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忆Halsted及对我们的启迪
【机 构】
:
15000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15000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15000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
【出 处】
:
中华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7年55期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单中心大宗病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6年10月同一团队开展的233例LPD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45例,女性88例;年龄19~92岁,平均(60.3±13.0)岁;体重指数16.3~36.8 kg/m2,平均(22.8±3.5)kg/m2。临床表现:腹痛97例,梗阻性黄疸84例,消化道出血10例,发热3例,Whipple三联征1例。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进入中国已有近十年,其核心内涵在于降低医疗应激反应,加快机体生理功能恢复。结合临床经验,在单一住院时间外综合运用多种指标分期评价加速康复效果更为合适。提高对ERAS方案的依从执行是确保疗效的关键,指南相关因素、行政管理、医务工作者和患方是影响依从执行率的重要方面。整合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力量,加强多学科团队沟通
本版共识在参考国际胰腺病研究组新发布的专家共识的基础上,由国内20余名专家参与,历经3次讨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2010版国内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内容包括胰瘘、胆瘘、术后出血、腹腔感染和胃排空延迟,并新增乳糜瘘章节,每章节按照定义、分级、分类、预防及治疗进行阐述。最后强调了胰腺术后的远期并发症,并建议将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引入胰腺术后并发症的评估。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脓毒症病原菌菌谱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连续收治的63例有明确病原菌感染依据的SAP患者的病例资料。男性47例,女性16例;年龄22~73岁,平均(52±11)岁。送检标本来源包括:(1)胰腺、胰周坏死组织及腹腔引流液;(2)胆汁;(3)血液或深静脉导管;(4)痰液、气管导管及胸腔引流液;(5)尿液。对阳
AJCC第8版肺癌分期系统于2017年正式公布,新分期的实施将为肺癌的预后判断提供更有效的临床依据。该文就新分期的特点、重要变更内容及新老版本的差异等内容作一简要解读,分享作者从第8版分期诞生过程中萌生的一些思考和体会。希望通过同道的共同努力,我国胸外科医师能够在国际肺癌研究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目的探讨经小网膜入路的腹腔镜胰腺肿瘤剜除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采用经小网膜入路行腹腔镜胰腺肿瘤剜除的6例患者资料,男性1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2岁,术前均诊断为胰岛素瘤。肿瘤位于胰颈部3例,胰颈体交界处2例,胰体部1例。肿瘤最大径0.8~2.5 cm。结果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术中手术时间为(82.5±19.4)min
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路径选择和技术流程优化,以及手术安全保障和肿瘤根治性切除方法等仍是胰腺外科医师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作者在大量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实践的基础上,对其路径的选择、技术流程的优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是应用腹腔镜技术完成或辅助完成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经历20余年的发展,LP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为了进一步适应LPD的发展趋势,提高我国LPD的安全性及肿瘤切除的彻底性,促进该术式在我国的规范化发展,国内4个胰腺学组联合编写了LPD专家共识。该共识从手术人员配备,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准备和麻醉方式,手术设备和器械,患者体位、气
胰腺导管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治疗效果和预后却不尽如人意。近年来,逐渐兴起的肿瘤免疫治疗为许多肿瘤带来了治疗突破,也为胰腺癌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针对胰腺导管腺癌的主要免疫治疗手段包括胰腺癌疫苗治疗、T细胞过继治疗、检查点抑制治疗等,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未有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因此,基于不同理论角度的免疫治疗互相配合显得尤为重要,胰腺导管腺癌的联合免疫治疗将是未来免疫疗法的主流。胰腺癌间质中多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发生胰瘘的预后因素及其与胰腺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0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74例,女性134例,年龄14~82岁,平均54.6岁。术后病理诊断:胰腺导管腺癌285例,胃肠来源肿瘤8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3例,炎症性改变16例,胰腺乳头状瘤8例,浆液性囊腺瘤4例,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