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居陕西省蒲城县城西的70岁以上老人,如今还都记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蒲城县西关有一片面积不小的公坟,立在公坟前方的一块硕大的石碑上,刻着一排隶体大字:“抗日阵亡将士公墓”。此处俗称“乱葬坟”,其中每个坟丘的前方都有一块高约50公分、宽约20公分的小石碑,上面刻着坟丘主人的姓名、家庭地址、军衔和生前所在部队的番号。据公坟前方石碑背面的碑文记载:民国二十七年,驻奉军政部第一五一医院院长朱文晋及该院监理黄袓金偶见蒲城县西关一片闲田,遂商请县吏,将抗战将士之伤重不治者六百余尸骨葬于此处。公墓中之垒垒丘陇,皆为民族抗战之死者……
笔者今年77岁,家离公坟很近,约500米左右。记忆中的公坟被保存至六十年代后期还基本完好。此后坟丘被平整成了土地,大、小石碑也都荡然无存。后来被三家政权机关建起了住宅大楼,居住着几百户干部和他们的家人,还曾被县饲料厂和粮食局汽车队用过,现在是一家居民小区。
幼时,我曾多次身入公墓之中,逐个颂读小小的墓碑,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他们全都来自中原各省,印象中似乎以陕西人为主、山西人次之。当时我想,他们静静地躺在这遥远的地方,家人知道吗?他们的老人和妻儿望眼欲穿,等待着自家的亲人归来。如果他们知道了自家的亲人已经长眠于此,不仅会肝肠寸断,也一定会来奠祭,把尸骨迁回原藉。可是在那个年代,他们会知道吗?笔者访问过几位老人,都不曾见过坟前有人凭吊,说明他们的家人还在苦苦等待亲人或亲人的消息。我甚至天真地想过,如果能按碑文上提供的信息,通过书信或别的方法通知他们的家人,当是一件莫大的善事。无奈,自己当时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农家少年,连小石碑上的很多文字还都不认得,显然难办此事。只好将公坟前面石碑后面的碑文抄下,很多字还都是照猫画虎罢了。等到成年之后,公坟就被夷为平地了。
六百余位抗日将士用血肉之躯与日本侵略者厮杀的历史,几乎就这样被人们淡忘了。在我们村里,了解此事的仅剩下几位老人,他们的记忆也都是一片扼腕的混沌。然而,這是血写的历史,忘记就意味着背叛。这件事也成了笔者一生的遗憾,至死无法释怀。所以,我把幼时抄写的碑文用字典校对了几次,其中的文言文词句至今还在请人解读和推敲,为的就是为那些英烈们正名、讨回一个说法。
最近翻阅旧报,发现了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抗日战争六十周年大会上的一段讲话:“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笔者把这段话连续颂读多遍,深深感到客观、实在,这才是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总结。过去说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积极反共,消极抗日。错了!很多事实可以证明,国民党积极反共不假,但要说国民党消极抗日,则纯属子虚乌有。
据史载,上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一支被称为“陕军”的中国军人,在潼关东北黄河以外的中条山区同侵华日军进行过长达两年多的拼杀,硬是把妄言三个月占领中国的日本侵略军据阻于黄河东岸,使其进入关中掠夺西北的梦想胎死腹中,不仅未能踏进潼关一步,而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仅仅一次战役,日军排长以上军官的骨灰就堆积了1700多具。正是由于英烈们的英勇拼杀,西北各地才免遭日寇铁蹄的蹂躏。当然,面对武装到牙齿的侵华日军,参战的中国军队也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长眠于此的600余位英烈,便是当年在中条山战场与侵华日军血战拼杀而身负重伤后,被送到当时的一五一医院,终因伤重而未能治愈者,他们就是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但是,多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仅他们自己没有受到公正的待遇,其家属子女还要经历羞辱和迫害。最后连仅存的一点尸骨也被抛洒于不知何处去了。他们如果阴灵有知,岂不泪洒黄泉,魂飞魄散!
