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教育理念,落实轻负高校的教学要求,粗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阶段多学科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及相关实践方法。
关键词:初中;课堂教学;小组合作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得诸多教学模式和方法得到了广泛运用,而作为并非新兴教法的合作学习经常会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使得教师对课堂教学进程并不能很好地掌控,也正因此,有必要对其规范地操作流程和配套的辅助方法进行深入探究,以证明其在课程教育中的重要性,确保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
一、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背景
(一)社会发展趋势需要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文化以及工作等多方面的迅速进步,加之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各工种和专业都得到了越来越细致的划分,人们在工作与生活中也更需要与他人的相处、依存甚至依赖。那么结合当前知识经济主导的背景下,团队合作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工作方式,一个人的力量再强大也只是单独的个体,而团队的成功则能够很快地带动和实现个人的成功,所以在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双赢和多赢的局面,这也要求现代人必须要具备与他人的合作能力。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即是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顺应时代发展和培养学生相关能力素养为目标,同时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新课程标准的倡导
新课程标准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来实现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与革新,而其中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实现该目标的主要途径。尤其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正处在青春期成长的关键阶段,周围环境以及同伴的影响可以说至关重要,因此营造出一个健康、好学、上进、互助的团队氛围,无疑对于教学的有效开展有重要意义。
(三)轻负高效的需求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已经成为我国坚定不移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落实表现,而相关文件中也提出了要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作业量,以及保证其运动、作息等多项减负内容的明确的规定。教育方针和目标的提出,促使着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要尽可能多地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以及自身教学方式为主要手段,来让学生去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参与。那么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互助与合作来更好地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以获得能力为过程,在强化掌握方法的同时,习得知识。
二、初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
(一)科学编制学案
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担负着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任。可以说要想实现学生学习时间变多,教师教授时间变少的目标,导学案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具体来讲,导学案具有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知识技能要求、学习方法、知识梳理与归纳的作用,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设计来进行自主学习,期间既可以作为合作学习开展的剧本,也能够充当课后复习总结的秘籍。无论在哪一个环节中,导学案都体现着教师的精心预设和良苦用心,在帮助学生快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具体方法的同时,形成相应的能力,收获知识与技巧。
具体来讲,导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准备、课程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等部分组成,而其中课程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也是整节课开展有效合作学习的主要依据。具体课程学习内容的合理组织关系到学生在实际合作学习過程中是否有据可依。结合当前初中课程知识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来看,一份导学案最适合的量就是一课一案,一份导学案最好控制在一张A4纸(包括正反面)的量。学生根据一张“学习单”即可明确接下来即将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其中的重难点,从而在预习环节就可以很好地做到有的放矢,而在课后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出自己在本节课当中的收获和不足。除此之外,在编制导学案时教师还要处理好学生认知实际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遵循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来合理编排和处理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学内容是呈有序和阶梯性特点进行传输的,同时为了避免学生照本宣科,教师应该在导学案中呈现一定的问题型情境,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在合作、讨论和探究过程中去多想想为什么。导学案的设计使得各层级学生都能够有属于自己的舞台,这还要得益于教师对于学案内容和问题难易度的把控,照顾到小组中的每一名成员,使学困生的基础得到强化,使中等生的思维得到激活,使优等生可以进行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二)培养合作精神
学习动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的缺乏是很多课堂小组合作教学开展低效的主要原因,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释放为主的情绪疏导训练,使学生的压力得到缓解,自信心得到增强。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以信念拓展为主的训练活动以及以团队归属为主的训练活动,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突破局限,增强对未来每一天的信心,通过学习沟通建立合理目标,强化其自我价值感、团队归属感以及凝聚力。
(三)规范操作流程
1.课前预习
教师提前一天下发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与提示进行自主预习,课前由各小组小组长收齐本组导学案并上交,教师进行抽样批阅或是全部批阅,于课堂教学开始前下发。此过程主要是针对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的态度进行打分,以激励为主,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学习习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现有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并将在预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带入到接下来课堂的合作学习当中,与小组其他成员之间进行思维上的碰撞、互补以及共鸣。可以说,对于预习环节的批阅也是教师对学生的第一次学情调查,这对于后续进行二次备课和实际教学有这重要意义。
2.解决一般问题
上课伊始,教师对当堂课的合作学习任务进行布置和讲解,由个小组组长按照组员的实际情况和水平来展示任务分配,学生接到任务后思考并回答问题,接着再按照题序进行组内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探究,此时教师巡视各组及时发现其存在的疑惑,并对一些个别性问题予以及时的帮助。在这个小的展示环节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通过碰撞与互补得到了的升华,对于课程内容中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进行自主解决,而且对于一些个别自控力较差的学生,会使其得到有效地提高,因为本组内只要有一个人没有集中注意力,就会落后于其他人,如此教师也同时完成了对学生学情的第二次调查,使接下来重难点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现“会的不需要再讲,不重要的少讲”。
3.突破重难点
承接上一环节,为了使合作学习的组内展示更加成功,教师可以组织各小组进行疑难求助、对话交流等活动,在互相提出问题并解答的过程中,使学生无形经历总结学习方法、探寻科学规律、发现新的知识等环节,由此达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也能够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展示过程中帮助其找到并掌握解决一般问题的一般方法。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并非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但也向广大教育工作者传达了一个教育理念,就是要按照学生、课程以及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来选择最适合学生发展和解读知识的方法,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最大限度的成长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成成. 初中学校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D].青岛大学,2018.
