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园林艺术是一种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艺术,由于时代、民族、地域、环境等因素影响使得表现形式存在区别,又因优秀造园者的社会实践、审美意识、审美经验、审美修养、审美想象、审美理想和审美意趣的不同,使园林艺术呈现了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的风姿。中西方园林在各自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形态。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风格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园林风格分为两种:一种是西方园林,其最大的特点是几何构图,用非圆即方的构图来设计园林,例如北京的“大水法”;另一种园林就是东方园林,即山水园林。而东方园林也有两种,一种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代表;另一种皇家园林,以承德避暑山庄和颐和园为代表,风格有很大差异。
一、古代中西方园林的特点及其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肥田沃土之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中国古代园林多由文人画家所营造,不免要反映其气质和情操。中国古代哲学“儒、道、佛”的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静无为的思想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气质与情操,这也决定了中国造园的“重情”的美学思想。中国造园追求的是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分割空间,融于自然;树木花卉,表现自然。山环水抱,曲折蜿蜒,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中国造园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的方面。中国园林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迫使士大夫阶层淡漠政治寄情于山水,并从湖光山色中蕴涵的自然美中抒发情感。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绝非简单地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和总结。
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萌芽时期的西方园林体现着人类为更好地生活而同自然界恶劣环境进行斗争的精神,它来自于生产者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整理自然,形成有序的和谐,西方园林体现的是“天人相胜”的观念和理性的追求。从历史上看,西方哲学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它强调规整、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在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西方人认为造园要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而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韵律、均衡、对称、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于是形式美的法则就有了相当的普遍性。它不仅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甚至对音乐、诗歌等听觉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与建筑有密切关系的园林更是将它奉为金科玉律。西方园林那种轴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二、现代中西方园林的特点及其比较
现代西方园林虽不再有修剪整齐的树木,但还是保持了古典园林中的以大几何图案划分地域,重在人工创造的特点。现代的西方园林大的几何图形的广场形式确实可以满足普通人民的健身娱乐要求,但在中国很多地方以机械效仿,生搬硬套,这种没有经过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必定会产生一些没有生命的景观垃圾。而且西方园林设计过于平面化, 人们往往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但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在夏日的骄阳下,人们穿越广场匆匆行走,根本无暇顾及满目平整的花花草草。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與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
在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的过程中,西方的园林风格盛行于现代中国大地,首先体现在房地产业中,开发商为了起到好的效果,他们往往启用国外的设计机构,结果设计出来的效果许多是纯粹的西方园林风格,到处是罗马柱和欧式雕塑,在植物的配植上讲究群植,花团锦绣,豪华气派,中国传统风格的园林艺术难觅其踪。在其出现的初期,人们感叹其气派和豪华,同时,对其手法也倍感新奇,认同其开阔奔放的风格,使这种风格和款式在90年代末达到了高峰。同样,其他的园林绿化也受到很深的影响,如道路绿化,街头小品,大型广场等都有了很强的西方园林色彩,传统园林风格受到严峻的挑战,也受到一次很好的洗礼,不可避免地印上了时代的烙印。这充分让我们意识到,借鉴西方园林不是仅仅借鉴西方园林的外在形式,而是借鉴西方园林中的大众开放性的内在理念。如天津的中心花园于2000年仿西方的大广场园林建成一圆形的旱式喷泉广场,实用价值极低,其夏天日照强烈,使人无法停留,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大量浪费。
同样在中国大地上也未免有一些过份追求古典园林风格,一味生搬硬套,造成了景观的滥用和浪费。古典园林所表现的人生哲理和审美情趣与今天新的时代有着很大的距离,它的一些创作思想和手法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的,并有其适应的范围。时代不同了,就不应该不分条件,到处套用传统园林的做法。比如叠假山,这是传统园林的主要造园手段,是表现山水这一主旨所必须的。它在私家园林面积有限而又封闭的空间中是自然山峦的典型化,虽然实际的尺度和体量都不大,却仍然能体现其高峻与幽深的境界,宛若自然。可是,现在有一些城市,不分场合,堆叠假山成风,不论公园还是空旷的广场都堆,结果是假山的体量很大,仍显不出山峦的气势,像一堆乱石头,花了钱,费了人力,效果并不好。当然,也有处理得好的,那是对传统的假山技术进行改造,以现代化材料代替湖石和黄石等价格昂贵的天然石料,强调整体效果,恰当地处理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如广州流花湖旁的山石景色,尚称自然,是对传统假山的继承与创新。另外,古典造园强调景色入画,往往曲桥无槛、径必羊肠,廊必九回。这些也不能到处搬用。南京金陵饭店的外庭院,以黄石叠成池岸、假山,采用平顶的游廊,与现代化的建筑取得协调,是谓借鉴的好。所以设计师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无论西方园林还是中国园林的应用都要建立在适合适度的基础上。
