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角原产于亚洲东南,即我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等热带地区。在我国有很长的栽培历史,种植普遍,品种繁多。近年来随着大棚和日光温室等设施的建设,豆角也进行了反季节栽培,种植面积逐年增大,成为菜农快速发家致富的优良菜种。越冬一大茬温室豆角在10月上旬育苗,10月底定植。第1茬商品豆角的采收期为12月中旬,若能加强后期肥水管理,就可供应到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一种休闲轮歇土地、供农民利用冬季致富的优良蔬菜。
1整地起垄闷棚
豆角喜土层深厚的土壤,整地时,应浇足底水,结合深翻施优质腐熟有机肥112.5 t/hm2、普钙1 125 kg/hm2。为了有效杀灭土壤害虫和杂菌,施代森锰锌7.5 kg/hm2、甲基异柳磷7.5 kg/hm2,对水150 kg喷于地面,撒开肥料后深翻30 cm,平整土地,南北地面呈水平状[1-2]。整地后按120 cm垄距划线定垄,其中40 cm为走道,80 cm在培成双垄前施磷酸二铵750 kg/hm2、硫酸钾225 kg/hm2,与垄土拌匀,取走道上的熟土10 cm置于80 cm的宽带上,培成双垄,垄高15 cm,垄北中线开小沟,将垄压实打平,以防刺穿地膜和浇水时冲塌垄沟。铺140 cm宽幅的地膜,成全膜,其目的在于减少温室内水分蒸发,降低温度,减少豆角生育期内病害发生。起垄盖膜后选择连续晴好天气,封闭大棚,使温度达到70 ℃以上,进行7~10 d的高温闷棚,其目的是利用高温杀死棚内土壤中残存的有害生物。
2种子处理
进行种子精选是保证全苗、壮苗的关键。选择成熟度好、饱满无病变籽粒,剔除腐烂、残损、破碎、小粒、形色不同的籽粒。选择晴天晒1~2 d。播前进行催芽,催芽时将种子放入55 ℃的热水中温汤浸种,并不断搅拌至水温30 ℃,浸种12~14 h后捞出沥干。在桌面上平铺电热毯,上置通气性良好的被单,将沥干后的种子放在上面,平铺厚度3~5 cm,盖上保温材料,开启电热丝,温度保持28~30 ℃,待种子露白。
3播种育苗
育苗便于集中管理、控制水肥、上下茬口安排,实现早播、早收,提早供应并安排到市场价格最好时上市,还可以保护根系不受伤害,保证苗全、苗壮,促进开花结荚,增加产量。据2010—2011年对比调查,育苗比直播产量增加15%~20%,提早上市15 d左右。可在田间搭建小拱棚育苗。育苗必须采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育苗土中,有机肥和原土的比例为2∶8,用杀虫、杀菌剂进行土壤处理。育苗钵直径10 cm,高10 cm。在钵内装土7 cm,摆在苗床浇水,下渗后播种,每钵置催芽后种子2~3粒,盖土厚3 cm,苗床白天温度保持28~30 ℃,夜温保持22~25 ℃,出苗前不浇水,出苗后白天保持温度26~28 ℃,夜温保持15~18 ℃,增加光照。子叶展开后白天控温23~25 ℃,夜温控制在18~20 ℃,一般不浇水,旱时可用洒壶浇小水。定植前5 d,加大通风,降低温度,进行低温炼苗[3-4]。
4定植及管理
定植前用直径10 cm,长15 cm打孔钻在双垄的垄背内侧挖穴,间距25 cm,栽苗前灌水,栽苗時苗坨与苗穴紧密结合,以利根系下扎。定植后,增加光照时间,棚温白天保持25~30 ℃,超过30 ℃要及时放风降温,低于25 ℃要闭棚,夜温保持18~20 ℃。苗子长至4个复叶时,逐渐降低棚温,白天20~25 ℃,夜间15~18 ℃。苗期温度管理上既要防高温也要防低温,做到合理调节温度,可适当控制肥水。
5肥水管理
