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疏,是一个含义丰富、适用范围极广的词。疏,既能诠释事物关系,又能演绎人生志趣;疏,既能观照现实生活,又能展现审美追求。疏,在诸多层面上引发我们不同的思考与感悟。
请以“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指导】
“疏”是一个具有多义性的独词(当然也是独字)标题,为此,本文的写作首先应该“化大为小”。要通过添加词语的方法对题旨加以定位,从而介定写作的范围。然后应该“以理服人”。其实,“疏”也好,“密”也罢,都自得其所。那么,我们赞成或反对“疏”,就应该探寻出事物背后之所以“得其所”的那个理由。只有把这个理由说“清”了,阐“明”了,才能让人口服心服。这就需要我们以一个标准去“考量”和“制导”人、事、景、物的“疏”的趋向。当然,这个标准应该是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从客观上来说,它应该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事理推演的逻辑;从主观上来说,它应该合乎人之常情,尊重人之天性。只有这样的标准,才能于“理”有“依据”,于“情”可“接受”;也只有按照这样的标准去“考量”和“制导”“疏”的趋向,才能让人不仅“信”,而且“服”。
【佳作示例】
疏
唐文娟
“疏”和“密”是两个意义相对的字眼。在物理学上,可由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判断电场的强度;在生活中,可不可以由头发的疏密程度判断人生的境况呢?我个人认为,排除了假发的情况,还是可以的。
高三上半学期的一次月假,我搭乘公交车回老家。公交车晃晃荡荡地行进着,我有些犯困,可是为了不坐过了站,我只得强打起精神。于是,我拿出小本子,开始观察身边的人并记录下他们的行为举止。
一位老大爷,头发花白却不稀疏,左手挎着菜篮子,右手拿着收录机,嘴里还不时地跟着哼两句京戏。颇具戏剧性的是,菜篮子里的鱼挣扎着都快要跳出篮子了,他还浑然不觉。看来,老大爷还挺“小资”,或许,他是某单位的退休干部。
一位中年人,已有些“绝顶”现象,左手拧着公文包,右手扶着座位,还时不时地看看表,怕是要赶着上班吧!怎么,嘴里还念念有词?是准备着与同事的对话,还是预演着向上级的汇报?看来中年人只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员,但那做派绝对体面。
也许你会说,搭乘公交车的还能是非富即贵之人吗?显然不是,换作你,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可是,下面还有……
一个小时的行程之后,公交车终于驶入了家乡的土地。田野里昔日稀疏的秧苗,现在已变成金黄色的波浪了。
父亲熟悉的身影渐渐映入眼帘,那一蓬花白而又稀疏的头发像从秋天的田野里吹过来的一簇枯草,在乡间蓝丝绸一样没有一丝褶皱的晴空下飞舞,那么刺目,又那么苍凉……
下了车,父亲搓着我的手,虽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只好拉着我回家。一路上,尽说些今年的收成情况,却只字不提我的学习——我知道,他是怕我有压力。
父亲的一生都处在奔波忙碌之中,虽然现在岗位从工地辗转到了田野,头发却随着秧苗的日趋厚密而变得日渐稀疏,不惑之年竟有了花甲之年的沧桑之感。父亲在一路奔波中,左肩扛着犁铧、田野、四季,右肩担着妻子、儿女、生活,而且还总是冲在寒冷的最前面,把冬天关在门外,踏平一路的荆棘,把一条用苦涩的汗水浇灌的花香四溢的道路留给我们这些孩子。
是的,我的父亲只是一位农民,他不是干部出身,更不曾进入什么公司,但他的头发已透示出他对家庭的付出,对子女的疼护。
