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好奇心很强,自尊心也强的年龄阶段,英语学习的过程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特别对于从未接触过英语的农村初中生而言,如何缩小在英语学习中优、差生之间的距离对于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任重而道远,更是一个棘手的难题。本文根据农村初中生从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源出发,合理地把心理学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对症下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树立起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英语教学 心理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15-01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刚开始对英语非常感兴趣,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失去兴趣,没有了新鲜感,最后发展到厌烦甚至反感。而有的学生却能一直保持着刚学英语时的兴致,越学越有劲,最终在英语方面有一定的发展。这些不同的变化过程实际上就是与心理学的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作为英语学习的引导者,该怎样应用心理教学进行英语教学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英语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的心理分析。
对于农村初中生而言,英语是一门陌生的科目,大多数学生在小学从未接触过英语,而小学升到初中,他们都有一种很兴奋的心情。刚刚接触到英语既好奇又担心。原本非常感兴趣的,由于随着单词的增多,语法的出现,听说读写跟着提高的要求,有些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开始流露出畏难的情绪。慢慢地形成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学生感到英语难学,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接着开始掉队,从而拉开了优、差生的距离,这些英语学习的困难生往往是由于成绩差,产生了英语学习的各种恐惧心理,影响了英语学习的效率,制约了英语学习的效果。
二、了解学生心理,正视教学现状,建立师生感情
刚进入初中阶段,学生们对英语这门新课程很感兴趣,但当随着教学的深入,有些学生开始掉队,慢慢的对英语失去了信心,由此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对于这些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主动地接近他们,跟他们聊聊天,随便聊些他们现在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寻找时机了解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具体状况,对于他们成绩差的原因便了如指掌了,然后趁热打铁对他们进行英语学习的心理疏导,这样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对我有了很大的信赖,也愿意与我进行交流。
三、使用心理学,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充满趣味。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动、自我约束力及自我控制力都不强,教学不能进行机械的讲解,采取“填鸭式”的方法对学生灌输枯燥无味的知识内容,多设计一些表演的活动,满足他们的表演欲,如pairwork,角色表演,根据所学内容,编一些小品等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喜欢找一些流行歌曲的英文版放给他们听,激起他们在熟悉的旋律中感受到英语的极大热情,他们在听过之后都有蠢蠢欲试的渴望,从而我进一步引导他们大胆开口说英语,用英语进行交流。当他们进行口语的时候,我会用这一些词来表扬他们:very good!Great! You are clever! Well done!不断的鼓励他们,经常用赞许的语言表扬他们,使他们的信心大增,越学越有劲,如今我所任教的班级口语都很不错。学生和我都有成就感,师生之间相处非常融洽。
2.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焦虑心理。
教与学是双边教学活动,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的“亲师性”很强,如果他们认为某个老师很有才华,知识面很广,而且又非常真诚的话,他们不但愿意告诉老师心里话,还对该老师所任教的科目很感兴趣并很重视,肯花功夫学习这门课,成绩自然而然跟着好。
3.关爱与帮助“后进生”,消除自卑心理。
对英语学习的困难生,上课前,我首先是认真地备好课,根据授课班级的时间情况,把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多练,把优秀生与“后进生”相互搭配,进行课堂活动的训练。另外,我还利用早晚读要求他们朗读教过的课文、句型,特别是每个单元的Grammar Fouse的背诵,教给他们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加强英语单词的记忆,多关心他们的学习与心理变化,每一点进步都及时的给予鼓励。
尽管教无定法,但运用心理学进行英语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教学更具人性化,学生可以在快乐中获取知识,老师在快乐中完成教学任务,在这样的教与学的氛围,学生能不发挥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吗?因此,心理学与英语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英语的教学是息息相关的,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抓住學生的心理,我们的英语教育才能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才能顺利的一直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孟晶.2007,浅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J],《英语辅导报》第13期。
[2]董奇.2005,《心理与教育研究法》[M]浙江教育出版社
[3]黄煜峰,雷雳.2005,《初中生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农村英语教学 心理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15-01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刚开始对英语非常感兴趣,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失去兴趣,没有了新鲜感,最后发展到厌烦甚至反感。而有的学生却能一直保持着刚学英语时的兴致,越学越有劲,最终在英语方面有一定的发展。这些不同的变化过程实际上就是与心理学的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作为英语学习的引导者,该怎样应用心理教学进行英语教学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英语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的心理分析。
对于农村初中生而言,英语是一门陌生的科目,大多数学生在小学从未接触过英语,而小学升到初中,他们都有一种很兴奋的心情。刚刚接触到英语既好奇又担心。原本非常感兴趣的,由于随着单词的增多,语法的出现,听说读写跟着提高的要求,有些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开始流露出畏难的情绪。慢慢地形成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学生感到英语难学,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接着开始掉队,从而拉开了优、差生的距离,这些英语学习的困难生往往是由于成绩差,产生了英语学习的各种恐惧心理,影响了英语学习的效率,制约了英语学习的效果。
二、了解学生心理,正视教学现状,建立师生感情
刚进入初中阶段,学生们对英语这门新课程很感兴趣,但当随着教学的深入,有些学生开始掉队,慢慢的对英语失去了信心,由此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对于这些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主动地接近他们,跟他们聊聊天,随便聊些他们现在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寻找时机了解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具体状况,对于他们成绩差的原因便了如指掌了,然后趁热打铁对他们进行英语学习的心理疏导,这样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对我有了很大的信赖,也愿意与我进行交流。
三、使用心理学,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充满趣味。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动、自我约束力及自我控制力都不强,教学不能进行机械的讲解,采取“填鸭式”的方法对学生灌输枯燥无味的知识内容,多设计一些表演的活动,满足他们的表演欲,如pairwork,角色表演,根据所学内容,编一些小品等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喜欢找一些流行歌曲的英文版放给他们听,激起他们在熟悉的旋律中感受到英语的极大热情,他们在听过之后都有蠢蠢欲试的渴望,从而我进一步引导他们大胆开口说英语,用英语进行交流。当他们进行口语的时候,我会用这一些词来表扬他们:very good!Great! You are clever! Well done!不断的鼓励他们,经常用赞许的语言表扬他们,使他们的信心大增,越学越有劲,如今我所任教的班级口语都很不错。学生和我都有成就感,师生之间相处非常融洽。
2.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焦虑心理。
教与学是双边教学活动,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的“亲师性”很强,如果他们认为某个老师很有才华,知识面很广,而且又非常真诚的话,他们不但愿意告诉老师心里话,还对该老师所任教的科目很感兴趣并很重视,肯花功夫学习这门课,成绩自然而然跟着好。
3.关爱与帮助“后进生”,消除自卑心理。
对英语学习的困难生,上课前,我首先是认真地备好课,根据授课班级的时间情况,把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多练,把优秀生与“后进生”相互搭配,进行课堂活动的训练。另外,我还利用早晚读要求他们朗读教过的课文、句型,特别是每个单元的Grammar Fouse的背诵,教给他们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加强英语单词的记忆,多关心他们的学习与心理变化,每一点进步都及时的给予鼓励。
尽管教无定法,但运用心理学进行英语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教学更具人性化,学生可以在快乐中获取知识,老师在快乐中完成教学任务,在这样的教与学的氛围,学生能不发挥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吗?因此,心理学与英语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英语的教学是息息相关的,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抓住學生的心理,我们的英语教育才能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才能顺利的一直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孟晶.2007,浅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J],《英语辅导报》第13期。
[2]董奇.2005,《心理与教育研究法》[M]浙江教育出版社
[3]黄煜峰,雷雳.2005,《初中生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