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马拉松热潮现象的分析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j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针对目前我国马拉松赛事参与人员剧增的发展现状,从参与者与马拉松赛事组织及国家政府支持3个角度进行探讨,分析了出现这一热潮的因素,为全民健身视野下大众体育的开展与推广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马拉松 热潮 政府支持
  中图分类号:G8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3(b)-0001-02
  马拉松赛事源于古希腊的一个地名,为了纪念菲迪皮茨,在1896年举行的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一项目,全程42.193 km,在1908年第四届伦敦奥运会上确立为42.195 km。国际田联将此距离确定为马拉松跑的标准距离。之后,这一项目保持至今。马拉松的魅力之一,是比赛场地的开放;之二,是对参赛者的包容,无论是业余爱好者还是专业运动员,都可以挤在一起比赛。马拉松运动更彰显了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近年来,“路跑热”形成一股风潮,席卷全球。在我国,马拉松运动超越了突破身体与精神极限的原始意义,成为了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也由于2014年9月2日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到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时,要坚持改革创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由此可见政府对于体育赛事的改革之力度。据统计,截至2016年10月,通过中国马拉松信息平台在中国田协注册的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2016年共计306场。
  1 我国马拉松赛事热潮的因素
  1.1 参与者的数目之大是马拉松赛事开展的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体育局对体育的大力宣传。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起了健康问题,大家也都意识到了健康与运动是紧密相关的,更多的人民意识到了全民健身时代的来临,便纷纷加入了此队列。跑步作为最经济实惠且易操作的运动项目出现,成为了受众多中产阶级欢迎的项目。通过观看视频记者采访发现,2015年北京鸟巢半程马拉松主办方负责人表示预计8 000个名额能在半个月报满,可不到24 h便已报满,由于访问量太大,报名网页还有两次宕机。像北京马拉松、厦门马拉松这样的金牌赛事,通过摇号的方式报名依然未能缓解一票难求的形势。2015年上海国际马拉松名额35 000个,报名人数就已超过120 000人。据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统计,2014年举行马拉松赛事50场;超过90万人次参与。2015年在田协注册的马拉松赛事举办134场;约150万人次参与。2016年高达306场,参与人次更是呈井喷式增长。
  1.2 创收的经济市场是马拉松赛事开展的源泉
  近年来,各地政府热衷于开展属于自己城市独特的马拉松。马拉松不仅是一项体育赛事,更是城市文化平台的展示。马拉松更成为了许多城市的名片。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执行主任陈一平如此剖析马拉松与城市的关系:“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的外在表现,马拉松风情提升城市品位;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内在涵义,马拉松运动凸显城市气质。”马拉松赛事经费一般是以报名费及企业赞助维持赛事的正常开展,通过马拉松赛事的推广及普及,将自己的城市形象在无形中宣传出去,很多城市旅游都带来了很大的收入,例如:衡水第一年搞马拉松是在2012年的9月23日,到了10月份其旅游增长是300%。跑步赛事运营者李璐说:篮球比赛是场上10个人在打,可能是上万人在观看,但是一场马拉松是几万人在同时参与,通过电视直播和社交网络的分享,对当地城市形象进行了传播,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推动了当地的吃住行、购物等。这样的一种经济效益和经济形式产生了一系列可观的收益前景,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1.3 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支持是马拉松赛事开展的保障
  马拉松如此之火爆,得利于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頒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通知》。该通知用整体规划,逐步推进的方式,加强全民健身工作。全民健身计划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在新的基础上提出新的任务和措施,最终实现奋斗目标。[2]目前国家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使跑步运动空前火爆。推广全民健身,不需要任何器械、公众参与感强的马拉松无疑是最好的载体。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对马拉松的踊跃参与则是最大的助推力。一场马拉松赛事离不开国家及政府的支持以及田协等相关部门的协助与推动。由于马拉松赛事参与人数巨大,涉及到突发事件的处理、安全保障以及医疗需求等方面,这需要政府在背后做强有力的支撑,当然赛事的后勤安全服务工作需志愿者和赛事组织者的付出。
  1.4 参与者本体感受与便利的参与方式是马拉松赛事开展的动力
