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人休把儒相弃——元杂剧中的儒士形象创作动机论

来源 :艺术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杂剧作家热衷于创作下层儒士发迹变泰的作品,其创作动机固然有不满现状、力欲改变目下困境和有所作为的心理,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处境相似的其他儒士鼓励和劝谕的动机.作者通过其笔下舞台形象的塑造,使元代中下层儒士不仅弥补了现实生活的缺陷,又让他们看到了未来生活的希望.而且,这些作品所产生的舞台效果,客观地完成了其"世间人休把儒相弃"的创作动机.
其他文献
从音乐构成以及音乐表现形态两方面对苏北栽秧号子的历史形成、流传范围展开分析与比较,提出苏北栽秧号子及其表现形态是我国南北地区多种民间音乐素材长期相互影响、相互促
本文指出绘画领域中"色"与"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就绘画中"彩"的内涵作了进一步阐述.
蒋星煜先生对<明代的〈西厢记〉批评>一文的批评有其正确之处,但<西厢记>的版本体系之间有差异,某版本体系中确有以"一人主唱"为主的特点;另外,"摹索"手法也确与"一人主唱"体
当下,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审美趣味有不断西化的倾向,表现在中国画画面的处理上,原有的空白越来越少了.然而"空白"是中国画艺术表达审美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可
本文对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的起源进行了比较,指出通俗文学的起源争论较多的原因是因为作品的综合因素较多,且又有不同的表现形态.而戏曲一如诗歌、小说,应起源于劳动,在发展
目连是印度佛教高僧,他的故事传说很早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宗教、民俗、文学、艺术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目连戏出现甚早,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但遗憾的是对目连本事的研究只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