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美术教育对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促进探析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a0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美术为切入点探讨美术教育对于幼儿“思维”开发的作用,从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出发,阐述生活化美术教育的意义和具体开展措施,以期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和谐、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 键 词: 生活化;美术教育;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
  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学龄前儿童由于身心发展不充分,对外界事物判断通常借助事物的外形、颜色、声音等通过视觉及听觉器官进行判断。学龄前儿童对外界事物充满求知欲与好奇心,感觉器官是其对外界事物进行判断的首要器官,以上研究成果表明,对学龄前儿童开展美术教育,可极大促进学龄前儿童对外界的理解,促进其身心发展。美术作为一门以色彩、形状、结构和材料为主要特色的表象性学科,幼儿时期作为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丰富多彩的色彩运用、随心所欲的材料画法以及天马行空的绘画创作,可充分发展学龄前儿童对外界事物的好奇、感受和认知。幼儿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教育中进行美术教育,可促进幼儿心理、智力、情感等多个方面发展,为幼儿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时期的美术学习,对幼儿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前教育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学前教育作为以3-6岁年龄段儿童为教育对象开展的教育,幼儿教育属于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教育的前置教育阶段。3-6岁年龄段儿童身心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个性与性格、对外界的认知也迅速发展,是幼儿成长的重要阶段[1]。学前教育阶段儿童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对外界的认知也较为片面。对于学前教育阶段儿童,需通过合理教学教学设计,以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科学安排知识传授与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前教育儿童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发展。
  (一)感知、记忆的特点
  2-6岁儿童感知能力发展迅速,具体表现为感知的范围的扩大,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快速提高。2岁后,幼儿的视觉、听觉、触摸觉逐步发展,但空间知觉还尚未发展。学龄前儿童基本能够对常见颜色、父母的声音等进行辨别,但对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方位,以及早晨、中午、晚上复杂时间概念难以掌握。
  (二)想象、思维的特点
  幼儿期儿童想象具有无目的性,想象的主体不明确性,以及想象过程常受情绪及兴趣控制。在学前教育阶段,学龄前儿童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初步得到发展,幼儿儿童想象主要依赖对已有概念的模仿,表现为可重复性与可复制性,想象具有夸张性,对假象和现实的辨别能力较差。
  (三)情感、意志的特点
  学前教育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具有不稳定性,情感容易外露,对情绪的控制性较差,表现为情绪极易冲动。学前教育阶段也是幼儿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具体表现为学前教育阶段儿童情感不断丰富,情感所指向事物的性质逐渐变化,情感日益深刻。学前教育阶段儿童高级情感开始形成,表现为道德感开始得到发展,具有基本的对错意识,审美开始得到发展,对自己的行为控制力得到加强。
  (四)情绪、性格的特点
  学前教育阶段儿童情感发育尚未完善,具体表现为情感的内抑制性较差,对外界事物看法较为片面、主观,情绪较易受到外界事物和情境的影响和刺激,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具有突然性与爆发性[2]。具体表现为学龄前儿童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较差,情绪多变且不稳定,常从一个极端发展到另一个极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教育阶段儿童逐步可以自主控制情绪,情绪易冲动、易外露、易受到外界感染等特征减少,情绪的稳定性逐步提高。
  二、美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幼儿教育质量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幼儿儿童作为祖国的花朵,其天真、幼稚、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观察力与可塑性,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美术教育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术生活化教育是指通过生活式的体验,开展美术教学的一种方法,相较于传统美术教学方法,美术生活化教育可充分调动幼儿的好奇心与观察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形象思维,对于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美术生活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意义。
  例如在教学活动《直线的分割想象》中,如果單纯地让幼儿进行直线练习,对于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学龄前儿童非常枯燥。但是,教师可通过开展生活化美术教育,将枯燥的美术练习与幼儿日常生活相结合,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宝宝在家帮妈妈打扫卫生,如何用最快的方式将地板拖干净?”将画画练习与打扫卫生相结合,通过开展生活化美,教育,启发幼儿主动进行思考,将枯燥的绘画练习转化为有意义的问题解决,并赋予儿童对于劳动的参与和亲情的感知,因此,生活化美术教育通过将美术学习与幼儿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幼儿对于现实生活的感知与参与,启发幼儿好奇心与想象力,激发幼儿美术学习兴趣与对于生活常识的理解,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幼儿阶段作为个体身心快速发展时期,幼儿对于外界的感知以视觉、听觉为主,但缺乏对美的认知和判断,有赖于教师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通过对幼儿开展生活化美术教育,可刺激幼儿对形状、色彩的感知,加深幼儿对于自然美、形状美、色彩美的感知,可促进幼儿对于美的想象力与感受力,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在追求美、探索美、理解美、表现美的过程实现身心全面发展。
  (二)以美术教育为切入点,开启幼儿“思维”
  手工课作为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课通过幼儿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双手制作完成造型或物品,可充分发展幼儿对于外界的观察力、想象力与动手能力。一方面,幼儿通过观察模特、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特点等,可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与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另一方面,手工课可有效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诸如手工课中折纸、剪纸、黏贴、涂色等动作,可有效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群,促进手指、手腕与眼睛配合一致。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手的活动,关系到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细胞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4]。人体手部动作与思维活动直接相关,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手部活动越多,动作越复杂,对于大脑皮层上相应的运动区的生理活动刺激越频繁,思维活动能力愈高。因此,开展美术教育对于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美术教育作为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邏辑发展的一门艺术形式。美术教育具有形象性、自由性等特点,有利于幼儿通过想象,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幼儿通过对于外界事物的观察,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并通过进行艺术创造,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例如,在生活化美术教育中,教师通过布置《给果树穿上新衣裳》命题画,可启发幼儿喜欢什么样的水果?不同果树果实的颜色,为不同果树穿上不同颜色衣服。“新衣裳”作为幼儿成长喜闻乐见的物品,教师以充满生活化气息得“果树”“新衣服”为主题,既对幼儿极具吸引力,又富有创意性,还可启发幼儿对于水果的观察,以及自己对于不同颜色的喜好,不同色彩的搭配的,可有效促进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
  (四)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个性心理品质,是指幼儿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兴趣、爱好、能力、气质和性格的总和[5]。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兼具动手能力、发展思维和培养想象力的教育活动,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美术教育具有愉悦性,学龄前儿童通过参与手工制作或者绘画,可使其在创作中获得成就感、自豪感与审美的启迪。美术教育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龄前儿童美术创作的主体多以日常生活中的花、树、物品为主,可激发幼儿对于生活、大自然的热爱。同时,美术的再现性与创造性,通过美术创作,可激发幼儿对于美的想象力,转移生活中的不良情绪,促使幼儿维持心理的平衡和健康,养成开朗乐观的个性品质。
  三、结论
  内容的生活化、环境的生活化和物料的生活化是开展生活化美术教育的基础,对学龄前儿童开展生活化美术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教育价值。幼儿教师应在充分注重游戏性和趣味性的基础上,充分注重学前教育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将美术教育与学龄前儿童生活实践相结合,通过开展生活化美术教育,启迪幼儿思维,培养幼儿观察力与创造性,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幼儿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社,2006.
