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在线学习;学习投入度;情感教育;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反馈
1绪论
新时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即是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科学传播的具体要求,也是完成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步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充分体现出了国家对教育教学急需改革的迫切愿望,也是对教学策略优化做出的顶层指引。近几年来“深度学习”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逐渐引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国家推动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纲要(2010-2020年)还对教学工具的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点强调必须要“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基于此目标,将传统学习方式和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不仅符合上述政策方向,同时也可为“深度学习”目标的落地提供切实可靠的载体。
2在线学习的定义
有许多学者对在线学习究竟是什么的问题都给出了自己不同的见解,接下来,给出部分观点供大家参考,第一种观点认为在线学习的定义有四大类:(1)技术驱动:利用技术提供学习和培训计划;(2)面向交付系统:通过在线方式提供学习、培训或教育计划;(3)沟通导向:通过使用某种互动形式的数字工具和内容促进学习;(4)教育范式导向:用于支持学生改进学习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第二种观点将在线学习定义为基于数字技术和其他形式教育材料的创新网络系统,其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以学习者为中心、开放、愉快和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以便于支持和增强学习过程。
3国内外关于在线学习研究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各国高等教育机构对通过使用创新技术提供大学教育的新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表现出了持续的关注,例如,在2013年,Islam提出大学的线上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参加线上的学习。在2015年,Parkes等人认为目前大学正在投资开发的校园在线学习环境,可以作为学生的首选授课方法或作为传统面对面课程的补充方法。次年加拿大教育专家托尼·贝茨博士在专著《数字化时代的教学》中提出,因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教育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时间来到了2018年,Eze等人认为高等学校的网络学习环境是一个整合了网络学习的学习生态系统,可以通过推进技术支持平台,使得数字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一种重要的创新教育手段。在2019年,Pham等人认为在线学习环境为学生和大学带来课程内容数字化的好处正在逐步减少物理教学和学习基础设施的巨大成本,能够轻松地融入全球教育环境,随时随地轻松分享和采用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以及Yadegaridehkordi等人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有关情感教育研究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2020年,V6zquez-Cano等人认为在线学习的未来必须建立在开放性和平等性的基础上,并且能够具备数字教育能力。以上是对国外关于在线学习的部分研究做了一个简单梳理,想要了解更多国外相关研究内容,请参考文献。
国内诸多研究者也对在线学习做了很多的研究,例如,早在2012年,何克抗教授领导的团队也对教育信息化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与探索,并率先倡导且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在2016年,和学新等认为需要深刻认识信息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新角色和作用,从而将教学设计与数字化信息技术全面深度融合。在2017年,蔚然认为教学反馈在整个教学系统运行过程中变成了前所未有的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并对此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在2019年,王莹认为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并且正在迅猛而深刻地发展,同时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屠晓梅认为信息素养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核心技能,并对信息素养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做了较详细的梳理。
现如今,各级教育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允许整合成一种新的教學生态系统,称为在线学习。虽然数字化教学生态系统漏洞在现实中仍然存在,但种种情况依旧显示了在线学习优势以及传统教育系统面临数字化挑战的弱点。面对数字化时代对教育教学的新挑战新机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大趋势,要深入思考当前高校在线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意识到数字化冲击的影响,积极推进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接下来,本文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可能会影响现阶段高校在线学习效果的因素讨论,学习投入度、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对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教学反馈对提高在线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4学习投入度对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
学生投入度被称为“学习的圣杯”。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学生学习投入度包括行动和情绪两方面内容,如出勤、互动等与行动有关的投入度可以很容易地观测到,但另外一些如学生在课堂中是否感到愉悦等与情绪有关的投入度则不是那么容易观测。学习成绩是衡量教学活动效果的一个典型因素,在2006年,Carini等人研究指出学习成绩和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呈现出统计上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2012年,Delialiou认为学习环境是可控制的要素,因此它是提高学生投入度的主要手段。在2013年,Shernoff认为适当的学习环境应是有助于学习者知识构建的外部环境,因此,应存在一个最优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投入度。在2016年,Spring等人认为提高学生投入度是在线学习课程设计的重要目标,并对此做了深入研究,如需进一步增加对学习投入度作用的理解,可以参看该文献。以上诸多研究表明,较高的学习投入度对于大学生在线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 5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对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
关于在线学习中的情感教育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在1997年Picard创造了情感计算这个术语,从那时起,许多系统就已经开始采用情感计算技术进行研发。在2014年,Lin等人指出情感计算技术研发进一步导致了情感辅导系统(ATSs)的进一步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一种智能辅导系统(ITSs),该系统能够控制学习者的不良情绪。在2015年,Lackeus指出人们普遍认为情感因素在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过程中起着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用。在2017年,Faria等人认为每个人类个体在其所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体行为都会受到情感的强烈影响,需要在任何人类活动中进行深入研究,如在线学习等。在2018年,Jimenez等人认为在新兴的学术研究中运用情感视角已成为一种研究趋势,并将情感因素定位为影响学习成绩的核心因素。以及Cabada等人认为在线学习系统与情感检测能力的结合可以显著地扩展教育技术的使用,并提供额外的机会来改善远程学习的整体效果,同时为个性化教学和低成本教学提供新的机会。