前些年,县饲料厂在那儿施工时,笔者所居村中有不少人在工地打工,亲眼见过工地上到处是燐燐白骨,铭刻坟主基本信息的墓志铭(相同于墓碑的内容)也随处可见,其惨状令人目不忍睹。
岁月无情,天地悠悠。人类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虽然险峻丛生,但真理必将战胜虚伪,清风也一定会荡涤尘霾。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一席肺腑之言,不仅抚平了世人心中的伤痕,而且使烈士们游荡在空中的魂魄也得到了极大的慰藉。
笔者以为,拆碑、平坟,进而在坟地上建楼,都是限于那个时代人们的历史观念和认知水平,因为坟中埋的是国民党军队的抗日军人,石碑是为纪念国民党的抗日军队所建。如今,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无须追究任何人的责任,但我们不能让烈士流了血,献了命,家人流了泪,受了害,事情却就此结束。如此这般,我们这代人的良心哪里去了?我们的后人又将怎样看待我们?笔者曾为此同几位老友商议,大家无不赞同为此六百多位烈士追魂。具体意见是:1、请政府在原公墓附近征用一块面积不大的土地,立两块石碑,一块为《抗日伤亡将士纪念碑》,背书原来的碑文。另一块为烈士英名录,把公坟中烈士的籍贯和姓名刻上。这样,一可作为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可供群众和烈士的后人凭吊。2、设法通知家属子女知悉此情。这就需要查阅当年一五一医院的档案资料,寻访健在的当事人和知情人。
为此,笔者走访了蒲城县档案馆,结果一无所获。那么,怎样取得相关资料呢?笔者原想去沈阳的省、市两级档案馆,说不准会有收获,但再读碑文,此事发生于1938年,日寇已经占领了沈阳,岂容国民党政府军政部一五一医院“驻奉(沈阳)?”笔者愚想,所谓“驻奉一五一医院”会不会只是医院以前的名号,日军占领沈阳后,医院就迁至关内某地了。却仍沿用以前的名号。据蒲城几位老人讲,该院当年就驻在蒲城的东庙,后来不知迁往何地了,具体地点及很多相关问题靠笔者和几位老友是无力查考的。笔者曾致函中、省、县各级政协及他们的喉舌,请求帮助,结果无一家回复。说明人家对此事根本没放在心上,对国民党人的抗日壮举仍持原来的错误态度。行笔至此,笔者突发奇想,当今西北的成功人士,做官也罢,经商也好,如果没有当时那些军人以命拼杀,挡住日军西进,如今有你没你还是两说,你做的什么官,赚的什么钱?难道不应该投桃报李吗?
我们这些老百姓对此毫无办法,只想依靠自己的力量了结这个心愿。不过,靠捐款立碑也许可以办到,但要弄清英烈们的基本信息怕就难了。为此,我们情愿自筹经费,在有正义感的媒体上发此广告。恳切请求对上述情况有所了解的各界新老同志关注此事,伸出援手,提供线索,同我们一道替为国捐躯的600多名英烈呐喊和追魂。
蒲城县桥陵镇城西村
附:《抗日伤亡将士公墓》碑文
笔者今年77岁,家离公坟很近,约500米左右。记忆中的公坟被保存至六十年代后期还基本完好。此后坟丘被平整成了土地,大、小石碑也都荡然无存。后来被三家政权机关建起了住宅大楼,居住着几百户干部和他们的家人,还曾被县饲料厂和粮食局汽车队用过,现在是一家居民小区。
幼时,我曾多次身入公墓之中,逐个颂读小小的墓碑,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他们全都来自中原各省,印象中似乎以陕西人为主、山西人次之。当时我想,他们静静地躺在这遥远的地方,家人知道吗?他们的老人和妻儿望眼欲穿,等待着自家的亲人归来。如果他们知道了自家的亲人已经长眠于此,不仅会肝肠寸断,也一定会来奠祭,把尸骨迁回原藉。可是在那个年代,他们会知道吗?笔者访问过几位老人,都不曾见过坟前有人凭吊,说明他们的家人还在苦苦等待亲人或亲人的消息。我甚至天真地想过,如果能按碑文上提供的信息,通过书信或别的方法通知他们的家人,当是一件莫大的善事。无奈,自己当时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农家少年,连小石碑上的很多文字还都不认得,显然难办此事。只好将公坟前面石碑后面的碑文抄下,很多字还都是照猫画虎罢了。等到成年之后,公坟就被夷为平地了。
六百余位抗日将士用血肉之躯与日本侵略者厮杀的历史,几乎就这样被人们淡忘了。在我们村里,了解此事的仅剩下几位老人,他们的记忆也都是一片扼腕的混沌。然而,這是血写的历史,忘记就意味着背叛。这件事也成了笔者一生的遗憾,至死无法释怀。所以,我把幼时抄写的碑文用字典校对了几次,其中的文言文词句至今还在请人解读和推敲,为的就是为那些英烈们正名、讨回一个说法。
