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故事”教育理论凭借其在幼儿教育方面的显著优势,近年来在美国、德國、英国等国家的幼教机构得到了快速的拓展。随着我国社会各界对幼儿教育关注程度的提升,“学习故事”在我国也逐渐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为此,我将结合自身工作过程中的实际教学案例对“学习故事”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开展情况展开探究。
关键词:“学习故事”;幼儿园;幼儿;区域活动
一、“学习故事”教育模式蕴含的价值观
“学习故事”教育模式包涵的价值观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幼儿中心观,即幼教活动要以尊重儿童个性、相信儿童能力、赋予儿童自信等为价值基础,来开展故事情景学习;②开放的课程观,即幼教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要联合幼儿家庭、社区等与学校一起来积极构建,以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为主线的课程环境。并注重课程的设计感,使课程形式以游戏活动、故事讲解、情景演绎等一种多样化的形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课程学习的连续性;③幼儿发展观,即将幼儿的教育与学习看做是一种动态且可持续的状态,在学习中不仅要借助故事教授幼儿一定的知识,更要借助故事的讲述与演绎来帮助幼儿构建起一个正确的价值观;④形成性的评价观,即在“学习故事”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幼儿的评价目的并非是为了对其学习结果进行单纯的评价,主要是为了通过评价促使其更好的开展下一步的学习活动,对学习动机具有一定的激发作用。
二、“学习故事”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开展策略
(一)设立“学习故事”实验项目
老师通过对“学习故事”内涵及价值观的认识,我们知道“学习故事”不仅有助于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更是对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幼儿园积极引入“学习故事”教学模式,并加大对“学习故事”项目的研讨力度,以在结合各国幼儿“学习故事”教学模式成果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自身的教学经验,为后续“学习故事”教学模式在园区当中的全面引入与实施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为此,幼儿园方面挑选特定班级定期实行“学习故事”教学,以此作为一个实验项目来对活动进行中的教师、幼儿的表现等予以观察,并阶段性对实行“学习故事”的班级和未实行的班级教学成果进行对比,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来制定出符合本园区学生特点的“学习故事”教学实施办法。同时,在开展“学习故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制定了明确的班级故事主题活动,并邀请幼儿的家长来共同参与“学习故事”教学模式下的故事演绎、游戏、生活观察等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组织教师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以做为其下一步“学习故事”教学模式改进的重要参考。
(二)鼓励家长参与
“学习故事”教学模式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要家长的参与,重视家长因素在幼儿教育中的发挥。为此,我们在实行“学习故事”教学模式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也同样注重家长的参与。具体来讲,首先,在幼儿教师的带头下针对开设“学习故事”教学模式的班级,建立家长微信、QQ群,在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就“学习故事”实施情况进行多方交流的同时,借助网络的图文传输功能向家长进行各种有趣学习故事的图文信息推送,以赢得家长对“学习故事”实施的支持,并为“学习故事”教学模式在家庭中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幼儿教师加大对家长就幼儿家庭教育重要意义的解读与方法指导,请家长定期与幼儿一起诵读教师所推送的故事,并在诵读完成后要求幼儿第一时间就诵读内容进行反馈,以为教师、家长对幼儿成长以及学习状况的综合了解提供丰富的资料;最后,鼓励幼儿家长发挥想象与联想,与教师共同参与对学习故事情节、内容的编写,从而使“学习故事”在家长、教师、幼儿的共同作用下情节更为丰富,内容更为多样化,使家长通过对故事的撰写来全面的了解幼儿。
三、运用“学习故事”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例介绍
