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与探讨无创呼吸机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9月~2013年10月,选择本院呼吸科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的患者5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药物治疗+吸氧)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在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其pH值、PaO2,PaCO2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明显的改善,经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4 h其PaO2与PaCO2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插管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并减少了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无创机械通气 肺栓塞 呼吸衰竭 呼吸机
【中图分类号】 R56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6-0086-01
无创机械通气是指患者不经气管插管而增加肺泡通气的临床方法的统称[1],对于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的患者来说,常需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但近年来随着呼吸科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对有创通气所带来的严重副作用认识的提高,临床上采用无创机械通气(NIV)治疗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的患者逐渐增多。以往研究发现无创呼吸机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和氧合功能,纠正了患者呼吸衰竭的发生,有效降低了临床病死率[1]。本文对本院呼吸科2012~2013年收治的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58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探讨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现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9月~2013年10月本院呼吸科救治的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共58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5例,年龄54~83岁,平均66.7岁。临床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咳喘及双肺可闻及干湿?音等,其中合并肺性脑病21例,伴有意识障碍、球结膜水肿、发绀、呼吸频率大于30/min。排除患有意识障碍,排除面部手术创伤或畸形者,排除气道内有大量黏稠分泌物且不易排出者,排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将5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2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指标经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29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卧床、镇静、止痛、消炎、解痉及氧疗等对症治疗,其中有4例给予以溶栓治疗。治疗组29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本研究无创机械通气的实施方案为:首先根据患者的舒适度和病情需要确定鼻(面)罩,采用选择的经鼻(面)罩连接呼吸机[2],连接松紧度的判断则以不漏气为基本原则。本研究采用由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EspritTM呼吸机,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加呼吸末正压(PSV+PEEP),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调节辅助通气压力,指数则从低水平开始逐渐加到患者能接受的治疗水平,初始设定参数则为PSV 8~10 cmH2O,PEEP 0~2 cmH2O,逐渐增至PSV为15~20 cmH2O[3],PEEP为4~5 cmH2O。其次,当患者的症状与动脉血气改善后,可逐渐将通气压力降低并将无创机械通气的时间逐渐减少,直到将无创机械通气终止。最后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并监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 h、治疗24 h中pH值、PaO2、PaCO2的变化及治疗后的插管率。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组在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其pH值、PaO2、PaCO2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明显的改善,经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4 h其PaO2与PaCO2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略)
2.2 两组患者治療后插管率比较
治疗组中有4例因病情加重需给予有创机械通气,2例因不能耐受而放弃,插管率为13.79%。对照组中有12例需给予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插管率为41.38%。两组治疗后的插管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栓塞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致命性心肺血管病。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为肺血管疾病的首位,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中的冠心病与高血压,病死率则位于肿瘤与心肌梗死之后。临床上其发病急骤迅速,若不采取及时有效治疗,则会严重的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常规治疗主要以溶栓、抗凝治疗为主,治疗时主要以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动脉血流灌注,降低肺动脉压力为原则来避免肺栓塞的复发。患者病情严重者可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有创通气需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气管,临床上其常因耐受能力差、并发症多、费用高等因素使得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均承受着一定的压力。目前,随着我国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疗材料不断改进,经鼻(面)罩实施无创机械通气逐渐增多,临床研究表示无创机械通气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减少此类患者插管的概率,且有并发症少的优点。
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机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有效地减少因病情不断加重而需要给予有创通气的病例数,从而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并减少了住院天数及相关费用,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邓清军,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RDS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13(3):286-287.
[2]刘清毅,郑惠英.BIPAP呼吸机治疗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3,12(5):442.
[3]姜远普.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3,12(4):351-352.
【关键词】 无创机械通气 肺栓塞 呼吸衰竭 呼吸机
【中图分类号】 R56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6-0086-01
无创机械通气是指患者不经气管插管而增加肺泡通气的临床方法的统称[1],对于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的患者来说,常需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但近年来随着呼吸科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对有创通气所带来的严重副作用认识的提高,临床上采用无创机械通气(NIV)治疗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的患者逐渐增多。以往研究发现无创呼吸机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和氧合功能,纠正了患者呼吸衰竭的发生,有效降低了临床病死率[1]。本文对本院呼吸科2012~2013年收治的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58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探讨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现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9月~2013年10月本院呼吸科救治的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共58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5例,年龄54~83岁,平均66.7岁。临床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咳喘及双肺可闻及干湿?音等,其中合并肺性脑病21例,伴有意识障碍、球结膜水肿、发绀、呼吸频率大于30/min。排除患有意识障碍,排除面部手术创伤或畸形者,排除气道内有大量黏稠分泌物且不易排出者,排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将5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2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指标经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29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卧床、镇静、止痛、消炎、解痉及氧疗等对症治疗,其中有4例给予以溶栓治疗。治疗组29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本研究无创机械通气的实施方案为:首先根据患者的舒适度和病情需要确定鼻(面)罩,采用选择的经鼻(面)罩连接呼吸机[2],连接松紧度的判断则以不漏气为基本原则。本研究采用由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EspritTM呼吸机,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加呼吸末正压(PSV+PEEP),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调节辅助通气压力,指数则从低水平开始逐渐加到患者能接受的治疗水平,初始设定参数则为PSV 8~10 cmH2O,PEEP 0~2 cmH2O,逐渐增至PSV为15~20 cmH2O[3],PEEP为4~5 cmH2O。其次,当患者的症状与动脉血气改善后,可逐渐将通气压力降低并将无创机械通气的时间逐渐减少,直到将无创机械通气终止。最后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并监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 h、治疗24 h中pH值、PaO2、PaCO2的变化及治疗后的插管率。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组在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其pH值、PaO2、PaCO2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明显的改善,经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4 h其PaO2与PaCO2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略)
2.2 两组患者治療后插管率比较
治疗组中有4例因病情加重需给予有创机械通气,2例因不能耐受而放弃,插管率为13.79%。对照组中有12例需给予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插管率为41.38%。两组治疗后的插管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栓塞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致命性心肺血管病。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为肺血管疾病的首位,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中的冠心病与高血压,病死率则位于肿瘤与心肌梗死之后。临床上其发病急骤迅速,若不采取及时有效治疗,则会严重的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常规治疗主要以溶栓、抗凝治疗为主,治疗时主要以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动脉血流灌注,降低肺动脉压力为原则来避免肺栓塞的复发。患者病情严重者可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有创通气需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气管,临床上其常因耐受能力差、并发症多、费用高等因素使得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均承受着一定的压力。目前,随着我国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疗材料不断改进,经鼻(面)罩实施无创机械通气逐渐增多,临床研究表示无创机械通气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减少此类患者插管的概率,且有并发症少的优点。
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机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有效地减少因病情不断加重而需要给予有创通气的病例数,从而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并减少了住院天数及相关费用,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邓清军,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RDS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13(3):286-287.
[2]刘清毅,郑惠英.BIPAP呼吸机治疗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3,12(5):442.
[3]姜远普.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3,12(4):35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