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革中的人性嬗变与坚守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co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是一个时代心灵的映射,也是一个民族魂魄艺术的体现。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是积极向上的,具有较高艺术内涵的,同时更是对时代人性、情感、精神的综合立体化的描摹与刻画。作家刘家朋的小说《兴旺庄》,将生动的文学笔触对准了改革开放初期胶东半岛西部大地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以白描的手法,传神地塑造了一群在时代变革中的形态各异的人物,并通过这些真实可信的人物的言行举止,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展开的乡村画卷。作者以淳朴的语言、曲折的情节、丛生的矛盾,以及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由于时代变革所引发的人性的嬗变与思考。同时,小说《兴旺庄》还以不动声色的叙述,略带幽默的笔触,深深地关注着我国当代农村在经历巨大变革时的众生相,以及广大农民在时代变革时期对物质财富的热切追求,对精神情感的渴望与期待。从这个角度说,这部小说体现了作家刘家朋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农村农民的深厚情感——为什么他能把这些人物描写得如数家珍、极为顺手?那是因为他对农民们的生活无比熟悉、无比热爱;而他笔下的人物走向为什么都那么积极向上?因为他正如著名诗人那句著名的诗句中所说的那样:“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关于人性,不外乎本恶与本善两种讨论。理论家们对人性的假设也有非常多的说法,最为经典的就是亚当·斯密的人性自利论。他认为人们总是以利己的经济行为为出发点的,正如他在《国富论》中的描写:屠夫、酿酒商、面包师给我们提供食品,他不是出于仁慈,而是为了从我们这得到回报。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他同时认为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马克思并没有清楚地认定人性的假设是某一种好的或坏的道德标准,而是认为人性在社会的发展中是在不断变化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利己”都是消极的,前提是不损害和影响他人的利益。比如作家刘家朋小说《兴旺庄》中的主人公徐增强,一切的努力与拼搏都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都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是为了让自己的家庭过上好生活。这当然是“利己”,但他在“利己”的同时,也做到了“利他”——在自己的生意日益兴旺的时候,他开始带动其他的乡亲们一起致富。可以说,徐增强是“先富起来”那部分人中的典型的致富带头人。也就是说,徐增强在成功实现追求财富的“利己”之后,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利他”。这倒不是说徐增强的思想境界如何高,而是厚重的胶东大地赋予他善良淳朴的性格使然,是他纯真的本性在时代变革中自然而然的体现。作家没有刻意去给徐增强这个人物贴上如何善良高尚的标签,而是极其自然地顺和着人物写下去,让人物在时代发展中自然展现出来的一言一行,闪现出人性在时代考量下的自然光芒。“眼瞅着,那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变化竟像魔术师玩戏法儿一样在他的眼前不断地演出:村民们不单单是去徐增强的假睫毛厂打工,人们发现这个项目能赚钱,便也纷纷开起厂子来。不过三年的工夫,兴旺庄的假睫毛厂便增加到十几家,逐渐地连整个长乐镇都星罗棋布地建开了。不久,有人为系毛那道工序发明了模具,愿意用手工制作睫毛的还用手工制作,不愿意用手工制作的也可以用模具制作。只要不怕受累,谁都可以干这项营生了。自一九九五年起,全平度市家家户户逐步都安装上了电话,兴旺庄村民们沟通更方便,假睫毛生意也更加兴隆了。不开假睫毛厂的人家,也陆续上了其他项目。到二○○○年,年轻人都能买上轿车了,去市里买楼房的人家接二连三。那些眼光短浅的村民们一一受到徐增强夫妻创业精神的感染而走上正路,这是自然,那些原来闹事的小混混们,因觉得靠歪门邪道不发家,也开始学着做起生意来。最后,连李赛狐这样的‘落后人物’也逐渐有了好的转变。”是的,徐增强的影响不是刻意而为,也不是他主动扩散出来的,而是随着事业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不可抑制的影响。这不仅影响了他厂子中的员工,也带动了他做假睫毛产业的风潮,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人——就连原来与他作对的人,也逐渐被他的奋斗激励到致富的正道上。因此说,徐增强这个人物在不断失败中百折不挠、执着向前的劲头,充分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很多创业者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从而,使得徐增强这个人物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代表意义。
