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人们对建筑本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建筑的好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建筑结构设计。本文简要探讨了关于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结构图;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more and more high-rise buildings, people on the building itself is also more and more high, and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is th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method of structure design and related matters.
Key words: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structure diagram
中图分类号:TU318
引言: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就是用结构语言来表达建筑师所要表达的东西。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兴旺发达,建筑市场异常繁荣,结构设计工作者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设计工作的关键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造价和建筑质量,做好结构设计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目前结构设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设计师应该在设计中注意克服,充分的踏查,确定最科学的设计方案。
一、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1.结构平面图
在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时,有时是要输入结构软件进行建模。当建筑地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时,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可以不用进行截面抗震验算的,但必须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当建筑地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时是必须要输入软件建模计算的。
2.屋顶结构图
当建筑是坡屋面时,结构的处理方式有梁板式和折板式两种。梁板式适用于建筑平面不规整,跨度较大,屋面坡度及屋脊线转折复杂的坡屋面。折板式适用于相反的条件。两种形式的板均为偏心受拉构件。板配筋时应有部分或全部的板负筋拉通以抵抗拉力。板厚基于构造需要一般不宜小于120厚。至于坡屋面板的平面画法,通常使用剖面示意图加大样详图的表示方法,这样更便于施工人员正确理解图纸。设计的图纸方能让施工人员明白。由于屋面的起坡会造成阁楼层的部分墙体超高,要结合门窗顶设置圈梁来降低墙的计算高度。
3.大样详图
在建筑详图的准确无误的基础上,大样详图的绘制可以在建筑详图的基础上直接绘制,也可在以前做过的详图的基础上来局部改进绘制。这阶段需要注意在保持建筑外形的前提下尽量的使结构受力合理和施工方便。在标高和外形尺寸上一定要和建筑专业协调一致。
4.楼梯
楼梯梯板要注意挠度的控制,首段梯板的基础应注意基础的沉降问题,必要时应设梯梁。梯梁的位置尽量使上下楼层的位置统一,梯梁要注意梁下净高要满足建筑的要求。局部不合适处可以采用折板楼梯。折板楼梯钢筋在内折角处要断开分别锚固防止局部的应力集中。注意梁下的净空要求,并要注意梯板宽度的问题。
5.基础
基础的配筋应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要注意混凝土的标号选择应符合结构耐久性的要求。条基交叉处的基底面积不可重复利用,应注意调整基础宽度。条基交接部位的钢筋设置应有详图或选用标准图。局部墙体中有局部的较大荷载时也要调整基础的宽度。
二、进行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1.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可砍成直角或斜角。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交,阳角不必加辐射筋。
2.关于箱、筏基础底板的挑板问题
从结构角度来讲,如果能出挑板,能调匀边跨底板钢筋,特别是当底板钢筋通长布置时,不会因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底板的通长筋,较节约;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能降低整体沉降,当荷载偏心时,在特定部位设挑板,还可调整沉降差和整体倾斜;窗井部位可以认为是挑板上砌墙,不宜再出长挑板。虽然在计算时此处板并不应按挑板计算。当然此问题并不绝对,当有数层地下室,窗井横隔墙较密,且横隔墙能与内部墙体连通时,可灵活考虑;当地下水位很高,出基础挑板,有利于解决抗浮问题;从建筑角度讲,取消挑板,可方便柔性防水做法。
3.关于梁、板的计算跨度
一般的手册或教科书上所讲的计算跨度,如净跨的1.1倍等,这些规定和概念仅适用于常规的结构设计,在应用日广的宽扁梁中是不合适的。梁板结构,简单点讲,可认为是在梁的中心线上有一刚性支座,取消梁的概念,将梁板统一认为是一变截面板。在扁梁结构中,梁高比板厚大不了多少时,应将计算长度取至梁中心,选梁中心处的弯距和梁厚,及梁边弯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值配筋。(借用台阶式独立基础变截面处的概念)柱子也可认为是超大截面梁,所以梁配筋时应取柱边弯距。削峰是正常的,不削峰才有问题。
4.关于纵筋搭接问题
纵筋搭接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一般情况下,d 取钢筋直径的较小值。这有个前提,即大直径钢筋强度并未充分利用。否则,应取钢筋直径的较大值。如框架结构顶层的柱子纵筋有时比下层大,d应取较大的钢筋直径,甚至纵筋应向下延伸一层。其实,两根钢筋放一起,用铁丝捆一下,能起多大作用,还削弱了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所以,钢筋如有可能尽量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5.关于回弹再压缩