所以,父亲稀疏的头发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美的风景。
[点评]本文最大的亮色闪现于烘云托月手法的娴熟运用。文章对公交车上的“一位老大爷”和“一位中年人”的白描,看似无心栽花,实则有心插柳,为下文“天地苍茫一根骨”的父亲的隆重登场蓄足了势头。“老大爷”的悠闲“小资”衬托出“父亲”的奔波劳碌、含辛茹苦,“中年人”的体面做派衬托出“父亲”的憨厚朴实、苍凉沧桑。而“父亲”登场之后,一幅国画式的肖像画,一幅警句式的劳作图,给人以史诗般的震撼,“父亲稀疏的头发”那道人世间最美的风景也就此定格。
疏
姚 晔
在繁忙的今天,面对被安排得紧张仓促的时间,很难再有人将“疏”这个字眼从高速滚动的信息条目中拎出来。即使是将它拎了出来,也很少有人正眼瞧它一眼。其实,我们都忘了,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有别于后来被统治者奉为圭臬的儒家文化,有一种文化也在那时悄然开了先河,一直流淌至今,默默滋润着中华的传统文明。它的发端,不似儒家那般卷帙浩繁,只寥寥五千字,却影响了以下三千多年,它就是道家文化。如果说儒家文化像一把锋利的长剑,处处都透着经世济用的锋芒,那么道家文化就像一缕清风,处处透着一份飘逸与悠然。读儒家经典,是该正襟危坐,于青灯之下苦苦研磨。而品道家妙笔,却该在清风朗月之中,树荫蝉鸣之下,只拈来一段随意咀嚼,整个人便透着一份超然与飘逸,这是在儒家堆列如山的典籍中怎么也体味不到的,这是道家独有的疏之情趣。我们于书页掩映间便不经意发现,疏,也是一种情趣。
魏晋时期,名士辈出。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竹林中那七个狂放不羁的身影。从紧张得窒息的世事中飘然脱出,从紧绷得箍人的教条中潇洒淡出,竹林七贤用精彩的演绎为我们诠释了“疏”的独特内涵。无论是那恣意饮酒对仆从说“死便埋我”的刘伶,还是那在对门晒纱罗锦绮时,把犊鼻裤用竹竿高高挑到太阳下的阮咸,他们的一举一动想必都随兴挥洒而没有一丝紧迫感的,隔着时间这层厚重的面纱,我仍可依稀辨出他们懒散的笑。历史轻叩着我的额头,俯身告诉我,疏,也是一种气度。
姹紫嫣红,满园开遍。当这些繁华在秋至、冬至时相继落尽,却仍然有一种美如轻颤于空中的风铃响彻我的心扉。那是茫茫雪野中一点殷红的梅,只是一点,轻缀于稀疏的枝头,在风雪中不住地飘摇,却从未见其落下。苏轼咏菊的一句诗可以借用到此——“梅”残犹有傲雪枝。千古的佳句如佛磬般清越悠长,直落我的心旌。它清吟着告诉我,疏,也是一种风骨。
不论是超然飘逸的疏之情趣,还是不拘世情的疏之气度,抑或是傲然不屈的疏之风骨,疏,始终以别样的方式常照我心,穿过紧密的时间激流,似一轮轻凌于飘然轻风之上的皎洁的明月,让我在“疏文化”清冽的月光中,细数悠然。
[点评]本文写作本身也是深得“疏文化”的个中三味的。没有斧凿之痕,没有雕琢之迹,就这样随兴驱遣,就这样信马由缰,就这样大开大阖,于“书页”掩映之中得“疏之情趣”,于“历史”回眸之中得“疏之气度”,于“自然”驻目之中得“疏之风骨”。什么叫“才气如云”,什么叫“妙手偶得”,读罢本文,也许你就会心颔首了。
疏
姜 鑫
铁道部今年又放出风来,预计在2015年运力紧张问题会有所好转。能信么?
铁路客运难于疏导的问题已不是一年两年了,铁道部开出空头支票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几次?反正多得生出了“宁可相信鬼,不信铁道部的嘴”这样的谑语。要我说,别信鬼了,不如信了《2012》吧,世界真毁灭了,就不用等到2015再失望一次了。
铁路客运难道真的如此难于疏导吗?专家开口了,我国人口基数大,客运压力大,一个春运二十多亿人次,能不紧张吗?这不禁让人怀念起马寅初教授,如果马老当年的主张早点被采纳,今天所有人就该都有车坐而不用悲叹“哀回家之多艰”了吧!
