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学习形式,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互助性学习方式,是生本教育的重要学习方式。
【关键词】生本教育,小组合作,有效模式
一、组建学习小组
为了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学习小组是关键。我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人数、座位、管理等多方面考虑,分成了4—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在组员的分配上遵循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业成绩、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优势学科、性别等因素,努力做到组内成员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优势互补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小组合作有效模式
1、表演式合作模式
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通过表演模拟一个情境,展现一个物理现象或再现一个物理过程。例如,在学习惯性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并能运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我就用合作表演的方式模拟了汽车紧急刹车时的情景。我让愿意参加表演的同学出来(如果人数过多可分出一部分等会表演突然加速的情景,尽量让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有机会参加),双手搭在前面同学的肩上组成一辆列车,第一个当车头的同学睁着眼睛,后面当车厢的同学都闭着眼睛,跟着“车头”在教室走廊里前行,另外安排一位同学突然出现在“车头”前方,“车头”会毫无预兆地立即刹车,后面不知情的同学一个个向前扑,引起全班同学哄然大笑,在大笑之余,老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解释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接着还可以模拟汽车突然加速的情景,并要学生加以解释。通过这两个表演还要让学生明白安全行车的重要性。之后通过拍打衣服上的灰尘、快速击打棋子等现象的表演和解释,让学生总结出解释惯性现象的一般方法。
2、讨论式合作模式。
讨论式合作主要是让学生针对某一内容各抒己见,经过讨论最终达成共识的一种学习方式。例如,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个实验前,学生从老师和学生提供的一些生活实例的分析中做出了不同猜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的体积有关;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浸入的深度有关;5、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等等。然后将这些猜想分到各小组,每个小组一个议题,通过小组讨论列出需要的实验器材和可行的实验方案,特别是如何控制变量相同和不同的,具有相同议题的两个小组再交流,取长补短,使实验方案最优化。然后各小组通过实验来验证各自的猜想是否正确,得出结论。最后在班级交流实验做法和结论,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
3、分工式合作模式
分工式合作是将一个目标任务分解成多个子目标,分摊到人,每个人各司其职完成好自己的子任务,最终共同完成终极目标任务的学习方式。比如: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各成员会有不同的分工,两人组装滑轮组,其中一人用弹簧测力计测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另一人加减钩码并读出G,第三人用刻度尺测量重物上升的高度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第四人设计实验记录表,记录数据并算出机械效率。为了同学们体验不同的角色,在重复实验时尽量让学生互换角色,也能提现公平和明白每个角色的重要性。
4、互助式合作模式
互助式合作模式是指同学之间相互帮助,解疑答惑的一种模式。这种方式可以让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我常在试卷评讲和习题课上采用这种方式。
对于不同题型和不同難度的课在具体操作时也可稍有不同。1)自荐式。在试卷评讲前,我会让同学们毛遂自荐在课代表那里报名确定讲哪一题,先报名的同学有优先选择权,后报名的只能选择剩下的题目,这样就会促使成绩不太好的同学报名更积极,因为他们想要抢到自己会讲的题目,还有少数同学想尝试难度较大的题目,又怕自己讲错,他们就会主动找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先让自己弄明白了才去争取上台的机会。2)轮流式。在评讲学案时常会用这种方法,因为学案上的题目比较基础,小组成员之间确定好轮流顺序之后,一人一题轮流着讲解,保证了学生的参与率,有助于基础知识的落实。3)指派式。这种方式与传统课堂上老师点名的方式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在传统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学生举手,老师点名回答。而我会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留意学生的闪光点或出现的典型错误,那么我会在题目旁批注让他来讲这道题。作对了的同学会分享他的解题思路,而做错了的同学接到任务后也会提前做好准备,改正错误,在讲解时他就会说出他出错的原因从而提醒其他同学注意。这比老师来强调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效果好多了。
5、问题式合作模式
问题式合作模式是指老师和学生或者学生和学生互相提问、互为解答、互作教师、既发现问题又解答疑问的一种合作学习方式。这种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小组内部进行,也可组与组之间进行,还可以全班同学一起进行,可分为生问生答、生问师答、师问生答、知识抢答等形式。这种模式特别适用于章节复习课,用于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结束语】
以上这些合作模式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也不是单一运用的,一堂课根据需要会有多种模式的有机融合。当然有些模式的开展之初并不是很容易的,需要制定好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来做保障。总之,小组合作是提现“生本理念”最基本的方式。
【参考文献】
