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面人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源于山西的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
  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粗犷精巧各相宜
  说起面塑的起源,其实很平常。我国古代很多地方在民间流传着逢年过节庆喜时用面粉做“饽饽”、“枣花”、“月糕”、“面鱼”、“面羊”的风俗 , 这些面食一般是作为蕴含祝福意义的食品或者祭祀的供品。这些用面做的“果实花样”既好吃,又好看,还蕴含着求吉纳福的祝愿,深受人们喜爱。
  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源远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科。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犷、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
  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面制人俑和小猪来推断,距今至少已有一千三百四十多年了。南宋《东京梦华录》中对捏面人也有记载:“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那时的面人都是能吃的,谓之为“果食”。而民间对捏面人还有一个传说,相传三国孔明征伐南蛮,在渡芦江时忽遇狂风,机智的孔明随即以面料制成人头与牲礼模样来祭拜江神,说也奇怪,部队安然渡江并顺利平定南蛮,因而从此凡执此业者均供奉孔明为祖师爷。
  面塑艺术的特点是“一印、二捏、三镶、四滚"(泥塑的步骤),还有"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 面塑实际上是馍,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主要出现在嫁娶礼品、殡葬供品中,也用于寿辰生日、馈赠亲友、祈祷祭奠等等方面。农家把已蒸好的各种面塑花摆在诸神前,其中猪头形面塑俗称“大供”,另外还有花模、花果馍、礼馍、馍玩具等。制面馍的工具十分简单:白面、剪刀、菜刀、梳子、红枣、花椒等物,只要掌握好发面技术,按照式样进行捏制,那么一个鲜活的面馍形象就会脱颖而出。
  面塑的形象多是传统戏曲、四大名著、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童卡通中的人物以及十二生肖和其他动物。比如刘备、关羽、张飞、福禄寿、八仙、嫦娥、哪吒、唐僧师徒、杨家将、水浒英雄、十二钗、白毛女、葫芦娃、蜡笔小新、奥特曼等。当然时髦因素也会影响面塑的创作,如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造型就被面塑艺人们捏制出来。
  面塑上的清明上河图
  看过清明上河图的市民对其肯定不会陌生:汴河两岸的商贸活动,都城郊外的秀美风光,无不再现了北宋时期的繁荣景象。而民间艺术家于启全则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将北宋街景用传统艺术面塑创作了出来。面塑版《清明上河图》长达6米,有近千个神态各异的北宋时期人物、100多头牲畜、50多栋房屋楼宇、40多艘船……这些用面塑成的艺术品做工精细,人物小到几厘米,但仍然非常传神。
  于启全今年45岁,是民间的面塑达人。用他的话说,自己可以说得上是“面塑世家”出身。“我父母都会做面塑,我小时候就耳濡目染了。到了七八岁的时候,我就开始拿着面团捏,要是遇到了问题就向父母求助。”就这样,靠着自己的钻研和父母的指导,于启全十几岁时就出师了。人物塑像他可以信手“捏”来,这一捏就捏了十几年。
  十年前,一个大胆的想法钻进了他的脑海。“面塑是一项传统的技艺,我想把它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联系起来。于是,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众人皆知的清明上河图。”
  于先生透露,从十年前产生这个想法开始,于先生先后几次创作,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功。“创作这个作品不光是技艺的问题,还需要很大的耐心。”
  真正动工后,于先生发现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要做就做到最好,基本上,长宽的尺寸都是按照真迹的标准来的。”于先生说,他把制作清明上河图的时间安排在夜深人静时,因为只有在这个时间段,他才能静下心来安心创作。为了能够更好地将清明上河图的内容表现出来,于先生翻阅了大量北宋时代的文献,借鉴了相关木雕作品,一遍又一遍地推敲每个人物的神态表情和建筑结构。