铁路客运迟迟未得疏导,民心倒是渐渐疏远了。一方面,是有人没车坐;另一方面,是有车没人坐。近几年来,高铁建设,豪气冲天,说起来多“牛”啊:我国高铁迅猛发展,无论是速度还是总里程都跃居世界前列。仿佛中国已经富得钱花不完,似乎鸦片战争以来蒙受的所有奇耻大辱都随着这轻飘飘的一句话而烟消云散了。“这是民心所向”,印度那穷小子还想学咱,它哪里学得起啊!
然而,草民们却满腹牢骚,他们现在更难坐上火车了。本来已是一票难求,如今欲哭也无泪。高铁越来越多意味着普通列车越来越少。“去乘高铁呀,那多舒服啊!”这与白痴晋惠帝的那句“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何其相似!诚然,高铁车厢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据称与飞机相差无几。但对坐不起的百姓来说,这不是画了一块充饥的饼吗?
又有专家跳了出来,摇首弄经:“有钱的乘高铁,没钱的坐绿皮车,这是市场规律。”好一个市场规律!依此而言,岂不是有钱的就该买房住,没钱的就该睡大街;有钱的就该作威作福,没钱的就该作牛作马;有钱的就该活得滋润,没钱的就该劳苦而死。诚如斯,我等草民早该被取消地球居住权了!原来,在专家们的规划中,贫富差距是这样“消除”的,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是如此“达到”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古人如是训导。不念民心,闲置民心,也许一时无虞,然而久必生患。只愿哪一天疏导了客流而不疏远了民心,人人有车坐的日子能在2015年之前到来。
[点评]本文是一篇力透纸背的驳论文。其最大“智慧”表现在:绕开了发展高铁的科学论证(毕竟这是语文中的作文),单刀直入“客流之难疏”和“民心之渐疏”。而对“这是民心所向”、“那多舒服啊”、“这是市场规律”三个靶子的驳斥,从内容上看,民生民意,现场直播,史料轶事,信手拈来;从手法上看,反语运用,刺骨刺心,归谬运用,心惊肉颤。“90后”能对民生、民意、民心有如此悲悯的情怀,吾无忧矣!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中学]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疏,是一个含义丰富、适用范围极广的词。疏,既能诠释事物关系,又能演绎人生志趣;疏,既能观照现实生活,又能展现审美追求。疏,在诸多层面上引发我们不同的思考与感悟。
请以“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指导】
“疏”是一个具有多义性的独词(当然也是独字)标题,为此,本文的写作首先应该“化大为小”。要通过添加词语的方法对题旨加以定位,从而介定写作的范围。然后应该“以理服人”。其实,“疏”也好,“密”也罢,都自得其所。那么,我们赞成或反对“疏”,就应该探寻出事物背后之所以“得其所”的那个理由。只有把这个理由说“清”了,阐“明”了,才能让人口服心服。这就需要我们以一个标准去“考量”和“制导”人、事、景、物的“疏”的趋向。当然,这个标准应该是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从客观上来说,它应该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事理推演的逻辑;从主观上来说,它应该合乎人之常情,尊重人之天性。只有这样的标准,才能于“理”有“依据”,于“情”可“接受”;也只有按照这样的标准去“考量”和“制导”“疏”的趋向,才能让人不仅“信”,而且“服”。
【佳作示例】
疏
唐文娟
“疏”和“密”是两个意义相对的字眼。在物理学上,可由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判断电场的强度;在生活中,可不可以由头发的疏密程度判断人生的境况呢?我个人认为,排除了假发的情况,还是可以的。
