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中学生作为未成年人,面对紧张的学业和升学的压力,或处在其他竞争情境中时,嫉妒心理往往表现得很突出。嫉妒心理出现后,若不善于转化和自我调节,会给同学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疾病,甚至引发生理疾病。本期特刊登此专稿,希望能科学、有效地引导同学们在产生嫉妒心理时,学会自我控制与调整,塑造健全的人格。
雅琼在家里聪明伶俐又懂事,是爸爸妈妈眼中的乖乖女,在学校学习成绩优异,一直都是班干部,是老师的好学生。雅琼的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快乐无比。
可是,最近雅琼发现自己好像有点儿不对劲。雅琼跟丹丹是邻居,也是同班同桌,两个人可以说是形影不离,亲似姐妹。但自从上初三后,雅琼心里开始感觉到一种莫名的不舒服。以前丹丹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如她,可最近丹丹却有超越她的迹象,最近的两次考试,丹丹的分数都比她高,并且得到老师的表扬,雅琼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
雅琼买了一本《中考满分作文》,丹丹知道后向她借阅,雅琼头一次说忘了带,第二次竟然谎称遗失了。连其他同学也都觉得好奇怪,以前和丹丹最要好的雅琼竟会说:“丹丹长得那么难看,即使成绩好,考上了市一中又有什么了不起?”
慢慢地,雅琼开始疏远丹丹,不再和丹丹结伴上学和回家,甚至不再和丹丹说话,还向老师提出要调换座位。
雅琼发现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常常头痛、失眠、敏感、多疑、容易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现在又对自己的好朋友这种态度。雅琼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有时会不由自主地问自己:我怎么会这样?我这到底是怎么啦?
这是雅琼的嫉妒心理在作怪。
嫉妒产生的原因
嫉妒是一种负性情绪,是指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被他人超越,或彼此距离缩短时,所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情绪体验。
嫉妒是由不平衡心理产生出的特殊感受。嫉妒心理的产生是差别和比较的产物,属于一种内心情绪体验。差别和比较的结果是:从差别和比较中形成心理不平衡,基于此而想平衡这种不平衡心理。但所采用的方式往往是消极的。嫉妒心理总是与不满、怨恨、烦恼、恐惧等消极情绪联系在一起,构成嫉妒心理的独特情绪。
嫉妒与人的性格、文化背景、阅历、世界观关系密切。嫉妒者一般存在自我封闭、自卑、心胸狭隘、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缺陷。从嫉妒产生的起因来看,主要有因竞争受挫、自我实现受阻而产生的嫉妒心理;有因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总是认为自己应该是万事超人前,甚至老师对他人的表扬也造成嫉妒心理;有因自己的容貌欠美、身材欠佳而对生理条件优越的同学产生的嫉妒心理;有的因自己家境贫寒而对家里社会地位高、经济条件好的同学产生嫉妒心理;等等。
嫉妒的危害
我们先来看一则哲理小故事。
有一只老鹰常常嫉妒别的老鹰飞得比它好。
有一天,它看到一个带着弓箭的猎人,便对他说:“我希望你帮我把在天空中飞的老鹰都射下来。”
猎人说:“你若提供一些羽毛,我才能把它们射下来。”
这只老鹰于是从自己的身上拔了几根羽毛给猎人,但猎人却没有射中其他的老鹰,它一次又一次地提供身上的羽毛给猎人,直到它身上大部分的羽毛都被拔光了。
于是猎人转过身来,轻而易举就抓住了这只老鹰,然后把它杀了。
嫉妒的杀伤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每当我们心中怀着一股嫉妒之气时,伤害最大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嫉妒至少有下面三个大方面的危害。
一是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当一个人嫉妒另一个人的时候,就不会对那个人友善、热情,两个人的关系必然冷淡。嫉妒的对象越多,关系冷淡的对象越多,这就给人际交往带来极大的损害。而且,这不只是个人的问题,还会破坏集体的团结和良好的心理氛围。
二是造成个人的内心痛苦。一个嫉妒心强的人,常常陷入苦恼之中不能自拔。时间长了会产生自卑,甚至可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伤害别人,使自己陷入更恶劣的处境。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
三是给嫉妒者自己生理上造成危害。嫉妒能导致失眠,使成人体内分泌紊乱,肠胃功能失调,加速衰老的出现,严重的还会使嫉妒者患忧郁症,甚至自残等等。
怎样消除嫉妒心理
