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救市”得与失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deng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倘将此次美国在非常时期的救助举措误释为常规之举,动摇自由市场信念,则可能拖累中国朝向市场经济的改革进程
  
  几经波折之后,美国财政部提出的7000亿美元拯救计划,终于10月3日在美国国会通过。此后一周,美国财政部忙于筹备启动该方案,美联储则扮起救援行动的主角,从一而再、再而三地扩大临时性流动性融资工具金额,到史无前例地直接购买企业商业票据,再到主导全球六大央行同时降息,美国政府为挽救市场信心可谓费尽心机。
  笔者此间正在美国旅行,不时可以感受到普通民众对此番政府救助的无奈与愤懑,听到他们对经济形势的担忧和叹息。美国国会在通过救援计划的同时,开始就危机本身广泛听证,处于祸端焦点的雷曼总裁和美国国际集团(AIG)两任总裁均被召去作证。雷曼总裁过去八年逾3亿美元的巨额收入,AIG在接受国会巨资救助后不到一周即在高档度假地招待顶级销售人员的奢糜之举,一一进入舆论聚光灯。身为纳税人,美国民众将救助行动视为被绑架式的不得已,更强烈地感受到不公平。
  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一次成本极为高昂的救助之举。无论救援方案如何实施,最终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危机、减轻痛苦,金融危机造成的伤害都已经深刻地而且将持续地存在。金融危局如此紧迫,以至救援等不及到今年11月大选之后再行实施,也使处于执政地位的共和党人告别白宫几成定局。
  美国次贷危机演进至今,教训深刻,已有共识。监管当局不恰当地放松管制,特别是放松对衍生产品的监管,信贷过度扩张,引发了房市的泡沫,并触发金融体系内大量坏账和流动性危机。如今,形势危殆,政府当然有责任维护金融市场运行。从迄今事态来看,美国政府的救助是有选择的:从对象而言,选择救助有外部性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而对影响面较小的独立投资银行相对放手;从时机而言,大规模的救助选择在被救助机构股价已经“跳水”之后实施,投资者承担了相应的损失,政府承担的市场风险得以适当降低。以广义论,此番救助亦可称为“救市”,但并非旨在抬高股指的托市之举。而救援的实际效果仍有待观察。
  政府的基本逻辑是假设政府出手或可稳定金融市场,而如果不救助,市场就有可能对经济造成更大的损害。更乐观的假设是,如果救助时收购的不良资产在形势稳定后有升值空间,则政府还可以获得回报,似乎纳税人的钱花得“物有所值”。不过,说到底,这是一次“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行动,而且从上周股市暴跌之势而看,市场对政府救助的反应也相当冷淡。
  事实上,此次救助最大的负面影响,是美国奉行的自由市场原则受到重创,有如“国本”动摇。政府干预最显而易见的问题是道德风险。政府兜底的做法将鼓励更多的冒险行为,金融市场的风险不但没有释放,反而有可能积聚到政府手中。这次危机祸起华尔街(Wall Street),有可能殃及代表普罗大众的主街(Main Street),而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和保护经济的基本面,很有可能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国家街”(State Street)。推而言之,如果美国政府在救助金融机构的同时获得对被救助机构的控制权,“国家街”将有可能接管华尔街,美国政府将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控股公司。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巨额救助仍然不能稳定金融市场,美国政府进一步救助的能力将非常有限。按照目前的救助规模,如果美国政府不能有效阻止资产价格的下跌,纳税人的钱就可能付诸东流,美国财政赤字有可能接近其GDP的10%,美国可能步日本之后尘,踏入漫长的景气调整期。
  目前,全面评判美国政府此番市场救助的效果和影响为时尚早。如果将救助仅限于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政府能够适时退身,并坚决回到自由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则此次救助的不良影响尚是可控的;如果非常救助措施长期化,则这次危机将成为美国经济大转折的开始。当然,从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历史来看,后者仍只是“极小概率事件”。
  对中国而言,美国救助行动的含义十分明显。救助本身不姓“社”也不姓“资”,只是一个政府基于管理经济事务的责任而采取的不得已措施。倘将此次美国在非常时期的救助举措误释为常规之举,动摇自由市场信念,则可能拖累中国朝向市场经济的改革进程。
  此外,无论美国此次“救市”行动的后果如何,全球经济变冷趋势已成,中国面临的挑战极为严峻。当前,借压力顺潮流,中国更需要的是大幅推进改革,全方位启动内需,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从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于中国经济之长远,于中国资本市场之本,这才是着力的重心所在。
  时近深秋,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日即将来临。30年来的改革路程也曾蜿蜒曲折,但自由市场的经济改革取向却越来越清晰。当前的危机是对国人思维的再次洗礼。能不能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是不是继续明辨政府与市场边界,将决定中国的未来。■
  
