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不能削足适履

来源 :董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erfvbgtyhn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轮“名词”(所谓“知名的词语”)普及风暴。电视、广播、网络加上大大小小的官员、人大和政协的代表们,除了言必称民生,坦露对教育、卫生事业的关注外,说得几乎同样多的就是“自主创新”了。但是我想,凡事都要讲究因时、因事、因地、因其他林林总总的具体情况制宜,不能强求一律,特别地,自主创新这件事,也不能按照有些人的想法都归结为“自主知识产权”、“自主核心技术”上面,否则,不仅可能事半功倍、成效不彰,而且可能和预先的想法背道而驰、南辕北辙。中国的企业分布广、种类多,每一个企业如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都有自己的产品特点、技术规律、市场定位,如果强调形形色色的企业都和“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沾边,就真的有些削足适履的意思。
  
  重点在“自主”
  
  为推动“自主创新”深入人心,也为了出台后续的激励政策,充斥媒体的是一些关于我国目前缺乏自主创新的数据和实例,比如“目前中国大中型企业中71%没有技术开发机构,2/3没有技术开发活动”,可是,分析形势往往是这样,如果你按照一个自认“非常关键”的观点去看,急切的求证心情很容易会自动抛弃其他信息而只剩下“严峻”的现实,进而“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自己“满意”的证据。
  更重要地,笔者认为,“自主创新论”者们大可不必那么心急如焚,因为“自主创新”的重点应该是“自主”,是来自企业家的要求。官员也好,专家也好,企业之外的人当然可以有敏锐的眼光帮助企业经营者发现问题,但是,如果企业并没有感同身受的话,那这个问题提出的可能就微乎其微。
  中国的企业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尽管承包、租赁经营、股份制之类的企业制度变迁也激发了一部分企业的生产力,但企业层面的制度变革并没有取得农村土地承包制那样突出的效果。特别地,发展最快、较早确立世界市场优势的企业并没有出现在创新的核心京、沪等大城市,而往往出现在广东、浙江等地。而沿海经济带的工业主体也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态起步,逐步进入世界产业分工体系,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些企业中的大部分除了规模扩大外,很多到今天仍然延续着以前的“订单生产”模式,作为加工单位而非设计单位存在着。在有些地区,围绕着一个较复杂的产品,还自发衍生出了上下游的产业集群,当然产业群内部还是以小企业为多,在许多人看来确实有“小、土、群”的特征,给观察者留下中国只“刷盘子”不“读书”的印象也很正常。
  问题在于,这些企业真的都有必要一夜之间抛下已经形成的发展路径进入“研发型”企业行列吗?我看未必。
  对企业而言,只有技术适用与不适用的区别,而没有所谓“高”技术和“低”技术的区别;多见的是对成熟技术的路径依赖,少见的是对技术创新的偏执。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找到自身禀赋特点能够成功把成本降低就能够满足提升竞争力的需要。从这一点上说,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土地成本、技术先进性都属于禀赋集合,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可能拥有劳动力成本优势,也就自然会选择以此为核心竞争力进入分工体系,虽然技术含量不高,可这并不丢人跌分。企业要生存,就要硬邦邦地盈利,除了在广告上念叨,一般企业并没有承担集聚社会智力进行科技创新的义务,更重要的是,需要咱们中国企业解决的首先是庞大的待就业人口,企业即使多用劳力少用机械,只要能正常、合法地运作,就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企业选择怎么生产是企业的事,那些指点企业应该如何如何的人,不仅多是做企业的外行,而且根本无法负担企业按照“创新”指示进行改造后亏损的后果,如此清谈,其实很容易误事的。
  
