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关村印象
魂 我的所有关于中关村的印象,全部集中在了一个男人身上。
主编预通知要去北京科技部开会的那几天,睡眠似乎都成了多余。晃晃悠悠十几个小时的车程,憧憬、兴奋。
当北京以他沙尘之后的沧桑形象,闯入眼帘时,对于在江南漂泊了几年的北方孩子而言,始而震惊,复而亲切,除此之外,别无他言。
天安门雄旷、深沉,像个真正的绅士,从容地对着世人微笑。夜晚的空气,格外浓稠,站在其中,宫殿内的千年之声缓缓盈出,力透身躯。
脚下的土地,是中国之魂!
脉 春寒依旧料峭,清风夹杂着柳絮,满城飞舞。时间尚早,我们漫步街头,想为杂志寻些别样的景致拍摄。高楼、房舍、生意、往来……
问:中关村什么时候到呢?
答:现在你走的街道就是。
我呆楞住了,以前走访过许多孵化器、高新区,规整的楼宇亦或围墙、栅栏,旗帜鲜明地标识着各自领土。可是这里,大卖场、步行街、购物中心、自然风景区……生活遍地零散,哪里寻得着科技、智力、人才、资源,这些闪耀着金属光芒的词语?
脚下的街道,是魂之动脉?
血 当那个男人出现时,北京的阴翳一扫而光。
在堆满书籍的宣传处办公室里,我窝在沙发中,百无聊赖看着工作人员进进出出,各式各样的文件被送到眼前的这个男人手上。他抱歉地让我们稍等,随即边和助手讨论,边埋头修改文件。整个房间脚步凌乱、人声嘈杂,不时夹伴着爽朗的笑声。空气被搅拌地颤抖,时间丝丝回抽。
这种等待是无奈而幸福的。无奈是因为你并不清楚什么时候你的事情才会呈上案堂;幸福的是,你发现,大家都比你要忙碌。这样的嘈杂,让人感觉充实而温暖。
待到他大笑着和我们打招呼时,已经是中午了。饥肠辘轳的男人们会更倾向于在饭菜中让一切尘埃落定。我们一行随性去了办公楼附近的一家小饭店。
没有寒暄的言辞,没有虚假的礼让俗套。大家像熟识已久的老友,落座、畅谈。我不知道该怎样确切地来描述这样三个男人:一个高大爽直、手握权责却又随性平和;一个睿智幽默、雄心满满倒也不拘小节;一个儒雅敦厚、谦逊和蔼难掩满志踌躇。三个不同的男人,此时汇聚在中关村的土地上。是这片生活引诱了他们?还是他们规划着这份未来?
流转 一直认为,饭桌上谈工作是很不人道的事情。没想到初识的三个人此时此刻却谈笑风生,兴起处,便一起抚掌大笑。
中关村当之无愧成为了话题的中心。这个孕育在20世纪80年代,正式分娩于1988年的婴孩,尽管祖上隶属于中科院。但是父辈们脱离家族的举动并未给他带来多少荣耀,以至于只继承了清华学堂、北大校舍这样破落的遗产。
乡村小镇的环境,造成了他早期身材的瘦弱,也磨练了桀骜意志与出人头地的梦想。小打小闹的“电子一条街”是第一个口口相传的名字。多年打拼后,他结交了清华、北京大学等39所高科院校。甚至同根的中科院家族各级各类的科研机构213家也投奔而来,其中两院院士427人,占全国总数的36%。
随意的生活、率直的个性、执着的工作态度,使他的朋友越聚越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拔地而起,留学人员纷至归来。华旗、中兴、时代……兄弟们各显本领、锦上添花。不经意间中关村富了,每年30%的腰包增长速度,全国高新区1/7的销售收入比例,世界经济T台上的他神采飞扬、光芒四射。
然而,别看他工作起来废寝忘食,玩起来却也丝毫不会逊于任何人。闲暇之余呼朋唤友群集风景如画的颐和园、圆明园、香山等历史名胜和自然风景区,工作、生活、居住3D享受。
眼前这个男人的言语和大笑,突然间让我恍惚起来。我没有亲历中关村的生活,短短的半天时间,怕是看也看不完全的,更何况深韵其中不为人知的个体感受。然而,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是否都沾染着一份独特的烙印?一如我称呼为学长的大度健谈的他,一如别人称呼为盖处的睿智认真的他。
午餐在愉快的谈话完结,他看了看表,爽朗地笑着说:看看,时间又过去了,下午还要上班。
菩提无树,明镜非台,中关村至此,大概也早已成为了一种概念和精神。忙碌依旧要忙碌,生活仍然在继续。
魂 我的所有关于中关村的印象,全部集中在了一个男人身上。
主编预通知要去北京科技部开会的那几天,睡眠似乎都成了多余。晃晃悠悠十几个小时的车程,憧憬、兴奋。
当北京以他沙尘之后的沧桑形象,闯入眼帘时,对于在江南漂泊了几年的北方孩子而言,始而震惊,复而亲切,除此之外,别无他言。
天安门雄旷、深沉,像个真正的绅士,从容地对着世人微笑。夜晚的空气,格外浓稠,站在其中,宫殿内的千年之声缓缓盈出,力透身躯。
脚下的土地,是中国之魂!