  在这个长约6米、宽约0.5米的作品创作过程中,于先生遇到了很多难题。“之前我们见过的清明上河图都是平面的,比较抽象。可面塑是立体的,参照平面作品创作会有很大的视觉差。同时,清明上河图诸多人物都有自己的动态表情,最小的人物不足1厘米,整幅画都是贯穿在一起的,只要衔接不上,之前捏的人物就成了失败的作品,全部都要重捏。”于先生表示,另一个难度出现在材料上。“因为面是软的,而树木和房屋都需要塑形,这对我来说又是一个挑战。”
  “因为面有收缩,比如做一个房子,一定要把握好它的收缩,这就需要反复去做找到合适的比例;此外,还要掌握好各个景物之间的比例。”整个作品共用掉了200多斤的面粉,仅树就做了三百多棵,选择最好的放到作品里去。
  于启全借鉴了冰雕、木雕等艺术形式的技法,一遍又一遍地推敲每个人物的神态表情和建筑结构。“面塑版《清明上河图》有自己的优势,如房子、船的歪歪扭扭等,只有用面粉能做出这种怀旧的感觉,就像写意画一样,随意一泼,就能出现一个艺术效果。”于启全说。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这个面塑版的清明上河图终于问世。“这也圆了我的一个梦,我更希望看到这个作品的市民能对我们的传统文化重新重视起来。”于先生说,接下来,他会继续创作不同时期的面塑作品,把更多的文化展示给更多的人。
  老行当玩出新花样
  在湖北武汉市群星城的一家餐馆门口,摆放着五彩斑斓、栩栩如生的面人。只见小凳子上坐着一个20来岁、面容白净的小伙子,脖子上跨着一个装面料的小布袋,面前再架一个小摊子,上面展示着形态各异的面塑:有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有活泼可爱的动漫造型。他身后还立着一个展架,上面有各种媒体报道截图,几个大字清晰可见——面人王虎。   王虎初中毕业后去了沿海打拼,2003年,凭着自学模具制作,他晋升为车间小组长,可他却一直惦记着儿时心里的厨师梦。他辞职回湖北老家,直奔武汉一家厨师学校而去。
  几年后,武汉一间酒店的厨师大赛上,一道佛跳墙吸引了王虎的视线。倒不是这菜多美味,而是那道菜的摆盘中放着一尊20厘米高的弥勒佛,生动又精致,让他啧啧称奇。如此一点缀,菜品增色不少,这门手艺对厨师而言很实用,王虎心中微微一动。
  晚上回到宿舍,他打开电脑敲出“面塑”两个字,开始自学之路。通过互联网,这门古老的民间技艺朝这个年轻人打开了一扇门。
  当天他就找来面粉和糯米,迫不及待地尝试了第一个作品,先蒸熟,然后全靠手感捏出了一颗小白菜。他在心里沾沾自喜:第一次捏出的面塑样子似乎还不错嘛!然而过了一个星期之后,这些作品就长霉,又一个星期之后就开裂了。
  “怎样才能更好的保存面塑呢?”他开始思索这个问题,一头扎进了材料的加工改进中,查资料、调配方,整整实验了三年。将面粉与糯米按照不同比例搭配,加入白糖、蜂蜜、防腐剂等元素,分别制作作品并编号,及时记录变化,考察最佳的保存时间与手感。光是面粉的品牌就对比了几十种,失败的次数更是不计其数。
  渐渐地,他掌握了一套面人制作的“独门秘方”,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开裂,还能长时间保存。不仅如此,他还琢磨心思做出了独特的工具,练成了独特的手艺,让传统的捏面人更加精细化。
  日久天长,他对捏面人这门手艺活的理解有了变化。
  一开始,王虎将其运用到菜品装饰上,用精致的面塑取代传统的食雕,一丛蘑菇,一株小花,置于餐盘中,特别抢眼。王虎还将面人带进茶楼、酒行、高端会所的橱窗,高达30厘米的古代人物像,成为酒店一景。
  三年时间里,王虎一边继续做厨师,一边将几乎所有休闲时间都用来提升面塑的手艺。借此在厨师业内拿到比同档次厨师更高的工资,他很满足。
  直到2013年的一天,一位朋友看到他的作品,疑惑地问:“你现在做的这么好,为什么不拿出去卖?”
  王虎听后心中一动,在2013年圣诞节,他在酒店门口摆上小摊,一边不紧不慢地捏,一边卖自制的圣诞老人面塑,偶尔吆喝两句,没想到非常火爆。有了这一次经历,他才开始尝试把自己的作品推向市场。不久后,他正式辞职,专心做起面塑师傅。
  王虎的拿手作品之一是关公面塑,拿着大刀的红脸关公长约30厘米,形态逼真,色彩鲜艳,用一个透明玻璃放置,倒别有一番风致。这个关公系列,单价两千多,他已经卖得只剩一个。他有自己的底气:“我算是武汉卖得最贵的面塑师傅。”
  除此之外,他曾为湖北省图书馆制作一批文物面塑,现在还被放在湖北省博物馆内;他自己设计的“武汉老行当”系列面塑,还原老汉口街头民间手艺人的生活状态,还因此被武汉蔡林记的老板请上餐桌……而这些作品,对于他而言,都是“无价”的艺术品。
  王虎专注“面塑”,过得风生水起,他的一个厨师朋友看到后也辞职了来做这一行,然而转行后收入不稳定,因此还和妻子离了婚。
  的确,传统的捏面人行当收入并不稳定,社会地位也不高,即使达到一定技艺级别,也因很难把握市场而只能勉强养家糊口。
  而脑袋灵活的王虎善于抓住每一个机会推销自己,在他的床头摆着翻出卷角的两本书:《如何推销自己》、《演讲与口才》,“不想当艺术家的面人师傅不是好推销员”,这是他朋友圈的金句。
  他随身背着一个军绿色挎包,里面放着“面人王虎”的名片,上面不仅有印着各种联系方式,还有颇为时尚的微信二维码。连在街边摆摊与人闲聊时,他都不忘递出自己的名片,露出惯有的憨笑,“加个微信好友吧!”
