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可持续性一直备受质疑,但实际情况可能比人们的预期乐观得多。
从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逐步打破了封闭的计划经济体系,开始引入市场经济的因素,通过引进外资、对外输出产品,中国参与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这种转变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的表现,就是中国经济持续而强劲的增长。在这样的周期中,经济增长快一些,资本投入高一些是完全正常的。比如经济增速,也许有些人说7%才算正常,但以中国经济体的庞大,可能9%、10%也是正常的;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中国保持25%~30%甚至更高的增长速度,也是正常的;在通货膨胀方面,其他人所说的5%是警戒线,对于中国可能要更高才是真正的警戒线。
我们可以从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对经济增长水平、经济周期、投资增长等因素进行一些简要分析,从中也可以为判断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提供一些借鉴。
根据有关数据研究,自1951年至2003年,日本经济可以划分11次周期,平均每一个波的长度为4.7年,属于短周期。最长的波长达9年,最短的波长为3年。1951年~1974年时期,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率年平均高达9.1%。从1975年以来,日本经济进入稳定增长阶段,经济增长率年平均为2.7%,下降幅度高达6.4个百分点,这是平稳增长期。
在这个过程中,投资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根据日本学者金森久雄等的研究,1955年~1968年资本的增长贡献度年平均大体是3%左右,1970年~1973年资本的增长贡献度位于5.6%~6.7%之间,1974年降至4.5%,此后就进一步明显下降,1975年~1990年间平均大体是2.2%。资本高速增长的原因是由高速增长的设备投资来支撑的。1955年~1972年间,民间设备投资年平均增长17.3%;但从1974年开始设备投资大幅度下降,1973年~1990年间设备投资年平均增长仅6.3%。平均而言,投资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约是3个百分点。
我们将上述结果与中国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作一个粗略的对比。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2年,中国投资拉动GDP增长4.1百分点,2003年为6个百分点;2004年投资增速更快,估计投资贡献度在6个百分点以上。从这种不完全对比可以看到,中国近几年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与日本当年经济高速增长时的投资贡献度所在区间,是基本吻合的。我们反过来可以推断,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与投资增速,也许并不是过热,而是理性的、良性的投资。
对一些研究成果的信息分析还显示,过去对日本经济很多形成“共识”的看法大多是错误的。比如,日本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是由于出口主导型的经济增长遇到了增长极限,如资源制约。但资料显示,日本在高速增长期(1956年~1972年),外需(即物品和服务的纯出口)的增长贡献度是负数,这期间进口的年平均增长率是14.7%,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是14.0%,进口增长率还高于出口增长率。进入平稳增长期(1973年~1994年),外需的增长贡献度反而成为正数,净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3%,明显高于高速增长期的净出口增长率。这意味着,所谓出口主导型经济增长遇到增长极限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前面我们分析,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与投资增长等因素都将持续。对中国经济增长数据的研究显示,中国每轮经济周期的平均长度为5.2年,最长的波长也是9年,最短的波长为4年。但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是,中国经济增长有其特殊性。比如,中国的人口众多,国内外市场都很庞大,而世界总需求也是今非昔比,在不断上升,再加上中国在全球化中扮演的重要分工角色。因此,有理由相信,中国本轮经济增长周期可能会达到甚至超过日本经济最长的9年增长周期。如果以10年为一个增长周期来计算,考虑到前三年连续超过10%的高速增长,这一轮增长周期很有可能持续到2013年。
从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逐步打破了封闭的计划经济体系,开始引入市场经济的因素,通过引进外资、对外输出产品,中国参与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这种转变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的表现,就是中国经济持续而强劲的增长。在这样的周期中,经济增长快一些,资本投入高一些是完全正常的。比如经济增速,也许有些人说7%才算正常,但以中国经济体的庞大,可能9%、10%也是正常的;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中国保持25%~30%甚至更高的增长速度,也是正常的;在通货膨胀方面,其他人所说的5%是警戒线,对于中国可能要更高才是真正的警戒线。
我们可以从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对经济增长水平、经济周期、投资增长等因素进行一些简要分析,从中也可以为判断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提供一些借鉴。
根据有关数据研究,自1951年至2003年,日本经济可以划分11次周期,平均每一个波的长度为4.7年,属于短周期。最长的波长达9年,最短的波长为3年。1951年~1974年时期,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率年平均高达9.1%。从1975年以来,日本经济进入稳定增长阶段,经济增长率年平均为2.7%,下降幅度高达6.4个百分点,这是平稳增长期。
在这个过程中,投资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根据日本学者金森久雄等的研究,1955年~1968年资本的增长贡献度年平均大体是3%左右,1970年~1973年资本的增长贡献度位于5.6%~6.7%之间,1974年降至4.5%,此后就进一步明显下降,1975年~1990年间平均大体是2.2%。资本高速增长的原因是由高速增长的设备投资来支撑的。1955年~1972年间,民间设备投资年平均增长17.3%;但从1974年开始设备投资大幅度下降,1973年~1990年间设备投资年平均增长仅6.3%。平均而言,投资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约是3个百分点。
我们将上述结果与中国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作一个粗略的对比。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2年,中国投资拉动GDP增长4.1百分点,2003年为6个百分点;2004年投资增速更快,估计投资贡献度在6个百分点以上。从这种不完全对比可以看到,中国近几年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与日本当年经济高速增长时的投资贡献度所在区间,是基本吻合的。我们反过来可以推断,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与投资增速,也许并不是过热,而是理性的、良性的投资。
对一些研究成果的信息分析还显示,过去对日本经济很多形成“共识”的看法大多是错误的。比如,日本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是由于出口主导型的经济增长遇到了增长极限,如资源制约。但资料显示,日本在高速增长期(1956年~1972年),外需(即物品和服务的纯出口)的增长贡献度是负数,这期间进口的年平均增长率是14.7%,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是14.0%,进口增长率还高于出口增长率。进入平稳增长期(1973年~1994年),外需的增长贡献度反而成为正数,净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3%,明显高于高速增长期的净出口增长率。这意味着,所谓出口主导型经济增长遇到增长极限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前面我们分析,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与投资增长等因素都将持续。对中国经济增长数据的研究显示,中国每轮经济周期的平均长度为5.2年,最长的波长也是9年,最短的波长为4年。但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是,中国经济增长有其特殊性。比如,中国的人口众多,国内外市场都很庞大,而世界总需求也是今非昔比,在不断上升,再加上中国在全球化中扮演的重要分工角色。因此,有理由相信,中国本轮经济增长周期可能会达到甚至超过日本经济最长的9年增长周期。如果以10年为一个增长周期来计算,考虑到前三年连续超过10%的高速增长,这一轮增长周期很有可能持续到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