆等弘扬民族精神和宣传道德理念的标志物,使高中生接受无形的公民意识教育。
  总之,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提高中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水平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浙江全省35万名中小学教师,104个培训机构,2877个培训项目。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培训唾手可得。而对于培训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来说,打破了以往的“垄断”局面,加入到“市场竞争”中去,无疑是一种挑战和考验。本刊记者采访了浙江省教研室的魏雄鹰老师。    信息教研周刊: 2011年7月,浙江省开展了自选培训。只要登录“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网络管理平台”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请问,
期刊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学习应成为学生的自觉学习,学生乐意去学才能学好。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有用的学习呢?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语言艺术运用  语言是驾驭教学的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教师不仅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系统性、启发性和教育性,还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和示范性。好的教学语言可以做到生动、形象、幽默机智,它能使学生如见
期刊
一、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的现状:  (一)主要成绩:  1.素质教育的观念逐渐深入并被大范围认同,素质教育的观念正逐渐深入,并被广大学生家长、教师认同。  2、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师资素质不断提高。一是通过每周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来提高思想认识;二是通过每周晚的教研活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老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3、积极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目前农村中学已普遍建立起了标准的篮
期刊
提高中学生素养,我们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工作:  一、情:沟通情感,激励进取,共创和谐的教育氛围   沟通从心开始。情感教育是实现教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心灵沟通的桥梁与媒介。德国卡塞尔大学学者研究表明:人们在工作中遇到的矛盾与难题仅靠分析有时并不能得到解决,而是更多地需要通过交流感情,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和理解对方等方式来处理。谁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谁就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可见
期刊
一、案例背景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始终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的需求出发实施教育。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学会生存、学会生活的必备素质。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他们对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是,他们的能力却十分有限,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突发事
期刊
古人云:志不强者知不达。志即感,没有情感,求知欲望就不强烈,掌握一定的知识也就很难,而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心理暗示作用,让学生在情境中伴随着积极的情感去思考、学习、探索、感悟,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  一、在和谐的情境中体验学习的愉悦  学习,首先吸引学生的是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回味无穷的精神滋养。所以我认为,课堂应该是温馨的、民主的、和谐的
期刊
物理教学实施过程中,探究性教学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一种新手段,也是重要的教学形式。探究性实验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并能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它也是学生在进行探究性活动时经常用到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科学探究并强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的探究方式。   所谓“物理探究性实验”就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再像以往那样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创设情景
期刊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为此,我们每个英语教师应不断地思考,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有效性教学的概念   从理论
期刊
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当出现问题时疏而不堵,不强求一致,自然达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各位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今天通过教学带小括号的计算这节课,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黑板上出现了这样一道题:“小王师傅上午工作4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平均每个小时做5个零件。小王师傅一天一共做了多少个零件?”要求列综合式解答。有一位学生这样列式:  5
期刊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交际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重要性不断提高。《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并丰富的课程资源。而在当前我国教育环境下,一方面,普遍的应试教育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还深深地束缚着部分老师的手脚。针对英语课程的教与学,我们应该用科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