高三上半学期的一次月假,我搭乘公交车回老家。公交车晃晃荡荡地行进着,我有些犯困,可是为了不坐过了站,我只得强打起精神。于是,我拿出小本子,开始观察身边的人并记录下他们的行为举止。
一位老大爷,头发花白却不稀疏,左手挎着菜篮子,右手拿着收录机,嘴里还不时地跟着哼两句京戏。颇具戏剧性的是,菜篮子里的鱼挣扎着都快要跳出篮子了,他还浑然不觉。看来,老大爷还挺“小资”,或许,他是某单位的退休干部。
一位中年人,已有些“绝顶”现象,左手拧着公文包,右手扶着座位,还时不时地看看表,怕是要赶着上班吧!怎么,嘴里还念念有词?是准备着与同事的对话,还是预演着向上级的汇报?看来中年人只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员,但那做派绝对体面。
也许你会说,搭乘公交车的还能是非富即贵之人吗?显然不是,换作你,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可是,下面还有……
一个小时的行程之后,公交车终于驶入了家乡的土地。田野里昔日稀疏的秧苗,现在已变成金黄色的波浪了。
父亲熟悉的身影渐渐映入眼帘,那一蓬花白而又稀疏的头发像从秋天的田野里吹过来的一簇枯草,在乡间蓝丝绸一样没有一丝褶皱的晴空下飞舞,那么刺目,又那么苍凉……
下了车,父亲搓着我的手,虽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只好拉着我回家。一路上,尽说些今年的收成情况,却只字不提我的学习——我知道,他是怕我有压力。
父亲的一生都处在奔波忙碌之中,虽然现在岗位从工地辗转到了田野,头发却随着秧苗的日趋厚密而变得日渐稀疏,不惑之年竟有了花甲之年的沧桑之感。父亲在一路奔波中,左肩扛着犁铧、田野、四季,右肩担着妻子、儿女、生活,而且还总是冲在寒冷的最前面,把冬天关在门外,踏平一路的荆棘,把一条用苦涩的汗水浇灌的花香四溢的道路留给我们这些孩子。
是的,我的父亲只是一位农民,他不是干部出身,更不曾进入什么公司,但他的头发已透示出他对家庭的付出,对子女的疼护。
所以,父亲稀疏的头发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美的风景。
[点评]本文最大的亮色闪现于烘云托月手法的娴熟运用。文章对公交车上的“一位老大爷”和“一位中年人”的白描,看似无心栽花,实则有心插柳,为下文“天地苍茫一根骨”的父亲的隆重登场蓄足了势头。“老大爷”的悠闲“小资”衬托出“父亲”的奔波劳碌、含辛茹苦,“中年人”的体面做派衬托出“父亲”的憨厚朴实、苍凉沧桑。而“父亲”登场之后,一幅国画式的肖像画,一幅警句式的劳作图,给人以史诗般的震撼,“父亲稀疏的头发”那道人世间最美的风景也就此定格。
疏
姚 晔
在繁忙的今天,面对被安排得紧张仓促的时间,很难再有人将“疏”这个字眼从高速滚动的信息条目中拎出来。即使是将它拎了出来,也很少有人正眼瞧它一眼。其实,我们都忘了,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有别于后来被统治者奉为圭臬的儒家文化,有一种文化也在那时悄然开了先河,一直流淌至今,默默滋润着中华的传统文明。它的发端,不似儒家那般卷帙浩繁,只寥寥五千字,却影响了以下三千多年,它就是道家文化。如果说儒家文化像一把锋利的长剑,处处都透着经世济用的锋芒,那么道家文化就像一缕清风,处处透着一份飘逸与悠然。读儒家经典,是该正襟危坐,于青灯之下苦苦研磨。而品道家妙笔,却该在清风朗月之中,树荫蝉鸣之下,只拈来一段随意咀嚼,整个人便透着一份超然与飘逸,这是在儒家堆列如山的典籍中怎么也体味不到的,这是道家独有的疏之情趣。我们于书页掩映间便不经意发现,疏,也是一种情趣。
魏晋时期,名士辈出。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竹林中那七个狂放不羁的身影。从紧张得窒息的世事中飘然脱出,从紧绷得箍人的教条中潇洒淡出,竹林七贤用精彩的演绎为我们诠释了“疏”的独特内涵。无论是那恣意饮酒对仆从说“死便埋我”的刘伶,还是那在对门晒纱罗锦绮时,把犊鼻裤用竹竿高高挑到太阳下的阮咸,他们的一举一动想必都随兴挥洒而没有一丝紧迫感的,隔着时间这层厚重的面纱,我仍可依稀辨出他们懒散的笑。历史轻叩着我的额头,俯身告诉我,疏,也是一种气度。
