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0年前后,中國造物在漫长的冬眠中迎来了复苏萌芽。和西方近现代工业设计历史相比,中国设计在种种条件下经受了严重的断代。这种断代造成了中国设计发展中的不均衡状况。经过10多年的造物实验,先前的星星之火逐渐燎原,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设计产业的现实,意识到隐藏在冰山之下的危机。在“设计之春”的展览中,除了品牌新作的呈现,也有着对设计行业的深入思考。作为“五四/实验造物展”的联合策展人,刘峰跳脱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前后,中國造物在漫长的冬眠中迎来了复苏萌芽。和西方近现代工业设计历史相比,中国设计在种种条件下经受了严重的断代。这种断代造成了中国设计发展中的不均衡状况。经过10多年的造物实验,先前的星星之火逐渐燎原,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设计产业的现实,意识到隐藏在冰山之下的危机。在“设计之春”的展览中,除了品牌新作的呈现,也有着对设计行业的深入思考。作为“五四/实验造物展”的联合策展人,刘峰跳脱出传统设计策展的思路,带入艺术策展的批判性思维,将“不确定、多样性、实验性”作为展览的主题。传统的设计展览中关注的都是最终的完美成品,而他要聚焦的却是完成之前的探索阶段。
在他看来,“设计”是一个贬义词,是一种确定的计划,一种稳妥的安抚。而艺术需要刺痛,需要在其乐融融中敲响警钟。中国经济的复兴让每一个行业都步入快车道,设计行业也在短短几年之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状况非常容易让大家产生浮躁的心态,误以为这就是中国设计的复兴。虚假的繁荣也会给年轻一代造成假象,仿佛参照这些被媒体选中的设计明星,便有了一套成功的方法论。浪潮之下,很多人都身处这场看似轰轰烈烈的造物运动之中,但谁也说不清在未来的长河中,当我们回望这个时代,这场运动究竟是对是错?刘峰用“五四”隐喻“运动”,这意味着展览的动态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这个过程必然存在意外的、冲突的、不确定的因素。这些正是他希望“五四”所呈现的当下中国设计的另一面,或许这才是真实的面貌。
展览方式不限于传统形式,也不去迎合媒介仰望式的报道。刘峰希望整个展览空间呈现一种剧场感,在黑色的追光效果中,每一个人都站在属于自己的历史舞台,观众能在这样的光线中沉静下来,深入到每一个创作者的幕后,一起感受创作中的犹豫、纠结、困惑……对“五四”来说,展品并不是最重要的。以往的设计展都是策展人去选最能代表设计师的作品。而这一次,他们选品的方式是在采访过程中,去挑选那个最不经意提及、或者最困难的作品,充分地去展现创作过程中的不确定、不完美。展览前期的筹划总 是紧张忙碌到令人手足无措,刘峰的性格又喜欢突击行动。在展览前他和团队对50个参展人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为每个受访者提供了8个问题,分别指向创作中的不靠谱、反潮流、不完美、不自由、不确定、实验性、内忧、外患,受访者选择5个问题进行回答,并辅以手稿、实验模型、样品和最终实物。
这样的采访尺度对每一个受访者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面对这些戳中痛点的问题,每个人都展现出不同的心态和声音。刘峰坦言,整个访谈过程就像一场现实版的“官场现形记”。在采访中,他们必须抛开对受访者的崇拜,以一个自然人的视角去看待每一个创作者。没有论资排辈,也没有所谓的成功和失败。他们仅仅代表这个历史阶段中的一个案例、一种现象。刘峰还希望整个采访过程也体现策展的主题。他们特意避开摄像机,避免一切可能的表演,选择了代表疫情时期特殊氛围的线上媒介腾讯视频,这也是不确定、随机性的一种体现。在最后剪辑的过程中,他甚至特意加上了噪点和雪花效果,扩大这种不完美。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有的只是碎片化的一隅,和以往的设计展览产生巨大的反差。
“五四/实验造物展”只是一次初步的尝试,从设计评论的角度去呈现一场不一样的设计展览。它不以媒体开放日而开幕,也不以展览结束而落幕,它应该永远处在一个进行中的状态。“五四”意味着摧毁、破坏,意味着打散、重构,或许更意味着一种新秩序的诞生。
策展团队希望这个展览可以持续下去,但刘峰深知,如果展览继续深挖,就会触动更多现实问题。中国设计圈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群体,有时候看起来像一个成熟的成年人,但有时候又显现出它稚嫩脆弱的一面。这一次的展览也的确引发了一些人的关注。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大众媒体、品牌消费时,设计师们容易陷入这种暗自欢喜的假象,逐渐丧失自我的个性、独立的设计语言、乌托邦式的实验作品。当这一切都消失殆尽,才是对中国设计的最大伤害。
设计之春是设计师们的共同愿望,但它并不是一个确定的结果。在一个两万多平米的展览里,我们需要这样一个看似不合群、打破一团和气的场域。当所有媒体都去报道那些炫目的展位时,“五四/实验造物展”也许会被忽略,但它的确会带来一些思考与触动。我们希望它不只是一次展览。
