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学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0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发展。一系列的问题如浩瀚烟海摆在我们面前,应对的方法只有直面,不容回避
  关键词:新课改 新课程 科学
  随着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回归生活教育等诸多新理念日益被人们所重视,现代课程发展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诞生的,作为中国现代史上最大的一次改革,它以蓬勃的气息、巨大潜涌的力量、必然的趋势冲击着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发展。然而,如何面对新课程改革?如何将新的教育思想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如何推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呢?一系列的问题如浩瀚烟海摆在我们面前,应对的方法只有直面,不容回避。
  一、走进学生——在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下,转变学生的角色和学习方式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关注每一个学生需求、情感体验以及人格养成。这是一种着眼于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在这种价值取向下,学生的角色和学习方式发生了质的转变。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做了如下阐述:“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学生的角色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小科学家”,这不仅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责任感,为形成科学态度,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行为习惯,进而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上课往往是照本宣科,教学就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就是把这些知识装进自己的大脑里,学习方式主要是听老师讲,死记硬背知识点。这样,学生也许会储备丰富的知识,然而在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力等很多方面形成严重的不足,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新课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听取教师的引导外,亲历探究、动手操作、搜集信息资料、合作学习、社会调查等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例如《蚯蚓》一课,就用完全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对蚯蚓进行研究,由学生自由分组选择适当的感兴趣的问题,确立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方法。在活动过程中,有的采用搜集资料的方法,知道了蚯蚓的多重价值;有的采用实地观察的方法,了解到蚯蚓的生活习性;有的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到蚯蚓对于酸的敏感度等等。不仅如此,学生们还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这有助于他们问题意识的形成,为学生的发展做长远准备。
  二、走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换首当其冲,学习、思考、成长不可停懈
  学生角色转变的关键是教师,科学教师能否真诚地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小科学家,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自己在像科学家那样大胆地做科学,这是科学教学能否成功的根本准则。
  首先,教师要完成自身的角色转换。科学教师的角色要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科学探究的“引导者”、“组织者”、“决策者”和“促进者”,成为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伙伴”,同时还是科学教育的研究者。科学教师的教学方式要从传统的“教”科学,转变为“引导”学生“做”科学。这体现在:(1)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背景、教学资源等创设学生乐意探究的课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2)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并进一步设计检验与自己假设有关的观察、实验等方案,亲历探究;(3)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捕捉信息,有效的利用信息,学会思考、分析、归纳、概括、总结,从而学会用自己的收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鼓励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与其他同学分享;(5)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总之,就是要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做科学,在做科学的过程中理解科学的本质,同时,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质,团结合作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获得优质发展。
  其次,教师要完成狭隘教育观的转换。(1)营造民主宽松氛围,变传统课程环境为新课程环境:确立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多方面发展,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以有计划的行动进行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学习,在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下,借助多媒体进行信息的多项交换。(2)宽厚的人文关怀:归还学生孩子的本性,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逐步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同时受到激励和鞭策,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体验,拓宽学生自我表现的空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敢于奇思妙想。(3)形成正确的教材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有机结合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充分实现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再次,教师要努力完成自身的不断成长。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通则。因此,教师只有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有可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走进矛盾——在挑战中开拓
  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教师反映“不会教了”,这突出的反映在:(1)“过程”与“结果”的矛盾。新课程教学中,形式多了,内容丰富了,师与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观察、发现、探究的兴趣浓厚了,课堂越来越活跃了……然而,困惑也多了。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想法,但是,基本的知识却被挤在了角落里。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怎样做到有效指导呢?重“过程”而又不失“结果”呢?这些仍是我们需要不断研究、改进的问题。(2)新的评价方法与旧有评价体系的矛盾。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将科学课的评价目的从传统的单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分等排队,转变为“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过去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到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评价的形式方法从单一的考试发展到了多元评价。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问题多多,突出的表现为:领导、家长不重视,不能较好地提供相应的支持;学生自评或他评随意性较强,评价缺乏客观的依据;“一考定乾坤”的现象仍旧存在。
  新理念、新课程、新课堂使我们的教学呈现出异常瑰丽的色彩,但新的改革就如同抽丝剥茧化身为蝶一般,并非在短时期内能一蹴而就的,而且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艳羡蝴蝶的美丽,但同时也必须清楚地知道只有经历了破茧的痛苦才能期待来日的辉煌。那么,就让我们以勇敢的心坦然直面这场深剧的改革,在不断的挑战中开拓向前吧!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也日益更新,多媒体网络技术已悄然进入课堂。作文教学中,它以超越时空、便捷及时、信息丰富、资源共享、资源重组和重复播放等特点,极大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发挥眼、耳、口、手、脑的整体功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提供形象的写作材料,使课堂得到无限的拓宽延伸,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运用多媒体引导欣赏,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
期刊
何谓素质?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及文化的整体质量水平。它包括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化学科学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构成因素之一。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包括学生的化学科学的知识水平、能力、思想水平和品质。在初中化学义务教育中,教师应注意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一、化学科学知识水平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在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数学是做出来的,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增强操作学习的有效性,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精心选择有价值的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动手操作学习,并不是
期刊
《汉书·王褒传》里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汉宣帝时,太子刘照患有神经衰弱症,御医束手无策。有人想出一个办法,让王褒等人侍奉太子,反复朗诵《甘泉赋》、《洞箫赋》等辞赋名篇来娱悦太子,使太子逐渐恢复了健康。这就是“诵读愈疾”的故事。朗诵竟有如此功效!在语文教学中,朗诵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朗诵是朗读的更高层次,它是指清晰、准确、响亮、有感情地把文章表达出来,是一种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朗诵作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亟待改革,这一改革应以师生树立正确观念为前提,以学生自主为原则,以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基础,兼顾课内与课外,特别重视阅读,这样语文课外作业就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的过程。  传统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机械地抄写,简单地背诵,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妨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让课外作业成为学生创新的园地,必须首先解决现今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中存在的几种问
期刊
摘要:古今中外凡在学业中有成就的人,对学习都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数学保持浓厚兴趣的人,他会聚精会神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方法去熟悉和解决数学新问题,平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正如华罗庚所说摘要:“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废,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  假如学生对学习不能保持兴趣,就会视学习为一种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果较低,成绩下降。据有关调查分
期刊
摘要:英语课堂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堂教学,认真选取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学生的方式,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使学生乐学、善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充分领悟新课改的要求,真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导入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
期刊
摘要:如何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化教学,注重初中生物教学,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从而激发了学生主体积极性,记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校生物科组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许多学校没有单独
期刊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 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 课堂气氛  笔者看过这么一则新闻:“教育部组织部分改革专家到实验区中学听课,了解新课程实验情况。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教师满堂喝彩。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在别人眼里
期刊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放手让学生猜读。所谓猜读,即猜猜读读,在猜中读,在读中猜,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前或阅读中或阅读后去猜测、估计文章的结构脉络、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变化等,尝试对文章作出自己的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发现、联想、阐发、探究。简而言之,就是让课文这个例子为学生所用,让学生参与到课文内在的发展中来。  一、猜读法的提出  1.阅读教学现状之反思  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