三、中国当代园林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消费群体结构的变化和消费者的成熟,人们也越来越讲究居住的环境对应自己的品位,我们的血液里流传的是中华几千年文明的积淀,我们的潜意识里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渴望,对园林的欣赏更多是它的深刻意境和造型的文化内涵,我们寻找的是时代和历史的完美结合。对传统文化我不是很能透彻地理解,但是从一件小的古玉器,我就能找到感觉它们对自己的那种说服力,是一种骨子里的亲切感,不论是良诸文化的玉兽还是红山文化的玉龙,都一样地表达着它们的独特的历史。这是一种本土文化的潜意识,我们要寻找的是“自己”的居住环境。
编辑/刘文捷
一、古代中西方园林的特点及其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肥田沃土之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中国古代园林多由文人画家所营造,不免要反映其气质和情操。中国古代哲学“儒、道、佛”的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静无为的思想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气质与情操,这也决定了中国造园的“重情”的美学思想。中国造园追求的是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分割空间,融于自然;树木花卉,表现自然。山环水抱,曲折蜿蜒,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中国造园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的方面。中国园林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迫使士大夫阶层淡漠政治寄情于山水,并从湖光山色中蕴涵的自然美中抒发情感。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绝非简单地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和总结。
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萌芽时期的西方园林体现着人类为更好地生活而同自然界恶劣环境进行斗争的精神,它来自于生产者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整理自然,形成有序的和谐,西方园林体现的是“天人相胜”的观念和理性的追求。从历史上看,西方哲学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它强调规整、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在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西方人认为造园要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而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韵律、均衡、对称、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于是形式美的法则就有了相当的普遍性。它不仅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甚至对音乐、诗歌等听觉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与建筑有密切关系的园林更是将它奉为金科玉律。西方园林那种轴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二、现代中西方园林的特点及其比较
现代西方园林虽不再有修剪整齐的树木,但还是保持了古典园林中的以大几何图案划分地域,重在人工创造的特点。现代的西方园林大的几何图形的广场形式确实可以满足普通人民的健身娱乐要求,但在中国很多地方以机械效仿,生搬硬套,这种没有经过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必定会产生一些没有生命的景观垃圾。而且西方园林设计过于平面化, 人们往往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但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在夏日的骄阳下,人们穿越广场匆匆行走,根本无暇顾及满目平整的花花草草。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與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
在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的过程中,西方的园林风格盛行于现代中国大地,首先体现在房地产业中,开发商为了起到好的效果,他们往往启用国外的设计机构,结果设计出来的效果许多是纯粹的西方园林风格,到处是罗马柱和欧式雕塑,在植物的配植上讲究群植,花团锦绣,豪华气派,中国传统风格的园林艺术难觅其踪。在其出现的初期,人们感叹其气派和豪华,同时,对其手法也倍感新奇,认同其开阔奔放的风格,使这种风格和款式在90年代末达到了高峰。同样,其他的园林绿化也受到很深的影响,如道路绿化,街头小品,大型广场等都有了很强的西方园林色彩,传统园林风格受到严峻的挑战,也受到一次很好的洗礼,不可避免地印上了时代的烙印。这充分让我们意识到,借鉴西方园林不是仅仅借鉴西方园林的外在形式,而是借鉴西方园林中的大众开放性的内在理念。如天津的中心花园于2000年仿西方的大广场园林建成一圆形的旱式喷泉广场,实用价值极低,其夏天日照强烈,使人无法停留,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大量浪费。
同样在中国大地上也未免有一些过份追求古典园林风格,一味生搬硬套,造成了景观的滥用和浪费。古典园林所表现的人生哲理和审美情趣与今天新的时代有着很大的距离,它的一些创作思想和手法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的,并有其适应的范围。时代不同了,就不应该不分条件,到处套用传统园林的做法。比如叠假山,这是传统园林的主要造园手段,是表现山水这一主旨所必须的。它在私家园林面积有限而又封闭的空间中是自然山峦的典型化,虽然实际的尺度和体量都不大,却仍然能体现其高峻与幽深的境界,宛若自然。可是,现在有一些城市,不分场合,堆叠假山成风,不论公园还是空旷的广场都堆,结果是假山的体量很大,仍显不出山峦的气势,像一堆乱石头,花了钱,费了人力,效果并不好。当然,也有处理得好的,那是对传统的假山技术进行改造,以现代化材料代替湖石和黄石等价格昂贵的天然石料,强调整体效果,恰当地处理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如广州流花湖旁的山石景色,尚称自然,是对传统假山的继承与创新。另外,古典造园强调景色入画,往往曲桥无槛、径必羊肠,廊必九回。这些也不能到处搬用。南京金陵饭店的外庭院,以黄石叠成池岸、假山,采用平顶的游廊,与现代化的建筑取得协调,是谓借鉴的好。所以设计师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无论西方园林还是中国园林的应用都要建立在适合适度的基础上。
三、中国当代园林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消费群体结构的变化和消费者的成熟,人们也越来越讲究居住的环境对应自己的品位,我们的血液里流传的是中华几千年文明的积淀,我们的潜意识里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渴望,对园林的欣赏更多是它的深刻意境和造型的文化内涵,我们寻找的是时代和历史的完美结合。对传统文化我不是很能透彻地理解,但是从一件小的古玉器,我就能找到感觉它们对自己的那种说服力,是一种骨子里的亲切感,不论是良诸文化的玉兽还是红山文化的玉龙,都一样地表达着它们的独特的历史。这是一种本土文化的潜意识,我们要寻找的是“自己”的居住环境。
编辑/刘文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