既然嫉妒如毒素,我们就该远离它,不让嫉妒成为我们心灵的“肿瘤”。远离嫉妒,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冷静、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各人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追求万事超人前,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某些方面自己不如人,但却可能在另外一些方面做得更好。所以要学会全面地认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正视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发现并开拓自身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要有勇气承认对方有比自己更高明更优越的地方,从而重新认识、发现和创造自己。
2.提高道德修养,培养达观的人生态度
封闭、狭隘的意识使人鼠目寸光。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摆正自己和别人的位置,进行心理“互换”,善于取别人之长,尊重、理解别人,与人为善。学会赞扬别人,通过赞扬别人来呈现自己博大宽容的胸襟。这样才能从病态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中解放出来,从嫉妒的泥潭中自拔出来。
3.树立远大的理想,把精力用到学习中去
俗话说:“无事生非。”一个人没有理想,胸无大志,无所事事,才会去挑别人的刺,寻别人的短,自己不进取,还去阻碍他人前进。
英国学者培根说得好:“每一个埋头于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每一时期都为自己规定一个奋斗目标,孜孜不倦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不断努力,这样嫉妒心理就很难形成,你就能摆脱一切私心杂念,不计较眼前得失,更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嫉妒他人的成功了。
4.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当你感觉到自己的嫉妒情绪存在的时候,最好能找知心朋友、亲人等痛痛快快地说个够,他们能帮助你阻止嫉妒朝着更深的程度发展。另外,可借助各种课余爱好来宣泄或疏导嫉妒情绪,如唱歌、跳舞、练书法、下棋、跑步、打球等等。
嫉妒心理小测试
你的嫉妒心重吗?测测你的嫉妒心,对下列问题回答“是”或者“否”。(本测试仅供参考)
1. 我经常将自己和别人比较。
2. 我觉得别人的成就、才干,或者长相没什么了不起的。
3. 当别人遭受挫折时,我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感觉。
4. 别人的成功会让我想起自己的不幸。
5. 如果我不喜欢某件事物,我会努力说服别人也跟我持一样的观点。
6. 我渴望打败那些成功人士。
7.我认为生活是一场竞赛,我要冲在最前面。
8. 看到别人的成功,我很恼火我自己。
9. 我有时采取一些方式阻碍别人取得成功。
10. 我从来不觉得满足。
11.我希望自己拥有的比别人更多。
12.我总是多方收集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13. 我会因为不如别人而感到痛苦。
14.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善于嫉妒的人。
“是”记“1”分,“否”记“0”分。10分以上:嫉妒重,需调适;6~9分:较重;5分以下为正常。(编辑 白 鸟)
中学生作为未成年人,面对紧张的学业和升学的压力,或处在其他竞争情境中时,嫉妒心理往往表现得很突出。嫉妒心理出现后,若不善于转化和自我调节,会给同学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疾病,甚至引发生理疾病。本期特刊登此专稿,希望能科学、有效地引导同学们在产生嫉妒心理时,学会自我控制与调整,塑造健全的人格。
雅琼在家里聪明伶俐又懂事,是爸爸妈妈眼中的乖乖女,在学校学习成绩优异,一直都是班干部,是老师的好学生。雅琼的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快乐无比。
可是,最近雅琼发现自己好像有点儿不对劲。雅琼跟丹丹是邻居,也是同班同桌,两个人可以说是形影不离,亲似姐妹。但自从上初三后,雅琼心里开始感觉到一种莫名的不舒服。以前丹丹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如她,可最近丹丹却有超越她的迹象,最近的两次考试,丹丹的分数都比她高,并且得到老师的表扬,雅琼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
雅琼买了一本《中考满分作文》,丹丹知道后向她借阅,雅琼头一次说忘了带,第二次竟然谎称遗失了。连其他同学也都觉得好奇怪,以前和丹丹最要好的雅琼竟会说:“丹丹长得那么难看,即使成绩好,考上了市一中又有什么了不起?”
慢慢地,雅琼开始疏远丹丹,不再和丹丹结伴上学和回家,甚至不再和丹丹说话,还向老师提出要调换座位。
雅琼发现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常常头痛、失眠、敏感、多疑、容易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现在又对自己的好朋友这种态度。雅琼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有时会不由自主地问自己:我怎么会这样?我这到底是怎么啦?