四至五叶期可轻浇1次水,随水施磷酸二铵225 kg/hm2,使速效氮、磷供应充足。前期通过合理运用肥水,使植株保持健壮生长,增发花序。中期即开花结荚盛期,通过合理的肥水供给来增强并保持植株健旺的生活力,不至于营养亏缺而出现间歇结荚;同时可促使主蔓持续萌发,侧蔓健壮生长,使原花序节间萌发更多的花序。到了后期,继续供给充分的肥水,使植株仍然保持充足的营养,表现出叶片色绿不发黄、不早衰,不仅使侧蔓持续开花结荚,而且中部和下部原花序节间的花序也大量增加,从而延长结荚采收期。
6整枝打杈与引蔓
搭架、盘绕、吊绳后,将主花序以下节位的侧枝全部摘除,第1花序以上保留的侧蔓长到一定长度时进行摘心,下部早发的侧蔓在10节以上进行摘心,中部发出的侧蔓留5~6节进行摘心,上部后发侧蔓只留2~3节进行摘心。对侧蔓摘心的同时,及时抹掉第1花序以上各节位所发的弱小叶、芽。
7病害防治
豆角常发病有炭疽病、叶霉病、锈病、白粉病等。防治时可采用高温闷棚,具体方法是在出现上述病害后,选择晴天,在前一天晚上浇足底水,第2天中午将大棚封口拉严,待棚内温度上升至43 ℃时,保持43~45 ℃温度2 h,然后多点放风,降低棚温至正常。此方法可彻底杀死所有地面以上茎、叶上的病菌,值得注意的是温度不能低于或高于临界温度,否则不能杀死病菌或将豆角烫死,时间也不能少于或超过2 h。高温闷棚时管理人员要坐在棚顶,用吊线吊住温度计,从棚顶深入棚内,准确测温,及时打开或封闭风口,以达到闷棚最佳的效果。
8参考文献
[1] 尹守恒,刘宏敏,吕爱芹,等.极早熟豇豆新品种早豇一号及其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9):71.
[2] 康利平,王羽梅,张禄.水分胁迫对豇豆幼苗水分状况、气孔变化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5,20(S1):21-23.
[3] 徐耀,潘淑珑.日光温室豇豆秋延后高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6(7):30.
[4] 俞焕敏.白口村大棚豇豆的栽培技术及效益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S2):170-172.
1整地起垄闷棚
豆角喜土层深厚的土壤,整地时,应浇足底水,结合深翻施优质腐熟有机肥112.5 t/hm2、普钙1 125 kg/hm2。为了有效杀灭土壤害虫和杂菌,施代森锰锌7.5 kg/hm2、甲基异柳磷7.5 kg/hm2,对水150 kg喷于地面,撒开肥料后深翻30 cm,平整土地,南北地面呈水平状[1-2]。整地后按120 cm垄距划线定垄,其中40 cm为走道,80 cm在培成双垄前施磷酸二铵750 kg/hm2、硫酸钾225 kg/hm2,与垄土拌匀,取走道上的熟土10 cm置于80 cm的宽带上,培成双垄,垄高15 cm,垄北中线开小沟,将垄压实打平,以防刺穿地膜和浇水时冲塌垄沟。铺140 cm宽幅的地膜,成全膜,其目的在于减少温室内水分蒸发,降低温度,减少豆角生育期内病害发生。起垄盖膜后选择连续晴好天气,封闭大棚,使温度达到70 ℃以上,进行7~10 d的高温闷棚,其目的是利用高温杀死棚内土壤中残存的有害生物。
2种子处理
进行种子精选是保证全苗、壮苗的关键。选择成熟度好、饱满无病变籽粒,剔除腐烂、残损、破碎、小粒、形色不同的籽粒。选择晴天晒1~2 d。播前进行催芽,催芽时将种子放入55 ℃的热水中温汤浸种,并不断搅拌至水温30 ℃,浸种12~14 h后捞出沥干。在桌面上平铺电热毯,上置通气性良好的被单,将沥干后的种子放在上面,平铺厚度3~5 cm,盖上保温材料,开启电热丝,温度保持28~30 ℃,待种子露白。
3播种育苗