  现有创新体系为什么不灵光
  
  目前,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据说已达3200万人,研发人员达105万人,分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然而拥有如此高数量研发人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近年来却一直未能产生几个技术创新的主体,不仅没能像发达国家的大企业那样不断创新并依靠核心技术实现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而且大量依靠海外进口技术和设备也没能成功消化吸收并进而照猫画虎、独辟蹊径。这其中,除了有企业确实经过权衡后,“自主”地放弃了研发功能,埋头“土里刨食”的因素外,更多的是目前的不少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
  以汽车业为例,很多人指责政府“市场换技术”策略并不成功,证据就是市场让给了合资企业和洋品牌,我们自己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国产化率被扭曲成为部件国产化率,而没有能够推动整车设计等高端技术水平的提升。这其中的始作俑者其实并不是我们的汽车企业。想想国家对企业的优惠政策吧,公务车一律要用xx品牌,地方政府对当地的汽车厂商还会更优惠,甚至要求出租车都要选用xx品牌,这么好的生存条件,鬼才乐意自主创新呢!对于一只神经正常的猫咪而言,是选择呆在温暖的house,还是不分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出去逮耗子,简直都不用培训。没有生存的危机感,指望企业能有出息,那才是做梦。这种情况下,中国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两项经费之比仅为1∶0.06就不难理解了。有人总爱说韩国、日本企业这个比例达到1∶5到1∶8,同样是东亚企业,为什么不能模仿人家如何云云,可是就不去想想对方国家企业的生存竞争状况,光看到了人家保护国货的一鳞半爪,回来就升级成了对民族工业的全面呵护,国有企业已不是真正的企业,却按照市场化主体的要求来诊断,不反思企业的生存环境,却草率地下“增加投入、自主创新”这样的猛药,效果能好吗?连学习的动力都没有,哪里有创造的动力?
  回头说我们庞大的科技人员队伍,知识老化就不提了,他们的激励又是什么?做基础研究,没有足够经费,不能很快地见到效益;做应用研究,创新要对接企业,还要考虑市场需求,效益也不高,思来想去,还是简单模仿、制造概念,甚至欺世盗名来得容易,加上国内科研圈子里按出身系统、地域亲情“划圈子”的风气,扎扎实实做科研的人不多也就不奇怪了。
  正常的企业不会拒绝适用的新技术,不会拒绝能帮助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科研成果,尽管我们的成果汗牛充栋,但是有多少成果在设计时是从企业需要出发的?有多少成果本身就是相互模仿的结果?引进技术设备容易,引进一套鼓励科学技术研究的制度体系难,而让国内建立起对智力劳动成果尊重、对科研态度认真重视的风气更难,从这个角度上讲,衡量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或者潜力,不能看有多少干事的人,还要看有多少人干事,更要看有多少人干实事。
  简言之,这轮针对自主创新的宣传确实声势浩大,但众口一词之下,企业也好,政府也好,学者也好,还是应该将自主创新的丰富涵义和分寸把握好,把“核心技术”、“引进消化”、“技术升级改造”等几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区分开,如此,“创新”这个词才能真正在中国落地生根。
  如同新农村建设不能单纯盖别墅、搞外形,中国的企业还是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确立比较优势并保持竞争力上面,技术改造—消化吸收—自主研发属于企业成长的内生演化过程,就让它自然而然一些吧。
其他文献
1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因"反复抽搐30+年,再发2+h"于2011年11月7日入院。入院前30多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突发意识障碍,伴四肢强直痉挛抽搐,持续数秒钟后可自行缓解,伴面唇发
<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懂得"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实现美好理想"的道理。3.感受说理文事例典型、语言凝练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勾连旧知,解析结
政府投资项目涉及到社会生活诸多领域,直接关系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如何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已成为百姓关注、政府重视的热
目的监测患者术后早期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与乳酸的比值,判断其是否为成为预测心脏外科术后病死率的可靠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3月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1
目的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瓣膜赘生物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医院心外科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资料,从患者的心脏瓣膜赘生物中分离病原菌,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一种碳减排技术,在我国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是保障CCUS技术健康发展的关键支撑。2016年,环境保护部发布《二氧化碳捕集、利
本报讯 根据市政府工作安排,昨天下午,市长朱晓明率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按照“四不两直”要求,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督查,察看迎检一线,听取迎检汇报,协调布置迎检相关工作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