姹紫嫣红,满园开遍。当这些繁华在秋至、冬至时相继落尽,却仍然有一种美如轻颤于空中的风铃响彻我的心扉。那是茫茫雪野中一点殷红的梅,只是一点,轻缀于稀疏的枝头,在风雪中不住地飘摇,却从未见其落下。苏轼咏菊的一句诗可以借用到此——“梅”残犹有傲雪枝。千古的佳句如佛磬般清越悠长,直落我的心旌。它清吟着告诉我,疏,也是一种风骨。
不论是超然飘逸的疏之情趣,还是不拘世情的疏之气度,抑或是傲然不屈的疏之风骨,疏,始终以别样的方式常照我心,穿过紧密的时间激流,似一轮轻凌于飘然轻风之上的皎洁的明月,让我在“疏文化”清冽的月光中,细数悠然。
[点评]本文写作本身也是深得“疏文化”的个中三味的。没有斧凿之痕,没有雕琢之迹,就这样随兴驱遣,就这样信马由缰,就这样大开大阖,于“书页”掩映之中得“疏之情趣”,于“历史”回眸之中得“疏之气度”,于“自然”驻目之中得“疏之风骨”。什么叫“才气如云”,什么叫“妙手偶得”,读罢本文,也许你就会心颔首了。
疏
姜 鑫
铁道部今年又放出风来,预计在2015年运力紧张问题会有所好转。能信么?
铁路客运难于疏导的问题已不是一年两年了,铁道部开出空头支票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几次?反正多得生出了“宁可相信鬼,不信铁道部的嘴”这样的谑语。要我说,别信鬼了,不如信了《2012》吧,世界真毁灭了,就不用等到2015再失望一次了。
铁路客运难道真的如此难于疏导吗?专家开口了,我国人口基数大,客运压力大,一个春运二十多亿人次,能不紧张吗?这不禁让人怀念起马寅初教授,如果马老当年的主张早点被采纳,今天所有人就该都有车坐而不用悲叹“哀回家之多艰”了吧!
铁路客运迟迟未得疏导,民心倒是渐渐疏远了。一方面,是有人没车坐;另一方面,是有车没人坐。近几年来,高铁建设,豪气冲天,说起来多“牛”啊:我国高铁迅猛发展,无论是速度还是总里程都跃居世界前列。仿佛中国已经富得钱花不完,似乎鸦片战争以来蒙受的所有奇耻大辱都随着这轻飘飘的一句话而烟消云散了。“这是民心所向”,印度那穷小子还想学咱,它哪里学得起啊!
然而,草民们却满腹牢骚,他们现在更难坐上火车了。本来已是一票难求,如今欲哭也无泪。高铁越来越多意味着普通列车越来越少。“去乘高铁呀,那多舒服啊!”这与白痴晋惠帝的那句“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何其相似!诚然,高铁车厢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据称与飞机相差无几。但对坐不起的百姓来说,这不是画了一块充饥的饼吗?
又有专家跳了出来,摇首弄经:“有钱的乘高铁,没钱的坐绿皮车,这是市场规律。”好一个市场规律!依此而言,岂不是有钱的就该买房住,没钱的就该睡大街;有钱的就该作威作福,没钱的就该作牛作马;有钱的就该活得滋润,没钱的就该劳苦而死。诚如斯,我等草民早该被取消地球居住权了!原来,在专家们的规划中,贫富差距是这样“消除”的,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是如此“达到”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古人如是训导。不念民心,闲置民心,也许一时无虞,然而久必生患。只愿哪一天疏导了客流而不疏远了民心,人人有车坐的日子能在2015年之前到来。
[点评]本文是一篇力透纸背的驳论文。其最大“智慧”表现在:绕开了发展高铁的科学论证(毕竟这是语文中的作文),单刀直入“客流之难疏”和“民心之渐疏”。而对“这是民心所向”、“那多舒服啊”、“这是市场规律”三个靶子的驳斥,从内容上看,民生民意,现场直播,史料轶事,信手拈来;从手法上看,反语运用,刺骨刺心,归谬运用,心惊肉颤。“90后”能对民生、民意、民心有如此悲悯的情怀,吾无忧矣!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