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实的企业经营运行中,谈到企业管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而统计管理的重要性往往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的确,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的有效与否,对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但如果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从企业本身而言,各项管理就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没有准确而祥实的统计信息核算基础数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也失去了真实性。因此,统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监测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一、当前企业统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已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正规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建立了规范的登统制度,严格地按统一规定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进行核算。但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熏陶下,企业统计管理基础工作明显减弱。
1.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认为统计是为政府统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只是为了完成上报任务,统计工作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填几张报表完事。认为统计对企业管理而言,主要是在总结工作时充实一下工作报告,对经营决策没有实际意义,把统计工作简单化。
2.企业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认为会计核算、收支把关重要,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认为统计仅反映生产经营的规模。
3.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大型事业部职能制企业存在重计划而轻统计的现象。认为计划是对企业资源合理利用、生产经营状况的合理安排,是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的规划。统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反映计划完成情况、为计划而服务的。
4.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在相当一部分企业中,没有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確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
5.一些统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因此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远不及专职统计人员。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甚至不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简单有效的内部统计资料,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二、统计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1.企业的管理系统包括决策、执行、监督、咨询,信息五大系统,而统计管理肩负着监督、咨询、信息三种职能。统计工作是对企业生产运行状况的监督,统计原始凭证也是企业财务核算的原始凭证,生产经营统计数据是企业财务核算的基础,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正确反映。可见,统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深远而重要的作用。
2.统计作为有力的武器,体现在统计分析成果上。统计分析不仅可以提供信息,而且可以从其中找出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线索,统计分析的预测和建议是企业领导科学决策的有力武器。统计数据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晴雨表和报警器,有的数据是经济运行的红绿灯,而企业领导对企业经济运行状况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离不开统计数据。
3.统计信息是企业经济信息的主体,也是现代企业领导的中枢神经。企业领导关注统计报表的主要指标以及对统计信息收集、积累和开发状况,并利用各种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对企业生产经营工作进行客观、公正、公平的考核与评比。
三、统计管理体制运行方式的探索
1.设立相对独立的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制定本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以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需要;考虑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需要;考虑政府统计部门、企业主管统计部门的要求同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的需要;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单位。
2.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不仅限于统计部门,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应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职责,要求其按照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以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报告。
3.将企业统计信息自上而下的运行方式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这种信息运行方式主要包括:①各种基础信息有基层单位向各职能部门运行,满足职能部门汇总的需要。②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部门横向运行,满足综合对比分析和研究的需要。③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统计信息由综合统计部门向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的多向运行,分别满足其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需要。
4.完善企业统计管理内容及其计算方法。国家统计报表已有的内容,企业统计人员要深刻了解指标的含义和作用,最大限度运用这套指标反映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由于国家统计指标是从宏观监控考虑,所以企业还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增加相应的统针内容,综合统计部门在此基础上根据管理与决策的需要,对综合统计内容反映出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有用的统计信息,从而为企业的发展与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发挥参谋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石化分公司)
一、当前企业统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已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正规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建立了规范的登统制度,严格地按统一规定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进行核算。但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熏陶下,企业统计管理基础工作明显减弱。
1.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认为统计是为政府统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只是为了完成上报任务,统计工作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填几张报表完事。认为统计对企业管理而言,主要是在总结工作时充实一下工作报告,对经营决策没有实际意义,把统计工作简单化。
2.企业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认为会计核算、收支把关重要,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认为统计仅反映生产经营的规模。
3.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大型事业部职能制企业存在重计划而轻统计的现象。认为计划是对企业资源合理利用、生产经营状况的合理安排,是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的规划。统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反映计划完成情况、为计划而服务的。
4.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在相当一部分企业中,没有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確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
5.一些统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因此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远不及专职统计人员。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甚至不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简单有效的内部统计资料,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二、统计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1.企业的管理系统包括决策、执行、监督、咨询,信息五大系统,而统计管理肩负着监督、咨询、信息三种职能。统计工作是对企业生产运行状况的监督,统计原始凭证也是企业财务核算的原始凭证,生产经营统计数据是企业财务核算的基础,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正确反映。可见,统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深远而重要的作用。
2.统计作为有力的武器,体现在统计分析成果上。统计分析不仅可以提供信息,而且可以从其中找出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线索,统计分析的预测和建议是企业领导科学决策的有力武器。统计数据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晴雨表和报警器,有的数据是经济运行的红绿灯,而企业领导对企业经济运行状况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离不开统计数据。
3.统计信息是企业经济信息的主体,也是现代企业领导的中枢神经。企业领导关注统计报表的主要指标以及对统计信息收集、积累和开发状况,并利用各种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对企业生产经营工作进行客观、公正、公平的考核与评比。
三、统计管理体制运行方式的探索
1.设立相对独立的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制定本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以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需要;考虑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需要;考虑政府统计部门、企业主管统计部门的要求同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的需要;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单位。
2.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不仅限于统计部门,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应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职责,要求其按照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以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报告。
3.将企业统计信息自上而下的运行方式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这种信息运行方式主要包括:①各种基础信息有基层单位向各职能部门运行,满足职能部门汇总的需要。②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部门横向运行,满足综合对比分析和研究的需要。③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统计信息由综合统计部门向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的多向运行,分别满足其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需要。
4.完善企业统计管理内容及其计算方法。国家统计报表已有的内容,企业统计人员要深刻了解指标的含义和作用,最大限度运用这套指标反映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由于国家统计指标是从宏观监控考虑,所以企业还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增加相应的统针内容,综合统计部门在此基础上根据管理与决策的需要,对综合统计内容反映出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有用的统计信息,从而为企业的发展与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发挥参谋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石化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