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压力无处不在的环境里,
一家人必须齐心协力建立能够抵挡外界压力的“世外桃源”。
下午2时,咨询室的门被敲响,我估计是一名事先约好的咨询者来了,岂料推门进来的却是两个人,一个是50岁左右的男人,另一个是花季少女,他们是父女俩。
我示意这对父女坐下,在简单自我介绍后问:“我能为你们做些什么呢?”
父女俩分别介绍他们的家庭情况:父亲周先生是政府某要害部门的处长,母亲吴女士是市里最优秀的中学物理老师之一,女儿周琳是中学生;周先生工作十分繁忙,周琳的生活和学习多半由母亲负责;周琳上初中时进入母亲任教的中学,更是与母亲朝夕相处,从初二开始,她的身体和心理都出现了问题,具体表现是食欲降低、体重下降、晚上睡不着觉、记忆力下降、整天感觉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学习上、成绩急剧下滑,父母和老师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起效,周琳眼看着别的同学一个个超过了自己,经常急得流泪,校长知道这个情况后建议她去看心理医生。
我让周先生描述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活大致情况。周先生说:“从周一到周五,早晨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晚上我和妻子有时候看电视,有时候做白天没做完的工作,周琳做作业。一个晚上,好像大家没说几句话就过去了。周末有时候带周琳去逛街,但大多数时候是周琳在家里看书,我和她妈妈做些家务,弄些有营养的东西给周琳补一补。”
我又让周琳描述学校的生活。周琳说:“多数方面跟同学们一样,不一样的地方是妈妈在本校当老师。妈妈经常向有关老师了解我的情况,我在班里的一举一动她都知道,好事她知道也就罢了,那些不那么好的事她要是知道了,回家一定会说我半天,说什么老师的孩子更要注意影响,更要以身作则什么的。我有时候很烦,不过大多数时候觉得妈妈是为我好。”
刚了解到上述情况,第一次的咨询时间就结束了,我让他们下次一家三口一起来。周先生父女答应了。
三天后,周先生一家三口如约而至。我特意跟第一次见面的吴女士打招呼,她的表现让我联想起读中学时的一位严厉的女老师,她们都让人觉得有压迫感。我马上意识到,周琳同样感受到了来自母亲的压迫感,而且天天都感受到了。
我问吴女士:“你怎样看女儿目前的情况?”吴女士滔滔不绝地说了一通,内容和形式跟老师写在白纸上的、对学生的评语一样,不带丝毫母女色彩。
我转而问周先生:“你在单位的感觉和在家里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周先生回答:“区别不大,在家经常放不下单位里的事。再说,过日子的感觉本来就应该很平淡。”
我又问周琳:“你觉得妈妈在家里与在学校有什么区别?”周琳想都没想就说:“没什么区别,都是老师的样子。”我看了吴女士一眼,发现她有点尴尬。
沉默了一会儿,我问吴女士:“你对女儿的回答有什么看法?”吴女士叹了一口气,说:“她说得对,但我没办法。”
然后,我问他们三人:“在家里,谁笑得最多,谁笑得最少?”三分钟后答案出来了:周琳笑得最多,多半是跟同学打电话或看电视的时候笑;吴女士笑得最少,少得一星期也见不到几次笑容。
也许这样的讨论本身就很有趣,吴女士在结果出来后笑了,笑得很放松。看来,她悟性很好,是愿意改变的妈妈。我一阵窃喜,心想,她也值得同情啊,毕竟她太想既做好母亲又做好老师了。
在后来的谈话里我了解到,这个家庭不止周琳一个人有问题,周先生几年前就查出患有高血压,现在需要每天服药才能维持正常血压,吴女士则患偏头痛10多年了,做过很多检查,吃过很多药,花了很多钱,但都不见好转。这真应了人们常说的:在一池污水里,条条鱼都会沾上脏东西;反之亦然,一条鱼脏了,那么整个水池都会是脏的。