基坑开挖时,摩擦角范围内的坑边的基底土受到约束,不反弹,坑中心的地基土反弹,回弹以弹性为主,回弹部分被人工清除。当基础较小,坑底受到很大约束,如独立基础,回弹可以忽略,在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附加应力计算。当基坑很大时,相对受到较小约束,如箱基,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压力计算,被坑边土约束的部分當做安全储备,这也是计算沉降大于实际沉降的原因之一
6.主梁有次梁处加附加筋
一般应优先加箍筋,附加箍筋可认为是:主梁箍筋在次梁截面范围无法加箍筋或箍筋短缺,在次梁两侧补上,象板上洞口附加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应绝对。规范说的清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也就是说,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垫梁不必加附加筋。位于梁下部的集中力应加附加筋。但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载较大时,应加附加筋。当主梁高度很高,次梁截面很小、荷载很小时,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梁,主梁可不加附加筋。还有当主次梁截面均很大,如工艺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梁,而荷载相对不大主梁也可不加附加筋。总的原则,当主梁上次梁开裂后,从次梁的受压区顶至主梁底的截面高度的混凝土加箍筋能承受次梁产生的剪力时,主梁可不加附加筋。梁上集中力,产生的剪力在整个梁范围内是一样,所以抗剪满足,集中力处自然满足。主次深梁及次梁相对主梁截面、荷载较小时,也可满足。
三、结束语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的前提基础,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业人员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建筑结构设计是经验性很强的工作,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严格遵守规范和规程也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建筑结构设计,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相信一个又一个建筑会给大家带来非常多的惊喜,为企业创造更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欧焕林.对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探讨[J].煤炭技术,2011(4)
[2]邹俊.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现实应用[J].应用技术,2010(10)
[3]张吉人,建筑结构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9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结构图;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more and more high-rise buildings, people on the building itself is also more and more high, and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is th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method of structure design and related matters.
Key words: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structure diagram
中图分类号:TU318
引言: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就是用结构语言来表达建筑师所要表达的东西。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兴旺发达,建筑市场异常繁荣,结构设计工作者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设计工作的关键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造价和建筑质量,做好结构设计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目前结构设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设计师应该在设计中注意克服,充分的踏查,确定最科学的设计方案。
一、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1.结构平面图
在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时,有时是要输入结构软件进行建模。当建筑地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时,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可以不用进行截面抗震验算的,但必须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当建筑地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时是必须要输入软件建模计算的。
2.屋顶结构图
当建筑是坡屋面时,结构的处理方式有梁板式和折板式两种。梁板式适用于建筑平面不规整,跨度较大,屋面坡度及屋脊线转折复杂的坡屋面。折板式适用于相反的条件。两种形式的板均为偏心受拉构件。板配筋时应有部分或全部的板负筋拉通以抵抗拉力。板厚基于构造需要一般不宜小于120厚。至于坡屋面板的平面画法,通常使用剖面示意图加大样详图的表示方法,这样更便于施工人员正确理解图纸。设计的图纸方能让施工人员明白。由于屋面的起坡会造成阁楼层的部分墙体超高,要结合门窗顶设置圈梁来降低墙的计算高度。
