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刚过一半,在中国一岁半的微博已快“长大成人”,2.3亿的用户数量使其一跃成为了仅次于新闻媒体的第二大舆情源头。而其时效性和传播速度,使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甚至被“牵着鼻子走”。
7月18日,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以下简称IRI),基于网络舆情指数体系、I-Catch全网动态分析和网络舆情100典型网站样本分析,对2011年上半年1000多起网络热点事件进行整合和整理,从中选出舆情指数排名前80的网络热点及突发公共事件,量化呈现了本年度网络舆情的发展特点。最为重大的变化就是微博的异军突起,成为仅次于新闻媒体的第二大舆情源头。
微博成为舆情重地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中国微博用户将近7500万人。进入2011年后,微博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腾讯微博宣布其用户数超过2亿,新浪微博宣布其用户数超过1.4亿。据5月28日于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微博大会的信息,中国微博用户已达2.3亿人。
特别是微博以手机为终端,以电脑为服务器的特性,让庞大的手机用户群逐步成为了微博用户。特别是,中国的主流门户网站,包括搜狐、网易、人民网等,已经全部涉足微博,使互联网时代的忠实用户转入微博领域。一些网站,利用自身的已有优势扩大用户数量,例如腾讯依仗其庞大的QQ用户群,直接接入微博。
而微博作为聚合了媒体、社交、应用平台的SNS社区,满足了用户对海量即时信息,以及网络社交、个性化应用的需求。
140字的限制使平民与莎士比亚一样,“沉默的大多数”都有了发声的机会。基于移动终端,微博显示了充分的原创性和即时性。
2011年上半年,18.8%的网络热点事件的源头是微博,如郭美美事件、江苏溧阳卫生局长“微博直播开房”事件、江西抚州爆炸案、故宫失窃案、“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行动和投资人王功权“微博私奔”等。
去年,论坛、博客和新闻跟帖一直是三种最主要的网络舆论载体,但在2011年,随着微博井喷式的发展,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更多地转向微博。据IRI监测数据统计显示,在2011年上半年选取的舆情指数前80名事件中,共有15个事件由微博首发。微博也已经超越了论坛成为了第二大舆情源头。
微博引领主流媒体
微博的迅猛发展给传统媒体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你说我听”的模式,已经被巨量用户、海量信息所动摇。无论电视、报刊、广播、网站在信息数量上、时效上都不乏与微博相抗衡。如果把微博看成一个媒体的话,那就是一个拥有2亿文字记者兼图片记者的新闻单位,无法匹敌。
这一点上,主流媒体逐渐承认了自己的不足,并开始将目光投向微博平台。微博事件,往往是各大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以《人民日报》为例,2011年上半年以微博为源头的15个热点事件中,人民日报对其中的7起事件予以了回应。针对郭美美事件、故宫失窃、溧阳卫生局长开房,人民日报社分别发表了评论《公众善心“伤不起”》、《有憾于故宫的接连“失守”》、《社会管理创新离不开“虚拟社会”管理创新》。
其实,主流媒体的回应营造了一种良好的互动氛围,既是主流媒体关注网络舆情,回应网民的表现,也提供了一种“下情上达”的渠道。
微博成就意见领袖
自媒体时代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话语权转变。一些原本缺少平台和话语权的人物,有了发声的机会,逐步成为了意见领袖,被上万粉丝追捧。
微博中的意见领袖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在现实社会中具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凭借已有的名气可在微博上拥有大量粉丝;二是处于信息源上端,能发布最快捷、最权威的信息。这一点在突发性事件中比较突出,如宜黄事件中的微博直播行为。
据统计,新浪微博中,粉丝数达到百万的博主共有308个。这些意见领袖的巨大粉丝量远远超过了纸媒的发行量,成为了以“意见领袖”为中心的小型媒体。其中,意见领袖发布的信息,就是这个小型媒体里的“权威”信息。
例如在新浪微博拥有337万粉丝的李承鹏,他所发表的观点和事件,都会是这300多万人中的权威信息。李承鹏微博也就成为了订阅用户为337万的媒体。
更为重要的是微博的交互性,使意见领袖的观点、态度传达得更加广泛。经过千万网民的讨论之后,话题会更有深度和广度,深入人心。
微博博客联动补强
微博毕竟受140字限制,一些事件的来龙去脉、深度解读无法用它来完成。一些想说的话、表达的观点说不清楚是微博的短板。
针对于此,越来越多的意见领袖采取在微博上贴出博客链接的方式,将完整的观点、意见通过博客发布出去,实现两个平台的结合。
从前几年看,博客在舆情源头方面的作用日益减弱。从2009年的占比0.9%,到2010年的占比2.0%,再到2011年上半年的占比2.5%。博客的作用未变,数字却上涨了,说明了它正日益成为微博信息的补充力量而受到人们关注。