最近翻阅旧报,发现了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抗日战争六十周年大会上的一段讲话:“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笔者把这段话连续颂读多遍,深深感到客观、实在,这才是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总结。过去说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积极反共,消极抗日。错了!很多事实可以证明,国民党积极反共不假,但要说国民党消极抗日,则纯属子虚乌有。
据史载,上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一支被称为“陕军”的中国军人,在潼关东北黄河以外的中条山区同侵华日军进行过长达两年多的拼杀,硬是把妄言三个月占领中国的日本侵略军据阻于黄河东岸,使其进入关中掠夺西北的梦想胎死腹中,不仅未能踏进潼关一步,而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仅仅一次战役,日军排长以上军官的骨灰就堆积了1700多具。正是由于英烈们的英勇拼杀,西北各地才免遭日寇铁蹄的蹂躏。当然,面对武装到牙齿的侵华日军,参战的中国军队也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长眠于此的600余位英烈,便是当年在中条山战场与侵华日军血战拼杀而身负重伤后,被送到当时的一五一医院,终因伤重而未能治愈者,他们就是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但是,多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仅他们自己没有受到公正的待遇,其家属子女还要经历羞辱和迫害。最后连仅存的一点尸骨也被抛洒于不知何处去了。他们如果阴灵有知,岂不泪洒黄泉,魂飞魄散!
前些年,县饲料厂在那儿施工时,笔者所居村中有不少人在工地打工,亲眼见过工地上到处是燐燐白骨,铭刻坟主基本信息的墓志铭(相同于墓碑的内容)也随处可见,其惨状令人目不忍睹。
岁月无情,天地悠悠。人类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虽然险峻丛生,但真理必将战胜虚伪,清风也一定会荡涤尘霾。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一席肺腑之言,不仅抚平了世人心中的伤痕,而且使烈士们游荡在空中的魂魄也得到了极大的慰藉。
笔者以为,拆碑、平坟,进而在坟地上建楼,都是限于那个时代人们的历史观念和认知水平,因为坟中埋的是国民党军队的抗日军人,石碑是为纪念国民党的抗日军队所建。如今,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无须追究任何人的责任,但我们不能让烈士流了血,献了命,家人流了泪,受了害,事情却就此结束。如此这般,我们这代人的良心哪里去了?我们的后人又将怎样看待我们?笔者曾为此同几位老友商议,大家无不赞同为此六百多位烈士追魂。具体意见是:1、请政府在原公墓附近征用一块面积不大的土地,立两块石碑,一块为《抗日伤亡将士纪念碑》,背书原来的碑文。另一块为烈士英名录,把公坟中烈士的籍贯和姓名刻上。这样,一可作为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可供群众和烈士的后人凭吊。2、设法通知家属子女知悉此情。这就需要查阅当年一五一医院的档案资料,寻访健在的当事人和知情人。
为此,笔者走访了蒲城县档案馆,结果一无所获。那么,怎样取得相关资料呢?笔者原想去沈阳的省、市两级档案馆,说不准会有收获,但再读碑文,此事发生于1938年,日寇已经占领了沈阳,岂容国民党政府军政部一五一医院“驻奉(沈阳)?”笔者愚想,所谓“驻奉一五一医院”会不会只是医院以前的名号,日军占领沈阳后,医院就迁至关内某地了。却仍沿用以前的名号。据蒲城几位老人讲,该院当年就驻在蒲城的东庙,后来不知迁往何地了,具体地点及很多相关问题靠笔者和几位老友是无力查考的。笔者曾致函中、省、县各级政协及他们的喉舌,请求帮助,结果无一家回复。说明人家对此事根本没放在心上,对国民党人的抗日壮举仍持原来的错误态度。行笔至此,笔者突发奇想,当今西北的成功人士,做官也罢,经商也好,如果没有当时那些军人以命拼杀,挡住日军西进,如今有你没你还是两说,你做的什么官,赚的什么钱?难道不应该投桃报李吗?
我们这些老百姓对此毫无办法,只想依靠自己的力量了结这个心愿。不过,靠捐款立碑也许可以办到,但要弄清英烈们的基本信息怕就难了。为此,我们情愿自筹经费,在有正义感的媒体上发此广告。恳切请求对上述情况有所了解的各界新老同志关注此事,伸出援手,提供线索,同我们一道替为国捐躯的600多名英烈呐喊和追魂。
蒲城县桥陵镇城西村
附:《抗日伤亡将士公墓》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