我又问了一些问题,然后给他们讲道理:“一个人如果心情不好,就会降低身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会直接影响学习效率,降低生活质量。所以,心情好是硬道理。”周家三口连连点头,吴女士还插话:“我心情一好,头痛就会减轻。”
我接着说:“怎样才能心情好呢?我给你们出两个主意吧。第一,要把此角色与彼角色、单位与家庭的界限弄清楚,否则心情会不好。举个例子,为什么爱情歌曲大多数是抑郁、伤感的?就因为恋爱关系是这个世界上界限最弄不清楚的关系,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本弄不清哪是我、哪是你。人们在恋爱的时候容易抑郁,这甚至可以成为判断是否爱上另一个人的标准——如果想着某异性时仅仅是感到愉快,那只是喜欢而已,但如果想到某异性时除了愉快还有些许甚至浓浓的抑郁,那就是爱上那个异性的铁证了。”
听了我的“妙论”,周先生和吴女士相视而笑,周琳显得有些不自在,大概关于爱情的话题从来没被这一家三口公开谈论过吧。
我继续说:“在你们家里,有几个界限不清。首先是工作、学习与生活的界限不清,比如周先生和吴女士都把工作带回家里做,这显然是向家庭生活和家庭其他成员施暴。对不起,这样说也许有点过分,而且我知道你们不愿意这样。其次是每个人的角色界限不清,比如吴女士在家里还是像在学校一样,那么,家就不是家而是学校了,母亲也不是母亲而是老师了,情绪怎么可能好呢?医学上有个定论,查不出原因的头痛或其他慢性疼痛,几乎都跟潜在的不良情绪有关。此外,母亲的角色不清楚,女儿的角色也会跟着乱,双方的情绪自然会坏,所以身心都会出毛病。”我建议周先生夫妇公私分明,尽可能不把单位的事拿回家里做,宁可晚点回家也要在单位把事做完。吴女士呢,我建议她:在学校,跟女儿的关系要公事公办,不要通过同事打听女儿的事情;回到家里,要完全以母亲的身份与女儿相处。我还给周琳布置了一个看似荒唐的作业——每周至少两次向爸爸或者妈妈耍耍赖、撒撒娇,这样做当然是为了明确各自的角色——我是女儿,你们是父母。我强调:“这些作业要记录下来给心理医生看。”听了这番话,周琳和她妈妈表情很不自然。我不禁感慨:这个可怜的少女看来好久没在父母面前撒娇了。
在又一次咨询中,我给周家三口出了第二个主意:大家一起想办法,把沉闷的家庭变成好玩的家庭。讨论“如何让家庭变得好玩”时,周先生一家三口很活跃。换句话说,他们已经变得比较好玩了。50分钟下来,他们已经有很多办法。我几乎插不上话,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看着他们讨论。
其实,具体怎么做并不重要,每个家庭都可以有各自取乐的方式,重要的是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让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的心思和心意。一旦有了这样的心思和心意,成为“搞笑”、“逗乐”高手便是很容易的事。
周家三口每次来咨询室,我都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令人欣慰的改变。周琳说:“我开始对学习有信心了。”吴女士说:“我把头疼忘记了。”她刚说完,在座的四个人都哈哈大笑。大家心里明白,真正头疼起来岂是可以忘记的?她能够忘记,表明她心情好多了。而周先生呢,降压药还在吃,但他觉得精神上放松多了。
周家三口总共咨询了10次。在最后一次的最后时刻,我对他们说:“在压力无处不在的环境里,一家人必须齐心协力建立能够抵挡外界压力的‘世外桃源’,只有在‘世外桃源’里享受到轻松和闲适,才能更加从容和强大地应对外界压力。你们基本做到了,恭喜呀!”
