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代的建筑积累了许多优秀成果,特别是散落在各地民居中蕴含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它们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本文将以我国古代建造中的居民住居为研究对象,挖掘和总结这些建造中蕴含的先进技术,尤其是挖掘这些民居的空间通风方式进行深入研究,运用实地考察、资料查询等方式,力求准确的把握准民居室内和室外的通风环境特点,并在模拟实验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发掘其中规律,进而探讨现在居民建筑中如何将这些先进的通风做法运用得恰到好处,实现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传统;建筑;通风;应用
我国是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古国,建筑的历史也源远流长,积累下了丰富科学的建筑传统。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钢筋混凝土等结构形式的建筑呈现出的模式化、标准化、批量化特点,几乎抛弃了传统建筑民居中积累的优秀成果。然而,古代建材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个性鲜明的建筑特点、古朴灵巧的建造方式,是我们当代人应该学习和传承的。
我国进入夏天后潮湿温热的气候遍布大江南北,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以及秦岭以南地区这种温热潮湿的气候更显突出,使得当地的建筑的营建方式更注重遮阳、隔热、采光、防潮、通风,尤其在通风方面更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技术。在通风方面采用最为广泛的方式是修筑天井和中庭、建造敞厅、运用屋面及天窗以及冷巷设计方式。下面,就这几种主要的通风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现代建筑如何将其运用。
1.现代建筑的中庭和天井对传统通风方法的借鉴
在我国,广泛分布着低楼层、高密度的竹筒屋。竹筒屋,其实是因其门面窄小,但纵深又狭长,外形类似竹筒,因而称竹筒屋。竹筒屋还还可以叫做商铺屋。竹筒屋的随着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激增,城市土地紧张的形势下产生的。
虽然竹筒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用地紧张的矛盾,但是其较大的进深却使得采光通风存在局限性。建筑除沿街面朝外面采光通风较好,其他房间被左邻右舍所包围,没法设置通风口,通风较为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先人巧妙的在建筑中间设计了天井或中庭,让沿街立面和屋顶部成为了进出风口,为居房内部营造了良好的通风效果,天井成为民居的中心部位,发挥起了巨大作用。
天井或中庭作为建筑中通风的空间,它的原理和烟囱类似,天井和中庭在建筑的中心位置,房屋内外上下的温差使得气流交换迅速,从而形成良好的通风成通风。这种天井热压通风是诱导式通风,是绿色自然的通风方式。现代建筑可以从天井的营造中得到启发,采用天井或者中庭来使现代居房的环境,尤其是采光通风等问题得到解决。在设计上,现在居民建筑可以以为多种空间形式来展开,如天井,中庭,通风塔,楼梯井等。
2.现代建筑的敞厅对传统通风方法的借鉴
传统建筑中豪门、富商的建筑一般占地面积大,建筑形体较大。这种类型的建筑为了保证采光通风,一般采用三间两廊为基本布局。三问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中轴线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廊、门厅、轿厅、正厅、头房、二厅、二房。这种三问两廊民居最大的特色为“庭院一敞厅”通风设计。庭院与敞厅空紧密相间,从而形成温度差。在这个空间里,敞厅的屋顶温度较高,地面的温度较低,庭院的温度也较高,于是屋顶的热空气会向上抬升,地面的冷空气则下降,从而使得房间内的空气得到很好的流通和交换。