活动主题:“玩纸杯”。
活动目的:锻炼幼儿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活动概述:结合幼儿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纸杯来开展区域小组活动,在引导幼儿将纸杯运用到环境当中的过程中,结合必要的游戏情节设计、表演等对纸杯在科学领域、艺术领域等中的运用进行积极的拓展。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幼儿一起在平面范围内对纸杯的各种妙用以及简单的摞、叠进行介绍和动手操作。以此来引导幼儿的摞纸杯游戏逐渐的由单一到二维、甚至三维空间当中。在这其中基于摞纸杯的造型需要,孩子需要运用到一定的数学造型思维、艺术想象思维以及科学的物体固定原理等等,因此,教师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小组幼儿讨论、合作等情况出现的各种新问题等予以观察与指导。总之无论对于孩子还是教师而言,“玩纸杯”都是一个思维发散、能力锻炼的过程。
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开始对纸杯进行简单的穿插、叠放,之后教师结合幼儿纸杯叠放的大致形态,请家长与幼儿进行通力配合,以“龙”为主题,进行制作,并通过一些小视屏生动的示范引导,引导孩子、家长创作出龙具体的手脚、犄角、龙须等不同的形态特点。
第二阶段,在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纸杯制作能力之后,指导并鼓励幼儿以《小熊请客》为故事游戏主题来对故事当中涉及到的动物进行纸杯制作,为后续的故事表演奠定基础。在这其中教师通过对螺丝、纸皮等的运用来做出动物活动的肢体,并向幼儿及家长进行展示,使幼儿充分理解动物肢体变化的规律,进而在家长的帮助下利用纸杯做出更多小动物的肢体。如,由幼儿利用纸杯进行动物大致模型的摆列组合,家长则负责具体的纸杯螺丝连接工作。
第三阶段,教师进一步加大纸杯的创作,帮助幼儿让纸杯动物能够站起来。为此,教师为幼儿提供下一步的手工素材,如动物头饰、板块等,辅助幼儿制作出立体的纸杯动物模型。
第四阶段,围绕《小熊请客》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对请客的具体情节进行展示,通过对小鸡、小熊、小狗、狐狸以及桌子、凳子、气球等形象的制作,还原出小动物们围绕在桌子旁庆祝的真实情景。最后还要对周围事物根据其特性进行颜色搭配。在完成后,引导学生就《小熊请客》故事进行游戏表演,以深化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总结:在“学习故事”教学模式的指导下,从一个简单的纸杯游戏开始,在师生及家长的共同作用下,得到了多方延伸和发展,使活动散发出了无限的可能。
关键词:“学习故事”;幼儿园;幼儿;区域活动
一、“学习故事”教育模式蕴含的价值观
“学习故事”教育模式包涵的价值观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幼儿中心观,即幼教活动要以尊重儿童个性、相信儿童能力、赋予儿童自信等为价值基础,来开展故事情景学习;②开放的课程观,即幼教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要联合幼儿家庭、社区等与学校一起来积极构建,以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为主线的课程环境。并注重课程的设计感,使课程形式以游戏活动、故事讲解、情景演绎等一种多样化的形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课程学习的连续性;③幼儿发展观,即将幼儿的教育与学习看做是一种动态且可持续的状态,在学习中不仅要借助故事教授幼儿一定的知识,更要借助故事的讲述与演绎来帮助幼儿构建起一个正确的价值观;④形成性的评价观,即在“学习故事”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幼儿的评价目的并非是为了对其学习结果进行单纯的评价,主要是为了通过评价促使其更好的开展下一步的学习活动,对学习动机具有一定的激发作用。
二、“学习故事”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开展策略
(一)设立“学习故事”实验项目
老师通过对“学习故事”内涵及价值观的认识,我们知道“学习故事”不仅有助于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更是对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幼儿园积极引入“学习故事”教学模式,并加大对“学习故事”项目的研讨力度,以在结合各国幼儿“学习故事”教学模式成果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自身的教学经验,为后续“学习故事”教学模式在园区当中的全面引入与实施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为此,幼儿园方面挑选特定班级定期实行“学习故事”教学,以此作为一个实验项目来对活动进行中的教师、幼儿的表现等予以观察,并阶段性对实行“学习故事”的班级和未实行的班级教学成果进行对比,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来制定出符合本园区学生特点的“学习故事”教学实施办法。