这是雅琼的嫉妒心理在作怪。
嫉妒产生的原因
嫉妒是一种负性情绪,是指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被他人超越,或彼此距离缩短时,所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情绪体验。
嫉妒是由不平衡心理产生出的特殊感受。嫉妒心理的产生是差别和比较的产物,属于一种内心情绪体验。差别和比较的结果是:从差别和比较中形成心理不平衡,基于此而想平衡这种不平衡心理。但所采用的方式往往是消极的。嫉妒心理总是与不满、怨恨、烦恼、恐惧等消极情绪联系在一起,构成嫉妒心理的独特情绪。
嫉妒与人的性格、文化背景、阅历、世界观关系密切。嫉妒者一般存在自我封闭、自卑、心胸狭隘、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缺陷。从嫉妒产生的起因来看,主要有因竞争受挫、自我实现受阻而产生的嫉妒心理;有因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总是认为自己应该是万事超人前,甚至老师对他人的表扬也造成嫉妒心理;有因自己的容貌欠美、身材欠佳而对生理条件优越的同学产生的嫉妒心理;有的因自己家境贫寒而对家里社会地位高、经济条件好的同学产生嫉妒心理;等等。
嫉妒的危害
我们先来看一则哲理小故事。
有一只老鹰常常嫉妒别的老鹰飞得比它好。
有一天,它看到一个带着弓箭的猎人,便对他说:“我希望你帮我把在天空中飞的老鹰都射下来。”
猎人说:“你若提供一些羽毛,我才能把它们射下来。”
这只老鹰于是从自己的身上拔了几根羽毛给猎人,但猎人却没有射中其他的老鹰,它一次又一次地提供身上的羽毛给猎人,直到它身上大部分的羽毛都被拔光了。
于是猎人转过身来,轻而易举就抓住了这只老鹰,然后把它杀了。
嫉妒的杀伤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每当我们心中怀着一股嫉妒之气时,伤害最大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嫉妒至少有下面三个大方面的危害。
一是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当一个人嫉妒另一个人的时候,就不会对那个人友善、热情,两个人的关系必然冷淡。嫉妒的对象越多,关系冷淡的对象越多,这就给人际交往带来极大的损害。而且,这不只是个人的问题,还会破坏集体的团结和良好的心理氛围。
二是造成个人的内心痛苦。一个嫉妒心强的人,常常陷入苦恼之中不能自拔。时间长了会产生自卑,甚至可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伤害别人,使自己陷入更恶劣的处境。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
三是给嫉妒者自己生理上造成危害。嫉妒能导致失眠,使成人体内分泌紊乱,肠胃功能失调,加速衰老的出现,严重的还会使嫉妒者患忧郁症,甚至自残等等。
怎样消除嫉妒心理
既然嫉妒如毒素,我们就该远离它,不让嫉妒成为我们心灵的“肿瘤”。远离嫉妒,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冷静、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各人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追求万事超人前,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某些方面自己不如人,但却可能在另外一些方面做得更好。所以要学会全面地认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正视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发现并开拓自身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要有勇气承认对方有比自己更高明更优越的地方,从而重新认识、发现和创造自己。
2.提高道德修养,培养达观的人生态度
封闭、狭隘的意识使人鼠目寸光。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摆正自己和别人的位置,进行心理“互换”,善于取别人之长,尊重、理解别人,与人为善。学会赞扬别人,通过赞扬别人来呈现自己博大宽容的胸襟。这样才能从病态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中解放出来,从嫉妒的泥潭中自拔出来。
3.树立远大的理想,把精力用到学习中去
俗话说:“无事生非。”一个人没有理想,胸无大志,无所事事,才会去挑别人的刺,寻别人的短,自己不进取,还去阻碍他人前进。
英国学者培根说得好:“每一个埋头于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每一时期都为自己规定一个奋斗目标,孜孜不倦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不断努力,这样嫉妒心理就很难形成,你就能摆脱一切私心杂念,不计较眼前得失,更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嫉妒他人的成功了。
4.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当你感觉到自己的嫉妒情绪存在的时候,最好能找知心朋友、亲人等痛痛快快地说个够,他们能帮助你阻止嫉妒朝着更深的程度发展。另外,可借助各种课余爱好来宣泄或疏导嫉妒情绪,如唱歌、跳舞、练书法、下棋、跑步、打球等等。
嫉妒心理小测试
你的嫉妒心重吗?测测你的嫉妒心,对下列问题回答“是”或者“否”。(本测试仅供参考)
1. 我经常将自己和别人比较。
2. 我觉得别人的成就、才干,或者长相没什么了不起的。
3. 当别人遭受挫折时,我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感觉。
4. 别人的成功会让我想起自己的不幸。
5. 如果我不喜欢某件事物,我会努力说服别人也跟我持一样的观点。
6. 我渴望打败那些成功人士。
7.我认为生活是一场竞赛,我要冲在最前面。
8. 看到别人的成功,我很恼火我自己。
9. 我有时采取一些方式阻碍别人取得成功。
10. 我从来不觉得满足。
11.我希望自己拥有的比别人更多。
12.我总是多方收集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13. 我会因为不如别人而感到痛苦。
14.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善于嫉妒的人。
“是”记“1”分,“否”记“0”分。10分以上:嫉妒重,需调适;6~9分:较重;5分以下为正常。(编辑 白 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