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教师教育新体系协同机制的理论构建——以协同学为理论视角

来源 :教育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协同机制是影响区县教师教育新体系构建与运行的一个理论问题,但相关研究缺乏.基于经验性认知及研究基础,将协同学理论要点与区县教师教育协同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协同学对这一研究问题有良好适切性.按这一视角,区县教师教育新体系的协同机制可表述为“序参量-控制参量”框架.该框架主要解释内外部动因与区县教师教育机构协同行动之间的关系,即:如果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等控制参量的外部干预与领导力、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等序参量的内部主导有效结合,区县教师教育相关机构就能够按互利互惠原则采取协同行动,推动区县教师教育旧体系转型发展为新体系,实现为当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提供公平、持续而有质量培训的整体目标.这一框架有望对人们进行区县教师教育新体系的研究和构建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
其他文献
依据教育学术期刊研究样本选择标准对我国现有的教育学术期刊进行逐一核查,截至2019年10月31日,我国教育学术期刊总体为231种.其中,优质教育学术期刊介于56(南大核心)-84种(北大核心)之间.基于内容分析,无论从办刊数量还是质量上看,我国教育学术期刊在省域、区域、主办机构、学科等资源配置上均严重失衡.这一现象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研与历史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问题亟待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分类评价、和谐共生的教育学术期刊生态系统.
近几年来,迅猛发展的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然而,大数据越来越嵌入到高校教育管理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社会风险,主要表现为:隐私泄露、数据丢失、数据霸权、数据鸿沟和数据孤岛等.高校大数据社会风险的产生,与数据存储技术、防御技术水平有待提升有关,与高校师生对大数据认识不充分、使用不恰当有关,更与高校大数据治理制度不健全、“碎片化”问题突出有关.当前,高校大数据治理制度在顶层设计、协同执行和约束机制等方面均存在“碎片化”倾向.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视角,根据制度的基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然在现阶段,高职院校过于强调专业性和专门化教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与通识教育理念游离、课程分野、教学龃龉等现实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个人永续发展需要.从革新教育理念出发,通专融合服务人才培养;遵守“纵向贯通、横向统整”原则,建构具有共同基础的“同心”课程;倡导“跨界”合作教学,为教师赋能;联动“三级”课堂,打造育人文化,是确保高职教育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有效路径.
新时代已赋予高校教师多重角色,“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教师们作为学科研究者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为此,通过探究高校教师的科研认同及其形成机理来寻找有效提升其科研能力的方法尤为重要.对国内一所普通二本院校的15位英语教师的质性调研表明,教师们的自我认同呈现出“积极科研、被动科研和放弃科研”三类,且均处在不同的科研困境中.在深入探讨缘由时发现,教师科研认同的形塑是由来自个人、学校和社会文化三个维度的因子互动协商完成的,且三维因子间存在着相互关联性.个人维度因素是教师科研认同构建的核心内因,学校政策和扶持是激发教师科
随着我国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达到这一要求,单纯依靠教材文章进行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文章篇幅相对较短,并不能完整地概括相关人物、事物的全部特点,若学生单纯地根据这些知识内容进行课内阅读,将会导致其知识面较为狭窄.为此,必须积极推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将课外阅读纳入小学语文阅读课程体系中,利用课外阅读对课内阅读知识进行补充、释义等,强化学生对课内阅读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全面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增强课外阅读闲适性,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以关怀心灵为旨趣的教育范式在中国历史悠久,但却时常隐而不彰.在15世纪的中国,面对日益僵化的主流“举子学”教育模式,以吴与弼、陈献章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力倡“身心学”,发起了教育的心灵转向.通过采用新文化史研究范式,明代“举子学”的兴衰及吴与弼、陈献章转向并笃行“身心学”的教育生平得以叙说.经由教育目的 、教育方法与特色课程三维,师徒二人心灵教育思想的特点与沿革得以凸显.从吴与弼到陈献章的“身心学”教育观呈现了教育目的 关怀性扩大、教育媒介依赖性减少和课程生成当下性增强的特征.回顾这场儒家教育的心灵转向,可为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是公办高职院校与营利性社会组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紧密型校企合作伙伴关系的组织设计.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学校等利益相关主体在校企合作中会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遵循各自组织的行动机制,不同行为逻辑间的冲突、争竞导致产业学院建设陷入集体行动困境.为此,在制度设计和组织层面,政府需要将政策制定过程与政策执行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进一步明确产业学院建设的条件性机制,建立权责明确的产权制度;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多方利益,建立多重目标下的激励机制;完善校企合作社会规范机制,推动高职院校混合所有
文章从个性化教育的基本理念、类特性取向与制度设计三个层面,探讨了应用型大学个性化教育模式的建构框架.个性化教育是在类型化教育活动中引导个体形成自主发展优势、实现人的个性全面优化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迄今为止,主要形成了基于通识教育、基于专业教育和基于通专融合的三类个性化教育模式.应用型大学作为基于通专融合的一种专业教育类型,应以类型化教育分类制度为框架,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重构“应用为主”的个性化教育制度化体系,完成培养体系、培养过程、质量评价“三位一体”制度性建设,从根本上突破传统学科化教育模式的
“体教融合”是我国为促进青少年文化教育与体育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建成体育强国的创造性解决方案.文章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框架,探析推动“体教融合”进入政策议程并得以出台的内在逻辑,以解释我国深化“体教融合”政策出台的政策过程.同时结合我国深化“体教融合”政策议程的构建经验进行整合和讨论,发现在我国深化“体教融合”政策议程建立的过程中,注重焦点事件的催化作用以营造有利的社会舆论支持,利用央地之间“吸纳——辐射”积累了政策探索的经验,多层次多类型的意见表达渠道使得体教分离问题被决策者和政府察觉,加速推动了议题进入
“县管校聘”政策的实施,对于落实办学自主权、增强办学活力,破除教师交流障碍、推进城乡教育均衡,激活教师主动性、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但政策实施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权利未得到充分体现,职业吸引力下降;教育生态破坏,校际差距进一步拉大;教师归属感降低,专业发展受阻;行政协调难度大,配套措施不完善等.因此,应当明确责任边界,建立联动机制;采取自愿原则,鼓励为主;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培训力度;健全补偿机制,增强流动意愿;提升校长领导力,营造和谐氛围,不断推进“县管校聘”政策实施,从而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