接下来,就国内最近的新时代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方面部分研究结果做一些介绍。在2020年,唐黎等人认为首先强化大学生理性认知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进程的前提。新时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是一个从理论学习到情感内化再到价值认同的动态心理过程,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性认知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其次促动大学生感情升华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进程的关键。新时代大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激情洋溢的青年群体,他们的情感很容易被激发和调动;最后需要落实大学生行为践履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进程的归属。行为认同是新时代大学生在主观意识层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遵守,主动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者、尊崇者、践行者。就在同一年,刘惠瑾就如何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方面得到了下面的研究成果,第一要强化理论宣传,发挥新时代价值体系的影响效力。第二要发挥网络媒体对大学生意识建设与思想管理方面的媒介作用。第三尊重大学生个性,发挥新时代价值观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引领效力。第四注重社会实践,将新时代价值观融入生活实践中。只有将新时代价值观全面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才能达到预期的人才培育目的,实现高校育人目标。
大量已发表的文献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情感教育在大学生在线学习中的重要性显著提高,这些新的研究既能为教育界的决策者和实践者提供新的见解以便于更有效地应用情感计算技术,也可以作为教育研究者在这一领域寻找新的研究机会和方向的基础。
6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对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
除了上面提到的情感计算方面的研究,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对提升在线学习效果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21世纪技能框架》把信息素养、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同时纳入21世纪的核心技能。国内诸多学者也作出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例如,在2015年,周剑等人认为教给学习者识别、获取有效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再向外传递的能力,是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所在。在2016年,张长海通过实证研究认为融合批判性思维的信息素养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2018年,Hong等人认为大学生具有的信息素养意味着他们拥有与线上学习技术相关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能力,能够利用数字技术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和期望。在2019年,屠晓梅对我国近几年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热点与发展做了动态述评,她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已让信息素养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融入多种教学手段、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素养教育既可以解决教学人员不足的困境,也可以寓教于乐、提升学习者学习兴趣,势必会有助于完整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建立和进一步深化。大数据作为高科技时代的产物,在如今的经济发展中具有巨大意义,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素养成为在这个时代生存必备的技能,一经提出便很快引起了学界极大关注并对此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7教学反馈对提高在线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关于教学系统中教学反馈的重要性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现在就其中一部分研究结果进行简要介绍。在线学习作为一种新兴学习模式,获得教学反馈的方法应该得到重视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国内许多学者对此也作了很多工作,在2012年,叶立军等人认为在教学系统运行过程中,教师把知识信息源传递到学生一学生的反馈信息一教师重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这样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结合,才是相对完善的教学系统,才能更好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在2015年,杨红萍认为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四大要素构成的控制系统,它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包含教师发出信息,学生接收信息的环节,还应該包括学生接收信息后产生的反馈性信息。在2017年,蔚然认为教学反馈这个环节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了解学生对这门课所持的态度。其次,学生对本课程教学内容更期望哪些方面。该文作者通过对学生调查结果的归纳分析,认为可以得到教学内容(例如,教师不能仅以教材为本,需要适当了解当前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例如,学生希望以传统讲授为主,适当结合讨论)两个方面的反馈。
控制论之父维纳曾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教师为了实现学生在线学习既定的教学目标,即是指充分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出来,实现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相互作用的教学模式,就必须依据教学反馈随时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其中教学反馈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更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8未来展望
结合前面谈到的内容,可以简单地得到下面的结论,在线学习不能简单视为将传统学习转移到网上,它其实是一种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要求我们从传统的教学范式转变为网络化数字化的新式方法,这对于整个高等教育行业来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要有敏锐洞悉未来和适应、引领未来发展的能力,不仅要熟悉中国国情、拥有家国情怀,同时又具备全球眼光和国际视野,是拥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人才。数字化技术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教学活动中人的要素永远是第一位的,教师仍然是主心骨,数字化手段再先进也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未来的研究,以下是可能的考虑因素:(1)大学在线学习环境的差异会影响学生在线学习的实际效果;(2)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便更深入理解信息素养和学习投入度具体作用;(3)可以为其他机构或不同国家的研究者提供有益参考;(4)可以探讨大学管理者和教师对在线学习的看法,并将其与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和表现进行比较。
