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谱强脉冲光治疗面部痤疮后红斑临床疗效探讨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iahong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窄谱强脉冲光治疗面部痤疮后红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月笔者科室收治的80例面部痤疮后红斑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单纯接受窄谱强脉冲光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接受普通光子嫩肤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有效率、自我皮损程度、红斑程度及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自我皮损与红斑程度评分为(3.12±0.80)分、(4.15±1.33)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体育活动、社交休闲评分分别为(0.20±0.14)分、(0.38±0.20)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副作用发生率2.50%,少于对照组的2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痤疮后红斑患者接受窄谱强脉冲光治疗可改善皮肤屏障功能,促进皮损、红斑尽快消退,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痤疮;红斑;窄谱强脉冲光;光子嫩肤;皮肤屏障功能;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9)11-005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narrow-spectrum intense pulsed light on erythema after facial acn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0 patients with erythema after facial acne who had received treatment in the Hospital between October 2017 and January 2019 were analyzed. 40 patients underwent narrow-spectrum intense pulsed light therapy only,and the other 40 patients underwent general photorejuvenation. The response rate, self-induced lesions, erythema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spons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0.00%,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70.0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cores of self-induced skin lesions and erythema were (3.12±1.80) and (4.15±1.33) points in the study group,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cores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social leisur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0.20±0.14) and (0.38±0.20) points, both shown to b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side effects was 2.50% in the study group, lower than the 2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erythema after facial acne, narrow-spectrum intense pulsed light can help improve their skin barrier function, promote the recession of skin lesions and erythema,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facial acne; erythema; narrow-spectrum intense pulsed light; photorejuvenation; skin barrier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痤瘡是高患病率的一种皮肤病,好发于12~18岁的青少年,是因机体内毛囊皮脂腺失调而引起的疾病,发病部位主要在肩部、背部、胸部及面部。目前治疗方法较多,治疗后皮损部位易出现瘢痕、色素沉着及红斑等,需数月后方能消除,不仅会对患者容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可使患者出现自卑、焦躁的情绪,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1-2]。痤疮皮损消退后,因炎症反应对受损皮肤具一定刺激性,可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且红细胞数量显著增加,继而形成难以消退的红斑,患者皮损部位越深,其炎症刺激越严重,面部红斑越显眼[3-4]。为明确窄谱强脉冲光治疗面部痤疮后红斑的治疗效果,本文收集笔者医院皮肤科2017年10月-2019年1月就诊的80例面部痤疮后红斑患者资料并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7年10月-2019年1月笔者科室收治的80例面部痤疮后红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12~38岁,平均(21.45±5.65)岁。病程2~9个月,平均(4.38±1.23)个月;对照组: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12~36岁,平均(22.31±5.32)岁,病程2~10个月,平均(5.03±1.47)个月。纳入神志清晰、签署同意书、沟通正常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研究组接受窄谱强脉冲光治疗,消毒并清洁患者面部皮肤,同时佩戴眼罩,将冷凝胶涂抹到病变位置,双耳侧前部及额头分别采用高、中、低能量密度实施光斑测试,10min后依据患者面部皮肤损伤、敏感度及颜色设定参数,窄谱强脉冲光的能量密度调至8~12J/cm2,脉宽调至10ms或12ms,波长为500~600nm(飞顿新辉煌360平台上的治疗手具DPL500),1次/4周,持续治疗3次;治疗后冰袋冷敷并予以常规的防晒护理(光子嫩肤第2天就能洗脸);对照组采取GP666C8型光子嫩肤仪(深圳吉斯迪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将其设定成嫩肤模式,脉冲宽度为3~24ms,能量密度为9~20J/cm2,光斑面积为10mm×50mm,波长500~1200nm,患者取仰卧位,清洁皮肤后根据红斑位置、面积等决定治疗仪能量密度、脉宽、脉冲模式、波长,嫩肤治疗之后冰袋冷敷,1次/4周,持续治疗3次。