如果,微博和博客在今后能够实现更加便捷的联动和接入,相信,微博缺乏深度、广度的短板也将被补足。
7月18日,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以下简称IRI),基于网络舆情指数体系、I-Catch全网动态分析和网络舆情100典型网站样本分析,对2011年上半年1000多起网络热点事件进行整合和整理,从中选出舆情指数排名前80的网络热点及突发公共事件,量化呈现了本年度网络舆情的发展特点。最为重大的变化就是微博的异军突起,成为仅次于新闻媒体的第二大舆情源头。
微博成为舆情重地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中国微博用户将近7500万人。进入2011年后,微博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腾讯微博宣布其用户数超过2亿,新浪微博宣布其用户数超过1.4亿。据5月28日于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微博大会的信息,中国微博用户已达2.3亿人。
特别是微博以手机为终端,以电脑为服务器的特性,让庞大的手机用户群逐步成为了微博用户。特别是,中国的主流门户网站,包括搜狐、网易、人民网等,已经全部涉足微博,使互联网时代的忠实用户转入微博领域。一些网站,利用自身的已有优势扩大用户数量,例如腾讯依仗其庞大的QQ用户群,直接接入微博。
而微博作为聚合了媒体、社交、应用平台的SNS社区,满足了用户对海量即时信息,以及网络社交、个性化应用的需求。
140字的限制使平民与莎士比亚一样,“沉默的大多数”都有了发声的机会。基于移动终端,微博显示了充分的原创性和即时性。
2011年上半年,18.8%的网络热点事件的源头是微博,如郭美美事件、江苏溧阳卫生局长“微博直播开房”事件、江西抚州爆炸案、故宫失窃案、“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行动和投资人王功权“微博私奔”等。
去年,论坛、博客和新闻跟帖一直是三种最主要的网络舆论载体,但在2011年,随着微博井喷式的发展,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更多地转向微博。据IRI监测数据统计显示,在2011年上半年选取的舆情指数前80名事件中,共有15个事件由微博首发。微博也已经超越了论坛成为了第二大舆情源头。
微博引领主流媒体
微博的迅猛发展给传统媒体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你说我听”的模式,已经被巨量用户、海量信息所动摇。无论电视、报刊、广播、网站在信息数量上、时效上都不乏与微博相抗衡。如果把微博看成一个媒体的话,那就是一个拥有2亿文字记者兼图片记者的新闻单位,无法匹敌。
这一点上,主流媒体逐渐承认了自己的不足,并开始将目光投向微博平台。微博事件,往往是各大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以《人民日报》为例,2011年上半年以微博为源头的15个热点事件中,人民日报对其中的7起事件予以了回应。针对郭美美事件、故宫失窃、溧阳卫生局长开房,人民日报社分别发表了评论《公众善心“伤不起”》、《有憾于故宫的接连“失守”》、《社会管理创新离不开“虚拟社会”管理创新》。
其实,主流媒体的回应营造了一种良好的互动氛围,既是主流媒体关注网络舆情,回应网民的表现,也提供了一种“下情上达”的渠道。
微博成就意见领袖
自媒体时代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话语权转变。一些原本缺少平台和话语权的人物,有了发声的机会,逐步成为了意见领袖,被上万粉丝追捧。
微博中的意见领袖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在现实社会中具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凭借已有的名气可在微博上拥有大量粉丝;二是处于信息源上端,能发布最快捷、最权威的信息。这一点在突发性事件中比较突出,如宜黄事件中的微博直播行为。
据统计,新浪微博中,粉丝数达到百万的博主共有308个。这些意见领袖的巨大粉丝量远远超过了纸媒的发行量,成为了以“意见领袖”为中心的小型媒体。其中,意见领袖发布的信息,就是这个小型媒体里的“权威”信息。
例如在新浪微博拥有337万粉丝的李承鹏,他所发表的观点和事件,都会是这300多万人中的权威信息。李承鹏微博也就成为了订阅用户为337万的媒体。
更为重要的是微博的交互性,使意见领袖的观点、态度传达得更加广泛。经过千万网民的讨论之后,话题会更有深度和广度,深入人心。
微博博客联动补强
微博毕竟受140字限制,一些事件的来龙去脉、深度解读无法用它来完成。一些想说的话、表达的观点说不清楚是微博的短板。
针对于此,越来越多的意见领袖采取在微博上贴出博客链接的方式,将完整的观点、意见通过博客发布出去,实现两个平台的结合。
从前几年看,博客在舆情源头方面的作用日益减弱。从2009年的占比0.9%,到2010年的占比2.0%,再到2011年上半年的占比2.5%。博客的作用未变,数字却上涨了,说明了它正日益成为微博信息的补充力量而受到人们关注。
如果,微博和博客在今后能够实现更加便捷的联动和接入,相信,微博缺乏深度、广度的短板也将被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