张素兰,李景龙.合学教育:突破合作学习的5大瓶颈[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
【关键词】生本教育,小组合作,有效模式
一、组建学习小组
为了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学习小组是关键。我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人数、座位、管理等多方面考虑,分成了4—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在组员的分配上遵循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业成绩、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优势学科、性别等因素,努力做到组内成员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优势互补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小组合作有效模式
1、表演式合作模式
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通过表演模拟一个情境,展现一个物理现象或再现一个物理过程。例如,在学习惯性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并能运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我就用合作表演的方式模拟了汽车紧急刹车时的情景。我让愿意参加表演的同学出来(如果人数过多可分出一部分等会表演突然加速的情景,尽量让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有机会参加),双手搭在前面同学的肩上组成一辆列车,第一个当车头的同学睁着眼睛,后面当车厢的同学都闭着眼睛,跟着“车头”在教室走廊里前行,另外安排一位同学突然出现在“车头”前方,“车头”会毫无预兆地立即刹车,后面不知情的同学一个个向前扑,引起全班同学哄然大笑,在大笑之余,老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解释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接着还可以模拟汽车突然加速的情景,并要学生加以解释。通过这两个表演还要让学生明白安全行车的重要性。之后通过拍打衣服上的灰尘、快速击打棋子等现象的表演和解释,让学生总结出解释惯性现象的一般方法。
2、讨论式合作模式。
讨论式合作主要是让学生针对某一内容各抒己见,经过讨论最终达成共识的一种学习方式。例如,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个实验前,学生从老师和学生提供的一些生活实例的分析中做出了不同猜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的体积有关;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浸入的深度有关;5、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等等。然后将这些猜想分到各小组,每个小组一个议题,通过小组讨论列出需要的实验器材和可行的实验方案,特别是如何控制变量相同和不同的,具有相同议题的两个小组再交流,取长补短,使实验方案最优化。然后各小组通过实验来验证各自的猜想是否正确,得出结论。最后在班级交流实验做法和结论,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
3、分工式合作模式
分工式合作是将一个目标任务分解成多个子目标,分摊到人,每个人各司其职完成好自己的子任务,最终共同完成终极目标任务的学习方式。比如: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各成员会有不同的分工,两人组装滑轮组,其中一人用弹簧测力计测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另一人加减钩码并读出G,第三人用刻度尺测量重物上升的高度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第四人设计实验记录表,记录数据并算出机械效率。为了同学们体验不同的角色,在重复实验时尽量让学生互换角色,也能提现公平和明白每个角色的重要性。
4、互助式合作模式
互助式合作模式是指同学之间相互帮助,解疑答惑的一种模式。这种方式可以让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我常在试卷评讲和习题课上采用这种方式。
对于不同题型和不同難度的课在具体操作时也可稍有不同。1)自荐式。在试卷评讲前,我会让同学们毛遂自荐在课代表那里报名确定讲哪一题,先报名的同学有优先选择权,后报名的只能选择剩下的题目,这样就会促使成绩不太好的同学报名更积极,因为他们想要抢到自己会讲的题目,还有少数同学想尝试难度较大的题目,又怕自己讲错,他们就会主动找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先让自己弄明白了才去争取上台的机会。2)轮流式。在评讲学案时常会用这种方法,因为学案上的题目比较基础,小组成员之间确定好轮流顺序之后,一人一题轮流着讲解,保证了学生的参与率,有助于基础知识的落实。3)指派式。这种方式与传统课堂上老师点名的方式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在传统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学生举手,老师点名回答。而我会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留意学生的闪光点或出现的典型错误,那么我会在题目旁批注让他来讲这道题。作对了的同学会分享他的解题思路,而做错了的同学接到任务后也会提前做好准备,改正错误,在讲解时他就会说出他出错的原因从而提醒其他同学注意。这比老师来强调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效果好多了。
5、问题式合作模式
问题式合作模式是指老师和学生或者学生和学生互相提问、互为解答、互作教师、既发现问题又解答疑问的一种合作学习方式。这种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小组内部进行,也可组与组之间进行,还可以全班同学一起进行,可分为生问生答、生问师答、师问生答、知识抢答等形式。这种模式特别适用于章节复习课,用于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结束语】
以上这些合作模式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也不是单一运用的,一堂课根据需要会有多种模式的有机融合。当然有些模式的开展之初并不是很容易的,需要制定好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来做保障。总之,小组合作是提现“生本理念”最基本的方式。
【参考文献】
张素兰,李景龙.合学教育:突破合作学习的5大瓶颈[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