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xinyu0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工科大学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如何培养和提高其创新素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目前我国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问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合理利用资源,搭建校企联合培养多种平台;创新培养模式,培养“两创”人才;建立鼓励创新的措施和激励机制,完善公平合理的创新评定体系等多种对策,提高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
  关键词 工科大学生 创新素质 培养模式 研究
  “创新驱动发展,激活全社会创新活力”作为新时期的重大战略,已经在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中被多次强调。创新驱动是大势所驱,其中,工程创新是知识经济社会的重要推动力,已经受到所有国家的关注与重视。工科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重要和最大规模的分支,已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众所周知,我国工科大学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如何培养和提高广大工科大学生的创新素养是教育机构乃至全社会迫切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一、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
  要想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提高综合国力,而提高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当今时代,高素质、创新型的工程科技人才是促进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核心资源。我国先后启动了“新型工业化国家建设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等,其实质都是要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运用于与研发是需要人才来实现的,在具有工科大学生数量优势的我国,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是首要任务。
  (二)我国当前工程创新相对落后
  我国尚处于工业化中期,工程创新实践相较于欧美有着明显的差距。而工科大学生是国家工程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其创新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着工科科学与技术继承与弘扬,还与工程实践的实施和工业化进程发展密切相关。在今天这样一个创新的时代,提升工科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刻不容缓的。
  (三)创新型工科大学生是重要的国际资源
  创新型人才的国际竞争已经愈演愈烈,具有创新素质的工科大学生更是各国必争的资源。我们熟知的美国“H-1B”签证计划多次放宽条件、英国的人才评判权利下放、德国“绿卡工程”等政策,真实反映了各国对人才的重视,也体现了创新人才的巨大潜在价值以及未来人才争夺的火热趋势。因此,大力发展创新教育体系来培养本国的创新人才,对于我国这样在人才国际竞争中尚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来讲尤为重要。
  二、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现状
  近年来,我国工科大学生培养虽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应用”等突出问题。导致大量工科大学生在毕业后仍需“回炉重造”进行二次教育,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一)课程设置上统一化,缺乏可变性
  目前高校的课程体系仍缺乏多样性,学分制又不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缺乏民主精神和自主意识,不仅如此,我国高校的课程都具有明确的学科定义,课程之间被铸造了一层高高的堡垒,使得学生同样的知识会在不同的学科中反复学习,使学生课业繁重,无心也无力发展自身创新兴趣。同时文理分工的界限,工科学生的选课表上文类课程更少,让学生思维局限于本科的科学怪圈内,以既定的科学思维思考,缺乏天马行空的创新意识。
  (二)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失去原有意义
  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安排上不难看出,我国工科院系普遍存在强化理论、弱化实践的倾向,在理论知识上投入精力太大,教学老师多,实践老师少,对于实践作用以及意义缺乏高度的认识。实践往往仅以实验为主,无法让学生独立进行创新设计及锻炼动手能力。且实验设备陈旧,严重阻碍工科大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探索。
  (三)校内封闭教学,缺乏与社会企业合作
  目前,我国高校社会服务意识薄弱,主动性不强,普遍与当地企业单位联系薄弱,使得工科高等院校的教育脱离于社会发展,独立于物质之外,使知识不能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无法培养出合格的创新人才。
  (四)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习惯于被灌输,缺乏创新思考
  传统教育没有体现素质教育的因材施教,忽略学生个性化教育,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出一大批的“背书党”、“考试党”、“考证党”,导致工科大学生学习兴趣消失,无法养成创新钻研的学习习惯。
  三、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对策
  (一)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创新氛围
  目前,比较常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大致可分为学科竞赛类、业余文体类和社会实践类三种。通过学科竞赛可以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通过业余文体活动,可以培养其耐心韧劲、集体主义情感和团队协作精神;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则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校园文化活动以具体实践的形式将创新素质各个要素进行了很好的内化,对学校的第一课堂教育发挥着重要的补充性作用。
  (二)合理利用资源,搭建校企联合培养多种平台
  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相关精神,充分利用各高校传统优势和资源,在继续加强建设现有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联合国内外高水平的地方企业,建立现场教学、工程实践、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通过高校和企业的紧密协作,努力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创新培养模式,培养“两创”人才
  根据当前新形势,对现有的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坚持“重品格、厚基础、强实践、善科研”的培养原则,有的放矢地制定培养方案,遵循工科人才培养创新的国际化的思路,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批优秀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四)建立鼓励创新的措施和激励机制,完善公平合理的创新评定体系
  要在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注意培养特殊人才和拔尖人才。要采取有力的鼓励措施和激励机制,创造有利于发展创造性的成长环境,确保学生良性发展。同时,建立公平、公开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在职称、待遇、住房等办学资源的分配上向教学科研骨干和中青年教师倾斜,鼓励优秀的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要倡导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营造良性竞争的学术氛围。
  参考文献:
  [1]靳贵珍.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209.
  [2]刘微.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来自清华大学的工程教育与国家工业竞争力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1-09-28(4).
  [3]乔海曙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J].大学教育科学,2008,(1):20.
  [4]郑爱莲.论创新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困境突破[J].中国高教研究,2002,(4):69-70.
  [5]金焱明.大学教育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障碍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128.
  [6]李秀民等.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52.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大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的重要性,围绕网络时代大学生如何充分地利用图书馆开展专业知识学习和学科研究的问题,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大学生 图书馆 学习利用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图书馆在各所大学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它的管理体制、服务方式、办馆模式等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无怪乎人们把图书馆看成“大学的心脏”。的确,没有高水平的图书馆就没有高水平的教育。因此,大学生应与时俱进,从
汽车类专业属于实践型较强的专业,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实践教学法进行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就当前我国中职和高职院校中设置的汽车类专业的情况来看,实践教学建设中
海上钻井作业风险高,事故原因很多,但我们可以发现最关键的原因是钻井平台设备的利用率低.因此,应及时进行钻井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管理,以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发生的安全事故,降低
工商管理在企业转型过程中,可以给予企业转型和保护,并在政策上提供有力的支持,从而促进企业转型的快速完成.如果工商管理工作不到位,会造成部分企业钻漏洞,做出一些违反法律
期刊
《中国一九五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深刻地体会到语言的“物质性”以及它巨大的力量并在文本中成功地展示了它.实际上,《中国一九五七》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文本形式的创新性
近年来,在打工潮和外来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民族文化受到严重的冲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许多宝贵民族民间文化濒临失传或消亡的危险。应用民族资源融入课程建设中,利用学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被称为“工业之母”。随着我国航空制造业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冲压成形已成为现代工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加工手段,用以生产各种板材零件,成形件具
"衣食住行"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础,这其中,"衣"排到了第一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海城市纺织印染总厂深谙个中道理,在十年发展中,不断深化改革,推陈出新,成为地区针织行业的龙
期刊
近年来,我国工业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压力容器的制造技术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使压力容器在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压力容器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为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