1绪论
新时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即是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科学传播的具体要求,也是完成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步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充分体现出了国家对教育教学急需改革的迫切愿望,也是对教学策略优化做出的顶层指引。近几年来“深度学习”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逐渐引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国家推动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纲要(2010-2020年)还对教学工具的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点强调必须要“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基于此目标,将传统学习方式和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不仅符合上述政策方向,同时也可为“深度学习”目标的落地提供切实可靠的载体。
2在线学习的定义
有许多学者对在线学习究竟是什么的问题都给出了自己不同的见解,接下来,给出部分观点供大家参考,第一种观点认为在线学习的定义有四大类:(1)技术驱动:利用技术提供学习和培训计划;(2)面向交付系统:通过在线方式提供学习、培训或教育计划;(3)沟通导向:通过使用某种互动形式的数字工具和内容促进学习;(4)教育范式导向:用于支持学生改进学习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第二种观点将在线学习定义为基于数字技术和其他形式教育材料的创新网络系统,其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以学习者为中心、开放、愉快和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以便于支持和增强学习过程。
3国内外关于在线学习研究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各国高等教育机构对通过使用创新技术提供大学教育的新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表现出了持续的关注,例如,在2013年,Islam提出大学的线上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参加线上的学习。在2015年,Parkes等人认为目前大学正在投资开发的校园在线学习环境,可以作为学生的首选授课方法或作为传统面对面课程的补充方法。次年加拿大教育专家托尼·贝茨博士在专著《数字化时代的教学》中提出,因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教育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时间来到了2018年,Eze等人认为高等学校的网络学习环境是一个整合了网络学习的学习生态系统,可以通过推进技术支持平台,使得数字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一种重要的创新教育手段。在2019年,Pham等人认为在线学习环境为学生和大学带来课程内容数字化的好处正在逐步减少物理教学和学习基础设施的巨大成本,能够轻松地融入全球教育环境,随时随地轻松分享和采用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以及Yadegaridehkordi等人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有关情感教育研究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2020年,V6zquez-Cano等人认为在线学习的未来必须建立在开放性和平等性的基础上,并且能够具备数字教育能力。以上是对国外关于在线学习的部分研究做了一个简单梳理,想要了解更多国外相关研究内容,请参考文献。
国内诸多研究者也对在线学习做了很多的研究,例如,早在2012年,何克抗教授领导的团队也对教育信息化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与探索,并率先倡导且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在2016年,和学新等认为需要深刻认识信息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新角色和作用,从而将教学设计与数字化信息技术全面深度融合。在2017年,蔚然认为教学反馈在整个教学系统运行过程中变成了前所未有的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并对此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在2019年,王莹认为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并且正在迅猛而深刻地发展,同时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屠晓梅认为信息素养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核心技能,并对信息素养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做了较详细的梳理。
现如今,各级教育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允许整合成一种新的教學生态系统,称为在线学习。虽然数字化教学生态系统漏洞在现实中仍然存在,但种种情况依旧显示了在线学习优势以及传统教育系统面临数字化挑战的弱点。面对数字化时代对教育教学的新挑战新机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大趋势,要深入思考当前高校在线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意识到数字化冲击的影响,积极推进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接下来,本文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可能会影响现阶段高校在线学习效果的因素讨论,学习投入度、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对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教学反馈对提高在线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4学习投入度对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
学生投入度被称为“学习的圣杯”。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学生学习投入度包括行动和情绪两方面内容,如出勤、互动等与行动有关的投入度可以很容易地观测到,但另外一些如学生在课堂中是否感到愉悦等与情绪有关的投入度则不是那么容易观测。学习成绩是衡量教学活动效果的一个典型因素,在2006年,Carini等人研究指出学习成绩和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呈现出统计上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2012年,Delialiou认为学习环境是可控制的要素,因此它是提高学生投入度的主要手段。在2013年,Shernoff认为适当的学习环境应是有助于学习者知识构建的外部环境,因此,应存在一个最优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投入度。在2016年,Spring等人认为提高学生投入度是在线学习课程设计的重要目标,并对此做了深入研究,如需进一步增加对学习投入度作用的理解,可以参看该文献。以上诸多研究表明,较高的学习投入度对于大学生在线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 5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对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
关于在线学习中的情感教育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在1997年Picard创造了情感计算这个术语,从那时起,许多系统就已经开始采用情感计算技术进行研发。在2014年,Lin等人指出情感计算技术研发进一步导致了情感辅导系统(ATSs)的进一步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一种智能辅导系统(ITSs),该系统能够控制学习者的不良情绪。在2015年,Lackeus指出人们普遍认为情感因素在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过程中起着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用。在2017年,Faria等人认为每个人类个体在其所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体行为都会受到情感的强烈影响,需要在任何人类活动中进行深入研究,如在线学习等。在2018年,Jimenez等人认为在新兴的学术研究中运用情感视角已成为一种研究趋势,并将情感因素定位为影响学习成绩的核心因素。以及Cabada等人认为在线学习系统与情感检测能力的结合可以显著地扩展教育技术的使用,并提供额外的机会来改善远程学习的整体效果,同时为个性化教学和低成本教学提供新的机会。
