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两种范畴观的隐喻认知

来源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g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是重要的但并非唯一的认知方式。在两种范畴观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应该批判继承、融会贯通,全面正确地认识隐喻的本质及其对人类认识和语言发展的作用。经典范畴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并不完全矛盾,有时是互补的。经典范畴观体现了对概念完整性的坚持。原型理论弥补了经典理论的不足,突出了范畴的开放性和人类认知的主观能动性。两种理论的互补可以避免隐喻认知的研究和应用渐行渐远。
其他文献
国务院日前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在加强立法、规范准入、严格监管等前提下,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如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改组改制等。面对金融服务业准入门槛的逐步下调,民营资本将有多大作为?  近日,全球最大的外汇兑换专业公司通济隆,与建设银行六家分行签署协议,将国际速汇业务的服务网络拓展到中国境内。此前,西联汇款也
"不能计量就不能管理"。要实现人力资本利润分享机制的理论突破,计量是关键。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认为人力资本的价值并非取决于投入多少,而在于其功效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产品知识为调节变量,构建了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对绿色购买意愿的关系模型。对560名被试展开调查,获取有效问卷506份,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模型进行检验,并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