  1.3 观察指标和评判标准[5-7] :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症状恶化或未得到缓解,症状积分降低幅度<30%;好转:皮损部分消退且症状改善,症状积分降低幅度30%~70%;显效:皮损基本消退,症状明显改善,症状积分降低幅度70%~95%;痊愈:皮损与症状完全消失,且症状积分降低幅度>95%。总有效率以显效+痊愈计。皮肤屏障功能指标:自我皮损及红斑程度,以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的皮损状况,分值0~10分,分数越高皮损程度越严重。参照痤疮瘢痕程度的分数系统自拟红斑评分标准表对患者的痤疮后红斑状况进行评估,分值为0~10分,分数越高红斑程度越严重。以中文版DLQ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估患者生存质量,生存质量与评分呈负相关。
  1.4 统计学分析: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x?±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组间比用t检验,χ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计数资料用[n(%)]表示,P<0.05为差异具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皮肤屏障功能相关指标比较:自我皮损与红斑程度评分分别为(3.12±0.80)分、(4.15±1.33)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患者自评(疼痛、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副作用:對照组治疗后出现红肿3例,色素沉着3例,水疱2例,副作用发生率20.00%,研究组出现红肿1例,发生率2.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痤疮的发生和炎症反应、细菌感染及皮脂分泌过剩等因素有关,激光治疗、外用药物、服用抗生素与异维A酸等是常用的方法,但是部分患者皮损消退后会出现瘢痕、色素沉着及红斑等,后续治疗比较繁琐,可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8]。研究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自我皮损及红斑程度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痤疮后红斑患者单纯接受窄谱强脉冲光治疗可促进皮损、红斑尽快消退,提高生存质量。
  常规药物治疗虽能控制痤疮发展,降低痤疮后红斑的发生率,但是对皮损消退后的红斑却无明显的治疗效果,所以临床上常用高性能红蓝光、激光及IPL等方式治疗,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GP666C8型光子嫩肤仪,其中IPL为500~1200型宽光谱复合光,该技术自问世后分别经历了多脉冲/矩形波能量、三脉冲/尖峰能量及单脉冲/尖峰能量三个阶段[9-10]。选择性的光热解作用是IPL治疗痤疮红斑的基本原理,光能量穿透患者受损皮肤后可被血红蛋白迅速吸收,而血红蛋白吸收了特定波长的强光能量之后热能会传导于血管壁,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肿胀或血管出现痉挛收缩而形成血栓,最终致使血管闭塞并退化,继而减轻患者炎症反应[11-12]。此外,相关研究表明[13],IPL可下调TNF-α,缓解机体炎症反应,继而达到治疗痤疮红斑的目的,虽然IPL用于治疗痤疮后红斑的效果较佳,但是患者术后红肿症状比较明显,且能量过高容易发生色素沉着及水疱等不良反应。
  DPL(窄谱强脉冲光)是近年来新研发的一种光子嫩肤技术,能穿透患者损伤皮肤,并被皮损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尽数吸收,使得创部血液温度升高,热量传到血管壁,导致血管破裂受损并形成血栓,之后被迅速吸收,继而使红斑尽快消退,改善其皮肤屏障功能[14]。该技术具安全性高、适应性强及智能性高的优势,能均匀启动患者皮肤自带的修复程序,促进全层皮肤进行重塑及重建,借助光斑周边的正常皮层促使创面愈合速度加快,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还能避免激光磨削后发生色素沉着,易被患者接受[15]。本研究中,研究组副作用发生率2.50%少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更能证实DPL的选择性光热解效能更高,但治疗能量则更低,若能量过高易引起色素沉着、水疱等不良反应,而治疗能量较低时患者的舒适度与安全性则更高。   综上所述,窄谱强脉冲光在治疗痤疮后红斑方面有较佳的临床疗效,既能有效促进皮损、红斑消退,改善皮肤屏障功能,还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旭.外用保湿霜辅助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8,51(12):926-927.
  [2]叶伟,李宗超.枇杷清肺饮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2):731-733.
  [3]苏虹,陈媛,杨智,等.强脉冲光及595nm染料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后红斑自身对比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3):197-201.
  [4]王娜,徐曉云,章伟.两种波长强脉冲光“4+3”联合治疗痤疮及痤疮后红斑的疗效[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4,20(4):76-79.
  [5]马淑然,郑舒月.基于处方方法学谈痤疮辨治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8):3095-3097.
  [6]Zhang M,Silverberg JI.Kaffenberger BH.Prescription patterns and costs of acne/rosacea medications in Medicare patients vary by prescriber specialty[J].J Am Acad Dermatol,2017,77(3):448-455.
  [7]简丹,杨赛,李吉,等.1 090例玫瑰痤疮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玫瑰痤疮新诊断标准探讨[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3):246-250.
