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提高中学生的德育水平,使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要关注对于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本文主要探究了目前影响中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原因以及解决策略,使教师能够认真分析形成清楚地了解,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德育教学;原因;解决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通过对于这些思想的学习和认识,学生会在思想上改变,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学习中学生的思想素质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觉抵制不健康思想的侵蚀,树立正确的人身观和价值观,形成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一、影响高中德育教学的主要原因
1.德育教育地位不高,学校盲目去追求升学率
高中生面临着沉重的学习压力,很多学校都是在追求升学率,所以,更加关注的是对于学生的文化课堂教育,而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论是班主任教师还是任课教师都是关注文化课的教学,在课堂上更多传授的是教学知识,而不是做人的道理。学生在思想上并没有接受过太高的教育,导致了学生思想认识的不高,影响了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关注的也是知识的学习,希望能够通过高考的方式脱颖而出。在学校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都不够,有待于提高。
2.教育方式不吸引人,学生排斥说教不感兴趣
在对于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更多的是班主任进行说教的方式。这种方式比较陈旧、单薄,学生对于这种方式不感兴趣。教师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成为了德育的权威,往往是通过灌输和训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果学生听话就是一位好学生。很多时候学生对于这种说教方式已经熟视无睹了。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授着这些大道理,学生在下面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有的写作业,有的做练习,有的看笔记……学生并不关心教师在说什么,讲什么,可以说这些说教的教育方式根本没有达到教育的作用,相反会让学生感到厌恶和反感,从而对这种方式感到排斥。
3.更多的是注意形式,忽视学生德育深层培养
在对于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也会经常组织一些活动,但是很多时候,这些活动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不希望学生把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所以在对于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上仅仅是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了表面上的要求,关注的是形式,对于教育效果以及学生思想的深层培养,教师并没有把重点放在结果上。教师认为形式上完成了要求就达到教育的目的了,而实际上学生的思想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没有做到实处。
二、提高高中德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1.学校重视德育教育,提供评判标准尺度
学校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对于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学校要重视起来。学校不应该仅仅关注对于学生的知识教育,更要关注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学校的认识提高了就会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优化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使学校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育人功能。学校要关注班级、年级、校园、宣传橱窗、雕像、名人名言等不同的地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求学生从学习中的小事做起,从平时的习惯做起,让学生能够具有高尚的情操,形成拼搏奋斗的精神。学校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就会对教师和学生做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影响下不断地提高和进步,实现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
2.变化德育教育方式,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在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变化教育方式,避免对学生进行说教,要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去探究德育知识,提高学生的德育认识和能力。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来引导学生对德育知识进行探究,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形式下逐步地感受德语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教师可以组织专题班会,每周用一个专题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感恩、孝敬、奋斗、勤劳、刻苦、树立远大的理想等等。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班会会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带来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教师还可以开展讲故事比赛、辩论赛或者演讲比赛,通过丰富的比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德育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比赛准备的过程会让学生阅读并掌握大量的德育知识,促进学生在比赛中提高自己。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手抄报,把教室以及走廊里都粘贴上各种主题的德育教育手抄报,使学生能够在动手的形势下主动地习得德育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搜集各种各样的有关德育教育的名言警句,使学生能够在搜集中进行阅读,在这些名言警句的影响下鼓舞学生,鞭策学生,使学生能够学会拼搏,学会奋斗,在一种积极的环境中成长。变化的形式给学生带来了兴趣,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实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
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潜移默化逐步渗透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导,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地提高和进步。教师对于学生德育教育的指导并不一定是非常直接的,也可以是通过教学来对学生进行渗透,使学生能够在一种情境中间接地接受思想教育。这种间接的渗透让学生可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可以站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思考和体会,从而使学生的思想能够改变,促进学生思想态度的改变和认识的提高。为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善于把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实现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实现,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生思想的改变和认识的提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教师是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指导者和领路人,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探究和思考,了解目前学校德育教育的情况,分析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做出指导和点拨,通过丰富的形式来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教师的教育,学生的思想认识会发生变化,学生行为方式会更加规范,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卫云.实践性教学在德育课堂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6期
