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超声治疗效果的定量CT评价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in_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定量CT评价低强度超声仪(LIUS)促进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例闭合性桡骨远端A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超声组(10例,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后给予超声治疗)和对照组(10例,单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超声组每天治疗1次,每次20 min,超声平均强度为30 mW/cm2;所有患者均在第14,42,70天采用TOSHIBA CT机[Aquilion、TSX-101A,标准骨密度(BMD)体模及扫描条件为120 kV,75 mAs,0.5 s,层厚5 mm)扫描骨折端远近3 cm骨段和体模,测量两侧骨骼的皮质横截面积(CSA)和皮质骨骨密度(cBMD),观察及计算两组以骨折端为中心远近1 cm(共计5个层面)骨段的力学强度指数(BSICSA=CSA×cBMD)、骨折端X线表现、骨折愈合时间等相关指标并予统计学分析.结果 超声组与对照组相比,骨折端BSI F组别值为18.823,BMD F组别值为3.0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定量CT所获取数值显示超声干预和时间因素的交互作用最有效,超声干预作用次之(Eta组别*时阃>Eta组别>Eta时间).结论 LIUS可促进桡骨远端骨折愈合,其中定量CT所提供的CSA和cBMD能够作为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定量评价依据,且比传统方法更精确、更具体、更灵敏。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微创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在股骨远端骨折手术中的技术要点. 方法2003年7月-2007年2月,采用LISS治疗53例股骨远端骨折.骨折按AO分型:33A1型2例,33A2型11例,33A3型10例,33C1型3例,33C2型15例,33C3型12例.手术方法:对股骨髁间的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而股骨干骺端骨折则闭合复位,
目的 探讨肺动脉切开取栓治疗创伤后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方法、围术期处理及外科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总结自2001年3月至2007年2月采用肺动脉切开取栓治疗的7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资料.7例患者在病史中均有近期手术或外伤史,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45±7)岁.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CT或肺动脉造影确诊,手术在中低温体外循环辅助下完成.患者出院后随访3~12 个月.结果 8例患者术后即刻肺动脉压下
多发性创伤(简称多发伤)在临床创伤患者中愈来愈常见,这主要是由于与传统创伤相比,现代创伤事故在致伤机制上有了很大的差异.传统创伤以打击、摔跌为主,致伤能量低,单发伤多.而现代创伤以交通伤、高空坠落伤、爆炸伤为主,致伤能量高,多为多发伤.多发伤伤情复杂且严重,病理生理反应急剧,它并不是几种损伤的简单叠加.对多发伤的临床研究表明,多发伤除了具有创伤的基本特点外,还具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和复杂性,而且涵盖了
期刊
双额叶脑挫裂伤是临床上常见的闭合性脑损伤中一种严重的脑损伤,早期意识障碍程度相对较轻.有些患者早期CT表现不确切,但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可能突然变化而造成严重后果,并且手术指征不易把握,给诊治带来困难.我科自2002年1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此类患者32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期刊
20世纪40年代,Fuller Albright第一次提出雌激素对骨骼有重要作用,他认为雌激素缺乏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雌激素替代治疗(HRT)可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发生[1].此后,开展了大量关于雌激素对骨骼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期刊
期刊
桡骨头骨折占所有成人肘部骨折的30%,5%~10%肘关节脱位与肘关节周围骨折有关.最常见的是桡骨头骨折,分为四种类型~([1]).对于无法重建的Ma-sonⅢ型和MasonⅣ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治疗非常困难且具有争议.过去常采用桡骨头切除术,但其存在许多远期并发症,如肘外翻、肘关节强直、桡骨残端周围软组织骨化、下尺桡关节半脱位或脱位、迟发性尺神经炎、桡骨远端向上移位导致肘腕关节退行性关节炎及肘、前
期刊
电子邮件通讯技术已经广泛被应用于颅脑创伤多中心医师之间、医师对患者及其家属问卷调查等研究之中,诸如利用电子邮件调查工具进行颅脑创伤患者输血指征调杳、康复治疗期间颅脑创伤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形成的筛查、预防、治疗的多中心研究。
期刊
穿透性胸部损伤(Penetrating thoracic trauma,PTT)是常见的胸部外伤,伤情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正确处理,病死率较高.我院1990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PTT患者共868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前颅脑损伤治疗的基本指导方针强调预防二次脑损伤的重要性,其中对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结果不利的因素包括低氧、高碳酸血症、低血压、低血容量、低体温、凝血障碍和高颅压.颅脑损伤后36 h内如能避免这些因素的发生或尽量纠正这些因素的失衡,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