  当然,小说如果这样写下去,那就不是文学作品,而是歌颂致富典型的人物通讯了。也许笔触会很感人,但一定会因为缺少文学内涵而变得苍白无力,从而无法深刻地对时代变革中的人性进行挖掘了。作家刘家朋知道,文学就是人学,要想挖掘并写好人性,就必须写好人物。徐增强个人的奋斗——他与创业中遇到的技术、资金等诸多困难进行搏斗,固然是好看,也很精彩,但没有与外界的矛盾冲突,那么这个人物就立不住——毕竟,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不可能游离于社会之外。不论是生活还是创业,都需要与社会各界形形色色的人物打交道,这样就会引发不同人性的碰撞与对比,当然这种碰撞也自然会引发人性的嬗变。随着王赛力、李赛狐、崔得力,乃至作家周博闻的陆续出场,以及各色人等前后的人生变化,更是让这种人性的嬗变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后来崔得力的迷途知返、浪子回头,还是王赛力的顽固不化以至身陷囹圄,受到法律制裁,抑或是作家周博闻人生的不断进步,等等,都从每个人命运的不同走向,生动折射了复杂人性在大时代变革中的不同改变,以及由此而引发出人们深刻的思考。
  在这篇小说中,作家刘家朋借用了中国传统古典小说的结构方法,用一个个人物的小故事,以较小的切口表现时代变革的这一大主题,小说具有举重若轻、以小见大的文学意义。这种文本架构方法,匠心独运地超越了就事论事、就事论理的普通小说的叙述层面,而把读者的目光引向了历史前进征程中的人性表现,引向了在时代变化中的人性善恶如何影响岁月事件的走向,以及后来者应该如何对待人性中的善恶,试图通过一个小村庄几个典型人物在财富追逐中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执着坚守,让人性中的善之光、理想之光、正能量之光,照亮人心、照亮岁月。的确,在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对财富的追逐,似乎一夜之间就变得汹涌澎湃起来,也有些个别人为了追求财富而不择手段,也就是说在时代变革的过程中,人性产生了复杂的嬗变。小说《兴旺庄》就针对这种变革时代中的人性变化进行了真实而典型的描摹,用文学的笔触将这种变化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变革时代的乡村众生相被作家惟妙惟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但小说更多地展现了像徐增强、周博闻等众多人物对道德底线和人性底线的执着坚守,乃至于对社会思潮的积极引领。比如原来好逸恶劳的崔得利对先富起来的徐增强充满了冷嘲热讽,颇有些“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但作家兼中医传人的周博闻对其循循善诱,从而让“崔得利羞惭难当,半晌工夫方抬起头来,红着脸说:‘我错了,大夫,谢谢您指教,您放心,我以后不但不会在外胡说八道,还要去跟徐大哥学着做假睫毛。’”就这样,正是周博闻这些社会正能量,引导着像崔得利这样的人从原来的不自信到羞愧,再到后来的自强自立,逐步走上了致富的正路。
  作家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放置在胶东半岛西部大地一个原来叫沙子滩的村落,是有其深意的,正因为“这里的土质是沙子多,黏土少,因此起了这么个名。这个村的土地种上庄稼后,即便遇上風调雨顺的年景,收成和兄弟村相比,也不过在下中游。如果逢大旱年月,庄稼还会大量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说来也怪,胶东半岛及其邻近几个县,是十年九旱,如此一来,沙子滩村的庄稼便连年减产。”虽然,沙子滩村的村名后来改成了“兴旺庄”,但也只是村民们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贫穷落后的面貌绝对不可能因为村名的改变而改变。而时代变革带来的一系列富民政策,才让徐增强这样大部分的村民看到了希望,才能有希望有可能在沙子滩上建造起富裕美好的家园。土地还是那片土地,人还是那些人,为什么随着时代的变迁,就发生了惊人和喜人的变化呢?同时,人的心态和性格等等,也都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变化。其中缘由何在?当然,是时代变革引发的。正是国家的政策变化了,时代的风向转了,人们的心才打开了一扇向阳的窗子。