其实,可以把“庭院一敞厅”通风系统理解成单边敞开的热压通风系统,它主要以两种方式达到通风的目的。其一是如果一边只开一个口的情况下,进出风能在一个开口中进行交换。如果室外气温比室内的气温低,那么室外的冷风就下沉从底部灌入,而室内较高温度的气流就从开口的上方涌出。而一旦室外的气温比室内气温要高,室外温度较高的气流就会从开口上端流入室内,室内的空气就从下部向室外排出,从而达到良好通风效果。还有一种通风方法既是在每一个高度有多个开口的情况,室内外的空气通过不同的开口进进出出进行交换,达到通风效果。敞厅这种利用温度差来形成气流引导空气上浮或下沉产生抽力来促使空气流通的方法,其通风性质是被动和诱导式的通风。现在,这一方法还广泛的被运用到现在建筑中,一些现代家居庭院的建筑中体现了这一原理。
3.现代建筑的屋面与天窗对传统通风方法的借鉴
上文已论述,竹筒屋采用天井和中庭的设计很好的解决通风采光的难题,其实,竹筒屋的前低后高的屋顶设计对于促进室内的通风一样有很大贡献。但是,运用屋顶前低后高的设计,需要满足几个条件:①房屋建筑要朝阳;②屋顶屋檐的高度要存在前低后高的差异,然后都把侧窗打开,这样不仅后屋能得到通风和光线,同时层高的不同能使空气形成压力和温度差,使空气交流。
在民居建筑设计中采用前低后高式屋顶,充分运用了建筑自身形体的高低差异来引导风行,这种通过气流壓力诱导式的通风方式,是运用屋顶促进通风的经典方式。这种方式在现代的民居建筑中也被广泛运用,在具体运用中多为将平房屋顶改变为带天窗的斜坡屋顶,在屋顶上建一个通风口,使得斜坡屋顶为空气的流动提供助力,使得通风效果更好。
4.现代建筑的冷巷对传统通风方法的借鉴
冷巷是岭南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华和精髓,其在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功能是具有组织自然通风的功能。现在,冷巷还能在许多民居中找到踪影,它是由建筑整齐排列,列一列之间形成的一个狭窄的小巷。一般来说,冷巷有两种形式:①室内冷巷,它其实是链接各个房间的廊道,由于长年收不到太阳的照射,空气又能通畅的流通,因而生活余热少,便形成了室内的冷巷。②露天冷巷,它是房屋外墙与外墙之间的狭窄通道,因为两旁的墙比较高,太阳照射时间短,所以空气流通好温度也低,便形成了室外冷巷。
冷巷之所以冷,其降温的原理是通过两旁的高墙形成了遮阳又通风的狭窄细长小巷,所以,要形成冷巷:①必须尽量减少阳光的照射时间和照射面积,减少热量的来源,这样墙体和地面才能保持较低的温度;⑦就是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了,冷巷一般是纵向而建,出口处形成风口,这样做就可以把风引进来。此外,有气候缓冲带作用的冷巷,能调节微气候,并预冷进入室内的气流,然后把冷风与室内的暖空气交换。
在现代的建筑中,冷巷广泛的被采用,与此同时还创新出不少新方式,主要方式有:①被动诱导式热压通风,它其实是通过建筑中贯通的小巷形成了微型冷环境,与周围空间的热空气产生温度差,冷热差使得气流流动更快。竹筒屋和三问两廊的通风模式其实都是这样实现的。⑦被动控制式蓄冷通风,它则是依靠建筑自身设计的优势,形成微型冷空间,气流经过冷空间降温后才被送入室内,从而带来室内的清凉。在现代民居建筑中广泛应用冷巷原理的方式多是修建边庭、边廊、蓄冷房间和通风地道等。
5.结语
天井和中庭的主要应用在建筑的内部,主要有天井、中庭、楼梯井、风塔等方式来实现通风;敞厅则是运用建筑一面全敞开,在太阳照射下空气升温形成气流小循环来通风;而屋面的前低后高设计与天窗相互配合而纳风;冷巷是通过高墙遮挡日晒和巷子的狭长适合空气流动形成冷空气气流来进行通风。从这些先进的通风系统中不难发现,我国传统居民建筑能很好的适应湿热的环境,这些先进的系统也使得有一定采光通风局限性的室内也实现了良好通风效果。这种与建筑相互融合、浑然天成的设计对民居的采光通风发挥出了很大作用,对我们现代的建筑设计极具参考学习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晓扬.冷巷的被动降温原理及其启示[J].新建筑,2011,03:88.