  现在,他打造出一个以面塑手艺为起点的多面营销模式,从街边摊到微店,从批量售卖到私人定制,从少儿益智面塑培训到商业民俗表演,从城市沙龙到创意集市展览,王虎将销售链从“线下”到“线上”串联起来,每个月收入七八千元,在江城“面人王虎”渐渐形成了品牌。
  生于1986年的王虎也许是武汉最年轻的专业面人大师,凭借着“手艺+创意+多样化营销”,捏面人这门传统的老手艺在他手中焕发出别样的生机。
  传统手艺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传承?手艺人如何在互联网世界找到自己的尊严?面人王虎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路。
其他文献
张伯苓,名寿春,字伯苓,以字行,天津人。北洋水师学堂毕业。著名教育家,南开中学、大学创始人,被称作“南开先生”,与教育家、学者严修同为天津最早提倡民办教育者。  张伯苓在抗战胜利后曾一度返回天津,先后住在南开区南门外大街272号(现为天津市无线电六厂)及和平区南海路5号(现为1号)。1948年6月,被迫出任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不久辞去,避居重庆,深居简出。1950年春,张伯苓希望北归。5月,从
期刊
在上一期《农家书屋》文章中,初步介绍了“肠道菌群健康,人就健康”的内容,这期我们将继续进行深入分析。  此前我们已经通过大量科学研究,分别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证明,“饥饿源于菌群”不仅是有道理的,而且在现实操作中是可行的,同时也已经通过大量临床观察指标和循证医学数据证明,正常人每天一日三餐在使用益生元“喂饱”肠道菌群的前提下,只喝水不吃饭,可以正常生活工作7-14天,不仅不影响正常的生活规律,而且能够
期刊
传统农业正在遭遇着互联网的冲击,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不但颠覆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手工劳作方式,也打破了粗放式的传统生产模式,转而迈向集约化、精准化、智能化、数据化。可是对普通农民来说,大数据这个火爆的名词,像雾像雨又像风,实在看不懂。就让我们用最简单的语言,来看看大数据究竟能够为农业做什么,如何颠覆了传统农业。  大数据实现以销定产  在农业大数据没有兴起之前,传统农业的最大弊端就是难以
期刊
12月1日,中国政府网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就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做出全面部署。根据意见,到2020年,中国将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意见指出,农垦是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代表,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新形势下农垦承担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意见明确了新时期农
期刊
近年来,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村容村貌也确实有了很大的改观,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好评。然而,据笔者观察发现,农村不少村庄留下来的一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的村部礼堂和个别年代久远的姓氏旧祠堂都已是破烂不堪,废弃不用了,甚至有的已经梁柱腐朽、墙壁歪斜,且时有倾塌之危险,有的已成了废墟一地,让人见了深感痛惜与担忧。  在农村,这些旧时祠堂和礼堂过去作为召开群众性集会或大家观看电影等主
期刊
2015年12月24日至25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形势,围绕农业结构性改革,就“十三五”期间和2016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部署。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开好这次会议,做好农业农村工作
期刊
古人说,“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今天,“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已然上升为国家战略。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0部门13日对外公布的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无疑是落实这一战略的具体行动。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安放在诗词歌赋中的乡村,是如此美好与纯净。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垃圾成灾、污水横流成为不少乡村环境的缩影。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约有6.5
期刊
购书如娶书,把书带进家门开始,书就成了家里的一员,一同面对人生的荣辱,一起品尝生活的苦乐。每一本书也都欣然接受人的疼爱与怜惜,跟着人离开书店进了新家,把自己当成这个家庭的一员。书在努力做好自己的家庭角色,发挥着应该发挥的作用,不会因为家庭的贫穷或富有产生嫌弃或贪恋心理。  作为家庭一员,书也有自己的姿势。任何一本书,都最不喜欢站立,而站立恰恰是世界上所有书中保持最多的姿势。站立的书在书店或图书馆里
期刊
魏楚予,1945年生。著名画家、邮票设计家、书法家、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军事博物馆专职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日本国际水墨画协会理事、澳门老年书画协会顾问,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聘为《百年中华英烈颂》艺术大展的艺术总监。中国古代军事博物馆总体设计师。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曾师从颜文梁、潘天寿、林
期刊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业生产组织经营化程度较低,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附加价值较低,广大农民承受着成本地板不断抬升、价格天花板不断下压的双重挤压,成为收入最低的人群之一,严重缺乏生产动力。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和粗放式经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然而,耕地在减少,人口在增加。13亿人要吃饭,地必须有人种,不但必须有人种地,而且是高素质的人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