咨询师的话:不好玩的家庭容易制造病人,或者是有心理疾患的病人,或者是有身体疾患的病人;反之,如果家庭是好玩的,这个家庭的成员出大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事实上,在很多身体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摘自《家庭》 (责编 时光)
一家人必须齐心协力建立能够抵挡外界压力的“世外桃源”。
下午2时,咨询室的门被敲响,我估计是一名事先约好的咨询者来了,岂料推门进来的却是两个人,一个是50岁左右的男人,另一个是花季少女,他们是父女俩。
我示意这对父女坐下,在简单自我介绍后问:“我能为你们做些什么呢?”
父女俩分别介绍他们的家庭情况:父亲周先生是政府某要害部门的处长,母亲吴女士是市里最优秀的中学物理老师之一,女儿周琳是中学生;周先生工作十分繁忙,周琳的生活和学习多半由母亲负责;周琳上初中时进入母亲任教的中学,更是与母亲朝夕相处,从初二开始,她的身体和心理都出现了问题,具体表现是食欲降低、体重下降、晚上睡不着觉、记忆力下降、整天感觉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学习上、成绩急剧下滑,父母和老师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起效,周琳眼看着别的同学一个个超过了自己,经常急得流泪,校长知道这个情况后建议她去看心理医生。
我让周先生描述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活大致情况。周先生说:“从周一到周五,早晨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晚上我和妻子有时候看电视,有时候做白天没做完的工作,周琳做作业。一个晚上,好像大家没说几句话就过去了。周末有时候带周琳去逛街,但大多数时候是周琳在家里看书,我和她妈妈做些家务,弄些有营养的东西给周琳补一补。”
我又让周琳描述学校的生活。周琳说:“多数方面跟同学们一样,不一样的地方是妈妈在本校当老师。妈妈经常向有关老师了解我的情况,我在班里的一举一动她都知道,好事她知道也就罢了,那些不那么好的事她要是知道了,回家一定会说我半天,说什么老师的孩子更要注意影响,更要以身作则什么的。我有时候很烦,不过大多数时候觉得妈妈是为我好。”
刚了解到上述情况,第一次的咨询时间就结束了,我让他们下次一家三口一起来。周先生父女答应了。
三天后,周先生一家三口如约而至。我特意跟第一次见面的吴女士打招呼,她的表现让我联想起读中学时的一位严厉的女老师,她们都让人觉得有压迫感。我马上意识到,周琳同样感受到了来自母亲的压迫感,而且天天都感受到了。
我问吴女士:“你怎样看女儿目前的情况?”吴女士滔滔不绝地说了一通,内容和形式跟老师写在白纸上的、对学生的评语一样,不带丝毫母女色彩。
我转而问周先生:“你在单位的感觉和在家里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周先生回答:“区别不大,在家经常放不下单位里的事。再说,过日子的感觉本来就应该很平淡。”
我又问周琳:“你觉得妈妈在家里与在学校有什么区别?”周琳想都没想就说:“没什么区别,都是老师的样子。”我看了吴女士一眼,发现她有点尴尬。
沉默了一会儿,我问吴女士:“你对女儿的回答有什么看法?”吴女士叹了一口气,说:“她说得对,但我没办法。”
然后,我问他们三人:“在家里,谁笑得最多,谁笑得最少?”三分钟后答案出来了:周琳笑得最多,多半是跟同学打电话或看电视的时候笑;吴女士笑得最少,少得一星期也见不到几次笑容。
也许这样的讨论本身就很有趣,吴女士在结果出来后笑了,笑得很放松。看来,她悟性很好,是愿意改变的妈妈。我一阵窃喜,心想,她也值得同情啊,毕竟她太想既做好母亲又做好老师了。
在后来的谈话里我了解到,这个家庭不止周琳一个人有问题,周先生几年前就查出患有高血压,现在需要每天服药才能维持正常血压,吴女士则患偏头痛10多年了,做过很多检查,吃过很多药,花了很多钱,但都不见好转。这真应了人们常说的:在一池污水里,条条鱼都会沾上脏东西;反之亦然,一条鱼脏了,那么整个水池都会是脏的。