脉 春寒依旧料峭,清风夹杂着柳絮,满城飞舞。时间尚早,我们漫步街头,想为杂志寻些别样的景致拍摄。高楼、房舍、生意、往来……
问:中关村什么时候到呢?
答:现在你走的街道就是。
我呆楞住了,以前走访过许多孵化器、高新区,规整的楼宇亦或围墙、栅栏,旗帜鲜明地标识着各自领土。可是这里,大卖场、步行街、购物中心、自然风景区……生活遍地零散,哪里寻得着科技、智力、人才、资源,这些闪耀着金属光芒的词语?
脚下的街道,是魂之动脉?
血 当那个男人出现时,北京的阴翳一扫而光。
在堆满书籍的宣传处办公室里,我窝在沙发中,百无聊赖看着工作人员进进出出,各式各样的文件被送到眼前的这个男人手上。他抱歉地让我们稍等,随即边和助手讨论,边埋头修改文件。整个房间脚步凌乱、人声嘈杂,不时夹伴着爽朗的笑声。空气被搅拌地颤抖,时间丝丝回抽。
这种等待是无奈而幸福的。无奈是因为你并不清楚什么时候你的事情才会呈上案堂;幸福的是,你发现,大家都比你要忙碌。这样的嘈杂,让人感觉充实而温暖。
待到他大笑着和我们打招呼时,已经是中午了。饥肠辘轳的男人们会更倾向于在饭菜中让一切尘埃落定。我们一行随性去了办公楼附近的一家小饭店。
没有寒暄的言辞,没有虚假的礼让俗套。大家像熟识已久的老友,落座、畅谈。我不知道该怎样确切地来描述这样三个男人:一个高大爽直、手握权责却又随性平和;一个睿智幽默、雄心满满倒也不拘小节;一个儒雅敦厚、谦逊和蔼难掩满志踌躇。三个不同的男人,此时汇聚在中关村的土地上。是这片生活引诱了他们?还是他们规划着这份未来?
流转 一直认为,饭桌上谈工作是很不人道的事情。没想到初识的三个人此时此刻却谈笑风生,兴起处,便一起抚掌大笑。
中关村当之无愧成为了话题的中心。这个孕育在20世纪80年代,正式分娩于1988年的婴孩,尽管祖上隶属于中科院。但是父辈们脱离家族的举动并未给他带来多少荣耀,以至于只继承了清华学堂、北大校舍这样破落的遗产。
乡村小镇的环境,造成了他早期身材的瘦弱,也磨练了桀骜意志与出人头地的梦想。小打小闹的“电子一条街”是第一个口口相传的名字。多年打拼后,他结交了清华、北京大学等39所高科院校。甚至同根的中科院家族各级各类的科研机构213家也投奔而来,其中两院院士427人,占全国总数的36%。
随意的生活、率直的个性、执着的工作态度,使他的朋友越聚越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拔地而起,留学人员纷至归来。华旗、中兴、时代……兄弟们各显本领、锦上添花。不经意间中关村富了,每年30%的腰包增长速度,全国高新区1/7的销售收入比例,世界经济T台上的他神采飞扬、光芒四射。
然而,别看他工作起来废寝忘食,玩起来却也丝毫不会逊于任何人。闲暇之余呼朋唤友群集风景如画的颐和园、圆明园、香山等历史名胜和自然风景区,工作、生活、居住3D享受。
眼前这个男人的言语和大笑,突然间让我恍惚起来。我没有亲历中关村的生活,短短的半天时间,怕是看也看不完全的,更何况深韵其中不为人知的个体感受。然而,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是否都沾染着一份独特的烙印?一如我称呼为学长的大度健谈的他,一如别人称呼为盖处的睿智认真的他。
午餐在愉快的谈话完结,他看了看表,爽朗地笑着说:看看,时间又过去了,下午还要上班。
菩提无树,明镜非台,中关村至此,大概也早已成为了一种概念和精神。忙碌依旧要忙碌,生活仍然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