  [8]普雄明,李文政,屈园园.铒激光联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面部痤疮瘢痕及红斑的临床疗效[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4,20(6):432-435.
  [9]刘娟,骆丹,张家安,等.局灶点阵激光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4(12):135-137.
  [10]韩传恩,张玉霞,孟繁俊.痤疮涂膜剂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5,7(3):141-143.
  [11]梅韬.光动力学在中重度痤疮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7):1038-1039.
  [12]陈智勇,周欣,赵启明,等.异维A酸联合中药与异维A酸单用治疗中重度痤疮的Meta分析[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6,4(3):141-144.
  [13]严蕾,袁晓慧,杨超,等.积雪苷霜软膏联合点阵CO2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9):2287-2290.
  [14]刘淑梅,师彬.针刺治疗痤疮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5,4(2):1-3.
  [15]陈晓燕.清肺泄胃健脾消痤汤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5):1175-1177.
  [收稿日期]2019-03-14
  本文引用格式:施伟伟,花志祥,范向华,等.窄谱强脉冲光治疗面部痤疮后红斑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11):50-5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討银纤维敷料联合负压伤口疗法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6年6月-2018年7月住院治疗的68例深Ⅱ度烧伤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应用银纤维敷料联合负压伤口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磺胺嘧啶锌软膏外涂。记录各时点创面疼痛程度评分、创面渗液量、创面愈合率、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和细菌阳性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外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表浅型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将36例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均为12例。观察组:给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之后外用噻吗洛尔滴眼液;对照Ⅰ组:单纯给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治疗方案及疗程同观察组;对照Ⅱ组:给予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用药方法及疗程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次数为(2.57±0.90)次,瘤体平均消退时间(71.83±1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唇黏膜并眶周皮瓣移植修复中重度全层眼睑缺损的手术疗效及手术成败的关键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2010年8月-2017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眼睑肿瘤所致的中重度眼睑全层缺损患者18例(18只眼)。所有患者均行肿瘤彻底切除,一期唇黏膜并眶周皮瓣移植手术治疗,术后观察并随访植片成活情况、睑缘位置、眼睑睁闭功能、外观情况、供皮区愈合情况、患者舒适度、肿瘤是否复发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微剂量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切开法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1例行切开法重睑术的就医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术中采用微剂量(利多卡因注射液双侧总计0.2~0.4ml)麻醉药物对上睑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观察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术中操作时对比双侧效果和术后即刻肿胀效果。结果:微剂量麻醉一般均能耐受手术至结束,未出现因疼痛无法耐受手术;在手术过程中观察双侧对比效果时,微剂量浸润
期刊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用于治疗鼻唇沟加深的5种透明质酸填充剂,Juvéderm Ultra Plus、Restylane、Perlane、 Elravie、BioHyalux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英文电子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对Juvéderm Ultra Plus、Restylane、Perlane、Elravie、BioHyalux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通过网络Meta分析方法比较透明质
期刊
[摘要]目的:評价经耳后切口及S形切口美容手术对腮腺肿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40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S形切口行肿瘤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经耳后切口行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患者外观进行主观
期刊
[摘要]目的:系統评价中药面膜辅助治疗黄褐斑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中药面膜中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Pubmed等,收集中药面膜单独或联合常规治疗方法,对比常规治疗方案治疗黄褐斑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研究,依据Cochrane Reviewer Handbook 5.1中文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下頜骨颏部-体部层片状骨折坚固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功能载荷下下颌骨的生物力学变化规律。方法:基于健康志愿者的下颌骨CT数据建立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模型上模拟出下颌骨颏部-体部(右侧)层片状骨折,并模拟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依据内固定螺钉的类型分为单皮质钉固定和双皮质钉固定模式,依据载荷的类型分为右侧咀嚼载荷、左侧咀嚼载荷及双侧咀嚼载荷,共计6种工况。分析每种工况下骨折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与改良面部除皱切口(MRI)比較,评价改良Blair切口(MBI)应用于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的治疗效果和美观度。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腮腺浅叶肿瘤患者,按随机计数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MRI联合Dermabond粘合剂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MBI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疼痛程度及切口美容评分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咪达唑仑肌肉注射联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在微等离子体治疗过程中的镇静止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微等离子体治疗的30例痤疮瘢痕患者,均为首次治疗时采用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再次治疗时选择咪达唑仑肌肉注射联合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辅助微等离子体治疗。记录并对比咪达唑仑联和组与利多卡因单用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焦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