育苗便于集中管理、控制水肥、上下茬口安排,实现早播、早收,提早供应并安排到市场价格最好时上市,还可以保护根系不受伤害,保证苗全、苗壮,促进开花结荚,增加产量。据2010—2011年对比调查,育苗比直播产量增加15%~20%,提早上市15 d左右。可在田间搭建小拱棚育苗。育苗必须采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育苗土中,有机肥和原土的比例为2∶8,用杀虫、杀菌剂进行土壤处理。育苗钵直径10 cm,高10 cm。在钵内装土7 cm,摆在苗床浇水,下渗后播种,每钵置催芽后种子2~3粒,盖土厚3 cm,苗床白天温度保持28~30 ℃,夜温保持22~25 ℃,出苗前不浇水,出苗后白天保持温度26~28 ℃,夜温保持15~18 ℃,增加光照。子叶展开后白天控温23~25 ℃,夜温控制在18~20 ℃,一般不浇水,旱时可用洒壶浇小水。定植前5 d,加大通风,降低温度,进行低温炼苗[3-4]。
4定植及管理
定植前用直径10 cm,长15 cm打孔钻在双垄的垄背内侧挖穴,间距25 cm,栽苗前灌水,栽苗時苗坨与苗穴紧密结合,以利根系下扎。定植后,增加光照时间,棚温白天保持25~30 ℃,超过30 ℃要及时放风降温,低于25 ℃要闭棚,夜温保持18~20 ℃。苗子长至4个复叶时,逐渐降低棚温,白天20~25 ℃,夜间15~18 ℃。苗期温度管理上既要防高温也要防低温,做到合理调节温度,可适当控制肥水。
5肥水管理
四至五叶期可轻浇1次水,随水施磷酸二铵225 kg/hm2,使速效氮、磷供应充足。前期通过合理运用肥水,使植株保持健壮生长,增发花序。中期即开花结荚盛期,通过合理的肥水供给来增强并保持植株健旺的生活力,不至于营养亏缺而出现间歇结荚;同时可促使主蔓持续萌发,侧蔓健壮生长,使原花序节间萌发更多的花序。到了后期,继续供给充分的肥水,使植株仍然保持充足的营养,表现出叶片色绿不发黄、不早衰,不仅使侧蔓持续开花结荚,而且中部和下部原花序节间的花序也大量增加,从而延长结荚采收期。
6整枝打杈与引蔓
搭架、盘绕、吊绳后,将主花序以下节位的侧枝全部摘除,第1花序以上保留的侧蔓长到一定长度时进行摘心,下部早发的侧蔓在10节以上进行摘心,中部发出的侧蔓留5~6节进行摘心,上部后发侧蔓只留2~3节进行摘心。对侧蔓摘心的同时,及时抹掉第1花序以上各节位所发的弱小叶、芽。
7病害防治
豆角常发病有炭疽病、叶霉病、锈病、白粉病等。防治时可采用高温闷棚,具体方法是在出现上述病害后,选择晴天,在前一天晚上浇足底水,第2天中午将大棚封口拉严,待棚内温度上升至43 ℃时,保持43~45 ℃温度2 h,然后多点放风,降低棚温至正常。此方法可彻底杀死所有地面以上茎、叶上的病菌,值得注意的是温度不能低于或高于临界温度,否则不能杀死病菌或将豆角烫死,时间也不能少于或超过2 h。高温闷棚时管理人员要坐在棚顶,用吊线吊住温度计,从棚顶深入棚内,准确测温,及时打开或封闭风口,以达到闷棚最佳的效果。
8参考文献
[1] 尹守恒,刘宏敏,吕爱芹,等.极早熟豇豆新品种早豇一号及其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9):71.
[2] 康利平,王羽梅,张禄.水分胁迫对豇豆幼苗水分状况、气孔变化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5,20(S1):21-23.
[3] 徐耀,潘淑珑.日光温室豇豆秋延后高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6(7):30.
[4] 俞焕敏.白口村大棚豇豆的栽培技术及效益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S2):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