[2]李元哲.被动式太阳房热工设计手册[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收稿日期:2013-4-20
作者简介:于雯(1978-),工程师(中级),2001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关键词:传统;建筑;通风;应用
我国是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古国,建筑的历史也源远流长,积累下了丰富科学的建筑传统。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钢筋混凝土等结构形式的建筑呈现出的模式化、标准化、批量化特点,几乎抛弃了传统建筑民居中积累的优秀成果。然而,古代建材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个性鲜明的建筑特点、古朴灵巧的建造方式,是我们当代人应该学习和传承的。
我国进入夏天后潮湿温热的气候遍布大江南北,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以及秦岭以南地区这种温热潮湿的气候更显突出,使得当地的建筑的营建方式更注重遮阳、隔热、采光、防潮、通风,尤其在通风方面更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技术。在通风方面采用最为广泛的方式是修筑天井和中庭、建造敞厅、运用屋面及天窗以及冷巷设计方式。下面,就这几种主要的通风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现代建筑如何将其运用。
1.现代建筑的中庭和天井对传统通风方法的借鉴
在我国,广泛分布着低楼层、高密度的竹筒屋。竹筒屋,其实是因其门面窄小,但纵深又狭长,外形类似竹筒,因而称竹筒屋。竹筒屋还还可以叫做商铺屋。竹筒屋的随着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激增,城市土地紧张的形势下产生的。
虽然竹筒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用地紧张的矛盾,但是其较大的进深却使得采光通风存在局限性。建筑除沿街面朝外面采光通风较好,其他房间被左邻右舍所包围,没法设置通风口,通风较为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先人巧妙的在建筑中间设计了天井或中庭,让沿街立面和屋顶部成为了进出风口,为居房内部营造了良好的通风效果,天井成为民居的中心部位,发挥起了巨大作用。
天井或中庭作为建筑中通风的空间,它的原理和烟囱类似,天井和中庭在建筑的中心位置,房屋内外上下的温差使得气流交换迅速,从而形成良好的通风成通风。这种天井热压通风是诱导式通风,是绿色自然的通风方式。现代建筑可以从天井的营造中得到启发,采用天井或者中庭来使现代居房的环境,尤其是采光通风等问题得到解决。在设计上,现在居民建筑可以以为多种空间形式来展开,如天井,中庭,通风塔,楼梯井等。
2.现代建筑的敞厅对传统通风方法的借鉴
传统建筑中豪门、富商的建筑一般占地面积大,建筑形体较大。这种类型的建筑为了保证采光通风,一般采用三间两廊为基本布局。三问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中轴线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廊、门厅、轿厅、正厅、头房、二厅、二房。这种三问两廊民居最大的特色为“庭院一敞厅”通风设计。庭院与敞厅空紧密相间,从而形成温度差。在这个空间里,敞厅的屋顶温度较高,地面的温度较低,庭院的温度也较高,于是屋顶的热空气会向上抬升,地面的冷空气则下降,从而使得房间内的空气得到很好的流通和交换。
