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校校园文化与临床护理文化对接模式研究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wei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实现卫校校园文化与临床护理文化的对接,可从卫校校园文化在“独立”发展中重视其与护理文化的对接,卫校校园文化在“特色”发展中引导其与护理文化的对接,卫校校园文化在“融通”发展中实现其与护理文化的对接等三方面入手。建设与护理文化相对接的独具护理专业特色的卫校校园文化,有利于提高护理人才培养的水平。
  关键词:卫生学校;校园文化;临床护理文化;对接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8-0131-02
  
  校园文化与护理文化对接的意义
  卫校护理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卫生服务需求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只有在卫校学习期间感受临床护理文化的熏陶,才能在毕业后融入临床护理文化的氛围中,迅速适应护理岗位需求。这就是提出卫校校园文化与临床护理文化对接诉求的必要性。
  建设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卫校校园文化是卫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和根基,也是卫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卫校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应为培养优秀学生而营造,用先进的护理文化引领护理教育事业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才能减少因对临床护理文化环境陌生而产生的心理冲突。卫校校园文化与临床护理文化的对接、融合,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转换角色,迅速适应临床护理岗位的新环境,也有利于学校培养出用人单位欢迎的护理人才。
  卫校校园文化与护理文化对接概述
  目前,卫校校园文化与临床护理文化的对接实践,主要是校院合作办学,分成见习和实习两种形式。校院合作办学是卫校校园文化与临床护理文化对接的重要途径,但实践中存在着误区,只是利用校院两种教育资源,主要是利用设备资源、环境资源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学生作为将来从事护理职业的护理人员所需要的综合职业素质,如敬业精神、合作态度、慎独精神、健康心理等关键素质的培养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重要程度丝毫不亚于其专业能力。当前很多公司聘人的主要标准就是敬业精神,用人单位认为能力不是主要的,只要有敬业精神,能力会提高的。
  护理是服务于人的行业,护理活动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和健康,护理人员的敬业精神更为重要,敬业精神是护理职业道德规范对护士的核心要求。近年来,学校护理专业任课教师及临床带教教师对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虽有所增强,但仍未能从根本上建立新的人文护理教育理念。护理的服务对象是需要为其提供健康服务的人群或个体,护理的核心是“关怀和照顾”,这就说明护理专业培养的学生,仅仅有护理技能是远远不能胜任工作的,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稳定的心态、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显然,校院合作办学是卫校校园文化与临床护理文化对接的一种较好的形式。但校院合作办学方式过于单一,合作办学内容还需进一步丰富,其内涵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应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开展教育合作,实现文化对接,强化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卫校校园文化与临床护理文化的对接模式
  卫校校园文化与临床护理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是客观的,学生由学校到用人单位,一开始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也是正常现象。但是,如何使卫校护理专业毕业生顺利走上护理工作岗位,缩短心理“断乳期”,迈好人生职业生活第一步,无疑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卫校校园文化与临床护理文化之间既存在着共性,又各自具有个性,要实现卫校校园文化与临床护理文化的对接,其对接模式构建可从三方面着手进行。首先是卫校校园文化在“独立”发展中重视与护理文化对接;其次是卫校校园文化在“特色”发展中与护理文化对接;第三是卫校校园文化在“融通”发展中实现与护理文化的对接。卫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卫校校园文化要与临床护理文化更加亲近,护理文化对卫校校园文化有激励、渗透作用,选择和吸收临床护理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形成自身独特的卫校校园文化对临床护理文化又具有强烈的促进作用。
  (一)卫校校园文化在“独立”发展中重视与护理文化对接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是经过中考的初中毕业生,入学时平均年龄在16岁左右。此年龄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也是建立稳定的理想、信念及行为习惯的最佳年龄。卫校培养的学生,将来从事的是服务于人群的行业,且这些服务对象是社会上最无助的人,因此,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只有在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中培养学生,将来学生才能将这种关怀迁移到病人身上,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护理。人文素质培养的最好途径是校园文化建设。卫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体现在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入手,建立具有护理事业特征的卫校人文精神。
  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如校训“平等尊重,团结奋进”,这种平等尊重应是双向的,教工尊重领导、学生尊重教师,同时领导要尊重教工、教师要尊重学生。这样,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会将这一理念迁移到对护理对象的尊重,尊重其生命、尊重其价值和人格。良好校风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同时可发挥隐性课程的功效,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感受人与人之间互帮共赢的氛围。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教师良好的教养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如“循循善诱,敬业高效”的教风就包含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认真负责”,以此影响护理专业学生形成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良好行为。