不管是梦里还是醒来,人们的生活都充满了积极向上的阳光,只有用心用力向前冲,不管是原来的沙子滩村还是后来的兴旺庄,都一定会兴旺起来。而兴旺庄的人,也一定会在像徐增强这样一批引领时代的人物的带动下,在新时代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希望的金色阳光。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一场雪,就是一场花的盛放  灰赧色的村庄与一场洁白不期而遇  起伏的山峦,被来势汹汹的雪  覆盖得找不出原来的模样  故乡的老屋在白色的棉被里酣然沉睡  村庄开始静谧下来  时近正午,阳光倾巢而出  兀立在篱笆附近的虬枝,伸出苍劲的手  努力地抓住一片片雪花  裁成一身属于村庄的外套  觅食的麻雀,跳来跳去  小心翼翼地,用那轻盈的舞蹈  掩饰自己对留落在雪野里  那几粒粮食的渴望  雪地里的母亲
期刊
透过玻璃看见对面山上的灯火阑珊  透过你的眼却什么也看不见  你的眼眸那么乌黑  像一个人的夜  你微笑地走来  我却还在灯火阑珊处找寻  你近得可以听到呼吸  我却认不出  谁把我弄丢在  那个微笑的眼眸里  醒来  醒来  一滴泪从眼角滑落  任由它滑过脸颊不去擦拭  落入耳窝  耳朵问眼泪  为什么会到这里来  眼淚说  想来听听心的声音  第二场雪  是谁撕碎了情书洒满天  是谁让你徘徊而
期刊
琥珀川,早安  如梦幻般,透明清澈的双眼  从梦里花田出发,流淌到我的心间  在童话里面,你变身白龙飞舞在天边  我躲在角落里哭泣时  你扶起我,教我不要回头、勇敢向前  你温暖的陪伴,让我从柔弱变得勇敢  在奇幻里冒险,我不再惧怕孤单  你也是迷失的孩子  却用你的后背承受孤单  用你微笑的脸颊释放温暖  人們为什么会冷漠  因为他们不够勇敢  我的心永远为你而柔软  回赠你温暖的陪伴  未知的
期刊
春风化雨般的笑容  逐渐浮现在我的眼前  最美的风景  就是柳树发芽  嫰绿、丝带般的叶子  让我感觉亮眼  在东湖公园里散步  东湖绿道上成排的柳树  清秀挺拔、身姿绰约  曲线优美、仪态万千  远看,如云烟缭绕  近看,似水墨丹青  春风拂面,柳枝  快乐地舞动,风情万种  柳树尽情嫩绿  美成摇曳的  一潭荡漾的碧波  美成修剪出的  最得体的绝世婀娜  美成被春风称道的一首  古老情歌  
期刊
听着音乐,喝着茶,任月色爬满窗。  时光如杯子里的茶水,啜一口,香味便在唇齿间沉淀,凝目窗外的月华,感慨“月色入壶”之际,心情纵然寥落亦抒情了。  杯中的茶水在音乐声中散发出一缕幽香,淡淡的,却沁人心脾。  我喜欢用玻璃杯泡茶,看一片片茶叶在水中翻卷着,如同一个个精灵自由自在地翩跹起舞。或许,每一片茶叶在吸吮了天地精华后,就是为了这一瞬间华美的绽放吧。  窗外有风儿吹来,月光依旧爬满窗,一杯茶、一
期刊
把背影留给故乡  担起了保家卫国的梦想  行走于大漠边疆  尽展国防绿的神圣庄严  长城长,一派北国风光  浪打浪,涛声相伴巡航  亲爱的爹娘,心中的守望  我是您的儿郎  我是那铜墙铁壁的边防  把背影留给战场  写下了浴血奋战的篇章  忠诚于军人使命  痛击侵略者的气焰嚣张  烽烟起,青春绽放芬芳  刀枪亮,战旗迎风飘扬  亲爱的爹娘,眼中的泪行  我是您的儿郎  我是那气吞山河的雄壮  把背
期刊
当左手的月光滑入右手  神奇地发现我已流浪  把蓝天的宽广作为礼物  馈赠泪水打湿的衣裳  宽恕回不去的肩膀  彷徨是流浪的海  枕一夜虫鸣的宽广  风是今夜的新娘  星空是今夜的婚房  流浪的泪水吞噬着月光  又在心间打磨你的模样  一枚叫寂寞的雪花  一枚叫寂寞的雪花  为你而来  伏肩随行  世间没有比这纯净的洁  没有比这纯粹的白  不掺任何条件  你走了  哪怕是背影也是冷的  不知把微
期刊
那天,我绿衣绿鞋  在绿意绵绵的雨中袅娜  心事蓬勃而柔軟  绿伞掩饰着我的羞涩  美给你看,是我最动情的诗句  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对酌  使我的身心如此通透  在那个落雨的午后  我邂逅了一个隐匿的自己  欢喜起着一圈圈涟漪  对面的你  是我的大海星辰  秋问  转眼间,夏天  成了故事,阳光金黄  又松又软,秋天,锣鼓喧天  像个伶人浓妆重彩,隆重出场  秋天瘦下来是后来的事儿  一阵风吹来,
期刊
楼很高,灯很亮  老人拄着半截竹竿  影子真的很短  碗里没有几个钢镚  照见欢喜,照见忧伤  汽车灯闪了闪  鞭子一样  灵魂一颤  拢了拢袖子  半袖温暖  窗外的冬天  心被风牵着  越过窗户  看雪飘飘洒洒  摇醒河水枝丫  大风车得了严重的风湿病  小磨盘花著个脸 不言语  故乡的炊烟也不知去了哪里  雪就是一个思乡的孩子  到处张贴寻人启事  鲜活的梦  放牧在暖暖的毛窝里  回家的路
期刊
褪尽束缚,恰似刚从母胎坠落  水温正好,肌肤正是时候  河流纵横,水网密布  莲蓬头冷热的思绪  让我尽量活成一种超脱的姿势  衬着灯光的反射  泡泡似一簇簇灵动的山花  不甘落后,踊跃  它们似乎比我干净  街上的灯火阑珊 在澡堂的水龙头下  都会站成一个模样  累积藏匿于内心深处的那些  不可告人的秘事  在泡澡时才不会拒绝一匹野马 奔跑  天空每隔段时间就会下一场雨  让地面的生物照照镜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