接下来,就国内最近的新时代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方面部分研究结果做一些介绍。在2020年,唐黎等人认为首先强化大学生理性认知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进程的前提。新时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是一个从理论学习到情感内化再到价值认同的动态心理过程,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性认知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其次促动大学生感情升华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进程的关键。新时代大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激情洋溢的青年群体,他们的情感很容易被激发和调动;最后需要落实大学生行为践履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进程的归属。行为认同是新时代大学生在主观意识层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遵守,主动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者、尊崇者、践行者。就在同一年,刘惠瑾就如何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方面得到了下面的研究成果,第一要强化理论宣传,发挥新时代价值体系的影响效力。第二要发挥网络媒体对大学生意识建设与思想管理方面的媒介作用。第三尊重大学生个性,发挥新时代价值观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引领效力。第四注重社会实践,将新时代价值观融入生活实践中。只有将新时代价值观全面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才能达到预期的人才培育目的,实现高校育人目标。
大量已发表的文献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情感教育在大学生在线学习中的重要性显著提高,这些新的研究既能为教育界的决策者和实践者提供新的见解以便于更有效地应用情感计算技术,也可以作为教育研究者在这一领域寻找新的研究机会和方向的基础。
6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对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
除了上面提到的情感计算方面的研究,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对提升在线学习效果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21世纪技能框架》把信息素养、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同时纳入21世纪的核心技能。国内诸多学者也作出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例如,在2015年,周剑等人认为教给学习者识别、获取有效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再向外传递的能力,是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所在。在2016年,张长海通过实证研究认为融合批判性思维的信息素养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2018年,Hong等人认为大学生具有的信息素养意味着他们拥有与线上学习技术相关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能力,能够利用数字技术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和期望。在2019年,屠晓梅对我国近几年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热点与发展做了动态述评,她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已让信息素养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融入多种教学手段、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素养教育既可以解决教学人员不足的困境,也可以寓教于乐、提升学习者学习兴趣,势必会有助于完整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建立和进一步深化。大数据作为高科技时代的产物,在如今的经济发展中具有巨大意义,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素养成为在这个时代生存必备的技能,一经提出便很快引起了学界极大关注并对此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7教学反馈对提高在线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关于教学系统中教学反馈的重要性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现在就其中一部分研究结果进行简要介绍。在线学习作为一种新兴学习模式,获得教学反馈的方法应该得到重视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国内许多学者对此也作了很多工作,在2012年,叶立军等人认为在教学系统运行过程中,教师把知识信息源传递到学生一学生的反馈信息一教师重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这样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结合,才是相对完善的教学系统,才能更好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在2015年,杨红萍认为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四大要素构成的控制系统,它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包含教师发出信息,学生接收信息的环节,还应該包括学生接收信息后产生的反馈性信息。在2017年,蔚然认为教学反馈这个环节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了解学生对这门课所持的态度。其次,学生对本课程教学内容更期望哪些方面。该文作者通过对学生调查结果的归纳分析,认为可以得到教学内容(例如,教师不能仅以教材为本,需要适当了解当前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例如,学生希望以传统讲授为主,适当结合讨论)两个方面的反馈。
控制论之父维纳曾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教师为了实现学生在线学习既定的教学目标,即是指充分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出来,实现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相互作用的教学模式,就必须依据教学反馈随时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其中教学反馈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更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8未来展望
结合前面谈到的内容,可以简单地得到下面的结论,在线学习不能简单视为将传统学习转移到网上,它其实是一种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要求我们从传统的教学范式转变为网络化数字化的新式方法,这对于整个高等教育行业来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要有敏锐洞悉未来和适应、引领未来发展的能力,不仅要熟悉中国国情、拥有家国情怀,同时又具备全球眼光和国际视野,是拥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人才。数字化技术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教学活动中人的要素永远是第一位的,教师仍然是主心骨,数字化手段再先进也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未来的研究,以下是可能的考虑因素:(1)大学在线学习环境的差异会影响学生在线学习的实际效果;(2)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便更深入理解信息素养和学习投入度具体作用;(3)可以为其他机构或不同国家的研究者提供有益参考;(4)可以探讨大学管理者和教师对在线学习的看法,并将其与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和表现进行比较。