  [2]王秀丽.幼儿美术教育的教与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韩平花.园本课程理论与实践丛书——幼儿美术教育探索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夏力.回归生活: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及评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5]丹尼格·雷戈里.手绘的奇思妙想[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最近,有些学校升格改校名,要在“大学”或者“技术大学”前加上“职业”二字,变成职业大学或职业技术大学,导致舆情有点紧张,有些人不愿意大学校名里面出现“职业”二字。还有人跟我吐槽说,相关部门为什么非要在升格学校的校名里面加上“职业”二字,感到不理解(背后的真实想法不得而知)。仔细想想,这种情况非今独有,其实一直存在,尤其是把“职业”二字前置在学校或者教育上面,比如职业高中、职业教育,都不太受待见,理由自是充分的。难道“职业”二字就这么可怕,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还是另有原因,值得深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职业教育政策主张经历了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的历程,体现出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持久性”、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时代性”、发展主体的“多元性”和实施策略的“精准性”等逻辑特征,职业教育实践在“求生存”“为生活”“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十四五”时期,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要坚定执行党的职业教育政策主张,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让所有社会公民均具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摘 要: 为了适应现在社会对于人才的各种需求,高校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的首要任务之一。在进行版画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本文主要对学生在版画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的表现方式和培养策略展开分析讨论。  关 键 词: 版画教学;培养创新性思维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机制的不断完善,近年来儿童艺术教育工作备受关注。在实际落实儿童艺术教育创新工作期间,将传统文化与之进行融合,不仅会产生积极影响,甚至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在儿童阶段就要着重开展艺术教育工作,为了能够提升该项创新工作的有效性,就要在全面掌握传统文化双重影响的基础上,选择性地应用和吸收传统文化,从而为后续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关 键 词: 传统文化;儿童艺术;教育创新;双
摘 要: 文人是古代特殊的社会群体,明代文人群体不断发展壮大。雅集是文人聚会交友的方式,文人之间聚会雅集逐渐流行,产生了许多文学与艺术作品,包括雅集题材绘画。明代文人雅集成为文人画中一个重要创作题材,为后世留下了众多雅集绘画。其中一些绘画有较高的写实性,这也为我们研究明代文人雅集空间提供了重要依据与参考。  关 键 词: 明代文人雅集;雅集空间;环境要素  明代文人雅集空间环境自然清雅、古朴天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亚洲文化产品与设计日益普及,东方元素被广泛运用。不同国家、民族的艺术家运用东方元素所进行的设计风格不同,其中蕴涵的东方意识与美学思想各不相同。我们的先人跨越了时间与空间,运用象征性的符号语言,用各种方式传递着信息。这些被日渐遗忘的图腾和信息,在岁月中讲述着故事,被雕刻在建筑上,被描绘在纸面上,被暂存在节日里,被编载在互联网中,以不同的形态延续着历史,传承着艺术,但同时
摘 要: 舞蹈编导教学是一门综合实力较强的教学工作,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了解舞蹈表达真正的含义,从而编排出打动人心的舞蹈。其中舞蹈编导包括舞蹈技巧、舞台美术、形象思维等多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理解能力和美感能力重点培养,另外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性,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进行针对性培养。本文结合对舞蹈编导教学的重要性进行简要剖析,分析如何培养舞蹈形象思维,论述了舞蹈形象思维在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探索实践教学改革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主体之一,其参与程度对实践教学及人才培养都是决定性的影响因素.德国应用科
摘 要: 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高职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群体来说,在进行音乐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针对学生采取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励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任务驱动教学法一方面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音乐探究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有利于更加高效地推进音乐教学。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们来说,这种教学方法更
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运行、养老服务保障体系、社会和谐稳定等多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老年大学是我国开展老年教育的重要主体和形式,推动了老年教育蓬勃发展。随着积极老龄化的到来,我国老年教育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因此,要应转变老年教育的理念,树立老年学习的新理念。老年学习共同体以满足老年人的教育需求为目标,坚持老年群体自我学习、自我组织、自我设计、协作互助的理念,成功提高老年人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丰富老年教育的组织形式,提升老年教育的质量,将成为未来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