[2]何仕明.浅谈中学德育课学习兴趣的激发[N];广元日报,2010年
关键词:德育教学;原因;解决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通过对于这些思想的学习和认识,学生会在思想上改变,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学习中学生的思想素质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觉抵制不健康思想的侵蚀,树立正确的人身观和价值观,形成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一、影响高中德育教学的主要原因
1.德育教育地位不高,学校盲目去追求升学率
高中生面临着沉重的学习压力,很多学校都是在追求升学率,所以,更加关注的是对于学生的文化课堂教育,而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论是班主任教师还是任课教师都是关注文化课的教学,在课堂上更多传授的是教学知识,而不是做人的道理。学生在思想上并没有接受过太高的教育,导致了学生思想认识的不高,影响了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关注的也是知识的学习,希望能够通过高考的方式脱颖而出。在学校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都不够,有待于提高。
2.教育方式不吸引人,学生排斥说教不感兴趣
在对于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更多的是班主任进行说教的方式。这种方式比较陈旧、单薄,学生对于这种方式不感兴趣。教师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成为了德育的权威,往往是通过灌输和训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果学生听话就是一位好学生。很多时候学生对于这种说教方式已经熟视无睹了。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授着这些大道理,学生在下面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有的写作业,有的做练习,有的看笔记……学生并不关心教师在说什么,讲什么,可以说这些说教的教育方式根本没有达到教育的作用,相反会让学生感到厌恶和反感,从而对这种方式感到排斥。
3.更多的是注意形式,忽视学生德育深层培养
在对于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也会经常组织一些活动,但是很多时候,这些活动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不希望学生把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所以在对于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上仅仅是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了表面上的要求,关注的是形式,对于教育效果以及学生思想的深层培养,教师并没有把重点放在结果上。教师认为形式上完成了要求就达到教育的目的了,而实际上学生的思想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没有做到实处。
二、提高高中德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1.学校重视德育教育,提供评判标准尺度
学校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对于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学校要重视起来。学校不应该仅仅关注对于学生的知识教育,更要关注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学校的认识提高了就会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优化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使学校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育人功能。学校要关注班级、年级、校园、宣传橱窗、雕像、名人名言等不同的地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求学生从学习中的小事做起,从平时的习惯做起,让学生能够具有高尚的情操,形成拼搏奋斗的精神。学校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就会对教师和学生做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影响下不断地提高和进步,实现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
2.变化德育教育方式,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在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变化教育方式,避免对学生进行说教,要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去探究德育知识,提高学生的德育认识和能力。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来引导学生对德育知识进行探究,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形式下逐步地感受德语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教师可以组织专题班会,每周用一个专题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感恩、孝敬、奋斗、勤劳、刻苦、树立远大的理想等等。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班会会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带来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教师还可以开展讲故事比赛、辩论赛或者演讲比赛,通过丰富的比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德育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比赛准备的过程会让学生阅读并掌握大量的德育知识,促进学生在比赛中提高自己。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手抄报,把教室以及走廊里都粘贴上各种主题的德育教育手抄报,使学生能够在动手的形势下主动地习得德育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搜集各种各样的有关德育教育的名言警句,使学生能够在搜集中进行阅读,在这些名言警句的影响下鼓舞学生,鞭策学生,使学生能够学会拼搏,学会奋斗,在一种积极的环境中成长。变化的形式给学生带来了兴趣,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实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
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潜移默化逐步渗透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导,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地提高和进步。教师对于学生德育教育的指导并不一定是非常直接的,也可以是通过教学来对学生进行渗透,使学生能够在一种情境中间接地接受思想教育。这种间接的渗透让学生可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可以站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思考和体会,从而使学生的思想能够改变,促进学生思想态度的改变和认识的提高。为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善于把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实现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实现,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生思想的改变和认识的提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教师是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指导者和领路人,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探究和思考,了解目前学校德育教育的情况,分析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做出指导和点拨,通过丰富的形式来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教师的教育,学生的思想认识会发生变化,学生行为方式会更加规范,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卫云.实践性教学在德育课堂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6期
[2]何仕明.浅谈中学德育课学习兴趣的激发[N];广元日报,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