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活动课的主旨在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及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的活动教学在素质教学中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因此,对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活动
一、活动的实践性是课堂的要求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针对语文教学特点,除了课堂系列的知识能力的掌握和了解以外,还必须进行经常性的训练,并把系列的方法、技巧运用于活动实践中,在活动中理解、品味。同时要坚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语言发展的规律。在开展活动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差异、地域差异、时代差异,既要做到原则性,又要体现灵活性,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对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许多有助于既配合课内教学又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活动形式,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二、活动的情趣性是课堂的生命
“情”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学生的情感水平不仅是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志,而且情感因素对语文活动教学具有一定的引导、定向、激励和强化作用,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及内化。因而在活动中应抓住时机,积极创设情景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内驱力,解发学生的探索意识,激起学生强烈的未知欲望,促使他们展开思维的翅膀,调动“已知”去掌握“未知”。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得到充分的思维训练。如学校开展“爱家乡、写家乡”为主题的社会考察、科技知识竞赛、摄影比赛、配音游戏等活动,都能使学生做做玩玩,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活动中赏识成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活动教学的兴趣浓厚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活动的质量高低,这就需要我们在活动教学过程中,内容要新颖、奇特、富有童趣、符合儿童心理特点,采取的形式要多样,努力创造一种积极、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情趣中活动。
三、活动的合作性是课堂的动力
“团结合作”是《新课标》倡导的另一主要学习方式。现在的独生子女,独特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们特殊的个性——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而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合作精神,因此,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也是对语文人文性的解读。语文活动课应时代发展所需,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提供了一块肥沃的土壤,如针对语文材料某些内容的不同理解而举行的“辩论赛”、“成语接龙竞赛”、“建立结对子互助组”、课堂上运用的分组讨论等。在这些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团结互助的愉快,收获合作成功的喜悦。这些活动除了渗透语文知识之处,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活动的整体性是课堂的发展
语文活动课要注重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注重“听、说、读、写”技能的全面综合训练,同时还应注重活动过程的条理性和完整性。在活动环节中力求紧凑、严密,做到活跃而不松散,自主而不随意,同步协调发展。为此教师在活动中依据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有层次、有梯度、因材施教的原理,指导学生安排活动过程,使整个活动层次清楚、富有条理。但是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根据其特点,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定要认真注重它的补充和延伸,如设计普通话比赛,朗读比赛,记者采访团等活动,使学生课内、课外广泛涉猎而得益。只有这样,活动教学的整体化功能才能得到加强。同时,我们在精心组织一次活动时,还应认真考虑这项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要注意它的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不能片面地割裂,使之活动前后不连贯或各个环节彼此孤立。要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找准重点、难点,处理好活动的知识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的关系,确定好活动的“序”和“量”,控制好“度”,要把握全局,周密计划,注重实效,从而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分析、比较、综合理解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学会活动型”变为“会活动型。”
总之,活动课是语文课堂和生活的桥梁,让学生由课堂走进活动,把目光从活动中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教会学生做生活的主人。这样一来,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强化语言功能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语言素养,从而真正构建成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语文素质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宏.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
[2]何朝阳、宋增雷、王金芳.浅析如何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J].中国科技博览,2010.
作者简介:许玲玲,江西省都昌实验小学,邮编:332600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活动
一、活动的实践性是课堂的要求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针对语文教学特点,除了课堂系列的知识能力的掌握和了解以外,还必须进行经常性的训练,并把系列的方法、技巧运用于活动实践中,在活动中理解、品味。同时要坚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语言发展的规律。在开展活动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差异、地域差异、时代差异,既要做到原则性,又要体现灵活性,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对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许多有助于既配合课内教学又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活动形式,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二、活动的情趣性是课堂的生命
“情”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学生的情感水平不仅是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志,而且情感因素对语文活动教学具有一定的引导、定向、激励和强化作用,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及内化。因而在活动中应抓住时机,积极创设情景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内驱力,解发学生的探索意识,激起学生强烈的未知欲望,促使他们展开思维的翅膀,调动“已知”去掌握“未知”。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得到充分的思维训练。如学校开展“爱家乡、写家乡”为主题的社会考察、科技知识竞赛、摄影比赛、配音游戏等活动,都能使学生做做玩玩,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活动中赏识成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活动教学的兴趣浓厚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活动的质量高低,这就需要我们在活动教学过程中,内容要新颖、奇特、富有童趣、符合儿童心理特点,采取的形式要多样,努力创造一种积极、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情趣中活动。
三、活动的合作性是课堂的动力
“团结合作”是《新课标》倡导的另一主要学习方式。现在的独生子女,独特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们特殊的个性——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而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合作精神,因此,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也是对语文人文性的解读。语文活动课应时代发展所需,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提供了一块肥沃的土壤,如针对语文材料某些内容的不同理解而举行的“辩论赛”、“成语接龙竞赛”、“建立结对子互助组”、课堂上运用的分组讨论等。在这些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团结互助的愉快,收获合作成功的喜悦。这些活动除了渗透语文知识之处,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活动的整体性是课堂的发展
语文活动课要注重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注重“听、说、读、写”技能的全面综合训练,同时还应注重活动过程的条理性和完整性。在活动环节中力求紧凑、严密,做到活跃而不松散,自主而不随意,同步协调发展。为此教师在活动中依据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有层次、有梯度、因材施教的原理,指导学生安排活动过程,使整个活动层次清楚、富有条理。但是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根据其特点,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定要认真注重它的补充和延伸,如设计普通话比赛,朗读比赛,记者采访团等活动,使学生课内、课外广泛涉猎而得益。只有这样,活动教学的整体化功能才能得到加强。同时,我们在精心组织一次活动时,还应认真考虑这项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要注意它的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不能片面地割裂,使之活动前后不连贯或各个环节彼此孤立。要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找准重点、难点,处理好活动的知识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的关系,确定好活动的“序”和“量”,控制好“度”,要把握全局,周密计划,注重实效,从而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分析、比较、综合理解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学会活动型”变为“会活动型。”
总之,活动课是语文课堂和生活的桥梁,让学生由课堂走进活动,把目光从活动中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教会学生做生活的主人。这样一来,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强化语言功能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语言素养,从而真正构建成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语文素质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宏.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
[2]何朝阳、宋增雷、王金芳.浅析如何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J].中国科技博览,2010.
作者简介:许玲玲,江西省都昌实验小学,邮编:33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