  目前,国内马拉松赛事通常采用网上报名、现场报名、旅行社及团体报名等形式报名,运动员主要由特邀选手和国内专业选手、社会群众、学生群体、企事业单体团体等构成。每个参赛项目的参赛选手需交纳一定的报名费,国内为每人一元不等,一般情况下组委会都会在赛前跟选手签订意外声明,并为每位运动员购买或赠送一份意外伤害保险,有些赛事则是强制自行购买。[3]对于马拉松的练习,只要是有空间的地方,都可以成为练习的跑道,一种极大的自由感,也给人一种极大的自我感,充分释放自我。《中国体育行业商业价值报告》显示,在“大众经常参与的体育运动”中,跑步以43%的参与度名列前茅。
  2 我国马拉松赛事的短板
  2.1 医疗仍是短板
  医疗服务是保障赛事安全的必要前提。近年来媒体报道的由于马拉松赛事出现的猝死悲剧频频出现。2015年11月15日深圳国际马拉松赛的一名半程马拉松参赛者,在离半程马拉松终点400 m时突然倒地。这是2015年的第四起马拉松猝死悲剧。然而东京马拉松却做到了7年“零死亡”。当然猝死悲剧在国内外马拉松赛事都会不可避免地发生。这些现象的发生,除了运动员本身的原因外,医疗服务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2.2 马拉松精神内涵待完善
  如今,马拉松跑已是一种时髦,一些身体素质不太好的人也都盲目跟风参与进来,这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马拉松的精神不在于奔跑,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随着国家推行全民健身,更多的人意识到了参与体育的重要性,但马拉松不仅仅是一群人在长距离跑,是去感悟自己的心跳,享受运动的孤独,挑战自己的极限,发泄自我的情感,结交健康的跑友,领略美丽的景色.....
  3 结语
  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过上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随着全民健身的号召,群众体育成为了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展的重要部分,我们要高度重视作为群众体育重要方式的马拉松,让马拉松赛事更好地切合人民的生活,且让马拉松一直保持这个热度,让其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有马拉松相助,持之以恒,下一个运动达人就是你。
  参考文献
  [1] 嵇洁,叶宇.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发展现状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8):155-156,158.
  [2]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年鉴(1996年)[M].北京:中国体育年鉴社,1999:166.
  [3] 李茂林,石喜春.一场跑不完的马拉松——复译现象研究[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4):27-30.
其他文献
“社区医疗的目标是实现社区首诊。”$$“东莞地方财政全盘拨款保证社区医疗质量”。$$对于广东的医疗改革,廖新波胸中早有一盘棋。$$正如这位广东省
报纸
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成长成材的必备条件。分析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挫折及其心理反应,并力图从大学生的自我调适、学校教育分年级分阶段的抗挫能力培养,探究大学生
摘 要:在国家大力提倡地方高校应用转型及创新创业理念的背景下,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试图找出与转型及双创理念相悖之处,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育 课程设置 优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2(b)-0001-03  当前,高校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得到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的乒乓球教学,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需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而组员合作模式的有效
基于新媒体、新技术的体育器械图像识别应答APP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对丰富大学体育教学手段,引起教育内部的深刻变革;拓展大学体育教学时空,使身体教育向终身健康教育发展;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核心,对社会形态的研究贯穿于马克思研究的始终。早年还未成为唯物主义者之时,就有对社会形态研究的萌芽。从《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
东庞煤矿工会,建于1985年。三年多来,矿工会坚持“团结、求实、服务、创新”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工会的职能作用,使工会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1985年建成“合格职工之家”,19
体育+时代,体育的发展势必会带动多个领域的进步。当前我国把体育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给予了高度重视,颁布系列纲领文件,把足球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旨在从制度上为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结合自编健腰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症)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该院针推康复科收治的200例腰突症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