  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精神,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如“孜孜以求,自立自强”的学风就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学习风气,创建良好的育人氛围和环境,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卫校校园文化在“特色”发展中与护理文化对接
  护理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卫校必须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而把优秀的护理文化吸收进来,才是卫校校园文化最重要的特色。将优秀的护理文化吸收融入卫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好平台是课程文化建设。
  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紧密相连,可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真正实践由技术护理向人文护理的转变,建立现代护理理念。如法学课程,将单纯的法学知识与护理专业结合起来,将其整合为护理法学,可有效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促进其将来在护理岗位上用法律武器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规范各项护理行为,避免护理工作中的失误,防止医疗护理纠纷和事故的发生,便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专业课程建设应紧密联系临床护理实践的需求,突出护理特性,侧重于提高学生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护理操作训练应重视学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及给病人及时提供健康教育意识的培养。我们组织编写了实训手册,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临床护理的具体案例,细化操作评分标准,绘制操作练习情况反馈图,记录实习日志、护理情境实录等内容,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探索、创设护理活动课程模式,将护理工作特性与活动课程联系起来,将学生所学的人文知识、医学基础、护理专业知识进行整合,并融入具体的护理情境,以活动课程的形式自编教材及组织教学,在护理教学实践中逐渐将其发展成护理活动课程。在护理教学过程中,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注重学生知识技能迁移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学理教学与临床护理实践“零距离”对接。
  (三)卫校校园文化在“融通”发展中实现与临床护理文化的对接
  我校在制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时,对护理岗位专项能力进行分析,同时对毕业生未来就业的临床护理工作也进行了分析,使校园文化与临床护理文化的对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得以体现。卫校应以优秀的护理文化引领护理教育教学的发展,学生在入学第一天起就要加强护理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护理专业内涵,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和礼仪培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学生在进入正式课程学习之前,应面向南丁格尔像宣誓,让学生意识到白色燕帽和工作服的圣洁,意识到护理事业的平凡与神圣,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意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必须具有“救死扶伤之爱心”与“救死扶伤之能力”,从而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要利用每年“5·12”国际护士节举行宣誓仪式,以强化职业神圣感,这种护理专业思想教育的力量,是任何形式的教育方法都无法比拟的。应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让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如成立“学生护理部”、建立“护理礼仪”社团等,卫校社团活动应紧紧围绕护理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需要,具有护理专业特色。应邀请学校资深教师及护理界的优秀工作者,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护理领域先进理念和前沿动态,为学生开设各种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充分了解护理,坚定自己的护理信念。
  综上所述,卫校护理专业要培养出用人单位欢迎的护理人才,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借鉴先进的临床护理文化,以提高护理人才培养的水平。卫校校园文化与临床护理文化的对接、融合,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转换角色,迅速适应临床护理岗位的新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少茹,李小妹.医学院校校园文化与医院护理文化的衔接和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0):123-124.
  [2]寇杰.临床护理文化建设是医院发展永恒的课题[J].中国医院,2006,10(9):36-37.
  [3]李小龙.护士人文修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沃云飞,陈明霞,林婷.《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34-35.
  [5]季诚.活动课程在培养护生知识迁移能力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6,(3):108-109.
  作者简介:
  季诚(1963—),女,江苏通州人,硕士,江苏南通体臣卫生学校高级讲师,护理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校园文化建设与护理人文教育。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其他文献
黑龙江省是我国产粮大省,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尤为重要。2015年7月以来,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黑龙江省西部、北部地区出现旱情,且受旱范围不断扩大,受旱
QT间期与心率(R—R)有明显的相关性,为比较不同心率时的QT间期,需对QT间期进行校正。Bazett的平方根校正公式QTc=QT/RR为目前最常用。近年来,有学者对这公式的精确性及适用性提出疑
本文主介绍煤巷掘进过落差较小断层或落差较大但上下盘两煤层的层间距较小的断层的方法。结合断层和巷道夹角对巷道围岩的影响,同时灵活应用煤巷掘进过断层方法,时巷道掘进过断
基于Austin的言语行为三分说,提出增加言前行为的四分说,将言前行为定义为交际目的形成后、说话行为进行前的以言谋事行为。指出言前行为的实施围绕交际目的一个中心展开,并兼顾
2014年,河南省内乡县发生了63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旱情,农作物受灾严重,7.43万人发生饮水困难。经过全县上下奋力抗旱,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分析抗旱工作的突出特点,总结出克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