我又问了一些问题,然后给他们讲道理:“一个人如果心情不好,就会降低身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会直接影响学习效率,降低生活质量。所以,心情好是硬道理。”周家三口连连点头,吴女士还插话:“我心情一好,头痛就会减轻。”
我接着说:“怎样才能心情好呢?我给你们出两个主意吧。第一,要把此角色与彼角色、单位与家庭的界限弄清楚,否则心情会不好。举个例子,为什么爱情歌曲大多数是抑郁、伤感的?就因为恋爱关系是这个世界上界限最弄不清楚的关系,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本弄不清哪是我、哪是你。人们在恋爱的时候容易抑郁,这甚至可以成为判断是否爱上另一个人的标准——如果想着某异性时仅仅是感到愉快,那只是喜欢而已,但如果想到某异性时除了愉快还有些许甚至浓浓的抑郁,那就是爱上那个异性的铁证了。”
听了我的“妙论”,周先生和吴女士相视而笑,周琳显得有些不自在,大概关于爱情的话题从来没被这一家三口公开谈论过吧。
我继续说:“在你们家里,有几个界限不清。首先是工作、学习与生活的界限不清,比如周先生和吴女士都把工作带回家里做,这显然是向家庭生活和家庭其他成员施暴。对不起,这样说也许有点过分,而且我知道你们不愿意这样。其次是每个人的角色界限不清,比如吴女士在家里还是像在学校一样,那么,家就不是家而是学校了,母亲也不是母亲而是老师了,情绪怎么可能好呢?医学上有个定论,查不出原因的头痛或其他慢性疼痛,几乎都跟潜在的不良情绪有关。此外,母亲的角色不清楚,女儿的角色也会跟着乱,双方的情绪自然会坏,所以身心都会出毛病。”我建议周先生夫妇公私分明,尽可能不把单位的事拿回家里做,宁可晚点回家也要在单位把事做完。吴女士呢,我建议她:在学校,跟女儿的关系要公事公办,不要通过同事打听女儿的事情;回到家里,要完全以母亲的身份与女儿相处。我还给周琳布置了一个看似荒唐的作业——每周至少两次向爸爸或者妈妈耍耍赖、撒撒娇,这样做当然是为了明确各自的角色——我是女儿,你们是父母。我强调:“这些作业要记录下来给心理医生看。”听了这番话,周琳和她妈妈表情很不自然。我不禁感慨:这个可怜的少女看来好久没在父母面前撒娇了。
在又一次咨询中,我给周家三口出了第二个主意:大家一起想办法,把沉闷的家庭变成好玩的家庭。讨论“如何让家庭变得好玩”时,周先生一家三口很活跃。换句话说,他们已经变得比较好玩了。50分钟下来,他们已经有很多办法。我几乎插不上话,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看着他们讨论。
其实,具体怎么做并不重要,每个家庭都可以有各自取乐的方式,重要的是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让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的心思和心意。一旦有了这样的心思和心意,成为“搞笑”、“逗乐”高手便是很容易的事。
周家三口每次来咨询室,我都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令人欣慰的改变。周琳说:“我开始对学习有信心了。”吴女士说:“我把头疼忘记了。”她刚说完,在座的四个人都哈哈大笑。大家心里明白,真正头疼起来岂是可以忘记的?她能够忘记,表明她心情好多了。而周先生呢,降压药还在吃,但他觉得精神上放松多了。
周家三口总共咨询了10次。在最后一次的最后时刻,我对他们说:“在压力无处不在的环境里,一家人必须齐心协力建立能够抵挡外界压力的‘世外桃源’,只有在‘世外桃源’里享受到轻松和闲适,才能更加从容和强大地应对外界压力。你们基本做到了,恭喜呀!”
咨询师的话:不好玩的家庭容易制造病人,或者是有心理疾患的病人,或者是有身体疾患的病人;反之,如果家庭是好玩的,这个家庭的成员出大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事实上,在很多身体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摘自《家庭》 (责编 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