3.大样详图
在建筑详图的准确无误的基础上,大样详图的绘制可以在建筑详图的基础上直接绘制,也可在以前做过的详图的基础上来局部改进绘制。这阶段需要注意在保持建筑外形的前提下尽量的使结构受力合理和施工方便。在标高和外形尺寸上一定要和建筑专业协调一致。
4.楼梯
楼梯梯板要注意挠度的控制,首段梯板的基础应注意基础的沉降问题,必要时应设梯梁。梯梁的位置尽量使上下楼层的位置统一,梯梁要注意梁下净高要满足建筑的要求。局部不合适处可以采用折板楼梯。折板楼梯钢筋在内折角处要断开分别锚固防止局部的应力集中。注意梁下的净空要求,并要注意梯板宽度的问题。
5.基础
基础的配筋应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要注意混凝土的标号选择应符合结构耐久性的要求。条基交叉处的基底面积不可重复利用,应注意调整基础宽度。条基交接部位的钢筋设置应有详图或选用标准图。局部墙体中有局部的较大荷载时也要调整基础的宽度。
二、进行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1.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可砍成直角或斜角。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交,阳角不必加辐射筋。
2.关于箱、筏基础底板的挑板问题
从结构角度来讲,如果能出挑板,能调匀边跨底板钢筋,特别是当底板钢筋通长布置时,不会因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底板的通长筋,较节约;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能降低整体沉降,当荷载偏心时,在特定部位设挑板,还可调整沉降差和整体倾斜;窗井部位可以认为是挑板上砌墙,不宜再出长挑板。虽然在计算时此处板并不应按挑板计算。当然此问题并不绝对,当有数层地下室,窗井横隔墙较密,且横隔墙能与内部墙体连通时,可灵活考虑;当地下水位很高,出基础挑板,有利于解决抗浮问题;从建筑角度讲,取消挑板,可方便柔性防水做法。
3.关于梁、板的计算跨度
一般的手册或教科书上所讲的计算跨度,如净跨的1.1倍等,这些规定和概念仅适用于常规的结构设计,在应用日广的宽扁梁中是不合适的。梁板结构,简单点讲,可认为是在梁的中心线上有一刚性支座,取消梁的概念,将梁板统一认为是一变截面板。在扁梁结构中,梁高比板厚大不了多少时,应将计算长度取至梁中心,选梁中心处的弯距和梁厚,及梁边弯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值配筋。(借用台阶式独立基础变截面处的概念)柱子也可认为是超大截面梁,所以梁配筋时应取柱边弯距。削峰是正常的,不削峰才有问题。
4.关于纵筋搭接问题
纵筋搭接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一般情况下,d 取钢筋直径的较小值。这有个前提,即大直径钢筋强度并未充分利用。否则,应取钢筋直径的较大值。如框架结构顶层的柱子纵筋有时比下层大,d应取较大的钢筋直径,甚至纵筋应向下延伸一层。其实,两根钢筋放一起,用铁丝捆一下,能起多大作用,还削弱了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所以,钢筋如有可能尽量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5.关于回弹再压缩
基坑开挖时,摩擦角范围内的坑边的基底土受到约束,不反弹,坑中心的地基土反弹,回弹以弹性为主,回弹部分被人工清除。当基础较小,坑底受到很大约束,如独立基础,回弹可以忽略,在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附加应力计算。当基坑很大时,相对受到较小约束,如箱基,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压力计算,被坑边土约束的部分當做安全储备,这也是计算沉降大于实际沉降的原因之一
6.主梁有次梁处加附加筋
一般应优先加箍筋,附加箍筋可认为是:主梁箍筋在次梁截面范围无法加箍筋或箍筋短缺,在次梁两侧补上,象板上洞口附加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应绝对。规范说的清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也就是说,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垫梁不必加附加筋。位于梁下部的集中力应加附加筋。但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载较大时,应加附加筋。当主梁高度很高,次梁截面很小、荷载很小时,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梁,主梁可不加附加筋。还有当主次梁截面均很大,如工艺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梁,而荷载相对不大主梁也可不加附加筋。总的原则,当主梁上次梁开裂后,从次梁的受压区顶至主梁底的截面高度的混凝土加箍筋能承受次梁产生的剪力时,主梁可不加附加筋。梁上集中力,产生的剪力在整个梁范围内是一样,所以抗剪满足,集中力处自然满足。主次深梁及次梁相对主梁截面、荷载较小时,也可满足。
三、结束语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的前提基础,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业人员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建筑结构设计是经验性很强的工作,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严格遵守规范和规程也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建筑结构设计,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相信一个又一个建筑会给大家带来非常多的惊喜,为企业创造更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欧焕林.对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探讨[J].煤炭技术,2011(4)
[2]邹俊.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现实应用[J].应用技术,2010(10)
[3]张吉人,建筑结构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