其他文献
U+一直以中国基因为驱动,探索着符合当下的表达。此次设计之春的展陈由创始人之一谭晓慧主导,打破了常规场景化的方式,更突显家具单品的艺术表达。近500平米的回廊空间,由四个不同单元构成,U+以循序渐进、移步异景的方式,总结回顾过往脉络,展望与呈现对未来及当下的思考。作为此次展览主体概念的“边界”,不仅代表U+品牌美學在大众与市场认知中的风格框限;亦是对东方与西方文化接壤、融合处的具象描绘;更指向对“
踏入“HC28|都汇里”的展陈空间,纯白的空间底色延展着参观者感官的触达边际,随着展品的推进,不觉间从温故过往行至瞰望未来,并在妥帖的工艺细节中品读生活的艺术化陪伴。 经过疫情期间的沉淀,“HC28|都汇里”更加关注环保,倡导与自然共生,设计师启用木材废料,搭配家具、花艺与设计巧思形成生态型美学聚地,并借时空隧道的概念,开启品牌前世今生的讲述。经典作品TOY坐墩经过外形的再创作,将产品的“固”自
中式家居品牌总是离不开对中国生活方式及传统文化的探寻, “ 谱物puwuu”作为新晋品牌立足当下居家生活真正所需,延承传统家具中的美学经典,赋予简约、灵动的当代气质,让传统与经典对话,以精湛的工艺重新谱写中式生活。 “谱物puwuu”其实没有那么新,品牌创始人陈大瑞已专注木材质作品十年之久,并也已有成熟品牌“maxmarko木美”及系列作品。“谱物puwuu”的诞生,可以说是一次设计理念的新生与
THE DESIGNER 陈燕飞,上海“璞素”文人家居品牌创始人、艺术总监。从小即浸染在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收藏研究中国明式家具长达10年之后,创建文人家居品牌璞素,亦在这个品牌当中尝试打造一种全新的具有当代文人气息的家居美学。 垂柳依依,新绿萌生,一个让人如沐春风的展陈空间由文人家居品牌“璞素”以写意的手法呈现在“设计之春”中国家具设计展的现场。“璞素”,品牌名意自《庄子·天道篇》:“朴素,
白色竹林与蜿蜒小径,是第二届设计之春为来者设置的入口景象。疏密有致的纖细翠竹在泛着柔光的地面上安然“生长”、自然蔓延,以独立又开放的边界邀请每一位好奇的观者从四面八方步入,感受一片盎然春意。而其创作者卢志荣选择白色的理由也不难领会:白色是世界最原初的样子,它代表着未知的可能,也意味着全世界刚刚经历过的漫长冬季之后的春日重启。——后疫情时代,当世界已经无法回到之前的模样,全世界都在期盼着一个不可延迟
以经典呼应温故, 用现代的创意优化对话知新, “ 多少moreless”以“知竹”、“知己”、“天涯”三个极具传统特色的作品展示开启了自己的“设计之春”旅程。创始人侯正光回顾品牌创立十二年来的产品积累,重新赋予每一件作品思考与记忆的新认知,并将设计重心投入到旧有产品的升级以及为老的需求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中。 好的产品更应该关注多面向的使用场景,“知竹”茶桌以一块块整张竹板铺陈,罕有的长度挑战工艺极
第二届“ 设计之春” 当代中国家具設计展上, “ 先生活haostyle”带来了“心·境”主题设计展并进行了2021年新品发布,品牌创始人温浩以更为本真、洗练的方式为观者呈现了全新作品,并以和谐心境营造更为温和、舒展的美学体验,展现了回归工作与生活的本真、自然、健康状态的品牌思考。 作为文化驱动型设计品牌“先生活haostyle”从未把设计放在第一位,而是着力于实现人们生活中的最内在需要,品牌认
锐驰此次展览以“合”为主题,延续了2020年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Maison & Objet Paris)“KONG”的理念,引入中国传统的合院文化,讓传统与现代结合、东西方文化碰撞、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再次展现了锐驰的国际化视野,以及依托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设计。 展厅面积520m2,置于一个巨大的白色空间内。内部空间布局汲取了传统“合院文化”,迂回曲折的动线,错落有致的院落,将东方空间哲
沉浸在時,探索来时,是“荣麟良辰”的自我解读,现在看来也格外适合用于总结过去的2020年。在这意外慢下来的一年中,于设计理念,“荣麟良辰”开始更深入解读家、生活与自我生命的意义;于品牌运营,则更着重融入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以思想的重构拥抱持续的变化。在一切尚未平息的2021年伊始,“荣麟良辰”携品牌沉淀之后的新作登陆“设计之春”,凝练过往所思,为观者带来一场随风潜入境的春日“良辰美景”。 让东方美
不造BUZAO,作为本土创造旗下年轻和实验性的品牌,在此次展览中,以极为年轻和直接的展示方式出现。在一片货架之上是不造近年来的创新产品,也是不造对之前试验探索的总结。其中包括对不同材料的实验,比如渐变色玻璃、水磨石和大理石拼花等材质的产品。这些限定產品都具有突破性,以做艺术品的手法来设计,装置性更强。 其中包括“晕HALO”系列,是2019年复合玻璃作品“空集 NULL”后对玻璃材质的递进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