  (本文刊于10月13日出版的2008年第21期《财经》杂志)
其他文献
金价上涨、储量增加,在中国最为成功的一家外资黄金企业与中方重分利益    黄金作为战略资源,不会轻易对外资开放。外资矿业公司囿于政策变化,常常被迫止步于中国金矿。    11月13日,贵州省贵阳市喜来登贵航酒店,澳华黄金有限公司旗下的贵州锦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锦丰矿业)与其开采金矿所在的贞丰县,签署了长达十年的社区可持续发展协议。澳华黄金同时承诺,出资为超过125名贵州省政府官员提供在贵阳和悉
期刊
华能集团率先收购鲁能在山东省内的发电资产,并为此支付高价。而对于鲁能旗下1122万千瓦发电资产的争夺,才刚刚开始      对于五大发电集团来说,谁获得鲁能的资产,谁就在竞争格局中占领优势。    11月19日,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后,山东鲁能泰山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交易所代码:000720,下称鲁能泰山)发布了股票异常波动的公告。公告称,公司并无应予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随后,鲁能泰山的股价开始下
期刊
我们采取的资产价值重置、“去杠杆化”和资产负债表修复等措施,却导致眼下储蓄利率上调、内需疲软、失业率飙升      在经济危机中,美国金融机构及家庭陷入杠杆过高的困境,引发的资产泡沫最终灰飞烟灭,为资产负债表带来多重伤害。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采取的资产价值重置、去杠杆化和资产负债表修复等措施,却导致眼下储蓄利率上调、内需疲软、失业率飙升。    由此看来,美国的当务之急在于,继续推行财政与货币刺激
期刊
如何使本地区货币政策和汇率制度的变化赶上贸易发展速度,这是亚洲地区面临的挑战。对中国和全球经济有益的积极政策调整应该是一揽子计划    《财经》记者 金焱    约翰列普斯基(John Lipsky)以简略清晰的语言阐释复杂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让人印象深刻。    有人说IMF的使命是要反映出今日和明日世界的现实。作为IMF的二号人物,约翰列普斯基眼中今日与明日世界的现实是,如何在世界经济的运行中更
期刊
外资银行流动性风险祸起银行间市场一度停止对外资银行拆出资金,根源则在于失衡的资产负债表结构    外资银行网点数量较少,吸存能力较弱,对银行间拆借市场的依赖度较高,尤其是仅开展批发业务的外资银行。    美国金融危机阴影下,在华外资银行正经历一场流动性紧张的洗礼。  “最近,监管层要求外资银行每周汇报一次流动性的情况。”11月19日,一家外资法人银行驻上海的高管告诉《财经》记者。  此时,银监会已
期刊
“国酒”茅台的“领导批酒”体制,难以避免沦为利益交换的工具    自乔洪赴任茅台之后不久,对他的举报就接连不断,最终于2007年10月3日被批捕。    11月18日,天气阴冷,时有小雨。贵阳市南郊一家监狱医院的病房里,前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519,下称茅台股份)总经理乔洪在等候他的审判结果。  20天前的10月28日,乔洪案在贵州省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开庭。乔洪被指控在
期刊
3G发牌在即,手拿“次牌”的中国移动如何逆转形势      北京数家国美电器营业厅的演示区内,除了宣传图片,已经没有了服务人员和厚重的TD手机,空空荡荡。  今年4月1日,中国移动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秦皇岛八城市正式启动了TD-SCDMA(下称TD)业务测试和试商用业务。经过数年等待,中国3G大门终于从TD一侧率先打开。  但中国3G并未出现开门红。中国移动市场部经理侯广吉
期刊
一桩悬而未决的收购案,引起岛内政党纷争,最后扭曲审核程序,凸显台湾复杂的社会心态及政治生态    《财经》特约作者 胡采苹 记者 王真      3月16日,中国台湾地区主管金融业务的“行政院金融监督委员会”(下称台湾金管会)发布“两岸金融业往来许可办法”修正草案,新制定了保险、证券、银行三大金融业的两岸相互投资规定,大陆地区共有五大银行、三大保险公司及中信证券符合资格,可率先在台湾地区设立办事处
期刊
美国著名民权运动摄影家,2010年3月11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去世,享年79岁      当美联社发布查尔斯摩尔(Charles Moore)去世的消息时,把他称为“民权时代摄影师”。他从年轻时加入海军陆战队成为军队摄影师开始,先后在越战期间、在多米尼加等地做过战地摄影记者,但是,美国人却牢牢记住他职业生涯中,报道黑人民权运动的那段业绩。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发生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和地域背景之下
期刊
在“政府失灵”的诱导下,“市场失灵”再次重演过去十多年来,我一直信奉“格林斯潘主义”,也是其传道者。所谓“格林斯潘主义”,是指中央银行应该放松资产市场管制,将注意力集中在控制通货膨胀和实现充分就业上。这是因为中央银行不能准确判断资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即便资产市场泡沫破裂,并出现严重危机,事后收拾残局的成本也比较低。相比之下,为了挤出泡沫,事先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会提高失业率、减少投资、导致较高的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