[2]吴厚德.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谈小组合作学习[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0):49.
关键词:初中;课堂教学;小组合作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得诸多教学模式和方法得到了广泛运用,而作为并非新兴教法的合作学习经常会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使得教师对课堂教学进程并不能很好地掌控,也正因此,有必要对其规范地操作流程和配套的辅助方法进行深入探究,以证明其在课程教育中的重要性,确保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
一、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背景
(一)社会发展趋势需要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文化以及工作等多方面的迅速进步,加之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各工种和专业都得到了越来越细致的划分,人们在工作与生活中也更需要与他人的相处、依存甚至依赖。那么结合当前知识经济主导的背景下,团队合作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工作方式,一个人的力量再强大也只是单独的个体,而团队的成功则能够很快地带动和实现个人的成功,所以在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双赢和多赢的局面,这也要求现代人必须要具备与他人的合作能力。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即是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顺应时代发展和培养学生相关能力素养为目标,同时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新课程标准的倡导
新课程标准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来实现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与革新,而其中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实现该目标的主要途径。尤其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正处在青春期成长的关键阶段,周围环境以及同伴的影响可以说至关重要,因此营造出一个健康、好学、上进、互助的团队氛围,无疑对于教学的有效开展有重要意义。
(三)轻负高效的需求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已经成为我国坚定不移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落实表现,而相关文件中也提出了要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作业量,以及保证其运动、作息等多项减负内容的明确的规定。教育方针和目标的提出,促使着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要尽可能多地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以及自身教学方式为主要手段,来让学生去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参与。那么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互助与合作来更好地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以获得能力为过程,在强化掌握方法的同时,习得知识。
二、初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
(一)科学编制学案
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担负着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任。可以说要想实现学生学习时间变多,教师教授时间变少的目标,导学案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具体来讲,导学案具有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知识技能要求、学习方法、知识梳理与归纳的作用,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设计来进行自主学习,期间既可以作为合作学习开展的剧本,也能够充当课后复习总结的秘籍。无论在哪一个环节中,导学案都体现着教师的精心预设和良苦用心,在帮助学生快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具体方法的同时,形成相应的能力,收获知识与技巧。
具体来讲,导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准备、课程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等部分组成,而其中课程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也是整节课开展有效合作学习的主要依据。具体课程学习内容的合理组织关系到学生在实际合作学习過程中是否有据可依。结合当前初中课程知识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来看,一份导学案最适合的量就是一课一案,一份导学案最好控制在一张A4纸(包括正反面)的量。学生根据一张“学习单”即可明确接下来即将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其中的重难点,从而在预习环节就可以很好地做到有的放矢,而在课后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出自己在本节课当中的收获和不足。除此之外,在编制导学案时教师还要处理好学生认知实际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遵循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来合理编排和处理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学内容是呈有序和阶梯性特点进行传输的,同时为了避免学生照本宣科,教师应该在导学案中呈现一定的问题型情境,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在合作、讨论和探究过程中去多想想为什么。导学案的设计使得各层级学生都能够有属于自己的舞台,这还要得益于教师对于学案内容和问题难易度的把控,照顾到小组中的每一名成员,使学困生的基础得到强化,使中等生的思维得到激活,使优等生可以进行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二)培养合作精神
学习动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的缺乏是很多课堂小组合作教学开展低效的主要原因,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释放为主的情绪疏导训练,使学生的压力得到缓解,自信心得到增强。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以信念拓展为主的训练活动以及以团队归属为主的训练活动,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突破局限,增强对未来每一天的信心,通过学习沟通建立合理目标,强化其自我价值感、团队归属感以及凝聚力。
(三)规范操作流程
1.课前预习
教师提前一天下发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与提示进行自主预习,课前由各小组小组长收齐本组导学案并上交,教师进行抽样批阅或是全部批阅,于课堂教学开始前下发。此过程主要是针对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的态度进行打分,以激励为主,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学习习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现有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并将在预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带入到接下来课堂的合作学习当中,与小组其他成员之间进行思维上的碰撞、互补以及共鸣。可以说,对于预习环节的批阅也是教师对学生的第一次学情调查,这对于后续进行二次备课和实际教学有这重要意义。
2.解决一般问题
上课伊始,教师对当堂课的合作学习任务进行布置和讲解,由个小组组长按照组员的实际情况和水平来展示任务分配,学生接到任务后思考并回答问题,接着再按照题序进行组内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探究,此时教师巡视各组及时发现其存在的疑惑,并对一些个别性问题予以及时的帮助。在这个小的展示环节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通过碰撞与互补得到了的升华,对于课程内容中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进行自主解决,而且对于一些个别自控力较差的学生,会使其得到有效地提高,因为本组内只要有一个人没有集中注意力,就会落后于其他人,如此教师也同时完成了对学生学情的第二次调查,使接下来重难点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现“会的不需要再讲,不重要的少讲”。
3.突破重难点
承接上一环节,为了使合作学习的组内展示更加成功,教师可以组织各小组进行疑难求助、对话交流等活动,在互相提出问题并解答的过程中,使学生无形经历总结学习方法、探寻科学规律、发现新的知识等环节,由此达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也能够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展示过程中帮助其找到并掌握解决一般问题的一般方法。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并非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但也向广大教育工作者传达了一个教育理念,就是要按照学生、课程以及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来选择最适合学生发展和解读知识的方法,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最大限度的成长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成成. 初中学校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D].青岛大学,2018.
[2]吴厚德.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谈小组合作学习[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