同时,在开展“学习故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制定了明确的班级故事主题活动,并邀请幼儿的家长来共同参与“学习故事”教学模式下的故事演绎、游戏、生活观察等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组织教师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以做为其下一步“学习故事”教学模式改进的重要参考。
(二)鼓励家长参与
“学习故事”教学模式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要家长的参与,重视家长因素在幼儿教育中的发挥。为此,我们在实行“学习故事”教学模式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也同样注重家长的参与。具体来讲,首先,在幼儿教师的带头下针对开设“学习故事”教学模式的班级,建立家长微信、QQ群,在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就“学习故事”实施情况进行多方交流的同时,借助网络的图文传输功能向家长进行各种有趣学习故事的图文信息推送,以赢得家长对“学习故事”实施的支持,并为“学习故事”教学模式在家庭中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幼儿教师加大对家长就幼儿家庭教育重要意义的解读与方法指导,请家长定期与幼儿一起诵读教师所推送的故事,并在诵读完成后要求幼儿第一时间就诵读内容进行反馈,以为教师、家长对幼儿成长以及学习状况的综合了解提供丰富的资料;最后,鼓励幼儿家长发挥想象与联想,与教师共同参与对学习故事情节、内容的编写,从而使“学习故事”在家长、教师、幼儿的共同作用下情节更为丰富,内容更为多样化,使家长通过对故事的撰写来全面的了解幼儿。
三、运用“学习故事”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例介绍
活动主题:“玩纸杯”。
活动目的:锻炼幼儿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活动概述:结合幼儿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纸杯来开展区域小组活动,在引导幼儿将纸杯运用到环境当中的过程中,结合必要的游戏情节设计、表演等对纸杯在科学领域、艺术领域等中的运用进行积极的拓展。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幼儿一起在平面范围内对纸杯的各种妙用以及简单的摞、叠进行介绍和动手操作。以此来引导幼儿的摞纸杯游戏逐渐的由单一到二维、甚至三维空间当中。在这其中基于摞纸杯的造型需要,孩子需要运用到一定的数学造型思维、艺术想象思维以及科学的物体固定原理等等,因此,教师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小组幼儿讨论、合作等情况出现的各种新问题等予以观察与指导。总之无论对于孩子还是教师而言,“玩纸杯”都是一个思维发散、能力锻炼的过程。
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开始对纸杯进行简单的穿插、叠放,之后教师结合幼儿纸杯叠放的大致形态,请家长与幼儿进行通力配合,以“龙”为主题,进行制作,并通过一些小视屏生动的示范引导,引导孩子、家长创作出龙具体的手脚、犄角、龙须等不同的形态特点。
第二阶段,在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纸杯制作能力之后,指导并鼓励幼儿以《小熊请客》为故事游戏主题来对故事当中涉及到的动物进行纸杯制作,为后续的故事表演奠定基础。在这其中教师通过对螺丝、纸皮等的运用来做出动物活动的肢体,并向幼儿及家长进行展示,使幼儿充分理解动物肢体变化的规律,进而在家长的帮助下利用纸杯做出更多小动物的肢体。如,由幼儿利用纸杯进行动物大致模型的摆列组合,家长则负责具体的纸杯螺丝连接工作。
第三阶段,教师进一步加大纸杯的创作,帮助幼儿让纸杯动物能够站起来。为此,教师为幼儿提供下一步的手工素材,如动物头饰、板块等,辅助幼儿制作出立体的纸杯动物模型。
第四阶段,围绕《小熊请客》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对请客的具体情节进行展示,通过对小鸡、小熊、小狗、狐狸以及桌子、凳子、气球等形象的制作,还原出小动物们围绕在桌子旁庆祝的真实情景。最后还要对周围事物根据其特性进行颜色搭配。在完成后,引导学生就《小熊请客》故事进行游戏表演,以深化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总结:在“学习故事”教学模式的指导下,从一个简单的纸杯游戏开始,在师生及家长的共同作用下,得到了多方延伸和发展,使活动散发出了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