其实,可以把“庭院一敞厅”通风系统理解成单边敞开的热压通风系统,它主要以两种方式达到通风的目的。其一是如果一边只开一个口的情况下,进出风能在一个开口中进行交换。如果室外气温比室内的气温低,那么室外的冷风就下沉从底部灌入,而室内较高温度的气流就从开口的上方涌出。而一旦室外的气温比室内气温要高,室外温度较高的气流就会从开口上端流入室内,室内的空气就从下部向室外排出,从而达到良好通风效果。还有一种通风方法既是在每一个高度有多个开口的情况,室内外的空气通过不同的开口进进出出进行交换,达到通风效果。敞厅这种利用温度差来形成气流引导空气上浮或下沉产生抽力来促使空气流通的方法,其通风性质是被动和诱导式的通风。现在,这一方法还广泛的被运用到现在建筑中,一些现代家居庭院的建筑中体现了这一原理。
3.现代建筑的屋面与天窗对传统通风方法的借鉴
上文已论述,竹筒屋采用天井和中庭的设计很好的解决通风采光的难题,其实,竹筒屋的前低后高的屋顶设计对于促进室内的通风一样有很大贡献。但是,运用屋顶前低后高的设计,需要满足几个条件:①房屋建筑要朝阳;②屋顶屋檐的高度要存在前低后高的差异,然后都把侧窗打开,这样不仅后屋能得到通风和光线,同时层高的不同能使空气形成压力和温度差,使空气交流。
在民居建筑设计中采用前低后高式屋顶,充分运用了建筑自身形体的高低差异来引导风行,这种通过气流壓力诱导式的通风方式,是运用屋顶促进通风的经典方式。这种方式在现代的民居建筑中也被广泛运用,在具体运用中多为将平房屋顶改变为带天窗的斜坡屋顶,在屋顶上建一个通风口,使得斜坡屋顶为空气的流动提供助力,使得通风效果更好。
4.现代建筑的冷巷对传统通风方法的借鉴
冷巷是岭南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华和精髓,其在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功能是具有组织自然通风的功能。现在,冷巷还能在许多民居中找到踪影,它是由建筑整齐排列,列一列之间形成的一个狭窄的小巷。一般来说,冷巷有两种形式:①室内冷巷,它其实是链接各个房间的廊道,由于长年收不到太阳的照射,空气又能通畅的流通,因而生活余热少,便形成了室内的冷巷。②露天冷巷,它是房屋外墙与外墙之间的狭窄通道,因为两旁的墙比较高,太阳照射时间短,所以空气流通好温度也低,便形成了室外冷巷。
冷巷之所以冷,其降温的原理是通过两旁的高墙形成了遮阳又通风的狭窄细长小巷,所以,要形成冷巷:①必须尽量减少阳光的照射时间和照射面积,减少热量的来源,这样墙体和地面才能保持较低的温度;⑦就是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了,冷巷一般是纵向而建,出口处形成风口,这样做就可以把风引进来。此外,有气候缓冲带作用的冷巷,能调节微气候,并预冷进入室内的气流,然后把冷风与室内的暖空气交换。
在现代的建筑中,冷巷广泛的被采用,与此同时还创新出不少新方式,主要方式有:①被动诱导式热压通风,它其实是通过建筑中贯通的小巷形成了微型冷环境,与周围空间的热空气产生温度差,冷热差使得气流流动更快。竹筒屋和三问两廊的通风模式其实都是这样实现的。⑦被动控制式蓄冷通风,它则是依靠建筑自身设计的优势,形成微型冷空间,气流经过冷空间降温后才被送入室内,从而带来室内的清凉。在现代民居建筑中广泛应用冷巷原理的方式多是修建边庭、边廊、蓄冷房间和通风地道等。
5.结语
天井和中庭的主要应用在建筑的内部,主要有天井、中庭、楼梯井、风塔等方式来实现通风;敞厅则是运用建筑一面全敞开,在太阳照射下空气升温形成气流小循环来通风;而屋面的前低后高设计与天窗相互配合而纳风;冷巷是通过高墙遮挡日晒和巷子的狭长适合空气流动形成冷空气气流来进行通风。从这些先进的通风系统中不难发现,我国传统居民建筑能很好的适应湿热的环境,这些先进的系统也使得有一定采光通风局限性的室内也实现了良好通风效果。这种与建筑相互融合、浑然天成的设计对民居的采光通风发挥出了很大作用,对我们现代的建筑设计极具参考学习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晓扬.冷巷的被动降温原理及其启示[J].新建筑,2011,03:88.
[2]李元哲.被动式太阳房热工设计手册[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收稿日期:2013-4-20
作者简介:于雯(1978-),工程师(中级),2001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